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潘镇 《中国软科学》2005,(10):66-72
是否获得溢出效应是评价东道国引进外资实绩、调整东道国外资政策的重要依据.利用1991-2002年的省际资料,本文测度了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科技创新的外溢效应,分析了影响外溢效应的主要因素.研究发现,通过提高国内科技资本投入的产出效率,外资对我国的科技进步产生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从总体上来看,随着时间的推移,外资对我国科技创新的边际溢出效应不断提高.但外溢效应存在着地区差异,这主要源于各地区在宏观和微观吸收环境上的差异.  相似文献   

2.
万俏宇  王丹  刘丽 《科技广场》2007,(10):107-109
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经济安全的影响近年来越来越受人关注。外资优惠政策的实施带来了我国经济的发展,同时也引起我国产业结构、区域结构的不合理以及环境的破坏,与此同时国有资产的流失现象也日益明显,本文通过分析外商直接投资给经济带来的负面效应并提出了相应的外资政策建议,以期对促进我国经济发展、维护国家经济安全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3.
外商直接投资的就业效应变迁分析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增加就业是我国政府外资政策的直接目标之一。但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随着在中国的外商直接投资由劳动密集型加工行业向资本和技术密集行业发展,直接增加就业的作用明显弱化,导致就业效应发生了变迁。本文通过对就业效应的两个时期划分,分析了就业效应发生变迁的原因,并对效果进行了评价,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潘镇 《中国软科学》2005,56(7):100-108
本文以江苏省3570家制造业外资企业为对象,分析了区位因素对外商直接投资选址的一般性影响,考察了外商直接投资在区位选择中的异质性,并对外商直接投资区位选择的有效性进行了检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外商直接投资趋于流向经济规模大、城市化水平高、基础设施完善、劳动力成本低廉、市场发育完善、政策优惠、外资集聚程度高的地区。竞争力弱的外资偏爱劳动力成本低廉、优惠政策较多、集聚程度高的地区。从总体上来看,外商直接投资的区位选择具有一致性和有效性,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吸引外资应注重"量"到"质"的转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运用扩展的新古典增长理论模型、把资本存量中外商直接投资的部分分离出来的方法,对我国80年代中后期以来外商直接投资的表现与国内投资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资本”形态的外商直接投资的表现要优于国内投资。但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以及经济的不断发展,外资在“量”上增加的优势在逐渐减弱,吸引外资更应以“质”为导向。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一带一路"建设的推进和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深入,外商直接投资对陕西省经济和科技发展有着巨大的促进作用,可以给省内企业带来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提高科技贡献率水平。因此,研究外商直接投资对陕西省科技贡献率的影响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选取陕西省的外商直接投资和陕西省经济与科技的相关数据,运用简单回归分析法进行实证研究,得出外商直接投资和陕西省科技贡献率的相关关系,旨在为陕西省加速吸引外商直接投资,提高科技贡献率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胡育娟 《现代情报》2004,24(5):223-225
中国的外商直接投资政策是激励性优惠政策和限制性政策结合的调控性外商直接投资政策,这种政策模式和我国的市场化改革存在冲突。中国的外商直接投资政策的取向应该是基于规则的中性化政策。  相似文献   

