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9 毫秒
1.
荣婷  刘怡 《新闻记者》2012,(9):72-76
本文基于首届全球论坛暨中美新媒体与社会发展双边论坛的主题"新媒体与社会发展",围绕"新媒体对社会究竟带来怎样的改变"、"新媒体与公共政策"、"新媒体与网络意见领袖"、"新媒体环境下传统媒体的转型与融合"、"微博和中国社会"、"新媒体与中国国家形象传播"、"互联网的监管与立法"等重点话题进行深入评述,从不同角度探讨了当前新媒体传播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和冲击。  相似文献   

2.
随着新媒体技术对人类生存方式和传播方式的深刻影响,人类意识形态中的社会结构正以数字化形式展示出来.面对新媒体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变革,上海交通大学人文艺术研究院新媒体与社会研究中心、舆情研究实验室联合美国杜克大学中国研究中心,于2012年7月24-25日举办了首届“新媒体与社会发展”全球论坛暨中美新媒体与社会发展双边研讨会,围绕“新媒体与社会发展”这一全球性话题展开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3.
10月19日,由北京大学电视研究中心、北京大学七匹狼文化发展基金联合推出的"未名大讲堂——与名家、名人面对面"活动,在北京大学举办首次论坛。本次论坛将以"中国.艺术.传媒"为主题,邀请学界业界名家名人就当下社会、文化、传媒、艺  相似文献   

4.
孙健 《新闻记者》2012,(3):84-88
2011年中国传播学论坛暨"新媒体与当代中国社会"国际学术研讨会的主题是"新媒体与当代中国社会",与会者就"新媒体与中国新闻传媒业重构"、"互联网与大众政治"、"新媒体与未来社会"、"21世纪健康传播与公共健康"等问题展开研讨,并从不同角度对当下的新媒体传播进行了独到而深入的解读。  相似文献   

5.
正在传统媒体遭受新媒体冲击日趋激烈的当下,报网互动是国内很多传统纸媒业态谋求创新的首选。湖北《襄阳日报》与汉江网(襄阳市委宣传部主管、襄阳日报社主办的襄阳市唯一新闻网站)于2012年初联手推出"百姓论坛"专栏,立足平民视角,在新媒体和传统媒体融合方面做了一些尝试和创新,实现了社会效果与经济效果的互促双赢。"百姓论坛"每期围绕襄阳本地的一个热点难点问题,邀请有关职能门领导、市民、网友代表走进汉江网演播室,展开  相似文献   

6.
《出版参考》2012,(7):13-14
2012年1月,由社科文献出版社举办的2012年书业发展论坛在北京召开,论坛主题为"数字环境下传统书业的生存与发展"。本次论坛分三个环节:高端论坛、嘉宾对话、煮酒论书道。本刊摘编了高端论坛上的专家讲话,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7.
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等网络新技术日新月异。基于网络新技术快速发展的互联网新媒体凭借自由、开放、分享、互动等优势,将众多用户集中于网络平台。新媒体的快速发展分流传统媒体受众的同时,严重削弱了传统媒体的主流地位,并深刻影响了传统媒体的经营与发展。面对新媒体带来的巨大挑战,传统媒体因地制宜,纷纷探索适合自己的媒体融合策略和新媒体转型之路。第三届中国网络视听大会"媒体融合发展台长论坛"基于这样的背景,试图探讨媒体融合背景下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在融合过程中的竞合与突破。本文从创新、用户、内容、服务、体制机制、版权保护等六个方面对"媒体融合发展台长论坛"主要内容进行了梳理与总结。  相似文献   

8.
2012年11月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这一天也是中国的第13个记者节.此前一天,第八届"未名大讲堂——与名记者、名主持、名专家面对面"论坛在北京大学举行.由北大电视研究中心举办的这一公益活动,自2005年创办起始终坚持独立思考、理性批判和一以贯之的学术性、前沿性、批判性,令其成为中国传媒界颇具影响力和知名度的品牌活动.在迎接党的十八大的背景下,此次论坛聚焦怎样的话题,与往年相比更为社会尤其是传媒界所关注.  相似文献   

9.
袁会 《传媒》2012,(9):36
正本刊讯2012年7月16日至29日,第三届"中国传媒领袖大讲堂"在上海交通大学举办。本届大讲堂共邀请了50余位传媒领军人物、一线编辑记者和专家学者,为来自全国110所高校的350名学子讲授传媒业改革创新的经验与教训,帮助学子们了解传媒业界和学界的最新发展动态,深化对传媒业和新闻传播学科的认识。此次活动由上海市学位委员会主办,上海交通大学人文艺术研究院远东书院、研究生院共同承办。据本次活动总策划、上海交通大学人文艺术研究院副院长谢耘耕教授介绍,中国传媒领袖大讲堂是上海交通大学远东书院2010年创办的面向上海及全  相似文献   

10.
2004年11月下旬,《全国首届新媒介与传播革新论坛》在华中科技大学举行。鉴于网络、移动通讯、数字电视等新一代媒体得到全新发展,对"新媒介与传播革新"的论题进行深入探讨与研究,已是新媒体开发与运行的业界、新媒体引发传播学全新研究的学界、以及有效管理新媒介的政界所不能回避的话题,业界、学界和政界人士的共同对话成为新媒体发展的必然需求。为此,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与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联合举办了此次论坛。论坛共收到论文82篇,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南京大学、  相似文献   

