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四女性文学进入当代阶段后,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局面。当代的中国文坛和英美文坛都活跃着一大批的女性作家,各自形成了一支阵营可观、令人瞩目的女性作家队伍。这一现象本身就说明了社会文明程度和女性解放程度的大提高。同时,由于当代中国社会与西方社会在政治体制上的根本差异以及不同的民族文化内涵,又使中西女性文学在当代时期出现了基本发展方向相同但差异性也更为明显的态势。  相似文献   

2.
徐泽林 《英语广场》2023,(20):37-41
英美文学是世界文学史上一枚璀璨的宝石,英国文学历史悠久、底蕴深厚,美国文学充满活力、追求自由,它们都为世界文坛增添了绚烂的光彩。本文对英美文学的历史发展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从“审美传统”“文化气质”与“英美文学翻译”三个维度入手,探讨了英美文学的美学价值和特点。译者在翻译时应熟悉英美文化特有的文化底蕴和气质,从而更好地理解英美文学作品的文化内涵,提升英美文学作品的翻译质量。  相似文献   

3.
王艳文 《教学研究》2009,(4):43-45,56
在英美文学文化语境中,古代希腊、罗马神话和<圣经>共同构成最重要的“三源泉“,它们对英美文学文化的影响非常深远,不了解希腊罗马神话传说和<圣经>知识,就根本谈不上理解和欣赏英美文学作品和文化现象.鉴于“三源泉“在英美文学文化中的重要地位,构建一个古代希腊、罗马神话和<圣经>故事的语料库是非常必要的,它不仅为英美文学爱好者及英语专业师生提供背景知识和一个学术研究平台,以便更好地解读、欣赏和研究英美丈学名家、名作,尤其是进行作家文体风格研究,而且将该语料库用在文学课教学中,对于提高学生的文学,语言修养和审美情趣等都是非常有益的.  相似文献   

4.
审视英美小说是了解英美文化的重要窗口,小说是通过讲故事和对具体环境的描写,以塑造人物为中心的一种文学体裁。作为英美文化的知识瑰宝,诸如英国戏剧大师莎士比亚的《罗密欧与朱丽叶》、著名英国女作家奥斯汀的《傲慢与偏见》、英国作家劳伦斯的著名小说《儿子和情人》、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的名著《汤姆·索耶历险记》、19世纪美国浪漫主义作家霍桑的长篇小说的《红字》等等。它们的文学魅力及思想教育性是不可多得的财富。基于此,要使学生多途径、多方位地获取英美文学知识,需要改变英美文学的教学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文学作品阅读的兴趣和能力,培养学生英语文学素养。  相似文献   

5.
人类文学自进入二十世纪以来,一直是裹在一片嘈嘈切切众声喧哗的声浪中,文坛热闹异常,噪动勃发。然而从八十年代末开始,中国文坛似乎让人感到格外地沉静孤寂,作家跃跃欲试、新作竞相推出的气势减弱,与此同时,文学创作出现个人化、理想化的趋向,认识审美价值不高的媚俗倾向明显,畅销书形成一股冲击波撞击着文化市场,有部分作家政治热情使命意识淡化,商品意识加强。于是,文坛出现了文学走进“低谷”的哀叹,掀起了“文学低谷”问题之辩,产生了“我们能否走出文学低谷”的忧患意识,同时,文坛又回响着走出“文学低谷”的呼唤,令…  相似文献   

6.
在英美文学的小说、诗歌、戏剧等领域,都有为数不少的文学作品与中国的文学、文艺作品在主题或人物或风格或其他方面有异曲同工之妙。本文拟举出英美文学中的一些作家作品、流派等,将其与中国文学中相关的作家、作品、流派等进行比较,分析异同,从而打开文学学习的思路,加深对文学知识的理解。  相似文献   

7.
在英美文学文化语境中,古代希腊、罗马神话和《圣经》共同构成最重要的“三源泉”,它们对英美丈学文化的影响非常深远,不了解希腊罗马神话传说和《圣经》知识,就根本谈不上理解和欣赏英美文学作品和文化现象。鉴于“三源泉”在英美文学文化中的重要地位,构建一个古代希腊、罗马神话和《圣经》故事的语料库是非常必要的,它不仅为英美文学爱好者及英语专业师生提供背景知识和一个学术研究平台,以便更好地解读、欣赏和研究英美文学名家、名作,尤其是进行作家丈体风格研究,而且将该语料库用在文学课教学中,对于提高学生的丈学、语言修养和审美情趣等都是非常有益的。  相似文献   

8.
<正>在英美文学史上,任何阶段都没有像20世纪这样涌现出变化多样的流派和文学思潮,以恬静明朗的田园生活、城市、海外等为题材的文学思潮也从来没有如20世纪这般异彩纷呈。《二十世纪英美文学思潮与文学创作发展》由美国文学和英国文学两个部分组成,从两国文化背景、语言、历史进程发展的角度阐述两种文化在各个时代的文学流派、文学文化思潮以及其政治经济对文学文化思潮的影响。内容主要包括:英美文学作品选读,文学发展史以及代  相似文献   

