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58 毫秒
1.
赵楠 《教育》2010,(5):45-47
曹植有诗云,“秋兰被长坂,朱华冒绿池。”这里朱华指的是池塘中的芙蓉。而今大我们提到的朱华,则是金华市教育界的一位知名的校长。  相似文献   

2.
元明同题杂剧《李亚仙花酒曲江池》(《曲江池》)皆取材自唐传奇小说《李娃传》,但石君宝与朱有燉均在继承《李娃传》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和改编.元明两种杂剧在体制内容、人物形象以及作品主题上均呈现出显著的不同.元代石君宝、明初朱有燉作为各自时代的代表性杂剧作家,他们的杂剧创作均受到各自时代背景的影响.朱有燉的《曲江池》在借鉴石君...  相似文献   

3.
大明湖     
万派千波竞一门,冈峦回合紫云屯。莲花水底危城出,略似镂金翡翠盆。[注释] 大明湖,位于济南城北,由珍珠泉、芙蓉泉、王府池等多处泉水汇成。  相似文献   

4.
阎真的小说《沧浪之水》写出了主人公池大为从坚守到彻底放弃的精神蜕变历程。池大为是生活在中国经济转型时期的知识分子中的一员,但池大为的心路历程不仅是属于他个人的,更是属于他所代表的这一类知识分子的。从他身上可以洞察出当下知识分子的生存状态,也引起了人们对知识分子这个群体的深深思考。  相似文献   

5.
淡竹·雅竹     
不知为何,我偏爱竹。竹不如兰的幽雅;不如梅的傲骨;不如菊的朴华。但竹有竹的美。人们常用"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来形容女子天然清纯之美,芙蓉一举成名。殊不知,竹的淡,竟是比芙蓉还要天然的美。竹,挺拔,朴素,素中带  相似文献   

6.
课堂提问设计得好,就象唐朝诗人柳宗元的诗所云——“惊风乱飐芙蓉水”。通过提问,课堂上有了矛盾,就犹如一池流动的荚蓉水,充满了生气;没有矛盾,就宛如一潭死水,活不起来。一位来我国访问的美国教师说得好,教师的本领就在于课堂不乱的时候叫它乱,乱的时候叫它不乱。我想,这大概就是揭示矛盾、解决矛盾的本领吧。  相似文献   

7.
陈阳阳 《文教资料》2010,(18):24-26
从汉至清,芙蓉赋的发展在每个阶段都有其独特的特征,但到了元、明、清,芙蓉赋中的芙蓉类型渐渐变得固定起来,芙蓉赋走向了一个狭窄的空间。从芙蓉赋的流变历程中,我们既可以看出赋体制的发展以及各个时期审美风尚的演变,又可以一窥芙蓉形象的嬗变过程。  相似文献   

8.
陈满丽 《大学生》2020,(1):68-69
"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芙蓉"一词代指荷花最初源于屈原的这篇《离骚》。自古以来歌颂荷花的文学作品甚多,无数诗词里用"芙蓉"一词指代荷花,如南北朝薛道衡的"珠桂浮明月,莲座吐芙蓉",唐代李商隐的"飒飒东风细雨来,芙蓉塘外有轻雷",宋代欧阳修的"七月芙蓉生翠水。明霞拂脸新妆媚"。人们喜爱荷花,也赋予其精神。  相似文献   

9.
沈括的《雁荡山》一文,在部编语文教材和在其他文言文读本中,对下面一段文字都是这样断句的:“此山南有芙蓉峰,峰下芙蓉驿,前瞰大海,然末知雁荡、龙湫所在,后因伐木,始见此山。山顶有大池,相传以为雁荡,下有二潭水,以为龙湫。”若按上面在“始见  相似文献   

10.
说起芙蓉蛋。我可以作一首打油诗来表达自己的心情:“芙蓉蛋呀芙蓉蛋,我的最爱就是你。只要妈妈一做你.我的口水流不停。”我最喜欢的美味佳肴莫过于芙蓉蛋了。  相似文献   

11.
本文根据《西安地区环境地质图集》给出的梁洼相间地貌,编绘出新的唐长安城六爻地图,东西横贯的六道横冈与真实的地形可以对应起来了,可以具体解读隋大兴城的规划思想。在曲江与芙蓉园的建设过程中,隋文帝采用了阴阳五行思想体系中的“厌胜”之术。唐代曲江园林文化区是唐长安建筑上的特区,曲江池在唐都长安公共园林区的中心位置,是一个范围广大内容丰富的公共园林区,南有皇家禁苑芙蓉园。  相似文献   

