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8 毫秒
1.
随着网络的发展,盗窃网络虚拟财产的案件频发。该文针对盗窃网络虚拟财产的犯罪,讨论其法律规定的必要性,立法构想。希望我国刑法盗窃罪的立法及司法解释予以完善,更好的规范网络运行市场,保护合法的网络虚拟财产。  相似文献   

2.
随着网上娱乐业的繁荣与发展,我国网络虚拟财产盗窃案件也频频发生.我们期待法律的有效保护,特别是刑法这一保护合法利益的最后屏障.对盗窃虚拟财产行为进行简要分析,对如何认定其犯罪性质以及如何对虚拟财产实行刑法保护等一系列问题进行研究,从而更好地保护公民的虚拟财产,规范网络运营市场.  相似文献   

3.
虚拟财产是伴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而出现的具有客观性、依附性和虚拟性的新事物,其法律性质和法律地位应当由法律加以确认。在尚无法律规定的情况下,不能认为虚拟财产属于刑法所保护的财产,侵犯虚拟财产的行为不能构成侵犯财产罪。我们应尽量选择保护虚拟财产的非刑法路径,在能够采用其他手段充分抑止侵害虚拟财产的行为时,就不要将该种行为作为犯罪处理。  相似文献   

4.
通过刑法中的财产性犯罪解决侵犯网络虚拟财产的问题,则必须要面对虚拟财产对原有财产犯罪对象的冲击,侵犯财产罪的犯罪对象——"公私财产"是否能涵盖网络虚拟财产,我国刑法并无明确规定。在此有必要以刑法规范为视角,审视网络虚拟财产及财产性犯罪对象的定性问题,从而明确虚拟财产应该成为财产性犯罪的犯罪对象。  相似文献   

5.
虚拟财产是伴随网络的出现而产生的概念。由于虚拟财产本身的特殊性及其法律性质是否属于法律意义上的财产仍存在争议,因而对虚拟财产的刑法保护仍处于无法可依的状态。本文对虚拟财产的定义、特征及财产属性进行了论证分析,并通过对世界上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刑法规制的具体做法进行考察和比较研究,探究我国对侵犯虚拟财产犯罪的刑法回应模式,确立对虚拟财产的刑法保护体系。  相似文献   

6.
2003年12月18日,我国首例盗窃网络虚拟财产案在北京朝阳区法院开庭审理,至此,网络虚拟财产首次进入了司法的视野,我国司法实务界和理论界也积极对网络虚拟财产展开了深入研讨。尽管我国现行法律还没有明确网络虚拟财产的法律定位,但是网络虚拟财产已被越来越多的人认可,网络虚拟财产案件也逐渐增多,虚拟财产已不是一个虚拟的问题了,而是一个迫切需要法律解决的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7.
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电脑与网络已经成为人们文化生活中相当密切的一部分,虚拟财产也不再是什么新鲜的东西。由于网络犯罪的隐蔽性,虚拟财产被盗的事件日益增多,如何保护虚拟财产成为了一个热门的话题。本文探讨虚拟财产的概念及其属性,阐述如何有效处理盗窃虚拟财产案件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电脑与网络已经成为人们文化生活中相当密切的一部分,虚拟财产也不再是什么新鲜的东西。由于网络犯罪的隐蔽性,虚拟财产被盗的事件日益增多,如何保护虚拟财产成为了一个热门的话题。本文探讨虚拟财产的概念及其属性,阐述如何有效处理盗窃虚拟财产案件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随着网络经济时代的来临,人们的日常生活、学习、娱乐日益离不开网络。面对着日益复杂的经济生活环境,人们不但期待着自己的物化财产得到切实保护,也期待着网络虚拟财产得到充分的保护。对网络虚拟财产的法律性质给予明确,对网络虚拟财产交易进行法律规制,无论是对保护玩家的权益,还是对促进网络游戏业健康发展,进而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都有着重要的意义。文章旨在对网络虚拟财产进行法律界定的基础上,对网络虚拟财产的法律保护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网络游戏产业日益繁荣,虚拟财产交易也已形成规模,利益的驱动也导致了盗窃虚拟财产行为的大量出现。行为人盗窃虚拟财产,不仅使被害人受到物质损失和精神伤害,还危及到了游戏产业的健康发展,严重侵犯了现实社会中刑法所保护的法益,理应受到刑罚的制裁,这既是保护公私财产的要求,也是推动刑事立法和刑法理论及时更新的迫切需要。盗窃虚拟财产的行为完全符合盗窃罪的构成要件,应当构成盗窃罪。对虚拟财产价值数额的确定,不能采取单一的某种模式,比较合理的方法是以市场交易价格为基础,综合采纳其他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11.
《太原大学学报》2017,(4):38-42
司法实务中,将虚拟财产盗窃认定为侵犯通信自由罪、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罪,这显然不符合刑法罪责相适应原则。因为虚拟财产盗窃和一般的盗窃本质上并无不同,仅在对象上和行为方式上有些差别。虚拟财产作为一种新的财产形式,既具有债权特征,又具有物权特征。同时,虚拟财产盗窃罪既遂和未遂的标准采用的是控制说,以行为人实际控制虚拟财产为既遂标准。虚拟财产盗窃罪可以和侵犯通信自由罪构成想象竞合犯,也可与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罪构成牵连犯。  相似文献   