9.
“自闭症”、比较文学理论与英美文学教学模式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所谓“自闭症”,指在我国高校英语专业的英美文学教学中,教师有意或无意地斩断了英美国家文学与他国文学之间的文学、文化交流与联系,人为地屏蔽掉他国或异质文化的影响,强行将英美国家文学文化与他国文学文化隔离开来,将其置于一个封闭的文化系统中进行单向度的阐说和诠释。这种“自闭症”,折射出施教主体在文化心理、文化心态和文化视野上的封闭性与狭隘性。“自闭症”患者在其无意识深层潜隐着这样一种理论预设:英美文学与文化是一个自足和自为的存在,是一个独在的文化实体,与他类文化形态无关。因此,英美文学教学理所应当地只涉及英美文…  相似文献   

10.
“南阳作家群”的崛起是新时期中国文坛出现的文学现象之一。它的形成主要与这一地域有着丰厚的历史文化积淀、优越的地理条件,以及家们的不断努力、积极进取等多种原因分不开。这批作家的作品也鲜明地带有南阳地域文化的特征;乡土性与当代性、对淳朴民风与崇高人格的赞美、对历史文化的展示等。这些创伤特征也成为南阳作家在中国当代文坛的立足之本。  相似文献   

11.
上世纪80年代中期,以返回传统、回归自然、回归生命个体为特征的"寻根文学"风靡文坛,从而出现"文化寻根"的文学现象."五四"时期和"文化大革命"时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两次大的断裂,于是一些作家希望以文学来弥补这一"文化断裂带".  相似文献   

12.
随着文学时尚化、流行化的深入,20世纪90年代文学"明星化"现象出现于文坛。它一方面使文学与大众日益密切,促进了文学的丰富与繁荣;另一方面却使文学过分的与商业结合,造成了文学内在性缺乏和作家自主创作个性的丧失。  相似文献   

13.
鲁迅是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个自觉致力于底层叙事的作家.他引入国民性改造的精神取向和他独特的人物塑造手法,以及他围绕作家与底层的关系所展开的一系列思考,构成了对当下文坛底层叙事的有益借鉴和重要启迪.  相似文献   

14.
英国文学和美国文学都是世界文学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哪一时期的英美文学都对世界的政治、文化、历史乃至人民生活产生了重大影响。英美文学源远流长,自诞生之日起一直处于变化和发展之中,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展现出不同的风貌,伟大的作家与作品不断涌现,丰富着世界文学宝库。文章通过概述英国文学与美国文学在不同时期出现的不同流派与风格,探究英美文学的历史发展。  相似文献   

15.
巴金和李箕永是中朝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初两国文坛上成就卓越的现实主义作家。本文通过巴金与李箕永的前期代表作《家》和《故乡》的比较,剖析了两位作家的现实主义文学观的异同.重视文学的社会功利性、寻求文学的真挚性、推崇生活的真实性等是两个人共同的现实主义文学观,而巴金的和谐观和李箕永的革命现则是两人不同的现实主义文学现。  相似文献   

16.
英美文学课程,既可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文化交际能力,又可加深学生对英美国家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认知和了解,有助于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针对目前英美文学课程日益边缘化的现象,推进英美文学教学内容、教学模式的改革是必要的、紧迫的。  相似文献   

17.
英美文学是西方文化长期影响的结果,由于西方文化强势存在,当前西方文学仍然在世界文学范围内占据重要地位,成为世界文学的主导,影响其发展的方向.在英美文学的历史长河中,出现了不少经典的作品,直接反映了不同时期西方社会形态与人们生活形态.基于中西方文化差异显著,阅读与分析这些经典作品,不仅有利于我们了解西方文化具体的发展脉络,而且还有利于把握中西文化差异,深刻认识西方文化.文学是一门语言艺术,对英美文学经典作品进行分析,可以看到不同作家的语言风格.  相似文献   

18.
二十世纪上半叶的英国现代主义文学是英国文学史上继文艺复兴、古典主义、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之后又一具有巨大国际影响的文学潮流。文艺复兴时期产生了震撼世界文坛的莎士比亚,浪漫主义时期出现了语言质朴清新,感情真挚细腻的华兹华斯;现实主义主义时期涌现出尖锐深刻的社会批评家狄更斯、萨克雷,在现代文明处在全面危机的二十世纪。英国也不乏有文坛泰斗:乔伊斯、劳伦斯、艾略特、贝克特。伟大的作家在新旧交替时期总是最敏锐地感受到一个时代的痛苦,都能艺术地再现一个时代的情绪。面对二十世纪政治的和经济的危机,英国现代主义文学家以明睿的目光,过人的胆识,以及艺术家的良知创造出轰动世界文坛的作品。虽然英国现代主义文学潮流已经失去了它原有的气势,但是它对英国当代文学乃至世界文学产生了不可  相似文献   

19.
二十世纪前期的中国作家与比较文学结缘的,鲁迅是极为重要的一人.他不但从中外文化比较入手提出了自己的基本思想,而且始终以比较的眼光看待各种文化现象以及自己所从事的各种文化活动.本文主要从西方哲学、文学两个方面对鲁迅的影响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20.
英国二十世纪现代主义文学述评谢亚群十九世纪下半叶至本世纪初,现实主义雄居美国文坛,早期的如狄更斯、萨克雷等作家以手中的笔反映工业资产阶级发展后的社会生活.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冷酷关系和资产阶级的伪善。70、80年代后期出现了哈代、伯纳德·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