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怀念子冈     
著名女记者彭子冈于久病之后,在今年1月9日与世长辞了。熟悉她的同志都感到悲痛与惋惜。因为她毕生的实践充分证明,她是一位优秀的、为广大读者所深深喜爱的记者。我是子冈多年的同业,与她几度在一地并肩工作,有过较多的交往。我们都是30年代中期在上海参加工作的。她在生活书店的《妇女生活》任记者,我在《立报》编辑部做练习生。她文才出众,为刊物撰写的《史良访问记》、“鲁迅  相似文献   

2.
徐盈和彭子冈夫妇有很成功的记者生涯,为中国家命事业做过很多事。他们夫妇都是沈从文的朋友。我因为搜集名人手迹的缘故,看到一封沈从文致彭子冈的轶礼。写信的时间大约是沈从文主编《大公报》副刊的年代,还是流水一样活泼而灵气的语言,说理说事都是那么婉转潺缓,没有丝毫的霸气。“于同兄:得你一信,才知道我信上发了牢骚。你不说我还不明白,因为一写信就随便说说事实的!(写长信成习惯不是牢骚!)”彭子冈是女子,对着一位女子称兄表示尊重。沈从文喜欢写长信是出了名的,这点他在自传中也多次提到,特别是他的两个好朋友胡也频…  相似文献   

3.
记者能够轰动一时不准,难的是几十年后重新阅读他(她)的作品,使后的读者依然感受到一种新鲜、一种震撼。如能做到这一点,就不妨说他(她)是不“过时”的记者。我的母亲彭子冈,一生痛快,心地磊落,人有个性,文有风格。今天翻阅她晚年出版的3本文集——《子冈作品选》、《时代的回声》、《驰骋文坛的女斗士》,就不竣发现许多段落,依然使用权人怦然心动。  相似文献   

4.
《大公报》记者范长江、孟秋江、邱溪映、陆诒、徐盈、子冈,他们或是"青记"的发起人,或是"青记"的骨干,"国新社"又是在"青记"基础上,以"青记"会员为骨干成立的。"青记"以范长江为纽带,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因为工作需要,翻阅了一九三二年十二月至一九三五年十月上海《申报》的副刊《自由谈》。它使我肃然起敬,感慨良多。这个时期的《自由谈》,是经过改革,先后由黎烈文先生和张梓生先生主编的。黎张二位先生既不是共产党人,也不是“左翼作家联盟”的成员,而只是一般的进步文化人。但是,在那个年代,在蒋介石政权把中国社会“禁锢得比罐头还严密”的条件下,竟能利用《自由谈》这个舆论阵  相似文献   

6.
1943年,周恩来同志曾指示我去访问于右任先生,专谈他清末在上海办报的经验,不谈国内政治问题。那次访问很顺利,对方乐于谈报界往事,但当我把谈话稿写好送给他审定并征求在《新华日报》上发表时,他却面有难色,一再说以不发表为好。我回去向恩来同志汇报实情。恩来同志即指示:“我们就尊重于先生的意见,暂不发表吧,不要勉强人家为难。以后你要切记:在采访活动中要善于为对方的处境着想。”将近四十年过去了,这篇未发表的旧稿还保留着。时过境迁,于右任先生勉励我们要以“苟日新,又日新”的精神来办报,这点还是值得学习的。下面是当时整理出来的谈话稿。  相似文献   

7.
谢老与晚报     
一九六三年,我为《新闻业务》写过一篇《谢老谈记者的思想作风和学习》。校样送给谢觉哉同志审阅时,老人家曾经提到是否要补充关于办晚报的内容。当时,文章即将付印,而整理谢老平日随看晚报随议论的许多宝贵意见,又不是短时间能够办好的,只好待之于来日。此后,我把这事记在心上,准备请他老人家抽空全面地、系统地谈谈办晚报的意见。不久,谢老卧病在床,不好打搅,也以为日子还长,机会很多,待病好了再谈不迟,就把这事搁下了。不料一搁多年,  相似文献   

8.
新华社1月22日播发的《著名女记者子冈默默离去》一讯,朴实简练,行文流畅,象一曲低缓深情的挽歌,动人心弦。消息在叙述子冈40年代“人生盛期”的业绩时,着重用具体事实说话,不从抽象的概念出发。有视觉形象,有立体感,使这位“活泼、爽朗,说话坦率,有丈夫气”(陆诒:《彭子冈的爱憎》)的女主人公形象,活生生地跃然纸上,生动地描绘了这位著名女记者的战斗风姿。“握一管神笔”,“有两只慧眼”,是消息的中心思想。怎样表达这一立意?作者  相似文献   

9.
纪念小方的文章,应由范长江、孟秋江同志来写,比较全面。因为他们早在1936年绥远抗战时,已经在前线相识了。但不幸他们两人都在文化大革命中被迫害致死,这一道义上的责任就落在我的肩上。小方原名方德曾,又名方大曾,1912年出生于北京。“小方”是他当记者发表作品时使用的笔名。他从小爱好摄影艺术,1929年8月,当他还在北平市立第一中学念书时,就在北平第201期《世界画报》上发表《少年影社征求社员宣言》,发起组织少年摄影团体。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小方考入北平中法  相似文献   

10.
《人民日报》曾先后发表了我的《也谈记者的苦恼》和《再谈记者的苦恼》(简称《苦恼》)。事情过去了多年,但还不对有人问我是怎样写《苦恼》的。为回答同志们对一个记者的关切,我就说一说。群众流泪我也流泪《苦恼》披露的是原铜川矿务局鸭口煤矿党委书记王福顺。平时,他吃饭不下楼(通讯员端饭),理发不下楼(理发员到办公室),看病不下楼(医务人员送医送药),企业管理搞得一塌糊涂。使人不能  相似文献   

