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方铭 《职大学报》2013,(5):22-25
北京大学教授褚斌杰先生是著名学者、文学史家、教育家,他在五十多年学术生涯中,写下了大量的论文和著作,对中国古代文学研究和古代文学教育,特别是先秦两汉文学研究与教育做出了重要贡献.同时,褚先生的学术成就又是多方面的.本文试图对褚斌杰先生有关先秦两汉文学研究以外的中国古代文体研究、白居易研究等的贡献做一个简要的总结.  相似文献   

2.
对通假字在汉字史中的地位与作用,历来有一种较为流行的认识,这就是:通假字破坏了古代书面语言的纯洁性,不是语言文字的正轨。上海师范学院学报1980年第4期上《“通假”质疑》一文的结尾,作者断然写道: “面对通假这一语言历史事实,我们了解通假及其涉及的有关现象,自然有助于阅读古代作品,而就通假本身而言,它决非古代书面语言中的积极因素。它的产生和存在,破坏了古代书面语言的纯洁性,先秦两汉以后的文章,模仿先秦两汉文章的通假用法,实质上是古  相似文献   

3.
先秦寓言的成熟和繁荣不仅体现为作品数量众多,还表现在:一、寓言作品已成为独立的文学体裁,并广泛流传;二、出现了类型化的寓言人物;三、产生了寓言作品专集《说林》和《储说》;四、战国早期、中期和晚期分别出现了在寓言收集、改编、创作、运用上的代表性人物墨翟、庄周与韩非,其中韩非更是先秦寓言收集、改编、创作之集大成者。对于先秦寓言的认识,我们应该根据中国自己的文学实际来总结其历史实绩,从而作出恰如其分的理论概括。  相似文献   

4.
方铭 《职大学报》2007,(4):82-84
2007年11月1日,是我的老师北京大学教授褚斌杰先生去世一周年纪念日。褚斌杰先生一生写下了大量的论文和著作,对中国古代文学研究和古代文学教育,特别是先秦两汉文学研究与教育做出了重要贡献。本文对褚斌杰先生的先秦两汉文学作了一个简要的总结,以表达对褚斌杰先生的纪念。  相似文献   

5.
“寓言”一词,最早出于《庄子·天下篇》,作者把某些生活经验和所要表达的道理,利用故事的形式巧妙地表达出来,构思巧,语言妙,含义深,在先秦诸子中,是最为光辉夺目的一部分。先秦诸子的寓言,大都接近于生活中常见的形态,如《孟子》中的“揠苗助长”,《韩非子》中的“自相矛盾”,《吕氏春秋》中的“刻舟求剑”等等,都使人感到是现实生活中可能有的,而《庄子》一书中的寓言则不同,往往异想天开,奇特怪异,不是现实生活中和人们常识中的所有之物。在他的笔下,花鸟虫鱼,神怪人鬼,禽言兽语,都赋予了人的性格。“以天下为沉浊,不可与庄语,以卮言为曼衍,以重言为真,以寓言为广,  相似文献   

6.
先秦两汉的士人通过理论著述、历史叙事、经典阐释、文学想象等话语活动建构了独立于政治实践之外的话语实践领域。由于话语实践在规范世界结构、社会秩序和人们的实践行为等方面发挥了有效的建构性作用,因此,各种社会力量都力图控制话语实践的主导权。从这种意义上说,先秦两汉的话语实践历史就不仅仅是单纯的知识与表达的历史,更是话语实践逐渐发展成为社会权力性存在、并参与建构社会权力结构的历史。  相似文献   

7.
从春秋、战国之际的“礼坏乐崩”到两汉大一统盛世,中国经过了一个由周小一统中国之分裂而进至于汉大一统中国之建立的历史进程。与此相对应,先秦两汉士人也经历了一个由“闵周”、“从周”以至于“崇汉”的精神进程。作为民族的心灵历史、精神历史,中国文学从《诗经》到汉大赋,正以文学的形式对先秦两汉士人由悲悼、向往小一统中国之过去到拥戴大一统中国之现实这一精神进程做出了历时态的充分显示。  相似文献   

8.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古代文学先后被划分为近代文学、明清文学、唐宋文学、魏晋南北曹及先秦两汉等文学类别。针对中国传统文学的研究也逐渐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并将古代文学间的传承关系、内在联系作为文学研究的主要方向与重要渠道。本文通过浅析《风骚诗脉与唐诗精神》,明确古代诗词的"质"与"文"之前的内在联系,探析了古典文学的审美情趣,明确唐诗创作的发展趋势,确定大视野文学研究的新方向与新思路。  相似文献   

9.
一在刘勰之前,用以标示文学艺术创作思维活动的“神思”这一概念,早已产生且为人们所习用。但“神思”的心理机制是什么?前人则很少论述。对这一问题进行了系统而深入研究的是刘勰。刘勰用来说明“神思”心理机制的理论基础是中国古代的形神理论。大家知道,形神之辨是中国古代思想史上的一个重要问题。从先秦开始,历两汉魏晋直至齐梁,中国思想界围绕这个问题展开了极其复杂而激烈的研讨辩论和斗争。从研讨的范围来看,涉及哲学、宗教、  相似文献   

