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郭缨 《今传媒》2011,(5):86
农村广播对于满足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提高农民群众的文化素养和农业实用技能、倡导乡风文明,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通过对曲艺之乡宝丰县广播传播的考察研究,旨在探讨农村广播传播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花儿为什么这样红--陕西农村广播三年回眸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三年前的3月28日,陕西农村广播正式开播。作为全国首家专业对农广播频率,她的开播引人关注。在媒体纷纷将目光投向城市时,她成为一朵奇葩。三年,陕西农村广播这朵奇葩花开别样红。三秦大地的农民视她为亲人,说“一日不听农村广播,就像饭菜盐不足”。2004年10月,中宣部新闻局《新闻阅评》全面介绍陕西农村广播的情况和经验,评价“陕西农村广播很对农民心思,办到了农民心里,办到了农村急需上。作为全国首家省级电台专业农村广播频率,他们的经验值得重视。”省委书记李建国批示“希望本着三贴近的要求,把我省农村广播办的更好”。在陕西人民广…  相似文献   

3.
《河北广播》2007,(4):29-33
河北省唯一面向农村的专业广播频道河北农村广播开播已经一周年了。一年来,农村广播的记者深入农村,采访报道了大量关乎农民切身利益的新闻事件,有力地宣传了党和政府的对农政策,帮助农民解决了许多实际问题;一年来,农村听众对河北农村广播提供的市场、科技、法制服务反响强烈,一批农村特色鲜明的服务性栏目已逐渐形成品牌,受到了农村听众的广泛欢迎;一年来,河北农村广播的收听率稳步提升,宣传创优、队伍建设、广告创收、媒体推广等各项工作也都取得了可喜成绩。本期刊登他们撰写的文章,记录一年来辛勤耕耘的艰辛和收获后的喜悦,并用理性思维分析、总结、归纳农村广播生存、发展的成功经验。[编者按]  相似文献   

4.
我们的听众,主要分布在农村.无论从拓展广播市场考虑,还是从服务好听众考虑,我们都应办好对农广播节目.如今,在国家对"三农"(即农村、农业、农民)工作高度重视的大背景下,专业的对农广播频道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节目内容也较过去有了很大的改进.  相似文献   

5.
刘太明 《声屏世界》2006,(12):61-61
“村村通广播、户户喇叭响”这是当年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缩影。广播曾经有过辉煌的岁月,它是党和政府得心应手的工具,是广大农民的知心朋友,广播发挥的巨大作用有口皆碑。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新旧矛盾的出现,有些地方农村广播原有的优势,正在逐渐弱化甚至消失。随着新一轮“村村通”工作的开展,不少地方仍然把发展广播看成是附带业务敷衍了事。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传媒发展的多样性。随着改革开放,农民收入增多,视野开拓,文化水平提高,单一的广播传媒不能满足需要,农民不仅需要听广播,还需要看电视、看报刊、上互联网。广播喇叭再也…  相似文献   

6.
乡村节目广播是直接面向农村的广播,是宣传农业政策与法规、传播农业科技知识、为农民说话、帮农民办事的优良平台,需要可持续的经营与发展。目前,我国的乡村节目广播存在着不好办的挑战,也面临着时代赋予的发展机遇。本文对办好乡村节目广播进行了深入思考,并提出了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7.
李娇 《今传媒》2014,(12):139-140
本文在分析我国对农广播现状的基础上,阐述了发展对农广播的困境以及农民对专业的对农广播的需求,最后提出了解决对农广播发展困境的策略,充分发挥广播的信息传递优势,促进对农广播的发展,更好地服务于三农。  相似文献   

8.
赵稼祥 《中国广播》2010,(12):75-76
我国农村广播的发展,经历了开播初期的试水,正向着更加成熟、专业、实用的方向迈进。随着社会的进一步发展,传统意义上的农村、农民以及农业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如何主动求变,适应发展,把农村广播办成有影响力的新型媒体,是我们现阶段要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毫无疑问,假如农村广播的受众主体是农民,而贴近农民也就成为农村广播的命脉所在。  相似文献   

10.
毛飞军 《中国广播》2014,(11):22-24
县域对农广播是靠农村、农民最近的基层广播媒体。随着中国社会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推进,对农报道的外部环境正在发生显著的变化,但农民接触信息传播渠道最多的仍然是广播。对农广播要在城市化进程中守住阵地,突破重围,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继而开辟出一片新天地,关键是在对象感上做足文章,下足工夫。一是在城市化进程中关注农民收听广播,让农民听得到对农声音;二是在城市化进程中关注对农广播人,从农民视角办节目,让农民爱听对农声音;三是在城市化进程中办高质量的节目,让农民享受到广播的好声音。  相似文献   

