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南戏体制从宋元到明中叶,逐渐发生变化并趋于整饬。今人依据常见的元明南戏(传奇)剧本,以为从元代开始,南戏开场形式已经十分简练扼要,一概由末念诵一至二首词,这是一个误解。只是到了万历时期,文人创作讲求文采格律,才固定为简要的一词或二词形式。从南戏到传奇剧本,逐步走向分"出",开始时"折""出""节""套"皆用,宣德年间正式分"出",嘉靖年间开始列"出""目",万历以后趋于规整。  相似文献   

2.
“祁连”一词,经师们错误地解释为匈奴语,后代遂以讹传讹。实际上,它是一个地道的汉语词,是“天”或“乾”的古老的缓读分音形式。“天,乾”二字在上古西北方言中音同义通,说明它们具有作为“嵌词”所从分音的单音节词的资格,从“嵌词”和其所自分音的单音节词的语音模式及其二者之间的语音关系分析,“祁连”等形式是“天/乾”的缓读分音形式,这从域外借音中也可以找到有力佐证。  相似文献   

3.
八从十六世纪(明中叶以后)到十八世纪中叶(清乾隆年间),亦即昆山腔由盛而衰的时期,文人创作的传奇在当时剧坛占较大比重。在这一时期里,大体上以一六四四年明王朝覆灭为界,把传奇创作分为两个阶段。现将每一阶段中的重要作家与作品作简括的介绍。第一阶段中又可划分两个小段落,即从明嘉靖年间到万历以前(一五二二——一五七二年)为第一小段落,从万历开始到明末(一五七三——一六四四年)为第二小段落。前一段昆山腔还没有盛行,后一段则大量由文人撰写的传奇剧本都已是供  相似文献   

4.
“传奇”一词在古代既指由唐代诞生的标志中国古代小说走向文体独立的成熟文言小说,又指明清由南戏发展来的戏剧。在戏剧学上,对“传奇”的理解基本不存疑议:然而小说学上“传奇”之使用有着复杂的发展历程,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其能指与所指并不相同,因而造成了小说学上对传奇体小说认识的见仁见智。本文即对“传奇”在小说学史上的发展进行了清理与辨析,解构出各个历史时期“传奇”小说学史上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南戏"本义与发源地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戏因其上承唐宋杂剧,下启明清传奇,旁融说唱艺术而成中国戏剧发展史中一大关纽,备受学者关注。“南戏”一词,一般以元末的《青楼集》为最早,但早在元初,关汉卿笔下就巳出现“南戏”之名;“南戏”语义最初含有贬义,是元人以统治中心自居而对宋代以降戏文的贬称。根据新发现的材料,南戏的发源地可进一步认定为温州。  相似文献   

6.
“祁连”一词,经师们错误地解释为匈奴语,后代遂以讹传讹。实际上,它是一个地道的汉语词,是“天”或“乾”的古老的缓读分音形式。“天、乾”二字在上古西北方言中音同义通,说明它们具有作为“嵌词”所从分音的单音节词的资格。从“嵌词”和其所自分音的单音节词的语音模式及其二者之间的语音关系分析,“祁连”等形式是“天/乾”的缓读分音形式,这从域外借音中也可以找到有力佐证。  相似文献   

7.
张凤翼创作分为明显的前后两个阶段。前期的《红拂记》,见出一个“识”字。它所构建的精神意蕴牢笼全剧,而且,“识”之意脉一直贯穿整个剧本创作,只是方式有所改变。后期四个剧本着力于公义与私情的调适,以期达到兼美的理想境域。在明代文人传奇发展史上,他的剧本体制成为万历后期传奇创作简约化的先声,其思想内涵亦成为明后期传奇创作情性合一的先导,因此。在明代文人传奇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8.
对近代以来现存宋元南戏剧本《永乐大典戏文三种》和“四大南戏”的研究状况进行了梳理和归纳,提出了对研究现状的一些看法,希望能为元杂剧、南戏乃至中国戏曲史的研究提供一点参照。  相似文献   

