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当前,师范院校对未来教师的培养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本文就此对师范院校未来教师培养的定位进行思考,探讨了未来教师教育精神重点定位、未来教师专业伦理道德定位、未来教师教育理念专业定位和未来教师形象表现定位.  相似文献   

2.
在教育信息化的时代背景下,教育技术能力已成为现代教师必须具备的专业素质和重要方面.当前,师范院校对师范生教育技术能力的培养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师范生现代教育技术能力极度缺乏.从培养适应21世纪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角度,师范院校应不断加强对师范生教育技术能力的培养,在教学实践中必须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课堂教学与课后实训相结合的培养思路,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模式和实践实训环节,让学生的教育技术能力切实得到有效的提高.  相似文献   

3.
一线教师和校长对新入职教师的素质如何评价,对师范院校培养高素质的教师有何建议?这对师范院校更好地培养未来教师尤为重要。针对中部六省中小学教师"关于师范生素质现状"的调查表明:中小学教师认为从师范院校毕业的新任教师在新的教育理念、现代教育技术、学科专业知识方面和教育科学知识方面占有很大的优势;而在课堂管理能力、敬业精神、课堂知识落实意识与落实能力、处理师生关系能力、课程标准意识等方面存在明显不足。当前教师教育要加强学生教育教学实践能力的培养,师范院校要增加学生下基层,到教学一线实习的机会,同时要注重对学生实习过程的监管,提高学生实习的质量;师范院校要注重师范生职业道德修养的培养,特别是对未来教师敬业精神的培养。  相似文献   

4.
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对小学英语教师的教学实践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但是,在师范院校进行英语教育专业学生的培养过程中,依然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这就要求师范院校加强对小学英语教育专业学生教学实践能力的培养,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本文主要分析了当前小学英语教育专业学生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并探讨了提高学生教学实践能力的具体策略。  相似文献   

5.
为进一步了解职业技术师范院校培养职教师范生质量情况,以中等职业学校中毕业于职业技术师范院校和普通高校的教师为对象,以比较分析法为研究方法,以教育部印发的《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为参照,通过对全国105所中职学校校长的问卷调研,从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教学能力、专业实践能力、沟通与合作能力以及教师专业发展等方面,分析了来源于职业技术师范院校的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的优势和不足,并提出了深化职业技术师范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师范院校是培养中小学教师的主阵地,其教学质量直接影响高师生的素质与水平,继而影响其日后专业发展。本文通过对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需求的研究,分析当前制约中小学教师成长的内在因素,进而反思我国师范教育在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师资培训、教育实习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相关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以中等职业学校来源于职业技术师范院校的教师为研究对象,从教师的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专业能力等三个方面调查分析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旨在分析职业技术师范教育培养的优势与不足,并据此提出提高职业技术师范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建议:进一步强化职业技术师范教育,突出办学特色;改善生源结构,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注重实践教学能力培养,提高"双师"素质;创新教师培养模式,完善人才培养方案。  相似文献   

8.
师范院校是培养中小学教师的主阵地,其教学质量直接影响高师生的素质与水平,继而影响其日后专业发展。本通过对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需求的研究,分析当前制约中小学教师成长的内在因素,进而反思我国师范教育在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师资培训、教育实习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相关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发展迅猛的小学双语教学对小学双语教师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迫切要求师范院校强化对小学双语教师素质的培养。合格的小学双语师资是能兼顾学科教学和语言教学的"双肩挑"人才。这需要当前师范院校重新审视人才培养目标,调整部分专业和课程,以更好地培养未来双语教师的语言和学科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10.
教育部《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的实施给高师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当前,由于多种因素的制约,高师院校学生在教育实践能力培养方面存在不少问题,如何切实提高师范院校学生的教育实践能力,是当前教师教育研究的新课题。本文以湛江师范学院小学语文教育专业为例,从认知学习理论出发,探讨实践性教学对师范生进行教育实践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11.
高等师范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是培养中学政治教师的,这就要求,一方面从事该专业教学的教师,要对学生进行理论知识教育,另一方面,也要培养学生从师的素质和能力。但是,由于我们教学中存在一些问题。以至学生毕业后难以胜任教学。本文探讨了师范院校哲学课教学的现状,在此基础上提出教学改革的几点对策。  相似文献   

