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感情,多么微妙的一个词。情,是由感而生;感,又由情而发。正因对事物的感情不同,所以我们对事物的认知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2.
情感的力量     
“落日比朝阳更富爱心”,这是作者对落日别致的感受,为什么会有这独特的感受?作者对戈壁落日,云海落日,平原落日和大海落日的描写,首先营造了浓烈的抒情氛围,为后文写家园落日作了铺垫,接下来作者笔锋一转,重笔描绘充满爱意、给人深切感悟的家园落日。“那才是我的太阳啊!”作者在一番大肆学渲染之后,抒发了自己一腔浓烈而深沉的爱乡之情。  相似文献   

3.
湘西是人人向往的地方,猛洞河是湘西的著名风景区。作者生活在猛洞河畔,对家乡有着深切的挚爱之情。本文写的是土家族人在猛洞河畔的生活,写猛洞河的四季风情,重点写她的春夏风景和土家人的习俗。从文章中,我们感受到了作者对家乡的挚爱。“情深而文明”,没有对家乡的挚爱之情,是很难写出如此美妙的景物和风情来的。所以,要写好文章,首先你要对自己笔下的人和事有真切的感受与感情,才能成就优美的文字和优美的文章。此文的成功还在于作者有较深的文字功夫,对自己家乡的事物有深刻的认识,并且能够把握住事物的特性,用充满感情的文字去描述她,…  相似文献   

4.
在一篮有部分变坏的苹果里,我发现很多中年人都会从变坏的那些苹果开始吃起,觉得这样不会浪费,而绝大部分的年轻人则会选择好的,这样就知道了好的滋味在哪里。为什么?因为中年人有贫穷的记忆。两代人经历的不同,注定了我们在每样事物,特别是对物质事物的分歧上,所作出的选择不同。  相似文献   

5.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学生热爱祖国的感情是从爱家庭、爱学校、爱集体农庄、爱工厂、爱祖国语言开始的,祖国是扩大的家乡,家乡是看得见的祖国,此言深刻阐明了爱国与爱乡的关系,以及爱国教育的途径。换言之,学校教育要培养学生的爱国之情,必须从他们对身边事物的了解与热  相似文献   

6.
每一个人都对生养自己的家乡有着浓厚的感情,热爱家乡是一种美德。但是人们热爱家乡的情感依然是有差别的,有的感情较为简单,如何深化这种情感,深化人们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呢?  相似文献   

7.
无论是在外求学的学子,还是在外漂泊的游子,抑或是在外工作、生活在他乡的异客,对故乡总怀有一种深沉的思念之情。离故乡越远,这种感情越炽烈,离开的时间越长,这种感情积淀得越醇厚。身处家乡的时候,我们觉察不到或不会在意家乡发生过以及正在发生着的种种变化,但是当我们远行以后再次返乡,对这种变化便变得十分敏感,因为它和我们日夜思念的故乡不一样了。  相似文献   

8.
在语文教学中应如何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是我们每一位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以下是我多年的经验小结。1.培养爱家、爱校、爱国的感情。语文教师可利用一两节课的时间,组织学生讨论家乡的变化,介绍家乡的景点、家乡的特色农业等,促进对家乡的了解,激发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相似文献   

9.
“宋有富人,家墙因雨而摧,其子曰‘不修,恐人行窃’,邻翁亦然。入夜,其家果失窃,然富人喜其子之慧而疑邻翁之举。”《韩非子》中这则寓言,在阐明“感情上的亲疏远近与事物认知的正误深浅”之间的关系,即“情亲则物正,情疏则物误”。直到今天,我们依然可以听到类似的故事。当今世界,恐怖事件大行其道,而“9·11”事件则是其登峰造极之作。然而部分国人则拍手称快,疾呼“大快人心”。何以至此?难道只是因为美国佬对我们的一贯压制,难道只是因为美国佬轰炸我驻南使馆,难道只是因为南海上空的撞机事件……抑或是民族心理的总爆发,中华民族与美利…  相似文献   

10.
我们都知道,吟诗赋词,诗人的感情往往是由外物而触发,睹物思人,触景生情。而在表情达意时又常常是拟物自比,托物言志,借物抒情,情因物生,物我交融。这里所说的“物”,既包括有生命的花鸟草兽,也包括无生命的风霜雪月,山川名胜。了解事物名称及相关内容,是鉴赏古典诗歌必不可少的条件。  相似文献   

11.
余光中先生的诗作《乡愁》选择邮票、船票、坟墓、海峡这些次第放大的意象来吟咏诗人对家乡亲人的思念、对新婚妻子的依恋和对祖国大陆的眷恋。全诗用“情感”维系,从个人经历来思考民族的命运、人类共同的命运,意蕴层面由“小我”到“大我”得以升华。一般鉴赏类辞书中把《乡愁》主题定位于渴望家园统一之情。这种隔不断的两岸情是缘何而起的呢?“我”是漂  相似文献   

