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在实际溶液中,由于组分之间的相互作用,其热力学性质偏离理想溶液模型,当采用活度代替组分浓度来表达化学位时,只有求得组分的活度系数,才具有实际意义。本文总结了按不同惯例,采用不同标准状态表达溶液组分的化学位时、活度系数即有不同的定义,并利用相平衡原理推导出四种不同活度系数之间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2.
对于理想溶液中各组分的化学位一般用公式μ_i=μ_i+RTlnx_i来表示,若用该公式来表示真实溶液中溶剂和溶质的热力学性质,需以活度a_1代替式中浓度x_i,此时活度实际上就是溶质的有效浓度,并且存在关系式a_i=γ_ix_i式中了γ_i是溶质的活度系数,其数值的大小反映了真实溶液与理想溶液性质上的偏差,现行不同版本的物理化学教材中在讨论电解质溶液中某组份化学位时,对于溶液中各组分所采用  相似文献   

3.
用新型泵式沸点仪测定了在101.325kPa下乙醇一乙酸二元体系在不同液相组成时的沸点,用过量自由能函数Q,采用间接法由Tpx推算了乙醇一乙酸二元体系的汽相平衡组成y.汽相的非理想性用截至第二项的维里系数的状态方程求出汽相混合物中组分逸度系数.二元体系活度系数的关联分别用Wilson模型、NRTL模型、Margu—les模型和VanLaar模型进行关联,用最小二乘法求出了它们的液相活度系数模型参数.所得的液相活度系数来计算二元体系的过量吉布斯自由能函数G^E/RT.计算的泡点温度与实验所测得的沸点温度吻合良好,由面积积分法检验这些模型参数计算的二元体系相平衡数据得到很好的热力学一致性.  相似文献   

4.
1.溶液一定是液体吗? 从溶液的概念可知,只要具备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混合,且体系呈均一、稳定状态就可以称之为溶液.据此,溶液除液态的外,还有固态和气态的. (1)液态溶液:以液体作为溶剂的溶液,溶质可以是固体,也可以是液体或气体.如硝酸  相似文献   

5.
1.溶液一定是液体.点评:从溶液的概念可知,只要具备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混合,且体系呈均一、稳定的状态就可以称之为溶液.据此溶液除液态以外,还有固态的和气态的.(1)液态溶液:以液体作为溶剂的溶液,溶质可以是固体,也可以是液体或气体,如硝酸钾溶液、酒精的水溶液和稀盐酸,三种溶液中的溶剂都是水,溶质分别是硝酸钾(固体)、酒精(液体)、氯化氢(气体),初中化学学习的溶液主要是指液态溶液.(2)气态溶液:以气体作为溶剂的溶液,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如新鲜的空气就可以看作是氧气、稀有气体、二氧化碳等分散到氮气中所形成的气体溶液.(…  相似文献   

6.
一、书写热化学方程式应注意的几个问题1·各物质化学式右侧用圆括号()表明物质的聚集状态.分别用g、I、s、aq代表气态、液态、固态、溶液.固态有不同晶态时,还需将晶态注明,例如S(单斜)、S(斜方);同素异  相似文献   

7.
众所周知,在钢铁冶金中所遇到的熔体,绝大部分是非理想溶液,因此,在很长时期里,对冶金过程的反应变化,无法引用化学热力学理论进行直接指导。自三十年代把活度概念引进冶金反应领域之后,并随着有关冶金熔体组分活度计算的确定,及活度相互作用系数取值的确定  相似文献   

8.
在化学教学中,学生曾问过我这样一道填空题:“75%的酒精溶液中,溶剂是______。”我认为这道填空题,按照课本上所论述的规定原则,是无法作出正确答案的。 中学课本中的“溶液”,是从分散系的角度下的定义,按照这个定义,溶液可以是气态溶液、液态溶液和固态溶液。液态溶液是常见和用途最广泛的一种分散系,其中以水为溶剂的溶液尤为重要。通常我们听说的溶液,如无特别说明的,指的都是水溶液。在液态溶液中,就溶质来说,它可以是气态、液态和固态物质。而以液态物质作溶质时,亦即两种液态物质互相溶解时,究竟应以哪种物质作溶质,哪种物质作溶剂,课本举例说:酒精和水相互溶解时,当“少量的水溶解在酒精里,就可以把水作为溶质,酒精作为溶剂。”但当硫酸和水相互溶解时,从百分比浓度看,又是以量多的硫酸为溶质,以量少的水为溶剂。实际上,前者是以量多量少、后者是按溶液的本性规定了溶质、溶剂。后者符合通常习惯,也比较切合实际,像含酒精75%的消毒液,起消毒作用的是酒精而不是水,水只是介质,以酒精作溶质,体现了溶液的本性,符合通常习惯,也  相似文献   

9.
<正> 文献〔1〕写道:“液态溶液—蒸气多相二组分体系中溶液和蒸气的组成相同(所谓共沸混合物)。在这种体系中物质之间不发生化学反应,然而由于物质在平衡相中的浓度由一个方程式(G_i)气=(G_i)液联系起来,体系有如单组分体系”。  相似文献   