10.
宋元海洋文学的时代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中国文学史上的一次创新与发展,宋元海洋文学表现出三个鲜明的时代特征1、它以丰富多彩的海洋题材和文学体裁,突出了自先秦以来海洋文学的创新和发展.2、它以时代独特的对外开放的社会背景,突出了海洋文学所具有的超迈开放的海洋意识.3、它以宽视野、多角度的审美追求,突出了海洋经略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1.
六言诗是我国古代诗体中较特殊的一体 ,受前代六言诗句的直接启发 ,以及作家对新诗体的探索与尝试 ,它滥觞于先秦 ,发生于西汉而完成于魏晋南北朝。从文学发生学的角度探讨其产生形成的原因 ,对于古代诗体流变的研究多有裨益  相似文献   

12.
《韩非子》寓言的内容取材有引用和加工神话故事、加工改造历史故事和直接创造三个来源,几乎囊括了先秦寓言的来源渠道。从民族、时代和韩非子本人的特殊身份等方面分析取材的成因有:韩非所在的韩国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宗主制国定;所处的时代动荡不安;文化思潮百家争鸣,诸子并起。  相似文献   

13.
两汉是中央集权的封建专制主义的社会制度,这在史学家们来说大多数人是同意的。但是,由于两汉还存在着相当数量的官私奴婢,引起人们对两汉社会性质的怀疑。五十年代史家们就这一问题首次进行了公开的辨论,截止目前对这一老问题的看法仍然有分歧。著名史学家翦伯赞先生五十年代撰文认为,两汉的官私奴婢主要不用于农业生产,而仅是贵族家里的装饰品和仆役,它只是封建社会的奴隶制残余,不同于奴隶社会意义上的奴隶。王思治先生等则不同意翦伯赞先生的观点,认为汉代官私奴婢就是奴隶社会的奴隶,其劳动无论在农业、手工业等方面都占有主导的地位。近年,由于江陵凤凰山汉简的出土,汉代奴婢用于农业生产部门已被证明。但是,这是否构成社会经济结构的主流呢?史家们的看法颇有分歧。有的赞同五十年代王思治等先生的观点。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比较中国先秦两汉时期和古希腊的体育文化,找出其中的共同点和不同之处,为我们以后更好的研究古代中西方的体育文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先秦两汉时期地质灾害种类多样,发生频繁。先秦发生地质灾害35次,西汉发生地质灾害59次,东汉发生地质灾害120次。这些灾害在年际分布上具有频发期与稀少期相间的周期性;在年内分布上存在着季节的不平衡性;在空间分布上呈现出区域的差异性。地质灾害的发生、发展有其自身复杂的规律性,并对人类社会发展产生长久性、复杂性、破坏性的严重影响,这使得统治者对其极为重视并积极实施救灾、减灾、防灾政策加以应对。探寻先秦两汉时期地质灾害的时空分布规律,总结历朝政府应对灾害的功过得失,对当今的防灾、减灾、救灾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比较中国先秦两汉时期和古希腊的体育文化,找出其中的共同点和不同之处,为我们以后更好的研究古代中西方的体育文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先秦海洋文学时代特征探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先秦海洋文学开拓出中国古代文学的一种类别,开创了中国海洋文学的一个新时代.先秦远古时代那些渗透着海洋精神的文学作品,描述了远古先民与海洋有关的生产、生活、追求和梦想.浩瀚无边的海洋让他们惊奇、欢乐、收获,也让他们忧伤和迷茫.先秦海洋文学作品的字里行间都激荡着远古先民走向海洋的心路,他们以坚强的毅力、聪慧的才智、奇异的梦想、非凡的创造力,不断探索海洋的神奇和奥秘;开拓海洋的交通和贸易;创造海洋的神灵和神话;开发海洋的资源和经济,充分展示出先秦海洋文学的时代特征.  相似文献   

18.
先秦两汉时期史传文学的嬗变表现在四个方面(一)由简单的记事向复杂的写人发展;(二)人物类型由上层逐步向下层扩展;(三)作者感情由隐而显;(四)风格由简朴、单一向纵恣、多样发展.  相似文献   

19.
重预防犯罪的法律观是儒家思想的闪光点,在先秦诸子之中,可谓独树一帜.先秦儒家的代表人物孔子、孟子、荀子从多方面对犯罪原因问题进行了系统而深入的探索,并进一步提出了富民、教化、以刑辅德、宽猛相济的预防犯罪对策.其中不乏明显的缺陷,但先秦儒家能从政治、经济、社会、道德、教育甚至于执政者的责任等层面考察并谋求建立一种预防犯罪的机制,这在2000多年以前的古代社会是难能可贵的.  相似文献   

20.
军乐与军乐歌辞是一个不应被文学或者音乐忽略的问题 ,中国军乐在先秦时期已经产生 ,并且在军旅中频繁使用 ,而与之相关的军乐歌辞保存下来的却寥寥无几 ,这与先秦军乐的依附地位有关。至两汉 ,军乐渐渐独立 ,军乐歌辞的保存出现专类 ,这当是军乐与军乐歌辞发展的一大进步。本文试图通过先秦两汉时期军乐及其歌辞关系的初步探索 ,简单勾勒出这一时期二者发展的基本状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