11.
2007年10月12日至14日,由2007"中国网络传播年会"暨"新新论坛"组委会主办、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承办的2007年度"中国网络传播年会(2007 CHINA CMC Annul Convention)"与"新媒体与新思维论坛(简称新新论坛)"在武汉举行.近百位来自全国各大高校的参会代表及港、澳、台专家学者通过专题讨论、圆桌会议等多种形式,围绕新媒体技术环境对传播学及社会各方面产生的影响展开热烈探讨.  相似文献   

12.
《新闻界》2013,(3):71-74
<正>近年来,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技术日新月异,其广泛应用和快速渗透给新闻传播研究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同时,技术的进步也对新闻传播学科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探讨新媒体对中国社会带来的影响和变革是新媒体研究的重要课题。最近,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和中山大学全媒体研究院共同主办了"新媒体与社会发展:第三届新媒体学术年会"。本次年会邀请  相似文献   

13.
本刊讯2012年12月12日,"中国文摘周年盛放暨新媒体的三网融合之路高端论坛"在北京举办,《中国文摘》歌华有线高清电视版同日正式上线。记者从论坛获悉,截至目前,《中国文摘》Pad版客户端下载量已超过6万,中文版及英文版约各占3万用户,其中,英文版的海外读者覆盖美国、英国、日本、  相似文献   

14.
10月发布的《新媒体蓝皮书:中国新媒体发展报告(2012)》显示,中国已成为微博用户世界第一大国.新媒体与社会的融合在深化,已经成为推进中国社会成长的新力量.互联网衍生出的新媒体目前已被认为是人类有史以来发展最快、影响深远、最强势的媒体,微博则是目前新媒体中的主导力量.①中国微博不仅是信息分享和社交的工具,"而且具备了改变事件走向、扭转个人命运、推动社会问题解决甚至再造社会管理方式的力量",不管上不上微博,现代公民已不可能脱离于"微博效应"之外.微博的发展催生了"新意见阶层".②社交媒体的"新闻媒体化",已在凸显.因此传统媒体近期大力开拓微博阵地,并视之为改进业务、拓展影响的新战略.  相似文献   

15.
<正>随着2012年"十八大"提出建设美丽中国,2013年到来,170年民族复兴的"中国梦"进入新的发展时期。随着互联网、移动终端的快速普及,新媒体已经是当前最受关注的热词和未来最值得重视的问题之一。以新媒体为时代特征的科技文化已经渗透到人类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如今,新媒体像水和空气一样在我们身边,成为我们身体与生存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6.
本文首先阐述了当前新媒体更加广泛地渗入人类社会生活、新媒体发展进入"大数据"时代、移动互联网将进一步改变新媒体的发展态势等发展趋势,从全球新媒体变迁格局中崛起的中国新媒体、新媒体成为与生活深度融合、促进中国社会全面升级的引擎、从跨行业向全产业广度渗透的新经济驱动要素、积极的新媒体传播策略成为"净化"中国政治生态的助推器、治理与融合中的"新"传播生态等方面分析了全球新媒体发展背景对我国新媒体发展的不同影响,以期产生较强的理论及实践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7.
信息集萃     
《中国记者》2012,(8):126-127
业界活动2012首届中国新媒体峰会举行6月30日,由中国期刊协会、新传媒产业联盟、浙江日报报业集团共同主办,传媒梦工场承办的2012(首届)中国新媒体峰会暨"中国新媒体30强"颁奖盛典在杭州拉开帷幕。大会就移动互联网时代的传媒变局、新媒体产业走向,传统媒体转型创新路径三个主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8.
《全国新书目》2012,(9):11-11
《中国新媒体发展报告(2012)》7月在京出版《。中国新媒体发展报告》是国内唯一的新媒体蓝皮书,以年度报告形式梳理中国新媒体的全面发展状况,并发表最前沿的新媒体深度调查报告和研究成果。《中国新媒体发展报告(2012)》为新媒体蓝皮书系列的第三卷,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主任尹韵公研究员任主编,上海大学中国艺术  相似文献   

19.
报业全媒体,是报业应对当前新媒体迅速发展、实现自身转型与发展的重要问题.报业全媒体平台的构建,使报业能够在数字化转型的基础上,应对层出不穷的新媒体形态与技术,在新媒体时代实现有效的信息传播与服务. 报业与新媒体融合的三个阶段 总体上来说,包括报业在内的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发展经历了"应对新媒体"、 "利用新媒体"和"新媒体化"三个发展阶段.在这三个发展阶段中,传统报业也从最初与新媒体的竞争博弈发展成为积极寻求融合渠道.因此,在现实意义上,新媒体所代表的新兴的信息传播方式,并不是报业的竞争主体,而是报业实现"华丽转身"的舞台,也是报业变革、转型和再造后所要达到的目标.  相似文献   

20.
吴世文 《现代传播》2014,(4):132-136
历史—社会转型期中国爆发的新媒体事件集中体现了当下的社会问题,研究者们使用不同的命名模式和研究框架来探讨之。本研究主张使用"新媒体事件"的理论命名,进而在"新媒体与社会""新媒体与行动者"的宏阔背景中考察中国场域中的新媒体事件,聚焦事件行动者的行为、事件关系、新媒体的角色作用及其与传统媒体的关系、事件的社会影响等议题,开展事件的扩散机制、影响机制与动力学机制研究,并连接起中国社会转型的实践与理论,致力于发展基于中国语境和新媒体特定使用情境的新媒体事件理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