11.
沿海发达地区对农广播亟待超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全国首家“对农广播频率”即将在山东诞生,这不仅为合理整合山东的对农广播资源提供了方便,而且为山乐的“对农广播”实现新超越创造了条件。 新开办的乡村频率将面向全省农村和城市边缘人群,以市场为导向,关注农村经济、农业改革、农民生活,以新闻、资讯、娱乐构成主板块,风格定位于通俗、实用、热闹,迎合农民听众的文化层次和收听习惯,充分发挥广播移动、互动的优势,力求成为农民听众最可信赖的媒体。  相似文献   

12.
广播在农村具有良好的受众基础,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农民曾亲切地称之为“顺风耳”、“传声筒”。2003年,专门服务于农村受众的首家省级专业频率——陕西农村广播诞生,随后全国各省市台纷纷筹办农村频率,一时间形成了农村广播遍地开花的大好局面。然而,面对为自己“量身打造”的广播,农民的收听热情却“热”不起来。笔者发现,除去农广频率信号弱等客观条件制约外,  相似文献   

13.
新媒介语境下的美国广播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1922年第一家商业广播电台开始播音至今,美国广播业已经发展成为一个高度成熟的产业.绝大多数人家里、汽车里、办公室里都有收音机.但是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发展,传统的广播业日益成为一个涵纳各种新技术手段以及广播形式的产业.对正处于各种媒介并头齐发的美国广播业而言,依赖新媒介技术的广播与传统广播之间存在着怎样的相互竞争以及彼此依存的关系、广播业自身的传统与变革如何、新媒介技术与受众群体的改变……这些都是目前美国广播业所面临的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14.
随着媒体传播手段越来越丰富,如何让对农广播节目更具吸引力,也成为市级电台对农广播节目生存的根本。笔者认为,提高对农广播水平必须使节目贴近"三农"、服务"三农"。这就需要对农广播无论是在节目设置和节目内容上,还是主持人的语言组织上都应该力争口语化、通俗化、本地化,同时,还要以平民的视角与农民进行深入的交流,赋予普通农民话语权,让他们积极参与到节目中来。只有这样,对农广播才能真正反映农民的心声,使对农广播拥有更为广泛的听众。  相似文献   

15.
童俊 《视听纵横》2006,(5):32-33
对农广播是几乎每个县级电台都设置的一个有着几十年历史的对象性节目,近年来,随着电视、网络等新兴媒体的发展,对广播尤其是县级广播这一传统媒体的冲击很大。那么怎样才能适应农民需求,重振广播雄风?这是摆在县级广电台领导和采编播人员面前的新课题。一、广阔的农村听众市场要求对农节目在凸显广播的特性上下功夫我国有9亿多农民,占全国人数的3/4左右。这是各种媒体庞大的受众群体。但庞大受众群体并不会也不可能均等的接受多种媒体。他们接受媒体是有选择性的。从总体上来看,由于农民群众普遍受教育水平不高,加上生活环境、欣赏习惯、购…  相似文献   

16.
中国广播业在2013年拉开了变革的大幕。应急广播登上舞台,履行主流媒体社会使命;微信广播如火如荼,广播新媒体转型方兴未艾;广播媒体积极与行业内外的力量联姻,谋求整合发展。从传播实践到理论探讨,中国广播都已摆脱了“传统媒体”的桎梏,凭借平台、新渠道、新内容,迈入了全新的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17.
县级广播媒体如何生存与发展?一直是困扰县级广播同行的一个问题。本文认为,提高县级广播媒体的地位,拓展广播媒体的发展空间,放大频率优势是关键。一、在媒体竞争中彰显个性个性是一个人内在的东西,好的个性能彰显出这个人的魅力,是这个人的标志。那么,广播媒体的个性从何而来?怎样得来?本文认为,作为县一级广播媒体,其个性定位应该是面向广大的农业、农村和农民,并在媒体的竞争中充分彰显这一独特个性。作为农村广播,主流受众是农民。所以,我们在  相似文献   

18.
农业在国家发展的每个历史时期,都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党和政府一直重视对农村的相关宣传工作,尤其是近年来,各省市(自治区)对农广播的频率逐年增加,更为农村宣传工作增添了活力。但与当前农村的发展需求以及农民的需求还有很大的差距。同时,新媒体对传统媒体的冲击,让对农广播的发展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本文通过分析对农广播目前的发展状况及存在的问题,为对农广播的发展寻求新的市场和方向。  相似文献   

19.
新世纪以来,借助与数字技术的融合,美国广播“凤凰涅椠”,美国广播研究亦随之再次起飞,成果频出,研究的深度与广度都比上个世纪有较大拓展。本文基于受众的角度来探索美国广播的价值与历史,初步梳理了新世纪以来美国广播研究的主要成就。  相似文献   

20.
广播已经有近百年的历史。广播的诞生使近代的信息传播从“无声的印刷时代进入了有声的电子时代”,使声音的远距离传播成为现实。但是从总体上来说,广播的理论研究还很不够,跟不上广播日新月异的发展。广播是一门科学,例如:广播采访学、广播新闻学、广播文艺学、广播编辑学、广播评论学、广播播音学、广播广告学、广播技术学、广播管理学等等。本文通过研究广播理论工作,认为广播有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