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6 毫秒
1.
本文系统地介绍了周作人在“五四”前后宣传日本新村主义的活动,并认为周作人的空想社会主义思想更带有人道主义的色彩。  相似文献   

2.
新村主义是五四时期广泛影响到中国思想界的一股空想社会主义思潮。它的创立者和系统阐述者是日本的武者小路实笃。他主张通过建立新村,使全人类过上“人的生活”,实现人人平等、劳动互助、友爱、幸福的理想社会。  相似文献   

3.
1937年7月7日,日本侵略军在北平西南芦沟桥一手制造“七七事变”,拉开了全面侵华的黑幕。“七七事变”使远东形势更为险恶,也使世界风云更为紧急。对此,在远东和世界有着重要利益的美国作何反应呢? “七七事变”是“九一八事变”的继续和发展。“九一八事变”后,美国对日本的侵华行径采取的是不承认主义,即表示不承认日本侵华的既成事实。美国国务院表示:美国丝毫无意干涉日本在满洲合法条约之权利,也不拟过问任何解决事件之方法,但此项方法不得破坏美国在中国的利益。美国对日本侵略中国东北持明显的妥协态度。只要日本不损害美国的利益,换言之,只要美国的门户开放原则不受干扰,美国对日本攫取东北并无从中作梗之意。美国的不承认主义所不承认的,只是对美国利益的损害、对门户开放原则的破坏。  相似文献   

4.
周作人是五四时期在中国系统介绍和宣传新村主义的代表。新村主义所宣扬的田园诗般的美好生活对当时渴望改变混乱时局的国人提供了新的发展模式,吸引了许多五四时代的进步青年,使得新村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与实践在五四后的  相似文献   

5.
谷崎润一郎是日本唯关主义文学流派的代表作家,其作品宣扬一种世纪末的颓废思想,通常都无视思想、感情或精神而注重强调绝对官能主义,充满了光怪陆离的情节和绮丽的色彩。都是因为作家在西方唯美主义思想的影响下对一种绝境般的“臻美”的追求而形成。体现了谷崎作品既推崇西方唯美主义思想,又深深植根于日本民族文化中,是西方唯美追求与日本本土唯美传统的结合。  相似文献   

6.
茅盾“新浪漫主义”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我们今天的读者来说,“新浪漫主义”(又称“新罗曼主义”)是一个颇为陌生的名词了。作为现代派的一支,作为现代主义的前驱,它发生在19世纪末和本世纪初——德国以盖欧尔格为代表,英国以史蒂文生为代表。本文所说的“新浪漫主义”,是二十年代我国文艺界以及日本、西欧一些文艺家所说的“新浪漫主义”:不仅包括着盖欧尔格  相似文献   

7.
毛泽东早期政治思想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毛泽东早期混杂模糊的政治思想中,“确定无疑”的反军阀和反帝国主义的爱国主义思想是其基础和主流,但在如何救国救民的问题上,他受到资产阶级改良主义、空想社会主义和无政府主义思潮的影响,形成了一种“大杂烩”式的思想特征,这一思想特征突出表现在他所构想的“新村主义”和“湖南自治”、“湖南共和国”的方案中。  相似文献   

8.
在美国外交政策史上有许多以总统名字命名的“主义” ,诸如“杜鲁门主义”、“艾森豪威尔主义”、“卡特主义”、“里根主义”等。顾名思义 ,这些外交方针的主要设计者应该是这些总统们。但“门罗主义”(“门罗宣言”的另一种称谓 )的主要思想来源却不是门罗总统 ,而是他的国务卿约翰·昆西·亚当斯。什么是“门罗宣言”“门罗宣言”是指美国总统门罗于 182 3年 12月 2日提交给国会的年度咨文中有关美国外交政策的几点重要声明。声明大致可归纳为三个基本原则 ,即不再殖民原则、不干涉原则和“美洲体系”原则。1 不再殖民原则。这是指咨文中…  相似文献   

9.
"合作主义"也被翻译成"社团主义"、"组合主义"。这一术语的现代语源学来自19世纪末、20世纪初拒绝自由主义与社会主义理论前提的社会思潮。通过对合作主义理论的概念及合作主义理论的变化发展和历史渊源的研究探析,发现合作主义理论在劳资关系调整、政府职能转变和整合社会利益上有着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十九世纪七十至八十年代,列夫·托尔斯泰的世界观发生了“激变”,他从原来的贵族的“托尔斯泰主义”转变到农民的“托尔斯泰主义”立场上来了。在“新”的世界观指导下,作者进行了更加辉煌、更加艰巨的思想探索和总结,《复活》这部作品既体现着作者的“托尔斯泰主义”的主观说教,也反映着他的“清醒的现实主义”的艺术光辉。《复活》是“托尔斯泰主义”在思想艺术领域里处于复杂矛盾中的忠实记录,是托尔斯泰的世界观在俄国动荡不安的特殊历史条件下一种积极性和弱点的真实反映。  相似文献   

11.
答:“塘沽协定”和“何梅协定”是蔣介石国民党反动政府和日本帝国主义签訂的卖国条約。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大举侵略中国。蔣介石卖国政府,对日寇的侵略采取了不抵抗主义和卖国投降政策,而集中全力进攻我革命根据地,妄图消灭中国共产党和红军。这两个卖国协定就是蔣介石国民党执行反共反人民和对外投降政策的结果。  相似文献   

