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材建设一直是专业建设的重点.编辑类教材又是编辑出版学专业教材建设的重点.编辑类课程包括编辑学、书籍编辑学、期刊编辑、科技编辑、网络编辑等等课程,本文通过对与这些课程相关的教材现状的研究,提出目前编辑类教材存在的一些不足,以及编撰新的编辑类教材的一点建议.  相似文献   

2.
媒体融合趋势的发展,必然影响到培养新闻人才的高校新闻教育,高校新闻专业实践教学的改革也势在必行,媒体融合时代下的新闻专业实践要充分面对现实存在的问题,针对不足找到良好的对策。地方高校的新闻专业实践必须在专业课程设置上注重媒体融合的教学,建立校内校外实践平台和实践基地,努力加强教师的知识重构和能力再造,使地方高校尽快培养出能运用多种技术工具的全能型记者编辑。  相似文献   

3.
随着社会发展的日益多元化,新闻媒体行业迅速崛起,对人才提出的综合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高校在进行新闻写作教学时尤为注重培养学生们的实践能力。本文简要分析了目前高校新闻写作课程存在的主要问题,并详细探讨了在写作教学过程中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具体路径,以期有效促进学生新闻写作综合水平的提升。  相似文献   

4.
新闻编辑学是新闻学的重要分支之一.随着新闻媒介发展与新闻业务改革.新闻编辑领域的创新和探索也受到广泛重视。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新闻学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新闻编辑”对教学内容进行了改革.对教学方法大胆创新.教学效果显著.被教育部评为“全国精品课”。本刊约请该课程的主讲教师开设系列讲座.将他们的最新研究成果和教学体会贡献给广大读者。[编者按]  相似文献   

5.
新闻传播学专业是一门应用性、操作性、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但目前高校的教学仍以理论为主,实践教学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课程设置和考核方式重理论轻实践,师资力量薄弱,缺乏媒体从业经验,实验设备投入不足,实验课教材缺乏,不能满足学生上课的需求,针对这些问题,从探索新的教学模式、提升教师的实践能力、拓展实训平台等方面提出了有力开展实践教学的可行性对策,提高新闻传播学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为业界培养市场所需求的人才。  相似文献   

6.
在融媒体背景下,传统媒体必须通过积极转型来适应新的信息传播生态,在此过程中,新闻编辑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新闻编辑不仅需要敏锐地感知到新的信息传播环境对自身角色定位、专业能力所提出的新要求,而且需要重视积极探索自身转型发展路径,为自身职业生涯发展以及新闻媒体生存发展空间的拓展奠定良好基础.本文在对融媒体背景下新闻编辑转型发展方向作出分析与论述的基础上,对新闻编辑转型发展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进行了研究与探讨.  相似文献   

7.
新技术下的编辑"六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编辑学把编辑的基本工作概括为六个步骤,也就是通常所说的编辑"六艺":选题;组稿;审稿;编辑加工;编排;校对.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编辑的工作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一方面,计算机的使用改变了原有的六个基本环节的具体操作,环节之间的界线也呈现淡化的趋势.另一方面,由于网络出版的兴起,网络编辑是用新的方式在新的载体上工作,其工作流程与传统的编辑"六艺"相去甚远.那么,新技术条件下的编辑流程有些怎样的特点?与传统的编辑"六艺"相比有哪些异同?回答这些问题将有助于我们掌握新技术条件下编辑工作的基本规律,使编辑学这样一门实用型学科跟上时代的步伐.故此,本文以"六艺"为线索,讨论新技术条件下编辑工作的特点.  相似文献   

8.
编辑学与编辑专业教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编辑学需要解决的问题入手,探讨编辑学存在的现实意义.从目前编辑学教育存在的问题入手,认为紧密结合编辑工作实践是编辑学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9.
在回顾2016年编辑学研究的基础上,对媒介融合背景下的编辑进行思考与阐述,回答编辑是什么的问题.媒介融合背景下,编辑是有明确编辑思想的人,是具有创新意识与工匠精神的人,是数字出版重要的人力资源,是出版理论的践行者,是强化高校实践教学积累鲜活案例并带动自身发展的人,是创造出版历史的人.  相似文献   

10.
全媒体环境下,新闻人才的培养表现了新的特点,也面临新的问题.新闻人才培养的课程设置要尝试打破壁垒,强化学生全媒体技能的学习,加大实践教学力度;要鼓励教师尝试主持翻转课堂和开办自主工作室,以此改变当前高校多数教师缺乏新闻操作经验的现状.  相似文献   

