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考试周刊》2017,(65):146-147
《化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材内容的安排,应避免繁琐化,简化头绪,突出重点,加强整合,注重情感态度,知识能力之间的联系,致力于学生化学学科素养的整体提高。"课堂教学源于教材,教材是教学的素材,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基本依据,教师怎样运用教材进行教学,又怎样在教学过程中合理利用好教材,这都要根据教师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对学生学习状态的掌控以及教学进程的发展而定。笔者从精心加工教材,激发学习兴趣;因材施教,突破难点,提高效率;师生互动新生资源——重构教材,优化课堂等方面阐述如何优化初三化学教材,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相似文献   

2.
研究和实验都表明,当前教学中最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因为传统的教材,只考虑到教师怎样"教",而很少考虑到学生怎样"学".因此,当前大量的教改成果都围绕着如何设计出更好的教法,使教师使用传统教材时能调动学生的参与,提高学生主体地位.由于过于重视教师怎样更能讲得"透彻",教材的编写甚至不惜破坏学科内在的逻辑性,例如,传统教材是把数的分解放在数的加法之前的.但事实上,学生是在懂得了加法之后,才能真正理解数的分解.又如,传统教材把知识分解的很细,这样做只能进行灌注式教学而不利于学生领悟知识.再次,传统教材中的某些内容,会人为地制造教学难点,例如在第一册中出现的所谓"应用题",对于学生的学习并无多少用处,却容易难倒学生.针对这些问题,本学年我校使用的实验教材,编写上力求在由教师"教"转化为学生"学"上面有所突破.  相似文献   

3.
教材重构是为了创生最大限度适合教学特性的教学内容,它是连接课程、教材、教学三方面的动态过程。教材重构之情感性策略指教师从情感角度着眼进行教材重构,使之能充分发挥情感因素的积极作用,它是教材生命化,教师乐教和学生乐学的诉求。在实践中,教师应首先与教材对话,在充分领悟和挖掘教材情感的基础上,与学生展开对话,通过教师真诚地投入,营造和谐的对话氛围,才能不断地创生教学内容,最终达到"视域融合"的境界。  相似文献   

4.
我们常常谈教学基本功,也往往提到处理教材的能力、语言表达的能力、课堂调控的能力,以及板书、情感、教态等.其实,最关键的是教师对教材的理解准确不准确、深刻不深刻.不准确会产生误导,不深刻必然流于浅薄.没有对数学内容的准确把握、深刻理解,即使有高技巧的华丽教学,也不会有高水平的数学教学.因为,学生新认知结构的构建需要提供知识结构的优质素材,"教什么"比"怎样教"更为重要.所以,教学中教师要实现由"教教材"向"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观念和行为的转变,努力做好"两个还原"、"三项促进".  相似文献   

5.
同课异构强调对教材知识内容的把控与教学方法的设计,主张"同中求异、异中求同",对照不同教师对同一课时内容的不同处理与教学实施策略,优化拓展教师教学思路,凸显教师个性化教学,重构课堂教学实践,提升课堂效率.在人教版教材"水的电离和溶液的pH"这一节第一课时"水的电离"中,两名教师开展了同课异构课堂教学,加强对课堂教学行为...  相似文献   

6.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与推进,教师的教材观逐步由传统的"教材即知识"向新课程所倡导的"教材即范例"转变,体现在教学行为上,教师不再盲从于教材,而是把它作为教学范例,并对其进行重构,从而更好地体现教材在教学活动中的"中介"作用,最终实现创造性、个性化地使用教材.  相似文献   

7.
教材情境,为教师的教学提供了内容和方向.根据波利亚的"怎样解题",教师在解决问题教学活动中,要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情境,引导学生需要经历弄清题意、拟定计划、实行计划、回顾反思这四个步骤,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8.
<正>提问是一门学问,是一种言语行为。一个提问,能体现教师对教材理解的深度,也能表现出教师的教学技能。那种烦琐的"地毯式"的低幼化问题让课堂热闹而收效甚微,那种高深莫测曲高和寡的问题让课堂冷寂而失去兴趣。那么,怎样做才能让提问在高中语文教学中闪现智慧的光芒,收到良好的教学效益呢?首先,要吃透教材,处理教材。1.理清作者的思路。  相似文献   

9.
吴信峰 《化学教学》2003,(10):18-19
1共同备课的必要性 传统的备课是一种较为封闭的形式,虽然教师都能认真钻研教材、研究教学方法,但由于缺乏对学生的了解,在备课时总是倾向于怎样设计有利于教,至多想象学生怎样学.教师的备课形同闭门造车,在具体实施中与学生的基础、能力不吻合,思维、感觉不同步,从而在教学过程中形成"教为主,学为辅"的局面.  相似文献   