12.
虚拟财产是网络游戏产业迅猛发展的产物,当前关于网络游戏虚拟财产的纠纷不断出现.由于我国现行法律在此方面存在着法律空白,关于网络虚拟财产的法律定位以及应不应该给其以法律上的保护,在学界存在着争论.分析了对虚拟财产进行法律保护的途径,认为我国应该尽快对网络虚拟财产进行有效的法律保护.  相似文献   

13.
网络虚拟财产具备一定的财产内容,在交易中能够体现其经济价值,能够独立存在于网络空间,应属于刑法规范中的“财物”范畴,具体为传统财物中的“无体物”。同时,盗窃他人所占有的虚拟财产,能够使得行为人排除权利人对虚拟财产的事实性支配而不突破与实体占有趋同的事实性和物理性,符合传统盗窃罪中占有转移行为构造的要求。因此,可以说,对以虚拟财产作为犯罪对象的盗窃行为,在传统财产犯罪罪名的框架下,适用盗窃罪的解决逻辑并以盗窃罪进行定罪处罚,具备合理性。  相似文献   

14.
作为科技发展的产物,虚拟财产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由其所引发的财产继承问题已成为学界探讨热点。明确虚拟财产的法律定性是将其列入法律保护范围的前提,其本身所具有的价值决定了它的可继承特性。因虚拟财产仅存于网络空间,在尝试建立虚拟财产继承制度的过程中,势必面临来自网络服务协议和用户隐私保护的挑战。法律除对该制度的基本构成做具体规定外,还应明确网络运营商对虚拟财产继承的协助义务,妥善处理虚拟财产无人继承的情况。  相似文献   

15.
目前学界对网络虚拟财产法律属性尚存在许多分歧,进而造成有关离婚案件中网络虚拟财产分割的混乱,因此很有必要对网络虚拟财产法律属性的不同学说进行辨析,同时明晰各类网络虚拟财产的法律属性。基于此,本文立足于为司法实务提供问题解决方案的视角,揭示了网络虚拟财产的法律本质,明确了各类网络虚拟财产判决时应采取的价值认定和分割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网络虚拟财产应当受到法律保护,已成为法律界的基本共识。从网络虚拟财产的特征、法律属性及相关重点问题进行分析探讨,最后提出对建立虚拟财产保护制度的初步构想。  相似文献   

17.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互联网逐步兴盛并成日益发展成为独立的信息产业。在日趋的普及之下,互联网逐步渗透进入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通过网络交易形成了新的经济体系,促使个体权利从现实向虚拟延伸,虚拟财产由此应运而生。但由于立法的滞后,我国有关虚拟财产的法律规制和法律保护仍处于空白,与虚拟财产的发展现状不相适应。本文从虚拟财产的概述入手,针对虚拟财产的法律保护现状进行分析,阐述当前对虚拟财产进行法律保护的必要性,进一步提出虚拟财产法律保护的立法建议,以期为弥补现行法律空白,规范对虚拟财产的管理和保护提出合理的借鉴。  相似文献   

18.
《民法典》中出现关于网络虚拟财产的相关规定标志着法律开始注重对网络虚拟财产的保护。对于网络虚拟财产的性质,物权说更为适合,权利人对网络虚拟财产具有虚拟性的支配权,符合高程度保护网络虚拟财产的社会需要。网络虚拟财产具有动产属性和交换价值性等属性,可以比照实体物在网络虚拟财产上设立担保物权。但要注意充分发挥网络运营商的登记和监管作用,对网络虚拟财产进行技术限制,以及占有人保管义务的扩张等特殊问题。  相似文献   

19.
网络时代的到来,各种虚拟财产的纠纷也频繁出现,而当前的法律法规对虚拟财产却没有明确的规定和设定相关的保护对策。本文先对虚拟财产的法律属性进行分析,阐明应该将其纳入物权保护的客体,进而论证保护虚拟财产的必要性,最后提出法律保护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本文在分析网络虚拟财产的概念界定与特征的基础上,着重剖析了虚拟财产这一新生事物的法律属性,进而提出了若干有建设性的立法及司法建议,以期能够在民事领域中推动对网络虚拟财产的法律保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