12.
五四时期的新村主义思潮在当时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周作人作为第一个把新村主义思想介绍到中国的人,他在新村主义的传播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新村主义作为一种理想化的社会构想,对中国共产党的早期领导人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新村主义的破产更加使他们追求真理,追求救国救民的真理,并最终走上了马克思主义的道路。  相似文献   

13.
福泽谕吉是近代日本最大的启蒙思想家,他的《脱亚论》历来颇受争议,争议之焦点可以归结为:其一,福泽谕吉是否是“亚洲侵略主义”之思想元凶;其二,福泽谕吉对中国“儒教”的态度为何?从这两方面来重新审视《脱亚论》的影响就能够重新审议《脱亚论》:在时间跨度上我们可以证明福泽谕吉并非“亚洲侵略主义’’的思想元凶;同时认为他对待“儒教”并非一概否决。  相似文献   

14.
高山樗牛在明治30年代的主要思想论调是日本主义。甲午中日战争胜利后,日本国内的民族意识空前高涨,高山以杂志《太阳》为舞台,宣扬日本主义。他的日本主义一方面强调万世一系的日本国体,展现的是以国家为中心的思考方式;另一方面又注重个人如何在国家中得以"现化",呈现的是为追求个人存在的意义而展开的思索。这为高山日后的思想转变埋下了伏笔。基于此,以高山的"日本主义"为典型案例,分析甲午中日战争后,近代日本国民国家的建设过程中,思想家们围绕"国家"与"个人"展开的思想探索的实态。  相似文献   

15.
《下一代》2012,(8):9-10
1919年春,周恩来从日本回到天津。这时,正是“五四运动”的前夕。不久,轰轰烈烈的“五四运动”爆发了。“五四运动”是一场伟大的政治大革命,是中国人民长期以来对帝国主义侵略和政府卖国罪行的愤怒郁积已久的大爆发。毛泽东指出:“五四运动的杰出的历史意义,在于它带着为辛亥革命还不曾有的姿态,这就是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国主义和彻底地反封建主义。”  相似文献   

16.
巫溪县乐和模式自2011年3月正式推行以来,在县乡层级同时取得村社和谐共治、“息访稳定”双重的良性社会效果.本文基于对巫溪乐和模式的实地调查,围绕北京地球村在其中所发挥的角色和功能,进而考察北京地球村在过去15年间的合作主义路径变迁,试图就中国地方合作主义的社会条件问题展开讨论.通过对合作主义不同形态和合作伙伴及关系的探讨,本文研究确认了北京地球村所介入的地方合作主义模式,从高调倡导国际公民社会和环保主义的引入,与中央政府合作,参与全国性环境政策制定,宣导行动下沉到巫溪县农村,参与地方政府的社会管理改革,组织以“弟子规”为核心、颇富儒家色彩的“乐和农民协会”.这一转变历程揭示出独立NGO在中国真正的合作主义空间以及地方合作主义在中国的前景.并且发现,独立的NGO和GONGO(官办NGO)都是“乐和模式”中,乡村乐和协会与村两委及地方政府间形成协商合作的必不可少的参与者和社会条件.中国未来地方合作主义的发展,既需要制度层面对农村协会结社等进行制度确认,也需要足够规模的独立NGO和资源足够雄厚、社会建设意图明确的GONGO进行充分合作.  相似文献   

17.
人教社语文二室编的高语第一册教学参考书,对《拿来主义》一课中的“送去”,作注如下:“送去,指国民党政府所奉行的媚外卖国政策和出卖领土主权等种种罪恶行径。”笔者认为,此注是不确的,它实际上是把课文中的“送去”和“送去主义”这两个不同的概念混为一谈,又将之视同如“卖国主义”,这在对课文的理解上,只会引教学者入于迷途。依了这样的注解,就连上述参考书的编者自己,也感到课文有“疑难之处”:“主要是怎样正确理解第一段中‘送去主义’的关于‘学艺上’的事例。一般的看法部认为这些事例是揭露反动派的  相似文献   

18.
对“传统教育”和“现代教育”都应实事求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西方近现代的教学论中,形成了两个主要派别:即“传统教育”派与“现代教育”派。这里所说的“传统教育”,不是指封建的传统教育而言,而是指从夸美纽斯以来以赫尔巴特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的传统教育思想。当代的要素主义、永恒主义等也都属于“传统教育”派。这里所说的“现代教育”,也不是指当前常讲的现代化教育,而是指以杜威为代表的所谓“进步教育”或实用主义教育流派而言。当代的改造主义也属于这一派。“传统教育”和“现代教育”在一些主要问题上,有着不同的主张:  相似文献   

19.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但以“切腹”自杀为“美”却是我们难以理解的。日本是世界上自杀率最高的国家,而这种自杀方式在日本几乎得到了全民族的支持。“切腹”思想在日本源远流长。樱花的美,武士道等导致了日本人死的美学观。而近现代以后日本的社会发展以及武力侵略也与“切腹”所体现的“忠”的精神不无联系。  相似文献   

20.
韩国“新村运动”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韩国“新村运动”初探马学亮韩国的“新村运动”始于70年代初,目的是使农民思想观念和农村生活环境条件现代化。这个运动自开展以来,在农村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为许多第三世界国家所推崇、效法。本文仅就此运动的过程及特点作初步探讨。一、韩国“新村运动”的兴起和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