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采用心理资本量表与主观幸福感量表对1 287名曾留守大学生进行调查,考察其幸福感与心理资本的特点、影响因素及其二者的关系.研究结果发现:曾留守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处于中等偏低水平,而心理资本状况发展良好.父母外出务工类型、回家频次是影响曾留守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重要因素.幸福感与心理资本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心理资本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对心理资本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进行了梳理,具体介绍了心理资本与主观幸福感在理论基础、研究取向及对工作绩效影响方面的一致性;心理资本与主观幸福感存在相关关系、因果关系以及心理资本作为调节变量与中介变量影响主观幸福感;文章最后指出了心理资本与主观幸福感在内涵结构、相互关系、领域划分以及本土化研究方面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研究的思路。  相似文献   

3.
教师职业幸福感不仅是衡量教师群体心理健康状况的一项重要指标,也是教师师德师风表现的重要影响因素。本研究对高校教师职业幸福感的影响因素以及心理资本与高校教师职业幸福感的关系进行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心理资本可以正向预测幸福感得分的49.3%。心理资本得分每提高1标准差,预测幸福感会对应提高0.702标准差。2.高校教师的职业幸福感在职称、职务上存在显著差异,幸福感得分在这两个因素上呈现出U型。3.科研、教学岗位的教师在薪资待遇和工作成就上的幸福感显著高于行政、教辅岗位的教师。本文根据以上研究结果,从心理资本的视角提出了提升高校教师职业幸福感的策略,为高校教师队伍建设和师德师风建设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4.
心理资本是个体在成长和发展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一种积极心理状态。基于此,以121名贫困大学生为被试,探讨心理资本与心理健康和主观幸福感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心理资本与心理健康和主观幸福感都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心理健康在心理资本与主观幸福感之间具有部分中介作用。说明贫困大学生的心理资本会影响他们对大学生活的感知和对未来的展望。  相似文献   

5.
采用问卷调查与逻辑分析法对赣南地区三所高校1 237名教师的体育锻炼习惯和心理资本、主观幸福感现状进行调研与分析.结果表明:被调查的地方院校教师中有体育锻炼习惯的占56.67%;有体育锻炼习惯的教师群体心理资本、主观幸福感得分均高于无体育锻炼习惯的教师群体,且存在显著性差异;体育锻炼与地方院校教师心理资本、主观幸福感存在显著相关性;体育锻炼对地方院校教师心理资本、主观幸福感均有较好的正向预测作用.本研究认为体育锻炼对地方院校教师心理资本水平与主观幸福感指数的提高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6.
采用积极心理资本问卷和主观幸福感量表对高职生进行研究,探讨高职生积极心理资本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结果发现:高职生积极心理资本状况基本良好,高职生主观幸福感状况基本良好。高职生积极心理资本在性别和年级上存在显著性差异;高职生主观幸福感各因子在性别和年级上均没有显著性差异。高职生积极心理资本各因子和主观幸福感存在显著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宜宾学院学报》2019,(10):110-115
对259名外出务工者进行调查,探讨积极心理资本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以及收入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积极心理资本可以显著正向影响其主观幸福感;收入是显著的调节变量,较高收入能够显著增强高积极心理资本者的主观幸福感,但并不能显著影响低积极心理资本者的主观幸福感。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背景下师范生的心理资本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本研究采用张阔的《积极心理资本问卷》和自编的调查问卷,对甘肃省陇南师专的1020名大一至大二的师范生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师范生心理资本整体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并受性别、班级成绩排名、家庭教养方式、专业满意度、人际关系状况、关注疫情的时长和每天运动时长等因素的显著影响。因此,在疫情常态化背景下,教育者应重视影响师范生心理资本的各因素,并从积极取向入手,提升其心理资本水平和幸福感,以期更好地应对未来的机遇与挑战。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背景下师范生的心理资本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本研究采用张阔的《积极心理资本问卷》和自编的调查问卷,对甘肃省陇南师专的1020名大一至大二的师范生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师范生心理资本整体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并受性别、班级成绩排名、家庭教养方式、专业满意度、人际关系状况、关注疫情的时长和每天运动时长等因素的显著影响。因此,在疫情常态化背景下,教育者应重视影响师范生心理资本的各因素,并从积极取向入手,提升其心理资本水平和幸福感,以期更好地应对未来的机遇与挑战。  相似文献   

10.
为了探讨大学生社会支持与心理幸福感的关系,使用Ryff心理幸福感量表和领悟社会支持量表(PSSS),对西藏地区3所高校267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心理幸福感存在性别、专业和民族差异;社会支持与心理幸福感显著相关;社会支持对心理幸福感有预测作用,进而得出结论:大学生的社会支持能影响心理幸福感。  相似文献   

