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追溯“奇葩”一词的起源,最早可以在西汉时期司马相如的文学作品中找到出处,它从最初表示“奇特而美丽的花朵”之意,到表示“优秀的作品”和“优秀的人或事物”等意义,一直以来都是作为一个具有褒义色彩的名词出现。近些年来,由于网络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人们的语言表达需要,网络流行词语不断盛行,“奇葩”成为网络流行词语之后,它的词义、词性以及感情色彩都发生了演变。  相似文献   

2.
释“玉”     
葛力力 《文教资料》2011,(29):25-26
为了深入探讨“玉”字的起源与发展,以及“玉”族词语的文化内涵.作者从甲骨文入手.对“玉”字在纵向的字族发展与词族义的横向扩大.尤其是对词义的文化内涵做了一番探寻,对玉族词语做了一个较完整的叙述归纳.有利于人们更加广泛深入地了解词语“玉”和玉文化.  相似文献   

3.
网络语言可以分为三类,“一是与网络有关的专业术语,如病毒、局域网等。二是与网络有关的特别用语,如下载、登录等。三是网民在网络上聊天时使用的语言,如美眉、菜鸟等。”(刘海燕《网络语言》)由于目前第三类词语大量出现,且引起人们的关注,我们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这类词语进行集中讨论:以大量网络词语为例,试着分析网络词语的产生方式,阐明其产生的理据。  相似文献   

4.
季科平 《福建教育》2009,(12):32-33
在人教版的教材中,“词语盘点”从四年级开始露面,安排在每组课文的后面,对本组课文的词语进行集中的回顾。“词语盘点”分“读读写写”与“读读记记”两栏。“读读写写”中列的是本组精读课文中出现的由会读、会写的字组成的词语;“读读记记”中列的是由要求认识的字组成的词语以及略读课文中出现的由会读、会写的字组成的词语。  相似文献   

5.
“坐实”近几年频频出现于网络、纸质媒体中,这一古代西南官话词语又逐渐进入到人们的视野。但该词的使用容易与另一词“做实”产生混淆,有必要将两词作区分。  相似文献   

6.
随着近年来社会经济与科技等各个方面的飞速发展,作为语言中变化最快、最敏感、最活跃的词汇也在不断地更新自己的语料库。在这些新增加的词语中,有些未能经受住时间的检验,慢慢从人们的口中消逝;而有些随着互联网的普及,越来越多地出现在报纸、网络、新闻媒体上,甚至于在人们的日常交际中也频繁使用了,如“被和谐”、“被代表”、“被增长”等“被××”结构的新词语。  相似文献   

7.
冷艳青 《现代语文》2006,(2):116-116
近些年来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随着人类认识自然、认识社会、认识自身能力的不断提高,新事物、新思想、新观念层出不穷。反映这些变化的语言也是日新月异,一些词语消亡或潜隐的同时,一批批新词新语应运而生,也有一部分旧词被赋予新意。作为“地方”“处所”意的“吧”和“坊”就是两个典型的例子。伴随着网络的出现和发展,“吧”和“坊”相继走俏。打开电脑,名目繁多的“吧”和“坊”让人眼花缭乱,甚至还在恣意泛滥。“吧”和“坊”几乎成了地方的代名词。本文试图从词语演变角度对这两个词语进行简单剖析,以期能对人们的使用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8.
牛致远 《语文知识》2002,(11):15-18
要写出字字珠玑、行行金玉、脍炙人口、赏心悦目的文章,首先要注重对词语的锤炼和推敲。对词语进行锤炼,名之曰炼字。论及炼字,人们对如何锤炼动词、形容词,尤其是动词,用墨如泼,因为“在艺术语言中最重要的是动词,因为全部生活都是运动的。”(托尔  相似文献   

9.
在社会热点词语中,除了人们熟悉的“智商”外,又先后出现了“情商”“逆商”“财商”“心商”等新概念。我们称之为——人生“五商”。  相似文献   

10.
刘峰 《学语文》2003,(1):45-45
“哥”本是一个常用词,属于基本词汇范畴。最近几年,由“哥”作为语素构成的新词语越来越多,在报刊、网络以及影视传媒中频频出现,颇为流行。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下主要类型及其特点。一、表示从事某一职业的男性的新词语。“的哥”是这一类型的典型代表。其他的如称飞机上的男性服务员为“空哥”,在铁路部门工作的男性为“铁哥”  相似文献   

11.
边小玲 《学语文》2005,(3):46-46
人类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新生事物不断涌现。人们有了一种命名生活的激情.渴望找到更为贴切更富表现力的词语来描述身边的事物.于是,语言中涌现出许多新概念、新说法.“她世纪”就是其中一个。近几年来.这种说法在各大报刊杂志以及网络等媒体上频频亮相.成为点击率颇高的“词语明星”。请看下面的例子。  相似文献   