11.
前些时候郭玲春回上海探亲,记者去看望她,准备约她写一篇有关沈从文先生的文章.话题围绕着沈从文先生的事情展开,记者问了沈从文先生去世前后新闻报道的一些情况,郭玲春谈了新闻后面的一些内幕.  相似文献   

12.
上午通知我演讲这样一个题目,我想起了鲁迅先生的《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一文。那时,鲁迅先生还没有做父亲,做父亲对他来讲是将来的事,可他写了这么一篇著名的文章。而许多做了父亲的人士却写不出他那样的作品来。现在要说怎样做记者,而做记者是你们将来的事,你们  相似文献   

13.
武汉市艺术创作研究中心蒋锡武和江东主编的《艺坛》第三卷,得到王元化的赞助,改交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更加扩大了在海内外的影响。承蒙编者厚爱,赠我一册。同时布置了一项任务.要我针对书中的重点文章《武汉京剧史话》写一篇评论。这个任务我确实没有能力完成,但是又不能向编者交白卷,只好避重就轻,谈一点读后的感受。  相似文献   

14.
记者与元帅     
马金林 《军事记者》2012,(11):27-27
1949年北平解放时,《人民日报》著名记者金凤当时还是个刚出校门的姑娘。一天,她奉命采访刘伯承将军。刘元帅因谦虚开始不愿谈,说工作忙。  相似文献   

15.
抗战期间,冯玉祥将军和《新华日报》的关系极为友好。早在1938年的武汉,他就参加了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简称抗战文协),被该会推选为领导成员之一,和许多作家都有交往,而与总干事舒舍予(老舍)的私交尤为密切。他经常为我们报纸副刊写写丘八诗,鼓吹团结抗战,主张实行民主,也乐于接受记者采访,谈点真实情况。我记得1943年上半年,有一次我去访问。冯先生笑咪咪地对我说:“你写的《访张一麔先生谈袁世凯》  相似文献   

16.
因为一次偶然的机缘,我得以和吴道弘先生相识.2002年的金秋十月,我与一位长辈去北京出差,这位长辈是从事出版史研究的学者,因有一本新著将要付梓,想请吴道弘先生作序,就带我一同去拜访.我是出道才不久的新人,并不知道吴先生是出版界的老前辈,如果知道这些,是难免会有些紧张和拘谨的.因为事先不知道,所以就大大方方地去了,不但享用了清茶、水果,因为带了照相机,还与吴先生合了影.最意外的收获是,吴先生送给我们每人一本他的新著<书旅集>,这本书是最近才出版的,书页上还弥漫着墨香.在送给我的书的扉页上,吴先生还写了寄语、题了名.  相似文献   

17.
2月16日,正是农历丁卯年的除夕,上海一场大雪,遍地皆白,银装素裹,别有风味。我在医院里接到报社转来的一批来信,其中有一封是《中国人才报》的臧宏生先生写来的,原因是他看了我在《中国记者》上写的那篇《如此人才》而向我反映情况的。我不认识臧宏生先生,也与《中国人才报》素昧平生。但一个作了50多年新闻工作的人,读此来信,不无感慨。辗转病榻,不能成寐。  相似文献   

18.
《档案与史学》1999,(5):25-32
徐盈先生是著名的新闻工作者,生前曾任政务院宗教事务局副局长、全国政协文史委副主任等职。1949年9月21日至3O日,首届全国政协会议在北京中南海怀仁堂举行,他作为《大公报》在京记者采访了这次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会议。1992年8月,徐盈先生将他本人的采访手记、笔记等捐献给上海市档案馆,其中印有在这次会议期间所作的原始记录。这些记录对会议过程和其中花絮,有不少生动、真切的描述。值兹建国SO周年盛大纪念之际,本刊予以发表,以便读者参考。并再次诚挚感谢徐盈先生家人的支持。整理者杨雅伦、李燕,审校者杨天亮、陈正卿。9月2…  相似文献   

19.
作家杨绛先生在3月29日致信《中国青年报》表示:“今年2月18日忽见上海《文汇读书周报》2月16日头版头条大篇幅报道〈杨绛谈热门题材‘钱锺书’,亲自校订〈第一才子钱锺书〉但不写序言》,令我震惊。我从未见过那位记者,电话都没通过。不知这份报道从何而来。我于当日致电该报郑重声明‘我从来没有向任何记者谈热门题材‘钱锺书’,我也从未亲自校订《第一才子钱锺书》’,要求该报刊出更正声明,并向我和读者道歉……  相似文献   

20.
“飞机洋狗事件”是1941年底至1942年初轰动大后方的一起政治事件。但是,有关这一事件披露过程,目前流行的却是一种似是而非的传说。一个讹传的故事1981年秋,《新闻战线》第10期刊出杨晓霞的文章《女记者彭子冈》,其中有这么一节文字:“(1941)12月9日,由港飞渝的最后一班飞机降落在重庆的珊瑚坝,机门打开,下来的是几条洋狗、一个老妈子和大批箱笼。穿着男装的孔二小姐接运了扬长而去。子冈和浦熙修了解到这个情况,不畏开罪孔祥熙之类的权贵,著文披露于大公报和新民报……”这是第一次把子冈与“飞机洋狗事件”联系起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