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对历史文献干旱记载的整理与分析,运用最小二乘法、小波分析法等方法,研究了明代黄河三角洲地区干旱灾害的时空特征。结果表明:明代黄河三角洲地区干旱灾害等级以中度旱灾和轻度旱灾为主,大旱灾与特大旱灾数量较少。旱灾频次的年际变化可以分为低—中—高三个时段,呈增长趋势。季节变化以夏旱最多,跨季干旱以春夏连旱最多,周期特征以42年主周期最明显。从空间分布看,北部和西部各州县旱灾发生较多,南部和东部各州县旱灾发生较少。旱灾发生的自然原因主要是小冰期气候变化,社会原因主要是人口增长、移民垦荒、政治腐败等。  相似文献   

2.
《柳州师专学报》2019,(6):81-86
明清时期广西梧州地区水旱灾害频发,有统计的水旱灾害共发生268次,水灾次数多于旱灾,清代灾害多于明代。水灾高发期为道光、光绪时期,旱灾高发期为嘉庆、道光时期,水灾主要集中在夏秋两季,旱灾主要集中在秋季。明清时期梧州地区应对灾害的措施主要有蠲免赈济、兴修水利、广建仓储、加固城墙等。水旱灾害的频发也对梧州地区的社会文化产生了影响,其中以对河神龙母的信仰和近代骑楼城的修建为代表。  相似文献   

3.
传统村落空间分布及可达性对其保护与开发具有重要的影响。本文运用计量地理学与ArcGIS空间分析技术,以汾河流域164个传统村庄为例,对其空间分布与可达性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传统村庄聚集在一起形成了一定规模的村落,汾河流域传统村落空间分布类型为凝聚型;汾河流域传统村落分布形成了以晋中市为核心的高密度区和位于临汾市翼城县、襄汾县的双核心次密度区;在市域尺度上,传统村落分布集中且以聚集为主,分布于晋中、临汾、吕梁三市;汾河流域三大分区传统村落分布不均且呈现集中分布态势,主要分布在中游地区,其次是下游地区;汾河流域各传统村落的空间可达性整体水平较高且差异较大,同时也存在一定的空间联系和依赖关系。  相似文献   

4.
汉代河北各类自然灾害记录共计35次,灾害种类有水、蝗、雹、风、旱灾等。发生次数最多的是水灾,约占河北灾害的45%,接近当时全国水灾的10%,危害也最大;水灾和旱灾记录非常悬殊,约为9比1,虽然灾害记录有缺失,但反映出汉代河北气候比现在温暖湿润,旱灾少也是事实,这对于研究河北环境变迁颇有参考价值。汉代政府救灾措施的主要内容在河北救灾活动中都有表现,内容丰富,效果也比较明显。  相似文献   

5.
明代汾河上游地区土地增垦的主要影响因素有屯田政策、赋税政策和战争因素等。这些因素相辅相成,导致了汾河上游土地覆被发生了很大变化。主要表现在:屯田的扩张、耕地的变化、汾河源区植被覆盖变化等方面。  相似文献   

6.
如果关注一下各地的报刊,就会发现几乎每天都有青少年犯罪案件的报道,其中还有一些性质相当严重的恶性案件.有新闻媒体在报道青少年犯罪时提出了"十五六岁现象",报道中引用的中国青少年犯罪研究会的统计资料表明,近年,青少年犯罪总数已经占到了全国刑事犯罪总数的70%以上,其中十五六岁少年犯罪案件又占到了青少年犯罪案件总数的70%以上.另外,还有媒体称,据公安部门的抽样调查:在全国犯罪总量里有一个"17岁现象",就是说17岁左右的犯罪案件特别多.从犯罪性质来看,现在青少年犯罪比过去严重得多,这不在于犯罪的数量、比重的增加,而在于犯罪的严重性、危害性的增加.  相似文献   

7.
人类发展到今天,“未成年人犯罪”在世界范围内被列为吸毒贩毒、环境污染之后的第三大公害。未成年人的犯罪数量呈现逐年增多,并且向低龄化、团伙化、恶性化发展的态势,对社会稳定造成了严重的危害。据统计,我国2.2亿青少年学生中,平均每分钟就发生一起刑事案件。中国青少年犯罪研究会的统计资料表明,近年来,未成年人犯罪总数已经占到了全国刑事犯罪总数的70%以上,其中十五六岁的少年犯罪案件又占到了未成年人犯罪案件总数的70%以上。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形:从不良行为、恶作剧发展到违法犯罪;从“学困生”发展到思想品德和功…  相似文献   

8.
杨洪军 《成才之路》2010,(31):53-53
随着社会对艺术人才的需求,艺考近年来发展迅速,考生数量相对增加,特别是美术类高考,更是人满为患。山东是美术高考大省,近几年考生都高达十万左右,江苏近几年也直逼10万人,特别在落后的苏北地区,考生更是多的惊人。具初步统计,二星级高中大多80%以上学生报考美术,三星级高中(省重点高中)美术考生也基本占到高三考生的30%以上。  相似文献   

9.
课程以中国古典文学经典为核心,设计先秦、两汉、魏晋六朝、唐代、宋代、元代、明代、清代文学遗产电影平时线上讨论作业八次。教学考核应根据课程性质、特点和学习方式确定,要从教师中心转移到学生中心,高校教学管理制度必须走在教学改革前列,服务教学发展。只有这样,大学课程的平时成绩占到80%也就不成为问题了。  相似文献   

