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9 毫秒
1.
为推动高职艺术院校培养适合社会发展的艺术人才,文章采用德尔菲法设定人才综合素质评价的指标体系,利用AHP确定综合素质评价的指标权重,构建出符合高职艺术院校素质教育要求的人才综合素质评价体系。事实证明本评价体系较为全面、科学地评价了高职艺术院校学生的综合素质,可操作性强。  相似文献   

2.
素质是一个内隐的概念,它以能力的形式外显出来。过度地把考试成绩作为学生评优择优标准、未充分发挥大学生个性引导作用、缺乏创造力考核标准、与社会用人单位要求脱轨等,是影响素质教育的主要因素。所以实施素质教育关键在于找准突破口———即建立比较科学的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体系。为此,我们结合实际,积极探索并构建了以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为目的、以本科生为对象、以定性定量指标为标准、以不同权重为引导、以多维评价为方法、以特定类型的院校为适用范围的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体系,通过试用,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3.
构建职业技术院校学生素质综合评价体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大学生素质的评价对其行为的塑造和自身素质的培养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一个人才素质评价体系是引导学生朝着什么方向努力的航标 ,也是检测教学水平、教学质量和教风的探测器。根据职业技术院校培养目标特点 ,设置大学生素质评价指标 ,构建综合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4.
加强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体系建设,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体系,是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的有效手段和重要保障。本文分析了现行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体系存在的问题,结合嘉应学院"党政班"开展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的工作实践,提出了加强大学生综合素质体系建设的几点启示:科学构建评价内容结构、创新评价方式、构建多元评价主体、科学运用测评结果。  相似文献   

5.
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内容体系,是高等教育培养目标的具体反映,又是构建综合素质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按照高等教育的目标要求,构建高校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内容体系,要坚持以思想道德素质评价为核心,以科学文化素质评价为重点,以身心健康素质评价为基础.  相似文献   

6.
构建高校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开展高校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的意义构建科学的评价体系,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行公正合理的评价,对实现高校培养目标,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导向作用。综合评价体系事实上是引导学生行为的“指挥棒”。科学合理的评价工作可以引导学生自觉主动地提高自身素质,鼓励学生发扬优点,克服缺点,促进学生不断地自我完善。有了一个明确的、公认的标准,学生就可以变被动为主动,自觉地将培养目标内化为自身的标准和目标,引导学生不断地自我发展和完善。2.沟通作用。学校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评价所作的结论,是家长、社会和…  相似文献   

7.
基于可持续发展能力培养视角,对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体系进行构建与优化,加强大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培养,分析劳动力市场需要的素质,立足于社会对人才素质的需求,重视评价的过程,从思想品德素质、专业知识素质、职业技能素质、身心素质和拓展素质五个方面,构建符合素质教育的综合素质评价体系,通过优化综合素质测评,有效利用评价结果,凸显其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发展导向作用,激励学生提升素质,培养大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相似文献   

8.
应用加权综合指数法评价大学生综合素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等院校的学生综合素质测评是学籍管理中一项重要而复杂的工作。学生管理部门通过综合素质的测评,掌握学生在校期间德、智、体等方面的发展情况,以便对学生实行优学优奖、优生优配、优才优用。随着社会对人才要求标准的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在给用人单位选拔人才、引导学生提高自身素质、培养创新人才等方面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1]。  相似文献   

9.
根据当前社会对人才提出的新要求,在咨询专家和实际调研的基础上,以科学性、导向性、全面性、层次性、个性化以及可操作性为原则,构建了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指标体系.针对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指标多为定性指标的特点,将基于三角模糊数的层次分析法引入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中,并对影响大学生综合素质的11个因素的重要性进行排序,进而利用模糊综合评判方法建立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模型.结果表明,该模型能够很好地反映大当前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10.
关于地方高校学生素质评价体系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社会人才竞争的日趋激烈,社会对人才综合素质的要求更加突出。对于地方高校而言,完善学生素质评价体系,引导和激励学生更好地进行素质拓展,不仅为学生升学就业提供重要参照,而且能更好地提高地方高校的学生素质,推动高校素质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中小学素质综合评价工作,作为新课程评价体系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开展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是造就高素质人才的必然要求。笔者在多年的学生管理和教学实践中,积极研究和探索学生素质综合评价,认为学生素质综合评价工作的有效开展应该做到:树立正确科学的评价理念,构建严密高效的评价体系,实施关注差异的分层评价,注重关注过程的动态评价。  相似文献   