9.
一明神宗万历(1573—1619年)年间,全国范围内许多城市,掀起了反对矿监税监的群众性的“民变”。促成这些“民变”的导火线是矿税监对人民进行公开的掠夺。明代对矿产的开采和商税的征收并不始于万历年间,但正式派遣大批宦官作为矿税监则始于万历二十四年。自万历二十四年“遣中宫开矿于畿内”以后,“无地不开,中使四出”。税监也是万历二十四年开始派遣的。自“命中官榷税通州”后,“各省皆设税使”。为什么万历年间,会正式派遣大批的矿税监,  相似文献   

10.
南戏又名“戏文”,是在说唱文艺和民间歌舞的影响下,逐渐形成的一种戏曲形式。在南戏的题材内容中,反映婚恋内容的剧本数量颇多,主要有反映书生负心而造成悲剧婚姻和反映追求爱情婚姻自由两种类型。同时在南戏婚姻爱情剧中,人们已从传统的婚姻爱情现中逐步解脱出来,对婚姻爱情有了一种全新的爱情观。  相似文献   

11.
传奇漫说     
“传奇”一词在明清之际已不再是小说的称谓了,而是作为由“南曲戏文”发展而来的一种戏剧的名称。“南典戏文”又称南戏,产生于北宋时期,由于它产生在浙江温州一带,也叫“温州杂剧”、“永嘉杂剧”。徐渭《南词叙录》称“南戏始于宋光宗朝,永嘉人所作《赵贞女》、《王魁》二种实首之。”又说“或云宣和间己滥觞,其盛行则自南渡,号曰“永嘉杂剧”,又曰“鹘伶声嗽’”。由此  相似文献   

12.
《西厢记》作为一本千古名剧,一直活跃在明清舞台上。在明中前期它主要以其本来的北杂剧面貌被搬演,最初是演出全本,到万历年间开始出现折予戏的演出。到了明中后期及清代,传奇勃兴,因“北曲不协南耳”,杂剧《西厢》不仅被改编为弋阳腔、昆山腔、徽州调、青阳腔、泉腔、四平腔等多种声腔演唱,而且其部分曲词和宾白也被进行了改编,《西厢记》北杂剧的面貌渐渐被其传奇的新面孔所代替。《西厢记》之所以在明代被重新发现,并在舞台上盛演,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它的主题与明代风情剧所表达的青年男女共同追求爱情自由、婚姻自主的“倡情”主题极为契合。  相似文献   

13.
<正>中国古代戏曲文学剧本由元杂剧而南戏,而明清传奇,乃至于昆曲、花部(各种地方戏曲),一脉长流,绵延不绝。它们都是中国古代文学艺术作品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灿烂文化中的瑰宝。从元杂剧到明清传奇,这些戏剧形式都是以剧作家为中心的(和后来的各种地方戏以演员为中心比较起来,有很大的不同),产生了诸如关汉卿、王实甫、汤显祖、孔尚任、洪升等伟大的剧作家,也流传下来了许多不朽的戏剧文学作品。同时我们也必须看到,戏  相似文献   

14.
略谈南戏     
南戏的形成与发展 南戏,是宋元时期用南曲演唱的戏文,简称南戏。它和北杂剧相对称,却比北杂剧产生要早,是我国最早出现的正式戏曲。 南戏原为浙江温州一带的地方剧种,在宋徽宗宣和年间(一一一九——一一二五)开始萌芽,南渡时(约一一二七——一一三○左右)始为盛行,当时叫“温州杂剧”。明祝允明《猥谈》说:“南戏出于宣和之后、南渡之际,谓之温州杂剧。”到宋光宗绍熙年间(一一九○——一一九四)又进一步发展,成为完整的戏剧形式,产生了比较成熟的《赵贞女》、《王魁》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因此明徐渭《南词叙录》把《赵贞女》、《王魁》作为南戏之祖,并称之为“永嘉杂剧”。温州又名永嘉,亦即指的“温州杂剧”,也就是说的最早起源于温州的南戏。  相似文献   