12.
对于网络新词的研究多局限于对其分类,以及应如何对其进行规范和引导,而且是从网络词语产生和发展的整体角度进行研究.本文选取其中一类即合音新词为对象,从它们出现和使用的环境出发,试图从语言音节的构成以及认知语言学等角度探讨以“表”、“酱紫”、“造”等为代表的合音新词产生的原因,认为连读快读造成音节简化是这类合音新词形成的表象原因,在连读造词背后是人类的心理认知中的隐喻机制起到了根本的作用,最后论及这类网络合音新词对语言和社会产生的双重影响.  相似文献   

13.
刘芳 《现代语文》2009,(11):144-144
时下,经常听到有人说“气场”一词。许多新闻、广告中也经常使用“气场”这个词语,显然它已经成为一个流行语。众所周知,流行语是一种在当前社会环境下使用频率较高的语言。很多流行语一经产生,便以其强大的生命力为大多数人所接受。它们高频率地出现在人们的日常交谈和报纸杂志中。广告商把流行语纳入广告词中,一方面为商品做了更好的宣传,另一方面,也使这些词语随着商品的流通而更加流行,甚至还会产生新的含义。  相似文献   

14.
“三阳开泰”是一个固定词语,表示一年开头的吉祥语。随着国家的发展,人民生活的富裕,这一词语使用的频率也越来越高。但是日常生活中,人们往往误写成“三羊开泰”。例如农历2000年正月初三晚上,中央电视台1频道的“焦点访谈”节目中,报道了一个果树专家的事迹,题目写为“三羊开泰”。2000年不是羊年,并非是修辞上的谐音,明显是误写。我想,之所以会出现这类的错误,是因为没有弄清楚“三阳开泰”这个词语的真正含义。“三阳开泰”一词源于《易经》“三阳”指正月,也代指春之始。“泰即卦名,六十四卦之一。《易经》上说“十月为坤卦,纯阴之象…  相似文献   

15.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都要用到汉字。由于汉字的同音、同义词很多,致使我们在使用中出现了混淆,影响了我们语意的表达。本文从“象”与“像”的演变入手,分析了“象”与“像”在用法上的区别,并对2001年国家发布的《第一批异形词整理表》中有关“象”与“像”的词语进行了整理,这对于我们尤其是从事编辑与教育工作的人来说,非常有必要。  相似文献   

16.
对词汇中固有词语进行创新使用可以说是网络用语比较明显的特点之一,“刀”被赋予了动词的行为意义,“刀”字意义的新用,体现了人们的转喻认知心理思维。  相似文献   

17.
同学们,随着电脑的普及,越来越多的网络用语已进入我们的生活。今天我就和同学们聊聊“网络词语”。什么叫“网络词语”呢?简单地说,“网络词语”就是指网民们在网上聊天、留言时经常使用的一些“新词语”。网络词语中有一特殊的群体——字母。在虚拟的网络世界中,用字母来表示  相似文献   

18.
“三阳开泰”是一个固定词语,表示一年开头的吉祥语。随着国家的发展,人民生活的富裕,这一词语使用的频率也越来越高。但是日常生活中,人们往往误写成“三羊开泰”。例如农历2000年正月初三晚上,中央电视台1频道的“焦点访谈”节目中,报道了一个果树专家的事迹,题目写为“三羊开泰”。2000年不是羊年,并非是修辞上的谐音,明显是误写。我想,之所以会出现这类的错误,  相似文献   

19.
邵天松 《语文知识》2014,(12):10-11
在当代语文生活中,网络渐渐成为新兴的、有生命力的词语得以迅速流行的重要推手。首先,网络的迅速发展,催生出当下流行的网络文化。而作为语言诸要素与社会文化互动的一个明显标志就是我们的生活中出现大量的网络新词。其次,网络传播的迅捷性使得这些网络新词能够迅速传播,从网络词语开始陧慢地进入到全民词语中。在考察这些网络新词的来源时,我们发现在网络新词的生成机制中有一种“旧瓶装新酒”的现象,即选取一个旧有词语,灌注新的意义,借助网络的传播,使之成为一个网络新词。  相似文献   

20.
“我和小伙伴们都惊呆了”--这是很流行的网络用语。小学一年级下册的语文课文《一个接一个》里就首次出现了“小伙伴”这个词。在日常生活中,“伙伴”这个词更是常常被使用。那同学们知道“小伙伴”这个词究竟是怎么来的吗?新闻里的“伙伴”用语文知识对“小伙伴”这个词进行分析,这是个偏正结构的词语,由形容词“小”加上“伙伴”这个名词组成。“小”是用来形容“伙伴”的,“小”通常指年龄小,“伙伴”是核心词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