11.
采用自填式问卷调查的方法,对复旦大学2011、2012级的859名本科生的主观幸福感(SWB)进行调查,探讨友谊与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关系.通过对调查结果的回归分析,发现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具有显著影响的七个因素在权重上存在差异,其中友谊对大学生幸福感有着显著的影响.同时,已有的比较理论能够很好地解释大学生主观幸福感.  相似文献   

12.
为了探讨积极心理团辅在提高本土心理资本水平和提升职业幸福感上的有效性,课题组采用《中小学班主任职业幸福感问卷》和《本土心理资本量表》两个问卷,对实验组、对照组成员进行前后测、追踪测试的干预研究.结果显示:在前测实验中,两组成员的本土心理资本水平和职业幸福感没有明显差异;在后测实验中,实验组成员的本土心理资本整体水平得到...  相似文献   

13.
通过问卷调查了解体育锻炼总量和体育锻炼持续时间长短对主观幸福感和心理幸福感的双重影响,可以发现,主观幸福感、心理幸福感两者之间存在很强的相关性;体育锻炼量和体育锻炼持续时间长短对主观幸福感和心理幸福感都有明显的影响,即体育锻炼量越大,主观幸福感越强,心理幸福感中良好关系和环境掌控的能力也越强。  相似文献   

14.
了解医学生的幸福感,寻找促进医学生幸福感的途径,增加医学生的心理韧性。从关注幸福感的结构及其影响因素,从而找到幸福感的内部因子,发现提高幸福感的个体内部特征。医学生幸福感水平偏低,心理韧性水平较高,内部差异较大,幸福感和心理韧性在年级和班干变量中存在显著差异。心理韧性对幸福感具有较强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5.
采用问卷法和访谈法探讨大学生依恋风格、心理卷入与其主观幸福感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大学生在依恋焦虑、依恋回避和心理卷入均与主观幸福感存在显著的负相关;依恋风格和心理卷入对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有着交互影响;依恋焦虑、依恋回避、心理卷入等能有效预测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  相似文献   

16.
高校青年教师的心理幸福感是衡量其心理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教师的职业性质、收入状况和社会支持是影响高校青年教师心理幸福感的外部因素;人格特征、自我意识和压力应对方式是影响高校青年教师心理幸福感的内部因素。提升高校青年教师心理幸福感的策略是,提高高校青年教师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待遇;重视青年教师的专业发展和职业生涯规划;关注青年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以及教师自身要学会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塑造良好的人格特征等。  相似文献   

17.
孙巍 《华章》2013,(14)
幸福感是人们快乐心理体验,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美国就兴起了对幸福感的研究。随着社会各界对人们生活水平和质量的日益关注,对幸福感的研究也日益丰富。在社会转型期,生存压力、竞争加剧、发展节奏快等因素,影响到人们的幸福感;心理倦怠、职场困惑、不适应竞争等问题日益凸现;员工在收入不断提高的同时,压力感和不确定感也在增加,而且,这种不幸福、不快乐的感受由部分人蔓延到大多数人。研究表明:员工满意度与员工绩效的相关性较低,而员工满意度与员工绩效却存在很大的正相关性,本文将对员工主观幸福感影响因素进行探研,并提出提高企业员工主观幸福感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8.
我国近十年幼儿园教师幸福感的研究,主要包括幼儿园教师幸福感的内涵、总体幸福感、职业幸福感、主观幸福感、影响因素及提升策略方面。未来的研究,可结合我们自身的文化背景,设计幼儿园教师幸福量表;注重多种研究方法的综合运用;扩大研究范围及层次,基于幼儿园教师幸福感的内部心理机制及其促进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  相似文献   

19.
程族桁 《成才之路》2023,(12):33-36
本研究采取线索取样,选取广西某大学46名贫困大学生,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干预组(23名)和对照组(23名),对干预组进行10次积极心理干预,对照组保持常态,在干预前、后及3个月后采用积极心理资本问卷、主观幸福感量表进行测量。重复测方差分析表明,实验组贫困大学生积极心理资本的韧性、乐观维度的时间效应和组别效应均存在交互作用,总体主观幸福感、生活满意度、正性情绪和负性情绪维度的时间效应与组别效应均存在交互作用,由此得出这样的结论:探讨积极心理取向的团体辅导可以有效增加贫困大学生的积极心理资本和主观幸福感。  相似文献   

20.
为把握临床医学本科生的心理健康和主观幸福感现状,探讨他们之间的关系,本文采用《总体幸福感量表》和SCL-90症状量表对内蒙古289名在校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进行测量,结果表明,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的心理健康与主观幸福感存在相关,即心理健康水平越高,其主观幸福感越强,反之亦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