12.
毕业设计是师范院校计算机专业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之一,对于学生日后工作能力的发挥起着重要的作用。目前,师范院校计算机专业毕业设计中还存在毕业设计选题不当、学生毕业设计态度不端正等问题,这就需要师范院校、指导教师严格、科学、合理地遵循毕业设计的规范,从选题、写作等方面对学生毕业设计加强监督和管理,从而提高师范院校计算机专业毕业设计的质量。  相似文献   

13.
师范院校体育专业的教育目标,主要是培养学校体育教师。在校学生学过该专业后,应会示范、会讲解、会组织教学、会纠正错误、会组织竞赛与裁判工作等等,这些都是作为一名合格体育教师所必备的基本功。由此可见,加强师范院校学生教学能力的培养,是当前体育教育事业提高教学质量、培养“智能型”教师的方向。一、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对一名教师,特别是一名体育教师来说显得尤为重要,教师的主要任务是教学,即传授知识,但是又必须对学生的德、智、体、美等诸方面全面负责。因此,他必须有一套科学的组织管理能力和方法。这…  相似文献   

14.
师范院校是教师教育的摇篮,师范生教学基本功培养是师范院校办学意志的的重要表现。结合长江师范学院教师教育历史学专业学生的教学基本功现状,以问卷调查、观摩、访谈等方式,分析了教师教育历史学专业学生在"三字一话"、备课、课堂教学技艺、多媒体技术运用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希望从课程结构、课程体系、训练体系、听评课活动、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专业实习与实践教学内容几个方面提出相应的建议和策略。  相似文献   

15.
教师教育大学化是当前我国教师教育改革的基本方向。教师教育大学化是逐步实现按照现代大学逻辑来培养教师,确立教师教育在现代大学中专业教育地位的过程。教师教育大学化的直接影响是师范院校的综合化,师范院校综合化改革使原先以教师教育为唯一使命的学校职能日益多元化,有限的教师教育资源在不同程度上被非师范教育专业建设所挤占。为促进教师教育科学发展,需要在师范院校中设立专门机构来全面负责教师培养工作。教育学院致力于教育学学科建设和学科专业人才培养,并不具有独立承担教师教育职能的主客观条件。从近些年师范院校的探索实践来看,建立教师教育专门学院是师范院校教师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趋势。  相似文献   

16.
论教师专业化建设中的师范教育课程改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梁庆 《教育探索》2005,(11):13-14
教师专业化建设要求教师专业内涵的不断扩展和教师专业素质的不断提升。教师专业有“双专业”的特点,传统“知识型”的师范院校教师培养模式不能适应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要求。要突出教师专业的专,必须重视师范生扎实的教育理论的教育和“持续不断地学习研究”能力的培养。为此,为加强教师专业化建设,必须对师范院校的课程体系进行改革。  相似文献   

17.
学前教育是儿童启蒙教育的开端,其对儿童的成长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师资作为教育发展的第一资源,近年来我国幼儿教师队伍素质备受社会关注。但当前,我国师范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仍存在一些问题,具体体现在:课程体系不够完善、培养模式较为单一等。基于此,教师须及时转变教学观念,认识到学前教育专业教学改革的重要性,通过对学前教育专业系统、全面地改革,提升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文章就当前我国师范院校学前教育专业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改革路径。  相似文献   

18.
文章主要从3+X模块课程培养、七种能力培养、教育实践三个方面阐述如何构建一个较为合理的通用技术职前教师培养体系,完善通用技术职前教师的培养体系,旨在为师范院校开设通用技术课程培养专业教师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现代教育技术》2015,(5):78-84
教育信息化的快速发展对未来教师的知识结构、能力体系以及专业素养提出了新的要求,然而目前我国地方师范院校职前教师的能力发展水平并不是十分乐观。鉴于此,该文综合运用问卷法、访谈法以及数据统计法,以山西大同大学为例,对山西大同大学化学学科职前教师的TPACK现状进行了抽样调查与分析,以期山西地方师范院校能建立适合当前形势的职前教师发展模式,培养满足信息时代要求的高质量教师。  相似文献   

20.
反思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基础,加强师范生反思能力培养已成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必然选择。目前我国职前教师教育在培养目标、课程结构、培养途径等方面都存在明显的“专业化缺陷”,不利于师范生反思性发展。为此,师范院校应积极转变教育观念,确立师范生“完全人”发展的培养目标,调整课程设置,强化反思性实践,培养师范生的反思意识,提升其反思能力和反思品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