10.
许多初中学生常出现“水蒸气、汽体”(汽、气相混)、“萘的溶解”(溶、熔相混)、“帕斯卡定理”(定律、定理相混)……的错误说法。须知一字有别,意义全非,概念相混。教师在平时教学中,应予以充分的注意。 1.“气”指气体,气相,是物质的单一形态;“汽”指汽化,是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的两相共存状态,也指两相共存时的气态,我们平常所说水蒸汽,是指由水(液态)变成的蒸汽(气态),这时既有液态,也有气态,因此称为“汽”。 2.“溶”指一种固体解体、扩散、分布到另一种液体中的现象,如食盐溶于水,是物理——化学现象;“熔”指固体受热后变为液体的现象,是同一种物质的形体状态变化,如萘的熔解,是物理现象。  相似文献   

11.
<正> 在物理化学教材中,涉及到实际气体和实际溶液的内容时,就要提出逸度及活度的概念及其计算,同时还要提出标准态的选择等问题。上述内容是学习中一个比较难以理解的问题。如果掌握了以上概念及标准态的选择和计算方法,对深入学习物化很有好处。下面就对这三个方面的内容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逸度 讨论真实气体的行为时,要用到逸度的概念。所谓逸度,是“逃逸性”或“飞散性”的  相似文献   

12.
溶液的一般概念是溶质(可以是固、液、气态的物质)均匀地分散在溶剂(一般用液态物质)中的分散系。溶液的知识广泛地被应用在医疗中。 健康人的体液是体内各种有机物和无机物的水溶液,其成分和浓度各自都较恒定,且都处  相似文献   

13.
一、讲授部分 绪 言 化学在科学技术和生产中的重要作用。化学与有关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学习本课程的目的、任务、主要内容及学习方法。 第一章 物质的聚集状态 与稀溶液通性 1.物质的聚集状态和相 气态、液态和固态。体系和相的概念。 2.气体 气体状态方程式,R的数值和单位。分压定律及计算,摩尔分数,体积分数。 3.稀溶液通性 溶液的蒸气压下降,沸点上升,凝固点下降和渗透压。稀溶液定律及其适用范围。 第二章 化学反应速度与化学平衡  相似文献   

14.
《化学考试大纲》要求将化学问题抽象成为数学问题,利用数学工具,通过计算和推理(结合化学知识)进而解决化学问题,这是对学生思维能力考查的一个重要方面·下面以数学知识在有机化学中的应用略谈几例·一、平均值的应用平均值法就是根据两组分物质的某种平均值来推断两物质范围的解题方法,所依据的数学原理是:xA相似文献   

15.
依据化学势的基本原理,采用经典的化学热力学实验方法,测定苯-乙醇体系在不同温度下的活度系数,并求得其超额自由能、超额焓、超额熵等超额热力学函数,从而设计出一种测定非电解质溶液二元体系超额热力学函数的实验方法,应用于物理化学实验教学.该实验方法简便,结果准确.  相似文献   

16.
一、选择题 1.某烃室温时呈气态.完全燃烧生成HZO与CO:物质的童之比是3:4,该烃链状同分异构体的数目是() (A)3(B)4(C)5(D)6 2.将20 mL 0.1 mol·l’的NaOH溶液与10 mLO.lmol·L一’的醋酸溶液混合蒸干之后强热,最终得到的固体是() (A)N、C03(B)Na()H (C)CH3C00Na(D)混合物 3.有  相似文献   

17.
自然界中,许多物质都以气态、液态和固态作为存存的基本形态(即聚集态)。从宏观特征来看,固态物质具有一定的体积和形状,不易被压缩,没有流动性;液态物质虽有一定的体积,也不易被压缩,但形状却随容器而改变,有流动性;气态物质则既无一定的体积和形状,而且又总是充满整个容器。通常人们按上述宏观特征,把处于气态、液态和固态的物质相应地称为气体、液体和固体。“水是液体”是指液态的水;“水蒸汽”,指处于气态的  相似文献   

18.
<正> 电极的标准电位,是指在一定温度下(通常为25℃)半电池反应中各种物质都处于标准状态,即离子和分子浓度(或活度)等于1M,气体的分压等于1大气压时相对于标准氢电极所测得的电位值,符号表示为E°。 实际上,大多数氧化还原反应并非在上述标准状态下进行,如同质子迁移,络合形  相似文献   

19.
溶液是由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正确理解溶液的概念应特别注意以下几点:1.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溶液是一种特殊的混合物,它的特征是均一、稳定的。所谓“均一”是指溶液各部分成分和性质完全相同;所谓“稳定”是指外界条件不变时,其“均一’批态不变。但具有均一、稳定的液体不一定是溶液,像水等。2.港质与溶剂可以是固态、液态或气态。概念中的“物质”未指明状态,说明溶质和溶剂均可是固态、液态或气态。如生铁,可看作是硅、锰、碳等分散到铁中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因…  相似文献   

20.
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包括物质的组成、结构与物质的分类、命名及相应的理论、物质的性质和变化类型、规律、化学用语、溶液理论等知识内容 .这些内容是初中化学的基础 ,因此 ,一定要重视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的复习 ,注意答题的规范 ,以避免在中考时意外失分 .例 1 下列对实验过程的评价 ,正确的是(   ) .(A)某固体中加入稀盐酸产生无色气体 ,证明该固体一定含有CO2 - 3(B)某溶液中滴加BaCl2 溶液 ,生成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 ,该溶液中一定含有SO2 - 4(C)某无色溶液中滴加无色酚酞试液 ,溶液变成红色 ,该溶液不一定是碱(D)某溶液中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