12.
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是大多数学校广泛使用的学生素质评价体系,但是不科学不合理的综合素质评价将失去对素质教育的导向作用。本文分析了目前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所造成的后果,并提出可行的措施,以期引起有关方面的重视,培养出综合素质高、创新能力强的人才。  相似文献   

13.
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内容体系,是高等教育培养目标的具体反映,又是构建综合素质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按照高等教育的目标要求,构建高校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内容体系,要坚持以思想道德素质评价为核心,以科学文化素质评价为重点,以身心健康素质评价为基础。  相似文献   

14.
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体系是基于社会对高质量人才的需求和教学的不断改革而构建的测评体系,通过项目指标和导向功能及时检验和测评学生的拓展性素质以及基础性素质,并进行科学准确的价值判断的一种测评体系。本文将以三峡大学为例,分析当前高校综合素质测评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针对三峡大学综合素质测评体系的完善对策,并对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系统进行构建,以期为我国当前高校的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体系的构建思路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构建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体系对于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专门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构建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体系,需要以深化大学生综合素质内涵为起点,以完善大学生综合素质结构为前提,以优化大学生素质教育体系为基础,以推进大学生素质拓展课程化为关键,以实现大学生素质评价科学化为保障,以提升大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为归宿。  相似文献   

16.
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是当前基础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是21世纪社会发展对人才的要求。要切实地进行素质教育,除了必须树立明确的素质教育目标、构建素质教育课程、改革教育形式教学方法外,还必须建立以学生整体素质发展为主要内容的综合评价体系。这个体系既包括学生思想道德素质评价,又包含科学文化素质评价、劳动素质、身体素质评价,还包括学生心理素质评价。当然每种素质评价体系对提高素质教育教学质量都有重要作用。在此,只对学生心理素质评价体系对提高教育质量的积极作用作一简单研究。  相似文献   

17.
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每年都有百万计的大学生走出校园,大学生就业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焦点。面对越来越多的高校毕业生,社会企业的用人标准不断提高,学习成绩优劣已不是人才选择的唯一标准,综合素质是企业选择大学生的更高标准。大学生综合素质包括哪些内容,如何构建科学的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体系,进而对大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行量化测评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8.
高职院校必须充分利用学生综合评价体系引导和激励功能。要想发挥好学生综合评价体系的指挥棒功能,首先在教育理念上要进行创新,要与时俱进。当前社会对人才评价、人员选拔、成绩界定、聘用标准等行为标准多样,但均绑缚于教育对人才的培养这一社会功能上,使教育本身所承受职责过重,偏离教育以人的发展为核心这一终极目标。让学生综合评价体系回归到服务学生的发展上,让社会对人才培养有更加科学、合理和正确的认识,使高职院校学生综合评价体系不断对学生发展、学校教学管理等进行监控,促其及时修正方向;使评价的过程和结果成为激励人才提高全面综合素质的动因,让社会对"成功、成才"有更理性的认识。通过重构学生综合评价体系,才能让教育发展方向朝着科学、理性和严肃的趋势回归。  相似文献   

19.
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以便准确、全面地评价学生是实现高职教育目标的必然要求。针对高校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存在的内在缺陷.外语系在学院“管为基础、引为主导”的工作思路指引下,按照高职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大胆探索,初步创建了引导型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在引导学生全面协调发展方面初见成效。  相似文献   

20.
为了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落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与具体要求,“通过制度创新,使学校的各项工作特别是教育教学工作更加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促进学生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未来社会需要的多样化的人才,我们对学生综合素质发展性评价改革进行了积极的实践与探索,并努力构建了一套比较完善的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