12.
抬眼望天,看彩云如画;俯身檐下,听溪水如歌;打开小窗,是峻岭含绿;关上小窗,有高柳鸣蝉。这样优美的画卷自然学家肯定喜爱,而经济学家未必欣赏,因为他们的感情对自然风景有亲近有疏远。股市上跳跃的荧光屏,精心绘制的经济发展状况的比例图表,一定人受经济学家青睐,但自然学家可能对此无动于衷。在我们纷纭多彩的生活中,我们往往会发现:一件事物,在一些人眼里是珍宝,但在另一些人眼里却平淡无奇。并不是如画的美景不美丽,也不是比例图表不准确,而是人们感情的亲疏造成了对事物不同的认识。为什么有这样的认识呢?因为我们只凭一种眼光看事物。…  相似文献   

13.
读《家园的色彩》,感到由衷的高兴。读《家园的色彩》,感到由衷的高兴。热爱家乡,是我们每一个人的美好情感。“露从今夜白,是故乡明”,大家都在为自己美丽的家乡而自豪。“谁不说俺家乡好”。卢?颖小朋友的作文正是夸赞自家园的,而且夸得理直气壮,赞得声情并茂。这是一首从心里流出的对家乡的颂歌。在小作者看来,余姚是那样的缤纷多姿,充满生机。它是色的,因为它有着四明山森林公园这个浙江省的大绿肺;它蓝色的,因为姚江湛蓝、富有灵气,“可以与长江比美”;它红色的,因为它满山遍野都是那闻名遐迩的杨梅,还有那革命先烈用鲜血染过的”丹山…  相似文献   

14.
人的世界因为有感情而绚丽多彩,人的社会因为有感情而丰富饱满,正因为有亲情、友情、爱情的滋润,人性的光芒才熠熠生辉。可是有时,感情却支配着人,让人无法理性客观的面对现实,无法从容正常的处理问题,实为遗憾却又令人深思。宋人墙坏,其子与邻人皆说不修恐有人偷窃,后宋人家里果真被窃,宋人却认为儿子很聪明而疑邻人偷窃。我们暂且不论到底是谁偷了宋人财物,就凭这个被偷后盲目怀疑好心劝修的邻人就是主谋这一点,足可以断定感情亲疏对人认识事物的影响。感情亲则足以称赞,感情远则可能被猜疑,惑矣!别被感情蒙住眼睛,这让我想到了可怜的“曹…  相似文献   

15.
故乡情,校园景;观周秦汉唐展览,走丝绸之路古道。状物写景,有感而发。在我们笔下,有《解不开的故乡情……》,有《家在上海》的感慨;有对《莲·菊·梅》的喜爱,有对老家《大树·根》的怀念;有的抒发《清水淡墨姑苏情》,有的感叹《丝绸之路使我痴迷》。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是这些作文的特点,也是写好这类情景作文的关键所在。情为景生,景为情动,一切景语皆情语。生活中我们会经过很多地方,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事物,当我们以赞美的眼光看待一切时,世界便会变成美好的家园。让我们将自身融入世界,当我们把世间一切事物皆看作风景时,我们自身也将是一道风景。“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辛弃疾如是说。  相似文献   

16.
下雪了,天地间白茫茫的一片。这已经是入冬以来第二场雪了,我很高兴。不知道为什么,我对雪总是有一种特殊的感情,我的心就像那一片片的雪花一样纯洁。每当下雪时,心里总有一种说不出的喜悦和开朗,仿佛昔日的种种不快都被这厚厚的白雪永远覆盖在心灵的最深处。我喜欢独自在雪地里散步,因为我喜欢那种感觉,看着一片洁白的雪花,我仿佛感到了人世间一切纯洁而珍贵的东西的存在,仿佛感觉到我周围的世界是充满了幸福的天堂。白色,代表着纯洁,代表着一切美好的事物。我渴望每个人都有一颗像雪一样纯洁的心,那么我们的世界将不会再有战争,我们的家园…  相似文献   

17.
老师:同学们,你们平时写作文的时候,是不是经常要在文中表达一种对事物的感情呢?尤其是表达喜爱之情。今天呀,咱们就来聊聊这个话题。花我喜爱丁香哈尔滨市师范附小四(4)班林启治在我的记忆中,丁香花是我认识的第一种花,后来就成为我最喜欢的花了。每年初春,丁香树便抽出新的枝  相似文献   

18.
设计意图: 培养幼儿爱家乡的情感是培养幼儿爱祖国情感的基础。对幼儿进行爱家乡的教育,应先从情感入手,首先培养幼儿对家乡的眷恋,进而升华为对家乡的热爱之情。而情感总是伴随着一定的认识过程产生,随着认识的发展而变化的,根据幼儿认识事物是具体形象的这一特点,我们首先让幼儿运用各种感官充分感知各种事物,观赏家乡的山山水水,使家乡在他们脑子中有个鲜明的印象。在此基础上,让幼儿做做、玩玩、看看、画画、说说,通过动口、动手、动脑,从  相似文献   

19.
著名作家巴金先生一直倡导以真情作文。抒写心中想说的话。他说:“我们写作,只是因为我们有话要说,有感情要倾吐,我们用文字表达我们的喜怒哀乐。”作文无非是为表达自己的真实感情.交流彼此的感情而记下来的话。情乃作文之生命,作文之灵魂。所以,我们Ⅱ乎唤作文的真情回归,鼓励学生写真话,诉真情,“我手写我心”,自然流泻灵动的文字。  相似文献   

20.
教学内容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2课。A案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2.通过对语言文字的朗读品味,感受三亚落日富有诗意的美景,体会作者对三亚落日的喜爱与赞美,激发学生对大自然、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