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侯治富 《成才之路》2010,(11):13-13
华东师大叶澜教授提出的“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把班级还给学生,让班级充满成长气息;把创造还给教师,让教育充满智慧挑战;把精神生命发展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校充满勃勃生机”的“新基础教育”,我想是对高效课堂很精确的表述。课堂能否回归学生主体。应该成为评价教学成败的关键。笔者在政治课教学中进行了大胆探索,努力打造政治高效课堂。切实提高了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2.
新课标倡导: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动;把班级还给学生,让班级充满成长气息;把精神发展主动权还给师生,让学校充满勃勃生机.  相似文献   

3.
“新基础教育”语丝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把班级还给学生,让班级充满成长气息;把创造还给教师,让教育充满智慧挑战;把精神发展的主动权还给师生,让学校充满勃勃生机。  相似文献   

4.
尤文君 《辅导员》2010,(2):61-61
华东师范大学叶澜教授曾说:“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活力;把班级还给学生,让班级充满成长的气息;把创造还给学生,让教育充满智慧的挑战;把精神生命发展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充满蓬勃生机。”在语文课堂上,教师该如何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活力呢?现谈谈我的一点想法。  相似文献   

5.
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把班级还给学生,让班级充满生长气息;把创造还给教师,让教育充满智慧挑战;把精神生命发展的主权还给师生,让学校充满勃勃生机。新课程的课堂教学需要教师具有较强的引领作用,需要教师能对纷至沓来的生成信息进行筛选和点化,做生成信息的裁剪者和催发者;从而在生成性资源的开发利用中发挥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徐诚  单信 《小学生》2013,(9):107-107
"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把班级还给学生,让班级充满成长气息;把创造还给教师,让教育充满智慧挑战;把精神生命发展主动权还给师生,让学校充满勃勃生机。"——叶澜把课堂还给学生是叶澜教授提倡的新基础四大理念中的核心和精华,更是素质教育形势下课堂教学所追求的方向和趋势。想要做到这点,我们可以从教学  相似文献   

7.
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把班级还给学生,让班级充满生长气息;把创造还给教师,让教育充满智慧挑战:把精神生命发展的主权还给师生,让学校充满勃勃生机。新课程的课堂教学需要教师具有较强的引领作用,需要教师能对纷至沓来的生成信息进行筛选和点化,做生成信息的裁剪者和催发者,从而在生成性资源的开发利用中发挥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胡娜娜 《小学生》2013,(9):97-97
时光荏苒,转瞬间,我已执教四年,在这四年里,我和孩子们一起学习,共同成长。"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把班级还给学生,让班级充满成长气息;把创造还给教师,让教育充满智慧挑战;把精神生命发展主动权还给师生,让学校充满勃勃生机。"作为一名小  相似文献   

9.
任秀馨 《教育》2011,(2):51-51
笔者非常赞同这样一个观点:教学是一个信息输入、贮存(加工处理)、输出、反馈的可控制的密闭系统。这就决定了教学过程的双主体性:即教师是教的主体(教材是媒体);学生是学的主体(教师是媒体)。所以教师和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有着同等重要的地位。这就要求教师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把班级还给学生,让班级充满成长气息;把创造还给教师,让教育充满智慧挑战;把精神生命发展的主动权还给师生,让学校充满勃勃生机。  相似文献   

10.
叶澜教授曾提出"新基础教育实验"四大理念——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把班级还给学生,让班级充满成长气息;把创造还给教师,让教育充满智慧挑战;把精神生命发展主动权还给师生,让学校充满勃勃生机。  相似文献   

11.
叶澜教授曾提出"新基础教育实验"四大理念--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把班级还给学生,让班级充满成长气息;把创造还给教师,让教育充满智慧挑战;把精神生命发展主动权还给师生,让学校充满勃勃生机.  相似文献   

12.
程钰 《文教资料》2006,(30):148-149
叶澜教授曾说过:“把课堂还给学生,课堂就会充满生命活力;把班级还给学生,班级就会充满生长气息。”在教学中,应积极转变观念,构建灵动的课堂氛围,立足学生实际,精心设计教学环节,让课堂真正成为学生的舞台。  相似文献   

13.
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和创造能力的主渠道。“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活力;把班级还给学生,让班级充满气息;把创造还给教师,让教师成为充满智慧的事业”。这是著名教育专家叶澜教授提出的新基础教育理论的核心思想。作为一位音乐教师,如何使学生对音乐课感兴趣,让音乐课堂充满生命活力呢?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一些粗浅的认识。  相似文献   

14.
叶澜教授在《新基础教育》中强调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把班级还给学生,让班级充满成长气息;把创造还给学生,让教育充满智慧挑战;把生命发展的主动权还给师生,让学校充满蓬勃生机。基于这一理论,钟楼实验中学物理教研组着手以《物理实验结构重组和学生学习方式的研究》为课题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5.
"民主管理"强调四个还给: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把班级还给学生,让班级充满成长的气息;把创造还给学生,让学习充满智慧的挑战;把精神发展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班级充满勃勃生机.而要真正实现这四个"还给",笔者认为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6.
新课标倡导: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动;把班级还给学生,让班级充满成长气息;把精神发展主动权还给师生,让学校充满勃勃生机。在教学中,教师要营造活跃的气氛,让学生的思维接受挑战和碰撞。教育应以人的主动发展为本;认识到我们的课堂教学应营造师生互动的有效氛围,成功地关注每一个学生;认识到我们的课堂教学应该注重书本世界和生活世界的沟通,倡导在活动中生成,在活动中发展。  相似文献   

17.
“新基础教育”与教师的成长和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1年8月,广州市先烈东小学非常幸运地成为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十五”国家级重点课题“‘新基础教育’理论与推广性、发展性研究”的试验学校。“新基础教育”理论提出的“三观十性”,以及“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把班级还给学生,让班级充满成长气息”、“把创造还给老师,让教育充满  相似文献   

18.
叶澜 《江西教育》2004,(18):1-1
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把班级还给学生,让班级充满成长气息;把创造还给教师,让教育充满智慧挑战;把精神发展的主动权还给师生,让学校充满勃勃生机。  相似文献   

19.
课程理念下重构生命课堂,叶澜教授倡导:“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气息;把创造还给教师,让教学成为充满智慧的事业;把班级还给学生,让班级充满成长的气息。”课程改革以来,无论是学校还是教师,都真切地感受到知识只是手段,为生命发展服务、促进师生发展才是目的、才是根本。尊重人的个性,努力使每一个人发展成长,是教育生命活力的具体体现。实践中我们的做法是:  相似文献   

20.
朱莉 《成才之路》2011,(35):88-88
“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气息;把创造还给教师,让教学成为充满智慧的事业。”这是叶澜教授为建构“生命课堂”提出的口号。生命课堂是以学生为主体,课堂为阵地,开展人与人之间的一种充满生命活力的思想、文化、情感交流活动。在新基础教育理论指导下,指导学生学会学习已成为教学的灵魂。为此,改变旧传统,构建新型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