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做……不着”是宋元以来通俗文学作品中的一个常见的固定结构.许多语文词典都对其进行解释,尽管税法不一,但大多认为具有“拼着……”;“拿某人共物作牺牲”义。《古汉语研究》1997年第2期刘瑞明先生的文章《“做……不着”新释》又提出一新的见解。本文根据大量的证归纳概括出“做……不着”结构的意义三项,并针对刘文存在的三个方面的问题提出商榷意见。  相似文献   

2.
“着陆、着手、着眼、着手成春”等词语中的“着”(以下称为“着1”)与“着凉、着迷、着急、上不着天下不着地”等词语中的“着”(以下称为“着”)的读音是不同的。《现代汉语词典》上规定:“着1”念zhuo,“着2”念zhao。然而,我们只要稍微留意周围说普通话的人对“着1”和“着2”的发音,就会发现多数人把它们念作同一个音:zhao,即便是节目主持人这种情况也大量存在。是不是大家都不遵守读音规范呢?不是的。这两个读音的合并是符合语言内在规律的。理由如下:  相似文献   

3.
可/以≠可以     
《捕蛇者说》“可以已大风、挛踠、瘘、疠,去死肌,杀三虫”一句,课本注释为:“可以治愈大风……(等恶疾)”。“可以”的注释欠妥。此句中的“可”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可以”;“以”译做“用”或“拿”,介词。在“以”的后面可补出个代词“之”,即:“可以(之)已大风“……”。这样,“以”同“之构成了介宾词组,做“已”的状语。从上下文意来看,这样译也是通畅合理的。上文一句是“然得而腊之以为饵”,那么,做成药饵干什么呢?这是下文要做答的,而下句恰好与上句呼应,使得文气贯通。为了不致同双音词混淆,在读法上要在两个单音词间做一短暂停顿,把“可”做为上读,把“以”做为下读,以示区别,因此说:  相似文献   

4.
教学目标: 1.以生活中有关“左右”的真实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培养学生运用“左右”的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认识“左右”的位置关系,理解其相对性。 教学过程: 一、从左手、右手引入,感知自身的左与右 (一)体验左与右 师:大家说说,我们常常用右手做哪些事? 生:用右手拿筷子吃饭。 生:用右手写字。 生:用右手提水。…… 师:我们常常用左手做哪些事? 生:写字时用左手压住本子。 生:吃饭时用左手拿碗。 生:右手拿锤子,左手拿钉子。  相似文献   

5.
有同志问“梦寐以求”和“夜以继日”中的“以”字是不是连词“而”字之意?如若不是,又该作何解释?还有的同志问可不可把这两个“以”字视作衍文(多余的字)?我的看法是这样的:“以”字在文言文中具有多种用法,但多数是用作介词(prep-osition),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拿、把、用、因、按,以及“凭借”、“依靠”和“认为”等意思。上述两个成语中的“以”字都属于介词,就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拿或用的意思。但既然相当于拿或用,怎么把“梦寐以求”和“夜以继日”改成“梦寐拿求”、“梦寐用求”、“夜拿继日”、“夜用继日”仍讲不通呢?这里我们  相似文献   

6.
高中各册语文课本中,一些字的写法,一些词的用法,不很统一,其中有些是写错的,有些是用错的,现摘编如下: (一)戴——带 ①插画中画着一位年老背曲拿烟管带眼镜拖辫子的老先生坐在那里听学生背书……(高中五册《书塾与学堂》) ②他戴黑眼镜,穿羊毛衫,用棉花堵住耳朵眼。(高中一册《装在套子里的人》) “戴”是把东西加在头、面、臂、胸、手上,“带”是携带或捎带,两者词义有别,不能通用。例①的“带”用错,例②用“戴”正确。  相似文献   

7.
剪刀是幼儿自制玩具时使用的主要工具,儿子两岁半时,我就为他买了一把圆头小剪刀,教他怎么使用,告诉他拿剪刀时剪刀头一定要朝下。但奶奶、外公、外婆则坚决反对,说:“这么小的孩子玩剪刀,伤了自己咋办?”我说:“地板上放块垫子,让孩子坐着剪,旁边有人看护,剪刀是伤不着他的。”后来,他们看到对剪画片有浓厚兴趣的孩子每次用剪刀都很安全,也就由着我了。小孩子做感兴趣的事,领悟力是很强的,不久,儿子就能熟练地使用剪刀了。  相似文献   