8.
外商直接投资与技术转移关系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25,自引:1,他引:24  
本运用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法和Enle-Granger协整关系检验法对我国1981年以来工业外商直接投资与技术转移的相互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外商直接投资是技术转移的重要原因,但反向因果关系不成立,外商直接投资与技术转移不存在协整关系,即两之不存在长期的共同发展趋势,由此得出推论,就近期而言,我们仍应十分注意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引进技术,以提高我国工业总体技术水平,但长期而论,我们不主尖过份注重外资对技术进步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前外资R&D机构已成为我国一支重要的科技创新力量,正对我国经济、科技和社会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外资R&D机构的本地绩效,是指外资R&D机构对东道国经济、社会、科技等各方面所产生的影响.这种影响具有广泛性、动态性、差异性和双重性,既有正面的、也有负面的,并且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和制约.根据外资R&D机构本地绩效的内涵及其影响因素构建指标体系,对其本地绩效进行测评,既可为政府管理部门制定外商R&D投资政策提供决策依据,也是对科研机构绩效评估和外商投资理论的补充和完善,具有较高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0.
外资以并购的方式进入中国已成为外商对华直接投资的一个重要趋势,本文从政府规制外资并购行为的原因出发,系统地分析了我国政府规制外资并购行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完善我国政府规制外资并购行为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论技术预见及其在制定中长期科技规划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薛军  杨耀武 《软科学》2005,19(1):53-55,63
技术预见在全球的兴起,适应了新时期中长期科技规划制定工作的新形势,促进了中长期科技规划和科技政策的创新和发展。我国技术预见研究工作应与中长期科技规划的制定及其改革紧密结合,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2.
技术创新是技术成果的首次商业化应用,是技术进步和经济发展的源泉。技术转移是技术创新成果的推广应用,是技术创新功能的延伸和扩展,是当今技术进步和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重点论述技术创新、技术转移的内涵、规律和相互关系,及其在技术进步和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关于设立国家重大共性、公益性技术推广应用计划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了解决制约我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协调发展的重大技术瓶颈,以及政府公共科技推广管理职能难以实现的问题,在背景分析的基础上,提出设立国家重大共性、公益性技术推广应用计划的构想,并对其宗旨与定位、目标与内容、支持范围、管理与组织进行了解析,建议政府将之纳入“十一五”科技发展规划。  相似文献   

14.
能源科技的发展将深刻地影响着未来能源格局,因此能源发展前景预测对国家政策制定和企业战略谋划都意义重大。文章在对能源现状与发展趋势分析的基础上,总结了能源转型多元化、低碳化、分散化、数字化和全球化的"五化"特征,指出了2016年以来出现的中美经贸摩擦、低油价和人工智能技术应用等方面的新变化特征,并就能源领域未来科技发展趋势提出了低成本技术、信息技术和颠覆性技术3个方面的思考,以期为我国积极应对能源转型,布局未来能源科技提供点滴参考。  相似文献   

15.
技术战略对技术创新和组织绩效的影响机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郝生宾  于渤 《科学学研究》2009,27(8):1263-1270
 构建了技术战略对技术创新和组织绩效影响机理的理论模型,选取我国东北部地区105家有代表性的企业作为实证研究对象,对这一理论模型进行了分析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1)技术战略对技术创新的直接正向影响并不显著,但对技术能力和网络能力有显著的直接正向影响;(2)技术能力和网络能力对技术创新都有显著的直接正向影响;(3)技术创新对组织绩效有显著的直接正向影响。该实证结果揭示了技术战略对技术创新和组织绩效的影响机理,对于人们正确理解技术战略、技术创新和组织绩效间的内在联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以技术生命周期理论为基础,分析我国景区技术需求的现状特点及其影响因素.阐述景区技术的分类体系.提出景区进行技术采购的决策流程,并发展出技术生命周期影响下的景区投资决策模型.以此为基础,提出面向持续竞争能力的景区技术管理策略.  相似文献   

17.
刘立安  傅强 《科研管理》2010,31(1):69-76
摘要:分析了外资银行风险控制能力对贷款利率的影响,并利用最优化方法,讨论了银行在多期时的贷款利率选择策略;深入研究了外资银行的风险控制技术转移与技术示范效应对本地银行风险控制能力的影响。研究认为,只有鼓励与本地银行风险控制能力具有适当技术差距的外资银行进入市场,和/或引进适当水平的风险控制技术,才能促使本地银行积极实施风险控制技术转移,提高本地银行的经营效率。  相似文献   

18.
基于技术蓝图规划本身的特点,从应用的角度阐述了技术蓝图规划的适用条件、推广技术蓝图规划的策略和对技术蓝图规划的评估,揭示了技术蓝图规划在我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德国技术转移中心的考察和思考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介绍德国技术转移中心的概况和为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服务情况。并和我国的生产力促进中心相比较,提出有关问题的思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20.
李丹  杨建君 《科研管理》2015,36(6):109-118
通过梳理国内现有绿色技术创新文献,总结和探究其研究特色及发展趋势。首先对国内现有绿色技术创新文献的数量、质量及视角进行全面系统的梳理和分析;其次独创性的运用Astley 1983提出的二维分析框架对其层次、阶段、主题及深度进一步剖析;最后总结以上各方面的特色并结合时间维度探究国内绿色技术创新研究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