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坚持统一高考制度,基于高考恢复以来的伟大历史与现实意义,基于统一高考对公平与效率的一贯诉求,基于统一高考在相当长时期内的不可替代性。但由于统一高考本身存在不容否认的弊端,深化制度改革,实行高考层次和类型多元、考核维度与录取标准多元、考试组织主体以及招考形式多元的高校招考体系,成为我国高考制度改革的重要动向。  相似文献   

2.
高考改革和教育公平问题是社会关注的焦点,也是两会期间委员热议的话题。从2015年起,我国将逐步扩大省份使用由教育部统一命制的试卷。在此背景下,本文基于胡森的教育公平理论,分析高考全国统一命题的合理性,并从命制多卷、推行招考分离、推进招生录取机制改革、促进教育资源均衡配置等方面提出完善高考统一命题制度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经济建设、巩固新政权、院系调整从经济、政治、教育三个维度对新中国高校招生制度的变革提出了迫切要求。单独招考经联合招考而至统一招考,高校招生效率迅速提升且公平特质骤显。但是,招生效率与招生特色、国家需要与个人志愿、招生标准“红”与“专”三对矛盾随即引发了统一招考与单独招考的利弊优劣论争。经过1958年改革实践的两相对比,统一招考的不可替代性得到了充分检验。秉持兼顾效率与公平、科目组合有限多样、录取标准全面衡量、管理模式统分结合理念的高考制度在社会主义新中国获得存续合法性。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从单独招考向统一招考的根本性变革锚定了中国高考制度的原点,新时代高考综合改革仍须坚守统一招考的制度边界。  相似文献   

4.
高考多元录取机制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教育考试招生制度,是对不同类型的学生,采取择优录取、自主录取、推荐录取、定向录取、破格录取等五种招生录取方式。它以分类考试为突破口,以统一招考为基本方式,以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为录取参照。实行高考多元录取机制有利于实现教育公平的目标,有利于实现减负并赋予学生更多的选择权,有利于高中多样化、特色化发展,有利于破解应试教育难题,真正实现素质教育。  相似文献   

5.
《基础教育课程》2007,(8):43-45
恢复高考的三十年,也是高考和高招制度不断改革的三十年,其中,2003年开始的部分高校自主招考是非常引人关注的一项举措。它与其他一些改革措施一起,打破了“大一统考试,整体化录取”的旧格局。但是,和很多新事物一样,自主招考从一开始就成为争论的焦点,“对传统高考心怀不满,对自主招考心存疑虑”可以说是目前许多人对高考真实心态的写照。自主招考与统一高考谁更能保障教育公平?自主招考是否能完全取代统一高考?诸如此类的问题都值得我们关注。[编者按]  相似文献   

6.
统一考试在高校自主招生中的地位与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当今我国高校招生体系中,完全由高校自主考试录取者仅占少数,统一考试录取处于主导地位。这是由高考的特殊功能、现有自主招生制度的不完善以及基本国情决定的。推进高校自主招生改革,需要依法行使招生自主权,兼顾招生选拔的教育效率与经济成本,坚持公平、公正选拔人才的原则,协调高校统一招生考试与自主选拔的关系。高考作为测量知识与能力的基本手段,能够成为高校自主招生的重要依据,在维护教育公平与社会和谐、节约招生成本等方面能够发挥重要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7.
高考本质上是一种力图正确反映应试者整体素质水平差异的活动,其目的在于为高校公平与公正地选拔合格的新生。而长期以来,我国的高校录取制度评价手段、录取标准等单一,导致了智育长期"一枝独秀"。这既不能真正体现高考的本质,又未充分体现素质教育的本质要求。笔者依据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我国未来高校录取趋向是构建多样化的高校录取制度,这不仅满足了学生富有个性、全面发展的需要,更加符合了高等学校多样化科学选拔人才的需要。  相似文献   

8.
高考改革的大势是由传统的统一考试转向更为个性化的单独考试,但这种变革在给考生和高校带来一定好处的同时,也引起个人和社会负担成本的大幅增加,并影响到教育公平.从经济学角度分析高考表明,更加完全的统一考试,加上自由的个性化组题和统分相结合,即构成统考组题模式.在这种模式下,考生"各得其所",高校"各取所需",避开对统一分数的过度竞争,实现社会的最优配置.个人(考生)仅负担一个很小的不变成本,只要稍微提高一点社会成本(高校的录取费用等),就可大幅度增加个人和高校的效用.  相似文献   

9.
素质教育要求与之相适应的考核体系,高校招考制度改革必须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除了继续将内容改革作为重点外,高考与招录制度改革须从多个视角入手,如试行分层、分类高考,打通各类、层教育形式间的通道;遵循经常性考核原则,实施多元化录取标准;实行高考组织与实施的独立化,以及加强高校招考的人性化管理等。  相似文献   

10.
社会转型期,国家战略由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转向社会制度的完善,社会价值观亦由效率逐渐转向公平;相应地,高等教育在公平与效率两种价值取向之间,也逐渐倾向于前者,高等教育公平将成为转型期我国社会进步的基本价值观。我国高校招考制度改革应在社会转型期基本价值取向与高等教育价值观指导下,以制度公平为导向,充分发挥其促进教育公平与民主的社会功能,而这有赖于政府与高校的协同努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