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论精神与精神教育——一种教育哲学视角的当代教育反思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文在探讨“精神”的定义和人的“精神性”存在及其构成的基础上,针对当代教育的深层弊端论述加强精神教育的重要性。笔者认为,面对日益技术化和工艺化的当代社会,人们在发挥教育促进物质生产的作用的同时,应更多地关注教育对人的精神世界的引导,尤其要注重人的精神生活的调适和精神信念的形成,这是当代教育走出唯功利主义误区的重要选择。此外,文章对“精神教育”与“宗教教育”的关系也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2.
人的成长表现为精神的成长,教育就是培养人的精神,精神建构是教育的绝对使命。精神教育就是促进人的精神发展的教育,是促进人的精神世界发展、提升人的精神生活质量的教育活动。倡导并实施精神教育,是当代中国教育改革的一种重要价值取向,是一个人所受完整教育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3.
论教研精神     
教研精神本质上是科学精神,它包含创新精神、理性精神、实证精神、民主精神、批判精神。教研工作中,教研的内容、遵循的原则、操作的方法,都将在教研精神的支配下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4.
何渭大学精神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大学精神是大学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约束大学行为的价值和规范体系,以及体现这种价值和规范体系的独特气质。大学精神的基本内容包括自由精神、人精神、科学精神、批判精神,独立精神和创新精神等几个相互关系的方面。  相似文献   

5.
大学何以为“大”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大学为什么是大学而不是其它,在诸多社会组织中大学何以独一无二?本文试图从大学的基本要素和基本精神两方面着力回答这个问题。构成大学的基本要素就在于,大学之大有“大家”谓大;有大师谓大;有大学生谓大;有灵性的校园文化氛围谓大;有探究学问的博大和追求真理的伟大谓大,大学之为大学不仅在于它是一种物质存在,更是一种精神存在,大学基本精神主要体现为:自由精神、科学精神、民主精神、创新精神。  相似文献   

6.
本文主要就孙中山与中华民族精神的关系,特别是孙中山与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精神、自强不息精神、爱好和平精神和重德精神方面的关系,进行了详尽论述与评析。认为孙中山光大、高扬、拓展、升华了这些中华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7.
教育的表层是技术,深层是精神。教育实际是“精神培植”,教育的本质即精神的塑造。是否培植和塑造了学生的精神,应是我们评判一种教育方式优劣的重要标尺。用此标尺来度量自学考试这一独特的教育方式,我们就会发现,自学考试的精神内涵是极为丰富的,自学考试具有巨大的精神价值。所谓自学考试的精神价值,就是自学考试  相似文献   

8.
精神一词,《辞海》释为:“指人的内心世界现象,包括思维、意志、情感等有意识的方面,也包括其他心理活动和无意识的方面”。  相似文献   

9.
精神的迷失与消隐--试论新时期文学中的知识分子形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化精英的知识分子理应对社会、人类的历史和命运保持一种审视或反省的思考态度,理应成为人民的喉舌,在行为中体现出必要的高于一般俗人的道德良知,但在新时期叙事本中,知识分子的精神却呈现出迷失与消隐的状态。本大致勾勒了这种现象,并真诚呼唤知识分子精神的重建。  相似文献   

10.
最根本的科学精神是怀疑和反思。怀疑精神就是不断探寻根据的精神,反思精神就是追求合理性的精神。真正使科学健康发展的前提,是让科学运行在科学精神之中,提倡在怀疑和反思精神推动下促使科学不断进步。  相似文献   

11.
"民族精神"的概念界说与研究思路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科学合理地界说“民族精神”,对于深入的学术研究非常重要。然而,国内外学界对民族精神仍然存在许多不同看法。本分别概述西方学和中国学界说民族精神的主要思路与基本类型,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科学合理地把握民族精神概念所应有的视阈、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12.
13.
王丽娟 《文教资料》2006,(14):24-25
自十九世纪末期以来,中国史学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对于西方史学和社会思想,中国史家抱着愈益开放的态度,当下中西史学交流更加密切。本文从求真精神、怀疑精神、创新精神、人文主义精神四个方面,对中西史学精神进行了比较,对于中国史学扬长避短,以及促进中西史学的交流,当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14.
李晓峰 《教育探索》2001,(12):28-29
实施创新教育,必须注重创新精神的培养,同时应首先定位创新精神的培养着力点,构建完整的创新精神的基本结构。  相似文献   

15.
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把5000多年发展形成的中华民族精神高度概括为“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这种精神是悠久的中华文明历史精华在当代的凝聚和沉淀,是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历史精华在当代的凝聚和沉淀,也是新时期新实践精华在当代的凝聚和沉淀。中华民族精神是一个有着丰富内涵的与时俱进的概念。它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继承,既具有传统性,又具有时代性,是历史传统精神、革命传统精神和新时期精神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16.
林娜 《江苏高教》2015,(2):22-25
大学精神是大学文化的灵魂,在实现办学目标、贯彻办学理念和形成优良校风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文章探讨了大学精神的内涵及其特征以及大学精神的作用,并进一步从面向社会与行业、营造校内环境、建设校园文化、扎根地域文化和提炼有特色的校训四个方面阐述了培育大学精神的必要途径。  相似文献   

17.
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确立,从世界范围来看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而在我国也大致经历了空白阶段、确立阶段、发展阶段与成熟阶段,逐步趋向于完善。  相似文献   

18.
新建本科院校具有自身的特点:由于本科层次办学历程短暂、办学条件与办学基础相对较差,决定了办学水平不高;本科层次的办学经验、办学风格、管理制度均在生成之中,决定办学模式仍处于萌芽之中,办学模式仍不成熟;大多数新建本科院校地处非中心城市,地方文化环境较差,教育文化源单一,导致学校内部文化相对贫困;因为在非中心城市,新建本科院校多为地方培养各类应用型人才,与地方政府、地方产业、地方经济文化关系密切。新建本科院校在发展中存在诸多的困难与问题,需要借助评估机遇实现跨越式发展。[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大学精神是一种反映大学本质的精神状态,它是大学在其长期发展过程中慢慢积淀而成,并时时影响着大学师生价值观取向、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的内在力量。它不是指具体的某种精神,而是精神的升华,是大学在意义上的象征。从现实状况来看,理性精神反映大学的本质,理性精神象征大学。我国的大学最缺乏和最需要的仍然是理性精神。  相似文献   

20.
精神生态批评作为时代精神与人文精神结合下生成的理论精华,是一种全新的思想范式,是对人类内部精神和外在宇宙的绿色忧思。从精神到精神生态的演变和发展是对时代和人类的精神危机所做出的积极回应。自然需要这样全新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人类的繁衍和进步更需要的这样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