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篇
  免费   0篇
信息传播   3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谭军波 《传媒》2005,(9):19-20
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都市报的兴起拉开了国内报业市场同城大战的帷幕.除了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的都市报,曾经威风八面,逐渐衰微的晚报,甚至习惯"看上不看下"的党报都往都市报靠拢.在许多城市,传统老大纷纷落马,新的盟主频频诞生,此消彼长的悲剧在各地上演;近几年已出现一批都市报倒闭、合并,或者日报变周报的情形,说明已有相当一批都市报在恶战中败北;都市报恶性竞争的战火不仅在直辖市和省会城市燃烧,还蔓延到经济发达的二线城市,比如青岛、大连、厦门等.  相似文献   
2.
《京华时报》魔鬼发行之关键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谭军波 《传媒》2003,(12):44-45
生于2001年5月28日的《京华时报》在竞争激烈的京城报业市场中以黑马之势脱颖而出,堪称业界传奇。《京华时报》发行团队——小蓝帽,在短时间内创造了北京早报发行量第一、早报零售量老大、地铁发行量冠军的业绩使《京华时报》的发行成为一种神话,小蓝帽被冠以“魔鬼发行”的美誉而声名鹊起。大树意识 《京华时报》的决策层很清楚:在市场竞争惨烈的环境下,新创办的报纸一开始就应该是一棵参天大树,而不能从一株小  相似文献   
3.
谭军波 《今传媒》2008,(1):36-36
当新媒体频频敲响传统纸媒的丧钟,当省市级纸媒在"红海"中火拼得焦头烂额之际,我们甚少关注地市报,其实,它们可能是下一轮纸媒发展的新亮点. 若以纸媒竞争的激烈程度考量,国内的城市可以分为三级,第一类是直辖市、省会城市和副省级城市,如北京、上海、天津、重庆、广州、武汉、南京、沈阳、西安,副省级城市如深圳、大连、青岛、厦门等等;第二类城市是地级市,如佛山、东莞、温州、泉州、无锡等等;第三类是县级城市,如顺德、南海等.应该说一类城市的报纸已杀得昏天黑地,而县级报自2003年全国报刊治理整顿后基本被整合取消,剩下极少数,谈不上竞争.第二类城市的纸媒竞争才刚刚开始.我这里所说的地市报主要指第二类城市的报纸.  相似文献   
4.
重大新闻事件对一张报纸是一个契机。做得好,声名鹊起,一纸风行;做得差,声名扫地,一败涂地。一场关键的战役往往决定一张报纸的兴衰沉浮。一场关键的比拼往往形成市场的大逆转。最典型的当属1999年5月“中国南斯拉夫大使馆被炸事件”,曾造就了许多报纸的风生水起,飞黄腾达,如《环球时报》乃突出个案,其抓住时机,发挥驻外记者多、国际新闻权威的优势,连篇累牍地狂轰滥炸,  相似文献   
5.
报纸互助发行策略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潭军渡这篇文章,值得一读。尽管作者用了显得有点“土气”的“互助”的说法(时髦的词大约会叫“整合营销”),但揭示的道理是非常重要的,即采编、广告、发行这三个报纸运营链条上的环节.有着极强的互动关系,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可遗憾的是,似乎简单的道理总是知易行难,现实中看到的更多是采编、广告、发行脱节、断裂,甚至相互指责、掣肘、拆台。好在本文作者先后“转战,,《南方周末》、《南方都市报》、《京华时报》、《重庆商报》,创造了“魔鬼发行”、“水银式发行”等“传奇”,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在文章中提供了具有可操作性的策略和扎实的例证,相信对读者会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6.
谭军波 《传媒》2004,(6):50-51
经营区域城市日报最大的困惑是低价策略引发的恶性循环. 突出表现 区域城市媒体的迅速扩展加剧了竞争的惨烈.为了保持发行优势,切割更多的广告蛋糕,大家普遍采取了低价策略,即报价低,广告价低.  相似文献   
7.
导读"办中国互动性最强的温暖报纸",《东莞时报》创刊伊始,就喊出这一响亮口号。经过五年的摸索前行,有了一些收获与心得。良知与温暖内地都市报存在两种类型,或者说两条路线,我将其概括为良知类与温暖类。前者以《南方都市报》为代表,主要以舆论监督显特色;后者以《都市快报》为代表,以民生新闻作主打,靠服务精细化、文本创新化  相似文献   
8.
与北京、广州,上海等一线城市和各省会城市相比,地市级城市可以被看作是三线城市。中国传媒业的发展当前呈现出来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传媒竞争的主战场正在向三线城市转移,主要表现在省会城市的报纸纷纷抢占三线城市的市场,而不少地市报也已经从平淡无为的状态中醒来,在事业上有了大的起色,或与大的传媒集团合作,或与同级的广播电视台合并成集团,或自己做大事业,以求在市场中生存下去。  相似文献   
9.
<正> 新生的《京华时报》在竞争激烈的京城报业市场中以黑马之势脱颖而出,堪称业界传奇。《京华时报》发行团队——小蓝帽,在短短时间内创造了北京早报发行量第一,早报零售量第一,地铁发行量第一的业绩,使《京华时报》的发行成为一种神话。骁勇善战的小蓝帽被冠以“魔鬼发  相似文献   
10.
谭军波 《今传媒》2007,(9):35-36
广电报即广播电视报,这是中国报业一支独特的力量.省级广电报多创办于上世纪50年代,文革停刊,改革开放后大量复刊.上个世纪80年代中后期到90年代初,一批地级市的电视报纷纷亮相,形成一个发展的高峰期.数据显示,上世纪90年代中期,全国共有广电报270家,发行量高达4200多万份.其中,省级广电报半数超过100万份.广电报一般由各地广播电视局主办,以刊登电视节目为主打内容,曾经为电视台带来过可观的收益.然而,自上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广电报普遍遇到危机.如今,全国广电报约有340家,发行10万份以上的为数不多,20万份以上的更是凤毛麟角.分析探讨他们的发展过程,关注他们的无奈痛苦及变革走向绝对有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