12.
在《芙蓉镇》中,古华以喜剧的表现手法塑造了两个悲剧性的人物——秦书田与王秋赦,无论是王秋赦还是秦书田,他们的言行都令人发笑,然而笑过之后,却更令人想哭,那是一种来自心灵深处的悲哀——时代的乃至民族的悲哀!这些扭曲了的灵魂,使读者看清了在那个愚昧时代里极“左”路线给人们造成的伤害,也揭示了荒唐年代里悲剧的实质。  相似文献   

13.
我国当代著名教育学家张敷荣先生毕生从事并研究师范教育,他注重着眼于国家的现代化建设和教育的进步与发展来探讨发展师范教育、培养合格教师的极端重要性,指出造就合格教师是培育人才的千秋基业。认为理想的合格教师是经师与人师的完美结合,师范教育应当努力培养既有高尚师德与人格又有深厚学养的教师。主张培养合格的教师既应理论与实践结合,在教学实践中夯实其专业理论基础,使之有较大的发展后劲和潜力;又应加强实践锻炼,逐步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14.
文章首先回顾了几种游客流量预测方法并指出其存在的不足之处,接着推导出适合重庆芙蓉洞的环境容量计算公式,然后利用修正后的Logistic种群增长模型,预测芙蓉洞景区未来一定时段内的游客流量,得到了较为满意的结果,最后对预测结果进行分析与讨论。该模型对国内其它旅游景区规划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芙蓉镇》是古华长篇小说的代表作,获首届茅盾文学奖。小说描写了芙蓉镇20多年的政治生活和人世沧桑,再现了“大时代”、“大社会”的政治风云和历史轨迹.揭示了“左”的错误是怎样从局部问题发展成为全局性错误以及后来又是怎样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路线指引下得到根除的全过程,塑造了王秋赦、胡玉音、秦书田等个性鲜明的人物,结构精巧,叙述技巧高超,语言雅俗共赏。  相似文献   

16.
通过调研分析湖南省“芙蓉工匠”人才培养现状,发现存在人才培养对接区域产业经济需求不足、“芙蓉工匠”人才培养的产教融合深度不够、“双师型”教师队伍内涵建设需进一步提升等问题。基于协同理论视角,从构建校企多元协同的组织保障机制、校企“芙蓉工匠”人才培养参与过程机制、教育资源共建共享机制、教师队伍协同建设机制四个方面进行“芙蓉工匠”人才培养机制研究,以期提高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工匠型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17.
“芙蓉姐姐”充斥网络和现实传媒的每个角落,芙蓉现象的轰动,带给我们的不仅是娱乐的谈资.还带给我们一场生动的审丑教育真人秀。  相似文献   

18.
长篇小说《芙蓉镇》以1963年、1964年、1969年和1979年4个具有特殊意义的年代为背景,以湖南一个3省交界的偏僻小镇——芙蓉镇为舞台,通过胡玉音、秦书田、王秋赦等人物近20年来的颠沛沉浮,揭示了历史的曲折进程,彻底否定了极左路线,表明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拨乱反正、正本清源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宣告了“一个可悲可叹的时代”彻底终结。在艺术上,小说以浓缩化和浮雕式的叙述体现社会生活的风俗化,使其文学语言别具韵味,各呈斑斓。也正因此,《芙蓉镇》不仅因一个时代的忠实记录而具有极高的认识价值,也因出色的艺术品格跻入当代长篇小说的经典之列。  相似文献   

19.
2008年《反垄断法》正式实施及其后的配套法规、指南相继出台,反垄断法躯干日益丰满,但对专利联营的规制依然是一片空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的出台,高举创新的大旗,但在高新技术领域,专利联营的问题日益突出。结合近年来最新的学术成果、国外的优秀经验和具体的实例,对专利联营问题进行重新审视,立足中国实际,以“拿来主义”的眼光,提出有针对性的应对措施显得尤为迫切。  相似文献   

20.
长久以来,关于我国古典名著《红楼梦》中的大观园原型问题,有言南京旧时随园或明故宫者,有言北京恭王府者,诸说不一。但是,若将大观园的原型,放在明末清初一代文学大家顾景星的家乡、大明皇家园林的荆藩苑囿所在地的蕲州城,则一切真相大白。这主要是因为书中对于大观园的描述,其地理特征、园林面积,亭台楼阁等布局,乃至水源流向等,均与建造在长江边一座岛屿之上的荆藩苑囿为首的建筑群极相吻合。作品与作者的生活有其必然的联系。可以推断,大观园应该是顾景星根据其家乡蕲州荆藩苑囿为首的建筑群,及其顾家松园作为主体原型进行创作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