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惠龙和 《视听界》2009,(2):66-67
纵观全国地市级广电报,唐山广电报的广告经营可谓一枝独秀,发行量15万份,全年经营创收4000多万元。在江苏地市级广电报中,只有南通广电报经营创收超过了2000万元,大多数地市级广电报的经营都是步履维艰,经营惨淡。徐州广电报经过2006年的探索、2007年内容的整改、2008年发行的创新,拓宽了经营渠道,突破了发展瓶颈,实现了经营创收的大幅提升。  相似文献   

2.
宋玉冰 《新闻传播》2010,(2):113-113
近年来,许多城市广电报经营大幅下滑,四面楚歌。城市广电报还能否突出重围,再创辉煌?事实上,城市广电报的品牌形象曾经深入人心。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全国有220多家广电报,鼎盛时期发行量高达4200多万份,以其报道内容的独特性和影响的广泛性,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媒介。  相似文献   

3.
谭军波 《今传媒》2007,(9):35-36
广电报即广播电视报,这是中国报业一支独特的力量.省级广电报多创办于上世纪50年代,文革停刊,改革开放后大量复刊.上个世纪80年代中后期到90年代初,一批地级市的电视报纷纷亮相,形成一个发展的高峰期.数据显示,上世纪90年代中期,全国共有广电报270家,发行量高达4200多万份.其中,省级广电报半数超过100万份.广电报一般由各地广播电视局主办,以刊登电视节目为主打内容,曾经为电视台带来过可观的收益.然而,自上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广电报普遍遇到危机.如今,全国广电报约有340家,发行10万份以上的为数不多,20万份以上的更是凤毛麟角.分析探讨他们的发展过程,关注他们的无奈痛苦及变革走向绝对有价值.  相似文献   

4.
广播电视报(以下简称广电报)是中国报业之中后起之秀,对她的正确定位,已成为这类报纸发展中的关键问题。那么广电报如何定位呢? 一、广电报定位与广电报的属性广电报的属性是广电报定位的基础。从广播电视的属性看,广电报是广播电视的补充、发展和延伸,以刊载广播电视节目为主,因此,她首先“姓电”。在编辑  相似文献   

5.
王泽成 《视听界》2001,(5):27-28
城市广电报正面临着严峻的考验,要摆脱危机,走出困境,实现跨跃式的发展,必须在强化城市广电报的个性特色上狠下功夫。个性之一:以开放的思维强化报纸的复合性。城市广电报虽然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但其基本框架依然没有大的改变,广播电视节目的介绍、预告仍占据着绝对主导的地位。究其原因,一是片面强调了“带电作业”;二是片面强调了报纸的行业性;三是在一定程度上将广电报的行业性与广电部门的机关报等同起来;四是广告创收及上交任务过重。这些都致使城市  相似文献   

6.
我国广播电视报在创办之初曾有过数年的辉煌,90年代后期,由于种种原因,广电报开始出现整体性、趋势性的滑坡现象,甚至遇到了生存问题。面对困境,许多广电报不断探索突围之路,然而成效甚微。问题的症结在哪里,本文谈一点儿看法。广电报作为广播电视的延伸和补充。它所传播的内容应该是与广播电视相关的人和事,它服务的对象就是广播电视的受众,其中也包括广播电视从业人员。也就是说,围绕着广播电视办报,突出特色和优势,才是提高广电报核心竞争力,牢牢占领自身生存与发展空间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7.
伴随着广播电视事业应运而生的城市广播电视报(简称广电报),凭借创办之初的拳头产品——节目单进入寻常百姓家,成为广大听众、观众收听广播、收看电视的好向导,它不仅在竞争激烈的报业队伍中站稳脚跟,而且十多年以来发行量一直在全国各地的各类报纸中名列前茅,并且创下辉煌的发行记录。前些年,有些省级广电报发行量超过百万份,有些省会城市的广电报发行量也多达三四十万份,有些地市级的广电报也有二三十万份之多。然而时至今日,  相似文献   

8.
赵春红 《视听界》2009,(2):79-79
中国广播电影电视报刊协会2009年初从全国300多家广播影视报刊社中评出了14家“全国知名品牌改革创新示范单位”,无锡广播电视报社入选。近年来,在广播电视报日渐寥落、顾影自怜的情形下.无锡广电报没有束手待毙,而是整合资源,自主创新,积极探寻城市广电报的新路。  相似文献   

9.
上世纪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可以说是我国电视报行业的鼎盛时期,当时《中国电视报》期发行量达到300多万份,省级广电报在几十万份至上百万左右,而地市级的广电报,很多也在10万份以上。但近年来,由于受到网络媒体、移动媒体等新对手的挑战,虽然我国的电视业仍保持着良好态势,广电报却风光不再,许多报纸纷纷步入低谷。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节目预告不再是广电报垄断的"稀缺性资源",曾定位为广播电视的延伸与扩展平台的广播电视报,从上世纪90年代的巅峰状态走入低谷,地方广电报在读者规模、财政收入方面出现了普遍性滑坡。调整内容、读者构成及提供服务的方式,自然成为广电报的集体抉择。 2005年10月,《杭州广播电视报》进行了改版的初步尝试;一年不到,它又进行了大幅度调整。央视索福瑞读者研究的调查结果显示,2006年,《杭州广播电视报》的平均阅读率位居杭州各类周报  相似文献   

