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一位新闻干事说起成功之道,他告诉我:“我是非头条不写,自己认为是头条的稿件才动手。”他还对我说:“就这样,有的从头条掉了下来,有的从一版跑到了二版,也有的干脆没有上报。” 听了这位朋友的话,我想起了打靶。打靶,一般是死盯靶心“十环”的,噼哩啪啦枪声一停,除个别穿心而过外,不少就掉到了七环八环上,有的干脆就连影子也没有了。 细细琢磨打靶和投稿有许多相似之处。  相似文献   

2.
玲子 《传媒》2001,(4):39
我对朋友说,我们家里最年轻的人是我老爸。 朋友直愣愣地盯了我半晌没回过神来。我只好解释,我和妹妹陪父母一起去爬香山,兴致勃勃走在最前面的是老爸。他边走边讲故事,还不时出点小洋相,逗得大家笑个前俯后仰,忘却了疲劳。我和妹妹面对深山幽谷,情不自禁地“喊山”,老爸也扯着喉咙呼唤起来,比他的女儿喊得声响气长。后来,我的这位朋友到家里  相似文献   

3.
李兰娟在央视新闻“遇见你”的人物特写中被称为“连轴转”的老太太——这位已经73岁的中国工程院院士在战“疫”的最前线经常每天只睡三个小时。被同行称为“中国脊梁”的李兰娟,成为继钟南山之后又一位感动中国的院士级人物。宅在家里刷朋友圈的日子里,我很好奇这位女院士的身世。相关的报道中,这位自学成才的“赤脚医生”让我印象深刻。  相似文献   

4.
闲谝中得到的新闻。今年4月初,我采访回城途中,在西兰公路的渭河桥南又遇到了那辆进城拉大粪的毛驴车,便和两个车主人边走边谝,得知这位40岁左右的中年人是雇请的帮工,小青年是主人,家住沣西乡南极村,他和小青年一块,每天进城拉两趟粪。每车装16担,可卖7元钱,不愁没人要。当时,我觉得大粪进入交易市场,这可是个新鲜事。既为城市打扫了卫生,又为农民解决了肥料不足,个  相似文献   

5.
生命不息,奋斗不止! 我默默地注视着李云庆的遗体,很自然地想起这句话。这位创沪上首家保险箱专利的老人;这位年已78岁,患有糖尿病、高血压、心脏病,到后来,爬楼梯就要心慌的老人;这位矮矮胖胖,讷言拙齿,一急起来,说话还有点结巴的老人;这位文化不高,又无经费,居然白手起家,成功地开发出申盾80型、67型、50型3种现代保险箱产品,填补了沪上数不尽的大中小型企业空白的老人……78岁,他的生命的最强音证实了人生的价值,自身的价值!隔世相望,我的耳边恍惚响起他那辆除了铃不响,什么都响的老“坦克”自行车,仿佛他重又骑着他的车,奔走在车水马龙的闹市,辗转于泥泞  相似文献   

6.
俗话说:“题好一半文”,新闻标题怎样制作才能生动、活泼?一位老编辑告诉我:“标题要想做得活,动词一定不可缺。”他还给我举出两个例子:一是《参考消息》报曾经登过一则标题,叫《中国鞋在德国“踩”住意大利》。你看,他不说中国鞋在德国多么畅销,已经超过意大利了。而是用了一个动词“踩”字,既形象,又贴切,对比鲜明,把意大利“踩”在下面了,映衬出中国鞋的畅销。二是《北京晚报》有过这样的标题:《记者盯上了中国入世》,一个“盯”字把记者们对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关注程度充分显现出来,“盯”住不放了。老编辑的经验对我很有启发,我便…  相似文献   

7.
我有一位做记者的朋友,一天下午被报社派去采访一次外事活动。会上主宾进餐,记者被“晾”在一边。直到后半夜结束采写,记者整整饿了八个小时。事后一些同事为此事替他打抱不平,这位朋友却说:“这  相似文献   

8.
《艺术世界》九岁了,我在编辑部也已度过了整整八个年头。八、九年时间,对一个人的编辑生涯来说不算长,但就一个刊物而论,也不算是太短了。这几天,大伙儿正在紧张地忙着编辑《艺术世界》创刊五十期的刊物,而《编辑学刊》的同志又不时催我交稿。我虽然忙,但说心里话,实在不敢写这篇文章,因为,文章一成铅字,便会招来种种闲言碎语。所以,为此我打了好几个月“太极拳”,要不是碍着老前辈的面子,真不想动笔呢! 个人孔见,笔责自负。个性强我以为自己是个个性较强的人:爱动,爱说话,爱交朋友,爱管闲事,还爱喝点儿  相似文献   

9.
生命的活力     
我:什么才是生命的活力?杨扬:生命的活力就是从八岁开始与冰雪共舞。背井离乡,一个柔弱的身影孤独地在冰面上飘忽不定。一次又一次地摔倒,一次又一次地爬起来。锋利的冰刀深深地嵌进肌肤,血,滴在冰上,凝固了;思乡的泪水默默地滑下脸颊,泪,滴在冰上,凝固了。终于,在盐湖城,我与冰比拚与风赛跑,十余年的努力换来了灿烂的金  相似文献   

10.
我曾经采访过许多人,但是采访同行还是第一次。坐在我面前的这位年轻人已经不是第一次接受记者的采访了。十二年前,当他还只有十三岁的时候,因为写了一部反映小学生生活的十五万字的小说,引起了天津新闻界的注意。现在,他又由于在一九八三年全国新闻测试中,以总平均九十二点三分的优异成绩取得第一名,又一次受到了同行  相似文献   