10.
传统教学强调“教师应当紧扣教材”,而新课标强调教师应当根据具体的教学对象、内容、环境以及本人的个性特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包括必要时适当地突破教材。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怎样处理教材,才能体现新理念,怎样组织教学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呢?  相似文献   

11.
计算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学生提高计算能力,思维能力的重要载体.不管是课改前还是课改后,教材对计算教学的基本内容和基本要求,并没有发生很大的变化,只是在编排体系上有所差异,这样的变化对教师的教学,学生的计算学习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我们应该怎样把握教材才能做得更好?拟以人教版义务教育数学教科书和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的"除数是一、两位数除法"为例,作进一步的比较和分析.  相似文献   

12.
怎样挖掘语文教学中的"快乐"因素,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沉醉于语文学习情景之中,真正体验到语文教学的乐趣呢?笔者从语文教学实践中体会到:要感动学生,首先教师必须受到感动;要让学生乐学,教师必须乐教.其次,必须认真开掘快乐之源--教材中蕴含的快乐因素,让它在教师的设计下,成为感动学生情感的"息壤".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真正体验知识情感带来的快感,他才能真正地乐学、爱学,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人.  相似文献   

13.
教材重构是教师依据教学理念、教学目标及教学条件对教材内容增减、置换、加工。从而使之更好地适应教学实际和学生学习需求。教材重构一方面与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组织方式、专业知识与能力密切相关,另一方面对教学目标的落实又有着重要的关系。因此,研究新课程环境下教师教材重构的方法无庸置疑是一项重要的工作。  相似文献   

14.
语文教学是一台戏,教师只有演好自己的角色,才能提高这台戏的质量. 一、做学生与教材之间的桥梁 教材是语文知识的载体,学生是获取语文知识的主体.教师的任务就是解决学生与教材交流时出现障碍和引导学生怎样更好理解教材.  相似文献   

15.
<正>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是我们每一位教师需要学会的事情。只有学生动起来,课堂活起来,学生的个性才得到彰显,主体性才能得到真正的尊重,话语才能得到充分的表达,综合素质才能得到最全面的发展。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活化教学内容,使之成为发展学生基础学力的"基本点"。活化教材的关键是转变教师的教材观和教学观,变"双基"教学观为"四基"教学观,即以教材为基本素材来训练学生的基本能力,在训练学生的基本能力  相似文献   

16.
<正>教学的过程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引领学生自觉、积极地掌握知识、训练技能的过程。教师的主导作用应当体现在教与学的结合上,师生共同努力搞好教学。在旧教材的教学中,教师起的是"保姆"的作用,而在新教材的教与学中,教师是"导演",学生是"演员"。怎样"导"才能使学生把英语这台大戏"演好"是每一个英语教师所面临的首要问题,怎样当好这个"导演"呢?一、强化自身角色意识教师本身既然是个"导演",就要起表率作用。教师在教学过  相似文献   

17.
品德与社会课主要特点是明理与导行的统一,如何指导学生学文明理呢?只有通过读,对文章的思想内容的理解才能深刻,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读的优势;在充分思考的基础上,做到读思结合,在教学中,让学生针对教材中的某些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由此得知学生对道理的理解和明确程度,以便有的放矢。学生在通过"读、思、议"的过程中,深刻理解了"怎样做"的问题,形成了情感定势,这种情感支配下的行为,才是教师所期望的道德行为。  相似文献   

18.
王玲 《快乐阅读》2012,(30):66-67
新课改的冀教版一年级数学教材在选材和内容的编排上注重了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呈现儿童喜欢的数学,重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让学生在"玩"中学数学。在教学中,怎样创造性的使用教材,实现"用教材教",而不仅限在"教教材"上。只有教师创造性的使用数学教材,才能使学生享受数学学习的乐趣,实现自主、快乐的学习数学。  相似文献   

19.
教师专业发展的本质是自主发展,只有个人的意识觉醒了,才会有发展的动力与持久力。"试卷分析"就是一个别开生面的"点火器",能燃起教师专业发展的意识。换个角度看试卷,教师学习在数据中直面自己教学的问题,激起了研究意识,重视教材的编写意图,明确课内40分钟做什么、怎样做、要达到什么效果……只有对教材有深层次的思考,把握好具体的教学要求,才能落实好每个环节的教学任务,让错止步在源头。同时,还能使教师自觉优化自己的教学行为,致力于教学思想、教学行为的转变,走上专业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20.
张雯 《新教师》2019,(8):55-56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倡导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鼓励教师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使学生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实践能力.在学科拓展实践中,部分教师对课程资源内涵理解产生偏差,在教学中脱离教材体系,无视文本特征和学生实际进行拓展,使教学游离于文本之外,教材的范本功能在无形中被消解.对于小学语文拓展性学习策略的探索,首先应立足课堂,在教材研读中积累拓展.其次应超越教材,跳出框架探究拓展.这样才能使"小课本"变成"大天地",从而焕发出语文教学生命的活力与光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