11.
目前,随着互联网时代的来临,新闻媒体的发展趋势有了新的方向,目前逐步形成智能化的发展模式,这对传统的新闻编辑行业带来了不同的发展机遇,同时也使其面临着新的挑战.为了满足时代发展需求,增强行业的竞争力,各大新闻媒体编辑纷纷进行转型重组,使新媒体的发展趋势出现了新变动,对未来发展的智媒体形态具有一定的现实指导意义.本文通过对网络新闻编辑转型前后的发展状况进行详细的分析和研究,对其当前发展形势和遇到的问题进行了阐述,并提出有效的建议,希望能够对今后新闻编辑行业的发展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2.
药丹华 《传媒》2018,(9):86-88
媒体技术的日益发展,使得所有新闻从业者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同时也给高校新闻专业相关课程的教学工作提出更高要求.如何适应媒体的发展,最大程度上缩短学界和业界的"时间差",从根本上提高现场报道相关课程的教学水平,培养出符合新时期社会发展需要的专业人才,是每一位高校教师一直以来探索教学模式创新的最终目标.笔者针对这些难题,结合自身实践,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3.
新闻编辑学与摄影学的原理有相通之处.新闻编辑思想,着重新闻编辑思想与新闻受众的需求,相当于摄影学的远景镜头;新闻报道方针,着重新闻报道方针与新闻受众的需求,相当于摄影学的全景镜头;新闻编辑策划,着重新闻编辑策划与新闻受众的需求,相当于摄影学的中景镜头;新闻编辑实务,着重新闻编辑实务与新闻受众的需求,相当于摄影学的特写镜头.四种镜头从四个方面阐述编辑与读者的互动关系.这四个方面全方位、立体式地构成了编辑学的基本内容.  相似文献   

14.
晓月 《新闻记者》2006,(10):14-14
由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蔡雯负责并主讲的新闻传播学专业核心课程“新闻编辑”,是我国新闻编辑学唯一的一门国家级精品课程。近日,该课程的配套教材《新闻编辑学》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随教材附送的还有这门“全国精品课”的全套教学资料光盘,包括蔡雯教授的多媒体教学演示片、课程教学大纲、思考练习题和教学参考书目等。  相似文献   

15.
张雨楠 《东南传播》2021,(11):55-57
红色文化融入高校课程实践教学的深入开展与思政教学的融合,为新闻传播学课程教学创新注入新的助力.坚持红色文化融入新闻传播学的课程思政秉持着理论性和实践性统一的同时,在教学模式、培养目标等实践路径探索新方向,由此进一步推动新闻传播学课程思政的建设,有力促进新时代新闻传播学教育新格局的形成.  相似文献   

16.
2008年,中国编辑学会提出了以"大文化、大媒体、大编辑"为主体的编辑学研究方略.在"大编"辑"思想的指导下,近两年来我同的编辑学研究取得了诸多成果,编辑学理论研究、实践研究与编辑史研究并重,涉及面广而又有所侧重,博而又有所精深;既关注学术焦点问题,亦顾及现实需求;既重视编辑学研究中老话题、新视角的重新审视与重新发现,亦兼顾编辑实践发展中新课题、新现象的深层思考,尤其是对编辑学研究30年、编辑学创建60年的有关回顾,颇有深度.  相似文献   

17.
刘婷  王会子 《传媒》2021,(6):94-96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马克思主义对新闻传播领域的现象、活动的总体看法,揭示出新闻传播活动的基本规律,对新闻实践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随着媒介技术的更新与发展,新闻工作焕发出新的活力,在策划、采写、编辑与传播方式上都有很大创新,同时也对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如何应用于实践提出新的要求.本文以中国新闻奖获奖作品为例,从内容编排、传播范式和融合创新三个方面对优秀的新闻作品进行分析,重点论述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在媒体融合时代对我国新闻活动的指导意义,以及推进新闻媒体创新性发展的强大作用.  相似文献   

18.
编辑职业的专业性与编辑主体的专业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编辑职业是否具有专业性,从事编辑活动的编辑主体是否存在专业发展问题,其内涵是什么,包括哪些方面的内容,如何促进编辑主体的专业发展,对于这些问题的探讨和追问,可丰富和深化编辑学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因此本文试图对以上几个问题加以探讨,以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在新闻教育中,报纸编辑学是一门非常重要的课程,与史、论鼎立,不可或缺。在科学技术高速发展和报业竞争激烈的今天,随着激光照排技术的产生与应用,出版印刷业经历了一场前所未有的革命,报纸编辑学由此成为一门极具发展潜力的学科;而随着报纸竞争的加剧,办报理念以及报社对新闻编辑人才的需求也发生着很大的变化。在现实的新闻工作中,报纸编辑  相似文献   

20.
目前编辑学研究、教学及编辑工作存在问题的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小芳  王晓玲 《编辑学报》2003,15(5):322-323
讨论目前我国编辑工作存在的一些问题。认为:编辑工作的实践性决定了其发展有赖于研究、教学、编辑三位一体;普通编辑学的成熟有赖于专业编辑学的成熟;目前编辑出版课程的设置限制了编辑学科的发展;编辑现代化不仅是工具的现代化,而且是理念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