11.
近日,同一位同行闲聊写稿的感想,他喜不自胜地告诉我:“这个月不错,光稿费就捞了五百多元,”原来,他两个月前写了一篇法制通讯,先后投了十多家报刊,结果八家报刊先后给他寄来了数目可观的稿费。听了这位朋友的叙谈,我既为他超人的笔力得来的“经济效益”所羡慕,又为他如此新闻工作者的品行而担忧——因为,他不是在真正地为党的事业履行一个新闻工作者的职责,而是为了钱而写稿,正直的灵魂已扭曲,清洁的笔端染上了“铜臭”。  相似文献   

12.
走进六十     
朱新华 《新闻天地》2011,(11):75-76
明年我就满六十岁,男做进,女做满.今年在我满五十九岁的那一天,同时也就进了六十岁。六十花甲,属于大寿。收人情、摆筵席,如果靠这种方式来赚钱.那正如俗话所说:“没有肉吃,打八儿(鸡巴)的主意。”我再蠢,这个帐还是算得清的,我非官,手无权,人情收得薄,日后必须照数或添点还与别人的,菜太差了,遭人骂;酒太差了,也会遭人骂,背起磨盘舞狮子,人又吃了亏,戏又不好看。  相似文献   

13.
《扬子晚报》作为一张“八小时以外”的“家庭报纸”拥有越来越多的读者群,从八、九岁的儿童到七、八十岁的老人都喜欢读它。目前发行量已达39万份,在全国43家晚报中名列第四名。翻开最近两个多月的晚报,我们觉得她又有了新的进展,既坚持了党性原则,又体现了晚报的特色,确实具有“扬子”的独特风格。  相似文献   

14.
经常阅读《光明日报》的读者,多数会注意到这个名字:樊云芳。这位四十一岁的女记者,近年来发表过不少有影响的报道。从1981年到1984年,她每年都有新闻作品入选全国好新闻,有的新闻作品还被作为范文,选进大学新闻系的新闻写作课教材。今年,她在《光明日报》发表的几个头条,又有了新的高度,引起了读者很大的兴趣。在上海、在北京、在武汉、福建……我都听到过一些新闻界同行们谈论樊云芳的报道,广州的一位同志给我写信说:“樊云芳的报道,已形成了她自己的特色和风格。”并讲有些年轻的新闻工作者很想了解她是怎样学习和写作的。这里,我把这位毕业于复旦大学哲学系的女记者介绍给大家。  相似文献   

15.
时隔5年,“袁伟民”三个字颇为突然地又出现在大众视野。上一次,大家看到他,是2004年12月这位年满65岁的体育总局局长离任的消息。  相似文献   

16.
“我哪儿是什么经济学家……”“我,一个普通的年轻人,写了一篇平常的理论文章,不料却引起了一场不小的风波。不过,好在如今被歪曲了的文章,又恢复了它的本意。”在南京大学南园宿舍,当我见到这位年纪二十九岁的马丁的时候,他正在伏案翻阅经济学、哲学的著作,案头还陈放着《当代社会主义问题》《现代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批判》《二十世纪欧洲史》《南斯拉夫当代哲学》《西方马克思主义》等书籍。他似乎不太愿意提起“马丁事件”的前前后后:“是的,我还有什么可说的呢?  相似文献   

17.
郭东升 《上海档案》2007,(11):12-13
令笔者每每肃然起敬的这位老局长,不是老档案局长,而是80岁的老公安局长赵五桂同志。笔者与他隔行隔业,年龄又相差了20岁,彼此接触很少,但他对档案的铁心呵护,给我的印象是那样深刻,那样的令人难忘!老赵局长,上世纪70年代我便认识他,高个瘦削,穿公安装,骑辆旧自行车满城转。但最初与他接触,却还是80年代初我在临清市党史办上班的  相似文献   

18.
夜深人静,万籁俱寂,可是在黄河故道南岸的虞城县贾寨乡的一座农家庭院里,一位中等个儿,圆脸瞠,说话文雅而又风趣的青年仍埋首案头奋笔耕耘。他就是河南作家协会会员,23岁的青年农民高青坡。我认识高青坡是1983年。那时,他在高中才“自我结业”,找到我的门上,说自己要联络三十几个乡镇的青年文学爱好者,成立一个春草文学社。这位从街南头打到街北头,爱打抱不平的武夫,要弃武修文,真把我吓一跳。抬头看看,太阳还是从东方升起,一切正常。野马要耍笔杆子,行吗? 此后,我这个年过花甲的老农民与高青坡结成了忘年交。我发现高青坡有两个特殊细胞,一个是  相似文献   

19.
1998年,在周扬同志逝世八年之后,王蒙、袁鹰主编出版了《忆周扬》一书。编者分别送了我一本。我断断续续读完了五六十篇关于周扬这位党的思想文化领域的领导人,杰出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家诸多方面的回忆,增加了我对周扬的敬重与了解,同时,也引起了我与周扬有限接触中的一些回忆。  相似文献   

20.
《中国图书评论》开辟专栏,介绍外国人对中国图书的看法,接受这个任务,我便想到了她——今年35岁的美国专家苏瑞。她曾在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专攻并获得文学和电影专业的博士学位,1983年起又在西安的陕西师范大学任教。去年,她来到新华社,在对外部担任英文改稿人。这位向来给人以严肃之感的专家,得知我的意图后,却以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