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春天来了     
年级:小学第四册教学内容:歌曲《郊游》欣赏《嘀哩嘀哩》(人音版义务教育标准实验教材第四册第一课)教学目标:1.通过聆听《嘀哩嘀哩》,演唱《郊游》表达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2.在学会歌曲后能跟着老师准确地按音高唱唱名。3.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现歌曲《郊游》。课前准备:学生收集关于《春天》的各种作品。教学过程:教师活动1.点击课件,播放音乐《嘀哩嘀哩》,迎接学生进教室。2.与学生一起做拍手游戏。3.谈话引题:春天在哪里?大地的景象有什么变化?1.引题:这么美的春天,你最想做什么?2.点击课件,播放歌曲…  相似文献   

2.
【案例一】教师将课题名为《春》。设计了三个环节:第一个环节为唱《春天》,由学生说有关春的成语导入,然后学唱歌曲《嘀哩嘀哩》。这个环节里,教师带领学生哼唱了两遍歌词,可是学生出现多处演唱错误,如"嘀哩哩"前十  相似文献   

3.
科学评价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我们这里所说的评价,可以是教师对学生所获得的知识技能的评价,包括观念、品质、情感、习惯、态度、个性、创造力等的评价。在实际教学中,我一改以往单一的仅以期末口试为评价手段的做法,将口、笔试相结合,书面测试与考查相结合,并在评价形式上采取了师生互评、学生互评、个体评估、群体评估等形式,简洁客观地评价自己近阶段学习或教学中的得与失、存在的问题,然后师生间用一种平等、平和的心态互相评价,最后互相提出改进意见。以《春来了》和《嘀哩嘀哩》两课为例:这两首歌都是与春天有关的歌曲,待学生唱得较熟练后,我增加了一节《辨别2/4、3/4拍的歌曲与乐曲》的综合课,使他们在演唱歌曲时,能更好地注意强弱规律,更准确地表达歌曲的意境,然后对自己的演唱进行自评。可以设计一些提问:  相似文献   

4.
春天在哪里     
课堂活动设计人教版一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一·口语交际"。听歌曲春天在哪里呀,春天在哪里?春天在那青翠的山林里。这里有红花呀,这里有绿草,还有那会唱歌的小黄鹂。嘀哩哩嘀哩嘀哩哩,嘀哩哩嘀哩哩,嘀哩哩嘀哩嘀哩哩,嘀哩哩嘀哩哩。春天在青翠的山林里,还有那会唱歌的小黄鹂。你听到春天的声音了吗?你看到春天的色彩了吗?让我  相似文献   

5.
相同教学内容:江苏民歌《茉莉花》。不同课程标准:屹原音乐课程标准(江苏省初中音乐教材第二册);亿新艺术课程标准(教育科学出版社艺术教材第七册)。原音乐课程标准下的课时教学目标:通过歌曲《茉莉花》的教学,让学生熟悉这首著名民歌,学习用连贯、优美的歌声表达人们热爱大自然的感情。教参教学建议:教学中可通过录音、录像或教师范唱,让学生感受、了解这首作品后再学唱。学谱时①注意区分“前十六”、“后十六”及一拍四个十六分音符的节奏,唱准切分音(可作有关节奏的模仿、分辨、创编练习)。②注意感受并唱清楚密集、级进…  相似文献   

6.
《嘀哩嘀哩》是一首深受少年儿童喜爱的歌曲,它的曲调通顺流畅,节奏简洁明快,曲子为带再现的两段体结构,每乐段四个乐句,每句四小节,全曲结构规整。教学重点是让学生通过练习这首歌曲,感受春天的美,体味春天的美,表现春天的美,进而激发学生对美丽的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根据这首歌的特点,我在指导学生学习这首歌曲时,重点指导学生在听、唱、奏的过程中,感受春天的美,体味春天的美,表现春天的美。一、寻找春天、感受春天的美1、用导言引出课题,如:人们都说春天是五彩缤纷的季节,是个百花盛开的季节,那么春天究竟在哪呢?今天我们就学习一首寻找春天、赞美春天的歌曲。板书课题:《嘀哩嘀哩》。2、引导学生看幻灯片,感受春天的美。“嘀哩嘀哩”是小鸟的叫声,引导学生追随小鸟的叫声,去看幻灯片:(1)山青了,树绿了,小朋友们,你们说青山绿树,这样的风  相似文献   