8.
蝴蝶:身穿肉色或白色棉毛衫、连袜裤,不着鞋(或着同种颜色的舞蹈鞋)。蝴蝶翅膀用一块长约120厘米的绸布(或尼龙纱、塑料薄膜、皱纸等),中缝用长针脚缝过,稍抽紧,剪些花纹粘贴上,中间缝上带,以便系在颈部。两头边缘缝上小橡皮圈,用时套入中指,两臂上下摆动,像是蝴蝶翅膀在扇动。头饰的前额用细铁丝缠绕上丝带做触角,触角顶部装上小毛线球。做蝴蝶翅膀的绸布可根据需要选择,白蝴蝶用白色绸布,红蝴蝶用红绸布……身上的衣裤、袜鞋颜色相应配套效果更好。蚂蚁、小瓢虫:穿紫色或棕色棉毛衫、连袜裤,不着鞋。用废纸板剪成蚂蚁、瓢虫的身体状,并用彩色纸粘贴出象征花纹,在带点的部位装上松紧带。头饰的式样可与蝴蝶同,颜色可有区别。  相似文献   

9.
“以”在古代汉语里是较常见的字。它本来是一个动词,意思是“用”、“拿”、“认为”,但更常见的是用作介词。下面,我根据现行部编教材和有关复习材料,对介词“以”的用法作一些分析。 (一)“以”作介词主要用法有两种: 第一,表示动作行为以某物为工具或凭借,当“拿”、“用”、“把”、“凭”讲。例如: 1.请以剑舞。(《鸿门宴》) 2.具以沛公言报项王。(同上) 3.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愚公移山》)  相似文献   

10.
1.Whatsyourphonenumber?(L.29)(你的电话号码是多少?)此句中phone是名词,意思是“电话”,用作定语,修饰number。number是可数名词,意为“号码”,其前加定语,表示“……号码”。例如:faxnumber(传真号码);roomnumber(房间号码);IDnumber(身份证号码)。2.Illtakeit.(L.30)(我将带走[没收]它。)take的意思是“拿,取”,在本句中意为“拿走”,即“没收”的意思。另外,take是指从这里把某人或某物“带走”或“拿走”。而bring是指从别处把某人或某物“带来”或“拿来”。例如:Pleasebringyourbooks.(请把你的书带来。)3.Askthatmanoverthere.…  相似文献   

11.
八个月宝宝的特点(1)会匍匐着前后爬行。(2)能抓着依靠物站起来。(3)会伸手抓东西,用手指捡东西。抓到东西往嘴里塞。(4)能把玩具抓在手里几分钟。(5)听到熟悉的词会转过身用心听。(6)可能会发“哒——哒”“妈——妈”“拜——拜”之类的双音。(7)想学习、探索。(8)能记得一些事,对事物有感觉。(9)新的经历和陌生人可能会吓着他。(10)妈妈离开房间时他会感到不安,即使短暂的一会儿也不行。(11)拿不到东西会感到懊恼。父母可以做些什么宝宝的喂养:八个月的宝宝可继续用母乳或含铁的人工食品喂养,也可以吃稠一些或小块状的食物,如软肉末、捣…  相似文献   

12.
我们知道,在表示“建议”、“要求”、“命令”或“应当做……”等意义的动词后面的宾语从句、表语从句和同位语从句中的谓语动词需要用虚拟语气,即用“(should)动词原形”来表示。为了便于记忆,我们可以把这些动词的首字母编成一个短句:I DROP CAPS.这些常用的动词是:insist坚持;demand要求;de—  相似文献   

13.
《现代汉语词典》中有这样的解释: “引用”是“用别人已经说过的话( 包括书面材料) 或做过的事作为根据”; “模仿”是照着某种现成的样子学着做”; “抄袭”是把别人的作品或语句抄来当做自己的”. 明确这三个概念, 有利于在作文教学中正确地  相似文献   