10.
气候资源的开发利用与生态平衡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气候资源是人类可以开发利用的那一部分有利的气候条件,是经济建设中的最基本资源之一,在国民经济建设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但气候资源只有在数量适中时才呈现资源价值,过量或过少都能形成灾害(如洪涝和旱灾),同时,当气候资源的日际变化和年际变化超过一定的幅度时也会出现异常而造成灾害.因此合理开发利用气候资源与促进生态平衡有着密切的关系.该文结合本地区气候特点,从可利用自然资源方面,对气候资源应采取哪些措施和对策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1.
旱灾是明代宁夏地区最为严重的灾害之一。明代宁夏干旱灾害具有阶段性、频繁性、递增性、周期性、区域差异性和严重性等特征。明代宁夏干旱灾害对宁夏社会政治、军事和社会生活等方面产生了严重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明代时期的颍州是淮河中游重要城镇。本文从城市形态结构、地理环境与地名变迁、乡镇农业地理等方面,探究淮河中游水系与城市防洪、河道地名与政区环境变迁、分析城镇地理要素及区域地理环境特征之间的相互关系。研读淮河中游城镇发展沿革,对淮河中游行政区划及沿淮城市群打造,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旱灾一直影响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抗旱减灾是我国粮食安全的重要保证。近几十年来,中国南方旱灾风险性有增强趋势,探究中国南方旱灾形成机理对农业防旱减灾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以2013年衡阳市旱灾为案例,从致灾因子、孕灾环境与应急管理等方面综合分析了旱灾风险性形成机理。利用CI指数法,对2013年衡阳市干旱过程进行了诊断,并计算了7个县域干旱危险度。结果表明,衡阳县干旱日数最大,达150d,常宁市干旱日数最小,为98d。干旱危险度最高是衡南县,衡阳县次之。这种干旱危险性的区域差异,使得衡南县、衡阳县、祁东县成为旱灾高风险区,而常宁市、耒阳市为旱灾低风险区。水利设施不足,抗旱措施不得力,强化了旱灾风险性及其区域差异。  相似文献   

14.
随着国防生数量的逐年增多,国防生已经占到部队生长干部来源的60﹪以上,其中一部分国防生通过考研或者保送的方式,取得了军队院校的研究生入学资格,他们不用参加本科毕业分配,就可以直接进入军队院校攻读硕士研究生学位,其在数量上已经占到军校直研学员的2/3以上。直研国防生学员在给军队院校建设带来新活力的同时,也使军队院校在直研学员的教育管理工作中面临许多新问题、新挑战。如何解决直研国防生学员在教育管理中面临的问题,做好他们的教育管理工作,这对我军高级人才的培养工作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校园暴力是全社会广泛关注的话题,既是一个新闻名词,也是一个社会名词。青少年犯罪总数已经占到了全国刑事犯罪总数的70%以上,其中十五六岁少年犯罪案件又占到了青少年犯罪案件总数的70%以上。校园暴力案件不断发生,在校学生的犯罪率呈上升趋势,“校园暴力”在全国乃至全世界都十分普遍。  相似文献   

16.
目前,高校外聘员工在后勤员工中的数量占大多数,几乎已占到了80%以上。他们大多位于后勤一线岗位,是后勤企业发展的重要力量。尽管人数比例占多数,但他们的文化建设长期得不到有效的  相似文献   

17.
以洞庭湖区2000~2009年的农业旱灾灾情统计数据为样本,运用基于信息扩散理论的模糊数学模型建立其在一定的论域上的模糊关系,然后据此得出旱灾指标的概率分布,继而得到旱灾指标的超越概率,最后分析洞庭湖区干旱的历史重现概率。结果表明:洞庭湖区几乎年年发生干旱;每5.2年就要发生1次受灾面积超过50%的中度干旱;约每20年就发生1次80%的严重干旱。  相似文献   

18.
在明代277年中,江淮大地发生过水灾、旱灾、风灾、雹灾、雪灾、霜冻、雷击、蝗灾、震灾等各类灾害,灾害频率不仅高于全国同期,而且也比明代以前的安徽高得多。为应对各种自然灾害,明王朝采取了各种救灾措施,不论是消极的禳灾之举,还是积极的治灾之策,对纾缓灾情、救济灾民起到了一定的作用。这些灾荒救治举措对当今安徽防灾减灾事业不无启迪之处。  相似文献   

19.
杨亚芹 《考试周刊》2011,(79):137-137
1.青少年心理健康概况 据中学体育网,北京心理研究中心王极盛教授数年几万例中学生的抽样调查显示:青少年学生中有32%以上的学生存在心理问题。同出于中学体育网,2000年10月浙江省桐乡市高级中学教师应用《SCL-90心理自评量表》对该校578名学生进行了一次测定,结果学生中有强迫症、人际关系敏感、恐惧症分别占到被测试人数的38.6%、21.8%和16.3%,  相似文献   

20.
随着全民体育运动的发展,我国公共体育院场馆设施供应与民众需求之间的矛盾日益激化.根据第五次场地普查结果显示,我国学校体育场馆占到了全国体育场馆的六成以上,而学校体育场馆闲置情况相当严重.本文着重阐述了如何有效地开发利用学校体育场馆,以期解决公共体育场馆数量不足与公众需求量日益增加的矛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