7.
不少教师在唱歌教学中往往是这样的:教师通过各种教学手段很自然地把学生引入到唱歌这个环节当中,听~听录音或教师的范唱,或跟着钢琴唱个二、三遍,纠正一些在节奏、音准上的错误,便急忙对歌曲进行歌词创编,或加入乐器伴奏、舞蹈或其它音乐拓展了。整堂课显得“异彩纷呈”,教学手段多样,教学活动一个接一个,但是我们却看不出教师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歌曲的艺术处理(这应当是歌唱教学的点睛之笔)。歌唱的魅力不仅没有发挥出来,甚至连歌曲演唱都没有掌握好!  相似文献   

8.
律动:感受音乐的内在美律动是指随着音乐的节奏做各种有规律的动作。学生在听音乐的过程中,深刻领会音乐的速度、力度、节奏、情绪等变化,用自己身体的动作来品味音乐所表达的感情和体验音乐的节奏感、韵律感,培养学生鉴赏音乐的素质。《嘀哩嘀哩》是一首描绘春天美丽的歌曲,深受儿童的喜爱。由于学生好动、好唱、好表现,他们在边唱边游玩的活动中,产生了愉悦、满足的情感,学生通过听音乐进行律动,充分表现出乐曲的欢快、活泼、跳跃,用他们的体态,形象地表现出音乐的内在美。这种内在美深深地感染了每一位学生,叩动着他们的心扉…  相似文献   

9.
韦蓉 《湖南教育》2002,(1):50-51
教学目的:一、指导学生用亲切活泼的语调演唱,做到咬字、吐字清晰,并能按歌曲的情绪和意境边歌边舞。培养学生的表现力和创造力。二、通过各种练习,让学生加强对×-、×、×三种音符时值的感受、认识,并学会在音乐活动中加以运用。教学程序:一、律动进教室,师生问好。放歌曲《嘀哩嘀哩》,生拍手律动进教室;生唱《讲礼貌》,向老师、同学问好。二、发声练习。师:小朋友真有礼貌。现在请小朋友唱起来,开始我们今天愉快的音乐四十分钟。比一比,谁的声音最美?(师弹奏,一生上台指挥,其他学生边唱边模仿歌词中乐器演奏的样子)三…  相似文献   

10.
创作意图(妈妈执笔):妈妈给我订了《儿童音乐》杂志,书里边有很多好听的儿歌,像《爸爸妈妈听我说》《嘀哩嘀哩》等等。我很喜欢唱这些歌曲,有一次,我无意中发现2008年第二期书最后一页上还有小朋友美丽的彩照,还有好看的图画,真是漂亮极了,于是,我好奇地问:"妈妈!妈  相似文献   

11.
案例背景说明:《春天来了》是国家课程标准教材人音版实验教材小学第四册第一课的内容,本课围绕着春天来了这个主题,安排聆听曲目《嘀哩嘀哩》、《春晓》,两首表演歌曲《大树妈妈》、《郊游》和创编活动三块内容,创设了“春天来了”的情境,帮助学生更直观地体验“春天”。以听觉为先导大胆的在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上进行“综合”,让学生在听中学,听中思,听中做,听中创,充分感受听觉艺术的迷人魅力,使本课教学呈现出崭新的面貌。  相似文献   

12.
李磊 《儿童音乐》2011,(3):63-64
"尽管我身在远方,可是我心在故乡……"今天我们学习的是一首前南斯拉夫民歌《蓝色的雅特朗》。这是一首优美的合唱歌曲,难度也不算太大,分声部学唱时完成得都很好,于是我将学生分成两个声部试着合唱。第一遍我的钢琴弹奏的是两个声部的和声,为的是不偏不向  相似文献   

