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蛇年说嘴     
蛇年到了,缘于《蛇吞象》之说,人们便很自然的想到了蛇嘴。如果把《蛇吞象》的寓言故事用一幅图画来刻画是十分滑稽的:庞然大物——象,几乎雄踞整个画面,而偏居一角的区区小蛇,却拼命张大了嘴巴,对着象迎去……它的嘴巴那么小,象的身体那么大,蛇吞得下象吗 ?当然不能。这只不过是对贪心不足的蛇进行的讽刺罢了。  由蛇嘴联想到人嘴,两者之间截然不同。蛇嘴吃东西,只能用“吞”,只能来过“囫囵吞枣”,从不究其味。而人嘴偏偏讲究“细嚼慢咽”,咂出滋味。其实,人嘴又何止于此,它起码具备三大功能:能吃,能说,能吹。  …  相似文献   

2.
顾绍伟 《快乐阅读》2011,(22):156-157
"说以感动为先"。《捕蛇者说》一文按"缘起——访查——询问——感情"的顺序来写的。通过与蒋氏的对话揭示赋敛之毒甚于捕蛇。点明"赋敛之毒有甚是蛇"的主旨。  相似文献   

3.
为了救落水的蝎子,一位好心的印度人连续两次被蜇,仍不放弃,这令人不禁想起《农夫与蛇》中那位好心的农夫。不同的是:农夫临死前开始悔恨自己的糊涂——善恶不辨,  相似文献   

4.
《科学课》1993,(3)
蝎子,民间称为五毒之一,俗说:“恶毒莫过于蝎”。说它恶毒,一是在蝎子生长繁殖期间有自相残杀的习性,在食料不足时表现尤为突出。二是蝎子会用毒钩蜇人,将毒蛋白注入人体,轻则红肿,麻木,重则昏迷,死亡。但蝎子又是宝贵的药材。宋朝的《开宝本草》和明朝李时珍的《本  相似文献   

5.
香囊     
古代生活的仪式感让后人艳羡。香囊便是一桩。香囊又叫香袋,也叫荷包,起初的意思是辟邪除毒,“五月绣香袋”是各地的风俗。到了端午节,大人就给孩子们戴上一个叫“五毒”的香囊,上面绣着蜈蚣、蛤蟆、蝎子、壁虎和蛇,有的还要绣上扫帚、辣椒、小蒜头和小黄老虎,香囊里面装上香草药。在我们南方,现在的端午节除了吃粽子、盐蛋和鸭子之外,还要买些菖蒲、艾草之类的草药,熬成水,给孩子洗澡,以防止毒虫叮咬。香囊消失在今天,可能与服饰的变化有关。想那古人长袍阔袖,大轮廓有了,就须得一些细节上的考究,香囊的精致美丽就挽了一个考究的结。今天的…  相似文献   

6.
斗毒     
蝎子和蜈蚣两个毒物狭路相逢,互不相让。蝎子厉声喝道:“知趣点,快让开路,否则我用毒尾蛰死你!”  相似文献   

7.
斗毒     
蝎子和蜈蚣两个毒物狭路相逢,互不相让.蝎子厉声喝道:"知趣点,快让开路,否则我用毒尾蛰死你!"  相似文献   

8.
蝎子是一种毒性很强的动物,它的毒针能使其他昆虫顷刻毙命.人被它伤到,也会有生命危险. 人们曾经把蝎子放到一圈燃烧的火炭中间.火炭越烧越旺,滚滚热浪不断向蝎子袭去.蝎子灼热难耐,在火圈里左躲右闪,想要逃出重围,却无路可逃.火灼伤了它的身体,它狂怒地瞎冲乱撞,最后终于绝望,倒在地上一动不动了.于是,人们得出一个结论:蝎子在被火围攻而又无法逃脱之时,就会用毒针刺伤自己,用自杀来结束自己的生命,结束痛苦.  相似文献   

9.
唐宝民 《小读者》2013,(5):23-23
蝎子是一种毒性很强的动物,它的毒针能使其他昆虫顷刻毙命,人被它伤到,也会有生命危险。人们曾经把蝎子放到一圈燃烧的火炭中间,火炭越烧越旺,滚滚热浪不断向蝎子袭去,蝎子灼热难耐,在火圈里左躲右闪,想要逃出重围,但却无路可逃。火灼伤了它的身体,它狂怒地瞎冲乱撞,最后终于绝望,倒在地上一动不动了。于是,人们得出一个结论:蝎子在被火围攻而又无法逃脱之时,就会用毒针刺伤自己,用自杀来结束自己的生命,结束痛苦。  相似文献   