15.
《西厢记》作为一本千古名剧,一直活跃在明清舞台上。在明中前期它主要以其本来的北杂剧面貌被搬演,最初是演出全本,到万历年间开始出现折予戏的演出。到了明中后期及清代,传奇勃兴,因“北曲不协南耳”,杂剧《西厢》不仅被改编为弋阳腔、昆山腔、徽州调、青阳腔、泉腔、四平腔等多种声腔演唱,而且其部分曲词和宾白也被进行了改编,《西厢记》北杂剧的面貌渐渐被其传奇的新面孔所代替。《西厢记》之所以在明代被重新发现,并在舞台上盛演,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它的主题与明代风情剧所表达的青年男女共同追求爱情自由、婚姻自主的“倡情”主题极为契合。  相似文献   

16.
词汇语义学是语言研究中最早开始的,但却是研究的最不深八,最不全面的~个部分。其最早涉及到的课题是词与现实的关系问题,亦即词义是什么的问题。首先对此发生兴趣的是古代哲学家,他们提出了两种不同的看法:一是“命名说”,二是“概念说”。持“命名说”观点的希腊苏格拉底时代的哲学家和稍后的哲学家柏拉图等认为,词由形式和意义两部分组成,词与事物之间是命名(或曰“指称”)关系,即词的形式——→词(符号)←—一词的意义D命名关系分事物“概念说”认为,词指称客观事物并非是直接的,而要经过“概念”(即调义)的中介。此…  相似文献   

17.
在对相关南戏剧本梳理、分析的基础上,得出南戏负心汉戏大致有这样一条变迁主线:对负心汉的严厉抨击到对负心汉的刻意美化,然后从政权需要、作家改编、观众要求三方面阐释了变迁原因。  相似文献   

18.
“行院”考     
研究宋金杂剧时,常常会碰到“行院”这个词。陶南邨《辍耕录》院本名目一条云:“唐有传奇,宋有戏曲、唱、诨、词说,金有院本、杂剧、诸宫调,院本、杂剧,其实一也。国朝院本杂剧,始厘而二之”。朱全的《太和正音谱》卷上《词林须知》最后一条也云:“杂剧之说,唐为传奇,宋为戏文,金为院本杂剧合而为一,元分院本为一,杂剧为一。杂剧者,杂戏也;院本者,行院之本也。”《青楼集》又载:元末大都较有名的妓女为一百七十人,其中身兼杂剧或南戏演员的约占半数。如集中记一个名叫李芝秀  相似文献   

19.
"孟母三移"故事代代相传,耳熟能详,这一故事也被戏剧家作为题材,演绎成各种戏曲作品。从南戏到当代,均有不同类型的"孟母三移"题材剧,现知的有六种。从已掌握的剧本来看,剧本情节越往后越简单,越容易演出,然而它所反映的主题依然很深刻。通过各个时代剧作家不同的改编,将孟母教子的精神通过戏曲这一特殊形式传播开来,不仅歌颂了孟母,而且教育着一代又一代人。  相似文献   

20.
“传奇”是什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在教学中,经常遇到个别学生对“传奇”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时指代小说、有时指代戏剧的情况感到迷惑不解。而事实是,“传奇”作为文学体裁,它在我国文学史上的名称繁衍多变,情况较为复杂。这里略加辨析。“传奇”一词,最早可追溯到晚唐裴铏的小说集《传奇》。由于唐代文言短篇小说具有想像丰富、情节离奇、人物形象鲜明的特点,故后人以“传奇”代指唐人小说十分贴切。唐传奇在我国小说发展史上占有突出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