13.
张异男  孙慧 《黑河教育》2009,(1):54-54,57
教学内容:五年级歌曲教学《赶圩归来啊哩哩》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感受体验彝族的音乐风格及风土人情;体会旋律、节奏特点。2.过程与方法:运用肢体律动的方式引导学生进入音乐情境;在指导学生视谱、演唱环节中,逐步引导学生关注节奏、旋律、衬词的特点及表现作用,从而感受彝族音乐的热 烈欢快的特点;通过为学生创设情景,拓展歌曲的表现力,丰富学生的音乐感受。  相似文献   

14.
王福明 《现代语文》2007,(5):102-102
当前语文教学的问题之一是对大问题的讨论、深究过多,而对最基础的字、词、句教学却有所忽视。有一位教师上《背影》,上课就欣赏歌曲《懂你》,接着让学生学唱、谈感受,下课前几分钟还让学生齐唱。围绕“唱歌”的时间达二十分钟之多,这是语文课吗?这是歌曲欣赏、歌曲学唱课。比如教《陈情表》,不去学习作者的“陈情”艺术,却带领学生来讨论“忠孝对今天的人来说有什么启发”。  相似文献   

15.
音乐课堂上,很多教师设计了各种教学手段来开展歌曲教学,但往往歌曲只唱了两遍,在学生还没有掌握的情况下又开始了其他环节的教学,如加入器乐伴奏,歌表演、创编歌曲等,而对歌曲本身的内涵却完全没有体会和表现。  相似文献   

16.
梁万明 《教育文汇》2013,(14):39-39
前不久听了一节音乐课。老师教的歌曲是《长大后我就成了你》。一位同学唱的声音很小,还老跑调。老师鼓励他再唱一遍,声音更洪亮一些。唱第二遍,这位同学的声音大些了,但依然跑调。这位老师没再评点,而是为他鼓掌。  相似文献   

17.
教材分析:歌曲《小拜年》是根据湖南花鼓调改编的一首童谣,歌曲为一段体,热烈欢快,运用了锣鼓节奏。表现了耍狮子、舞龙灯、庆丰收、迎新年的热闹场面。整首歌曲唱会并不难,难的是唱出湖南民歌的风格和地方色彩。强拍要突出,歌词要唱得有弹性、欢快而跳跃,这方面要多下功夫练习。锣鼓声要唱得热烈有弹性由弱到强,加上锣鼓伴奏,激发学生兴趣,增添节日的气氛。歌谱并不难唱,让学生自己视谱跟琴唱。教学目的:1.指导学生用欢快、活泼的声音演唱《小拜年》,使他们感受歌曲所表达的耍狮子、舞龙灯这一民间节庆活动的情景。2.初步…  相似文献   

18.
一、应用多媒体创设情景,诱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如像《十送红军》、《保卫黄河》、《让世界充满爱》等齐唱、轮唱、合唱歌曲,如果由教师一个人范唱、是不能表现齐唱的雄壮有力、轮唱的此起彼伏、合唱的丰厚和声效果的。从人声分类看.独唱又分为童声独唱、女声独唱和男声独唱.从基本音区看,又有女中音和女高音、男中音和男高音等音区的不同。音乐教师是女性的.唱不了男声:是男性的.又唱不了女声。解决这些矛盾的办法是什么?就是使用多媒体手段.  相似文献   

19.
"看江南、吟江南、唱江南、舞江南、赏江南。"这是我校一位音乐教师执教歌曲《忆江南》的五个教学环节。听赏这节音乐课,感受词与音乐的完美融合,我深深体会到"千里莺啼绿映红"的江南美是一种神韵,更是一种文化。课堂上孩子们完全被这种文化感染,他们用动情的歌声、优美的舞蹈淋漓尽致地表达出对白居易的词《忆江南》的深刻理解。  相似文献   

20.
陆慧 《学子》2014,(11)
正合唱教学是小学音乐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在小学开展合唱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乐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音乐素质。从目前小学音乐合唱教学来看,存在一些比较突出的问题,亟待解决,问题主要体现在:教师合唱方法指导不到位;由于合唱较难,很多学生产生畏难情绪;教师的教法过于单一等。这些问题的出现使小学音乐合唱教学质量普遍低下。基于此,本文将结合小学音乐教材内容和自身多年的合唱教学经验,分析如何加强小学合唱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