10.
"五毒"探源     
"五毒"是指五种动物:一蛇,二蜈蚣,三蜘蛛,四蝎子,五蟾蜍,我国民间将这五种动物称为"五毒".  相似文献   

11.
开心巧克力     
野生动物保护协会的一个官员在向孩子们宣传保护动物的意义。为了加深孩子们的印象,他说:“不要任意捕捉动物,那没好处!你吃了什么动物,来世就会变成什么,比如吃蛇就会变成蛇,吃了  相似文献   

12.
快乐的一家     
我的家像一个动物园。妈妈像一只火鸡,生气时脸涨得红红的,眼睛还瞪得大大的,手一插,像是要活吞了我一样。爸爸像一头又肥又大的猪,吃完饭就睡觉,睡醒了又吃。就这样吃了睡,睡了吃的他,肚子像气球一样大,快比猪肚子还大了。大妈像一匹有力的马,马生气时,就是光踢不打,我大妈就是这样。有一次,她生气了,就把我踢出了"千里之外’——其实她并没有把我踢  相似文献   

13.
学过唐代柳宗元的《捕蛇者说》的人一定不会忘记文中点题句: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很多参考书对这句话的翻译都是这样的:谁能想到横征暴敛的毒害有比这毒蛇更厉害呢!我觉得  相似文献   

14.
千奇百怪     
老翁吞活蛇 南非祖鲁族有位嗜蛇成癖的老人,年近八旬。他从40岁开始,每日晚餐吞食一条活蛇,并佐以两个鸡蛋。30多年来他从未生过病,至今耳聪目明,满头乌发,实属罕见。  相似文献   

15.
有个猎人经过一个采石场,看见大石头下压着一条蛇。蛇请求猎人把他解救出来,但猎人说:我不会解救你的,因为你会吃掉我。蛇说:解救我吧,我不会吃你  相似文献   

16.
1.食蛇蚁新西兰邦牙岛上,有一种吃蛇的蚂蚁。它们见到蛇便冲上去,在蛇身上分泌出一种毒汁,等蛇皮肉溃烂后,慢慢享用。2.吃蛇蛙巴拿马的原始森林里,有一种吃蛇的蛙。这种蛙胸部长有两个乳头状坚硬的胸肌,像铁钳一样把蛇夹死,然后吞食。3.放电鸡阿尔卑斯山上,有一种能从嘴里放出3  相似文献   

17.
法国生物学家法布尔,曾经对朗格多克蝎子非常感兴趣。这种模样有些令人恐怖的多足纲昆虫,因为拥有毒针这个有力的武器,对于胆敢冒犯它的对手,总能将其轻而易举置于死地。为了了解蝎子的毒性到底有多大,法布尔特意找来一些昆虫对手,为它制造作战的机会。狼蛛虽然没有朗格多克蝎子强壮,行动却十分敏捷,可以灵活地攻击和躲闪。它在刚刚和蝎子相遇时,就立即半直起身,张开淌着毒液的毒钳,摆  相似文献   

18.
一日,我问一位捕蛇者:为什么毒蛇比无毒的蛇售价更高呢?这除了毒蛇比无毒的蛇药用价值更高外,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毒蛇更稀少,捕蛇者说。  相似文献   

19.
学过唐代柳宗元的《捕蛇者说》的人一定不会忘记文中点题句: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很多参考书对这句话的翻译都是这样的:谁能想到横征暴敛的毒害有比这毒蛇更厉害呢!我觉得这样翻译不妥,整个句子应译为:谁能想到横征暴敛的毒害有比这毒蛇更厉害的啊!  相似文献   

20.
黄鼠狼和蛇     
黄鼠狼逮到了两条蛇,正要吃它们,两条蛇说:“你先不要吃我们,我们能繁衍后代,过不久,你就有很多蛇吃了。” 黄鼠狼同意了:“不准逃跑,要不逮到后把你们千刀万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