14.
童年的朋友     
六岁的时候,我曾经急着要当一个拳击家。因为没有训练用的沙袋, 我就拿自己的小熊练拳。我把它放到沙发上,摆好,以便打起来顺手些。小熊坐在我的面前,一身巧克力色。两只眼睛一大一小:小的是原来的——黄色,玻璃做的;大的白色——是用一个纽扣做的。小熊用它那不一  相似文献   

15.
《景阳冈》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二册课本中的一篇独立阅读课文,节选自《水浒传》。文中有这么一个细节:(武松)定睛一看,一棒劈不着虫,原来打急了,却打在树上,把那条哨棒折做两截,只拿着一半在手里。”学生常常就此质疑:这武松拿的哨棒怎么还没碰到老虎的身上就折了呢?也实在是太不中用了吧?其实如果知道了“哨棒”是什么样的一种东西,应会明白的。“哨棒”并不是普通的棒子,它的一头是空心的,是可以吹出声音的。哨棒也不是用来打虎的,而是逐狼用的。过去狼群较多,人们出门在外都习惯于手拿一根哨棒。如有狼来,就把空心的一头对着嘴用力吹响…  相似文献   

16.
木棍的用处     
中午,我在家里拿了一根一米来长的木棍当金箍棒,模仿孙悟空,玩得很开心。这时妈妈问我:“朔朔,考考你,这个木棍有什么用处?”我想了想,说:“可以用它当拐杖,可以用来当金箍棒,可以当教鞭,可以当锨(xiān)把,可以扎篱笆,可以做梯子,可以当瓜架,可以做成椅子腿,还可以做成筷子,还可以做火柴,还可以支蚊帐……”妈妈笑着说:“还可以当柴火,还可以做铅笔,还可以做杠杆,能做家具,总之用处很多,你可以再想一想。”我沉思着,妈妈笑着说:“还有一个重要的用处——”“什么?”妈妈一语不发地望着我,脸上浮起一层神秘的笑容。“什么呀,妈妈?”我迫不及…  相似文献   

17.
中文句子:就是他经常迟到。在意思上,上述句子与“他经常迟到”没有多大的不同;但是,在语气上,却迥然而异,第一句强调“不是别人,而是他经常迟到”。如果把这句子以英文翻译为:“He often comes late.”虽然它表达了原句的基本意思,但是,它没有着重指出“他”。在这种情形下,我们可用这种强调的句型:“It is……that(或who)……”,即:“It is he that often comes late.”在用法上,介于it is及that之间的字,可能是名词、代名词或副词,也可能是片语(phrase)或从句(即附属子句)(subordinate clause),都是用来表示强调的语气。  相似文献   

18.
关于"假言命题"的再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泉清 《江西教育》2003,(14):21-21
把命题P、q用联结词“若……则……”(如果……那么……)”联结起来的新命题,称作P、q的假言命题或蕴涵命题,记作:P→q。P称为前件(假设或条件),q称为后件(结论)。其中蕴涵“如果……那么……”(若……则……)的意义,与日常生活语言中“只要……就……”,“要是……便”等是相当的。这种形式的命题在数学中是常见的,学生也比较熟悉。但是其真值表在教学中难以解说,同时对其否定,学生也不易理解。下面就对假言命题真值表和其否定的教学谈点个人认识。一、通过“数学建模”来理解“假言命题”的真值表教育部《中学数学实验教材》(试验本)对…  相似文献   

19.
<正>如今天下太平了也,止(只)是户口不明白俚……我这大军如今不出征了,都教去各州县里下着绕地里去点户比勘合,比着的便是好百姓,比不着的便拿来做军……这段通俗且有些粗糙的文字,出自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的诏书,与传统中国皇帝工整、典雅的文言文诏书差别巨大。即使在文言衰落的当代,朱元璋都因为诏书过于通俗而不时遭到网民耻笑。在很多人看来,这似乎并不难解释:朱元璋出身贫寒,做过和尚、乞丐,这种用大白话写成的诏书,正好符合他的老粗底色。  相似文献   

20.
现在Flash已经被广泛应用于课件的制作,很多教师在用Flash做课件的时候经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有很多仪器图片、脚本或元件自己做不出来或做出来的效果不好。看到别人作品中好的素材,如何才能共享和获取这些素材呢?用“硕灵闪客精灵”(以下简称“闪客精灵”)这个软件,就可以把别人作品里面好的东西拿过来用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