11.
《声屏世界》2008,(7):F0003-F0003
当今传媒市场,烽烟四起,各路媒体争夺受众,争夺广告,争夺新闻资源愈演愈裂。在这样的态势面前,上饶广播电视报是在烽火中烟灭?还是突出重围?该报选择了后者。在竞争十分激烈的传媒市场中,上饶广电报在全省12家广电报中一枝独秀,多项可比指标在全省同类报纸中名列前茅。2008年,报社被江西省人事厅、江西省广播电视局授予“全省广播影视系统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相似文献   

12.
广电报的采编工作与其它报纸比较起来,既有共性,又有不同之处。结合广电报自身的特色,办报宗旨及当前面临的问题,我们总结了在广电报采编工作中应特别注意加强的几个环节。一、敏神要进一步提高广电报采编工作者的新闻敏感。新闻敏感,对于任何新闻媒体的采编工作者都是必备的基本素质,广电报作为周报,时效性相对差一些,更应该强调采编艺术,注意抢独家、挖深度、换角度,使采编的稿子更有新意、有份量与可读性。广电报的时效性在很大程度上是受广播、影视的播映时间决定的,广电报要取得好的时效性,不只在于抢发稿,而在选准广播、…  相似文献   

13.
在业内,有人称城市广电报的出现犹如"春天的童话"。这张在上个世纪80年代初随着中国广播电视业不断发展而衍生的节目预告纸,一亮相就被百姓拽住,并"广为流传",有的地方发行量几乎逾百万。说是一个"童话",原因是,现在的广电报"声音"变得微弱了,很多人都在质疑,广电报是"媒体"吗?怎么看不到广电报人的身影?她到哪儿去了?  相似文献   

14.
面对当前竞争日益激烈的媒体市场,在上个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初曾十分红火的广播电视报目前大都处于低潮,广电报的发展走向为业界关注。7月末,四川省召开了全省广播电视报总编辑业务研讨会,来自全省各市州的广电报老总们就此纷纷发表了见解。研讨会上,老总们戏称广电报今天已成“弱势群体”。从总体来看,全国广电报均在走下坡路,国内目前只有宁夏、西藏等少数地区广电报在当地仍是强势。另外,在一些经济文化水平不高、都市类报纸还未充分发展起来的非中心城市,广电报还能发挥较大作用,甚至还能成为当地的强势报纸。但总体现状…  相似文献   

15.
祝兆平 《视听界》2000,(2):56-57
据全国城市广电报专业委员会专家组的调查显示,目前,全国有许多广播电视报面临继续发展的困境,不少广电报出现了发行量下跌的情况。与之相应的是一些广电报的广告收入也出现了下降趋势。苏州广播电视报地处长江三角洲经济发达地区,面临的媒体之间和市场的竞争也相当激烈,形势不容乐观。现  相似文献   

16.
在新时期报业改革的大潮里,作为行业报的广电报面临许多挑战:广电报的读者数量骤减;很多广电报没有厘清自己的定位,没有坚持走进家庭的、  相似文献   

17.
江宁 《视听界》2001,(1):9-11
一、以求实的精神正视现实,认清存在的危机。广播电视事业的迅猛发展给城市广电报带来了从未有过的发展机遇。近几年,各城市广播电视报的发展规模已有较大幅度的提高,相继扩版增容,一般都在4开16版以上,多的达到24版。毋庸讳言,报业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使得广电报的订报量和广告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随着媒介环境的剧变以及报纸功能的弱化,广电报业整体"滑坡",社会影响力逐步下降.受行业整体萎缩影响,广电报从业人员士气不振,广电报业前景堪忧,这在地市广电报中表现的尤为突出.地市广电报何去何从?笔者认为,适时转型是当前地市广电报扭转被动局面,走出困境的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19.
2013年对报业来说有点冷。江苏城市广电报发行量大多数降到10万份以下,广告创收举步维艰;强身健体、转型突围、融入新媒体、挖掘资源开财路是江苏城市广电报现状的真实写照。作为平面媒体的江苏城市广电报改形态、转内容,紧贴地气营销内容产品,重策划打造专家队伍,走市场做大内容产业,辟蹊径各显神通发展产业,同时进军新媒体,搭建综合平台,努力拓展自己的生存空间。  相似文献   

20.
广播电视报的生存与发展.是广电报从业人员关注的热点之一。为了广电报的发展,他们不断地探索、创新,为此付出了许许多多.但收效甚微。广电报要发展.它的关键点在哪?这两篇章或许会给您带来点启示。[编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