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孙式太极拳的产生孙式太极拳是武术百花园中的一朵艳丽的奇葩,是中国近代著名武术家、一代宗师孙禄堂先生集形意、八卦、太极之大成,冶三家于一炉,所创立的太极拳流派之一。孙禄堂(1860-1933),名福全,字禄堂,号涵斋,河北省完县人(今属望都县)。孙禄堂幼从李奎元读  相似文献   

2.
《中华武术》2006,(1):17-17
1948年2月出生,祖籍河北省沧州,出生于北京。现任航天神龙汽车销售服务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北京市武协副主席、孙式太极拳研究会会长。自幼酷爱武术,曾习长拳、唐拳等多种拳械。1982年,从孙式太极拳大家、中国“十大武术名师”孙剑云学习太极拳、形意拳、太极剑、太极推手等。他协助整理出版了一代宗师孙禄堂先生的《孙禄堂武学录》。2003年协助孙剑云老师出版了《孙式太极拳诠真》一书。现正由人民体育音像出版社中华武术展现工程摄制专题片。  相似文献   

3.
吴文翰先生在新近出版的篇名为《(郝为真先生行略)校注》中,涉及了孙福全(禄堂)先生的一段历史。孙式太极拳研究会就此反应强烈:吴文翰校注有误  相似文献   

4.
在当前流行的五大太极拳流派中,孙式太极拳相对年轻,可是这几年却是异军突起,发展得蓬蓬勃勃。在孙式太极拳的发展传播过程中,北京孙式太极拳研究会起到了中坚作用。他们在会长孙剑云和副会长孙永田的领导下,开展各种活动,做了大量的工作,如为孙禄堂  相似文献   

5.
《中华武术》2004,(4):14-14
孙剑云老师百年之后,北京孙式太极拳研究会的重任就完全落在孙永田的肩上。身为企业老总,又兼孙式太极拳掌门人,两副担子挑在肩上,这让孙永田先生感到身心疲惫。现在孙剑云老师的墓地已  相似文献   

6.
陈威 《中华武术》2006,(6):37-38
自1991年有缘结识先师孙叔容以来,快十五年了,恩师离我们而去也近一年了。这十几年来随着对孙式太极拳的练习,以及近几年在北京体育大学读研期间,对太极拳认识的加深,对孙式太极拳的感悟也就出现了很多新的变化。现将个人的体会及观点与太极拳练习者共同探讨。  相似文献   

7.
体育盲点一二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式太极拳是孙禄堂先生所创。孙禄堂(1860~1933),讳福全,晚号涵斋,河北完县东任家疃村(今属望都县)人。孙禄堂自幼酷爱武术,曾拜李奎元为师,实从郭云深(李之师)习形意拳,后从程廷华习八卦拳,并得太极名师郝为真所习太极真谛。禄堂公以毕生精力钻研形意、八卦、太极等拳术,融会贯通,冶三家于一炉,独创了卓然自成一家的孙式太极拳。  相似文献   

8.
《湖北体育科技》2018,(11):945-948
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和逻辑归纳法,在非物质文化遗产视角下,对孙式太极拳的国内外发展现状以及在传承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总结。经研究发现,传承人的良莠不齐成为传承过程中的重要障碍,宣传力度欠缺,建议建立健全传承人制度,同时应利用有利条件发展和宣传孙式太极拳,孙式太极拳协会和传承人以及核心人物也应提高自身的文化学识、教学能力等,更应该去推广和宣传,让非物质文化遗产孙式太极拳走向社会、走向世界,争取在企业、公司、学校、社区等都可以看到非物质文化遗产孙式太极拳的身影。  相似文献   

9.
周荔裳 《中华武术》2006,(12):31-31
敬爱的孙剑云老师: 您好!今天是您的三周年忌日,您的弟子、学生以及您的朋友从四面八方汇聚一堂来缅怀您对武术、尤其是太极拳事业所做的贡献。您作为武术界少有的文武兼备的女掌门人,不仅为孙式太极拳的传承作出了杰出贡献,也为武术界树立了大武术、大太极的榜样。您跳出孙式太极拳是孙氏家庭的私有财产的桎梏,从有利于孙式太极拳发展与提高的观念出发,选择了一位非小孙氏家族的孙永田作为孙式太极拳的第三代掌门人,这种气魄和胆略非常人所能做到,为此事您所承受的压力也是一般人所无法理解的。其实这种气魄正来自于您固有的高尚武德。您常说:“习武德当先,不应有门派之见,各派之形式虽不同,然其理则一也。”  相似文献   

10.
李德印超越门派的学院派领帅李德印1938年出生,河北安新人,中国人民大学教授。爷爷李玉琳师出名门,先后拜李存义、郝恩光学习少林拳、形意拳,拜孙禄堂学习孙式太极拳及八卦掌,拜李景林学习杨式太极拳、武当剑。曾任上海尚德国术馆馆长、山东省国术馆教务长、哈尔滨太极拳社社长,被誉为中国东北地区的太极拳开拓者。叔叔李天骥,毕业于山东省国术馆,得到父亲和孙禄堂、李景林等名师的指教,主编了24式太极拳、32式太极剑等第一批国家统一武术教材,如今广泛流传于世界各地,为太极拳的传播立下了汗马功劳。  相似文献   

11.
孙式太极拳简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式太极拳是列人国家正式比赛套路的四式(孙、陈、杨、吴)传统太极拳之一,也是半个世纪以来影响最为广泛的太极拳流派之一。孙式太极拳是由孙禄堂先生所创。孙禄堂(1860.12-1933.12),讳福全,晚号涵斋,河北省完县东任家履村(今属望都县)人。孙禄掌自幼酷爱武...  相似文献   

12.
孙式太极拳修为中常见的错误有以下几种:1.错误理解孙式太极拳融合形意、八卦、太极为一的概念。将孙式太极拳走成一手形意、一手八卦、一手太极,时刚、时柔、时快、时慢的样子,这是非常错误的练法。孙式太极拳是融合了八卦拳动静合一的本质和形意举一触即发之本能,...  相似文献   

13.
孙式太极拳是太极拳众多流派中的一种,是孙禄堂融形意、八卦、太极三拳为一体的太极流派,具有相当高的锻炼价值,也包涵有非常丰富的文化内涵。文章通过解读孙式太极拳的中国传统哲学思想,以期使更多的人了解孙式太极拳,了解孙式太极拳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4.
谢梅 《武当》2006,(1):56-56
由北京孙禄堂武学文化发展中心与江苏盐城市太极拳协会联合主办的2005年孙式武学观摩邀请赛暨学术研讨会, 于11月19-20日在盐城举行。这个活动虽属民间性质的孙式太极拳活动之一。由于盐城市领导和群众都很热爱武术暨孙式太极拳,所以市委、市政府  相似文献   

15.
燕侠 《中华武术》2007,(7):I0002-I0002
2007年5月15日,天津市武术协会孙氏拳研究会成立大会,在天津市宁河县体育馆隆重举行。北京武术协会常务副主席、著名武术教练吴彬,中国武术协会副主席、天津武术协会主席傅宝丽,北京市武术协会副主席毛新建,北京市武术协会副主席,北京孙式太极拳研究会会长孙永田,以及来自北京、天  相似文献   

16.
雷世泰 《武当》2007,(11):10-12
三拳合一孙式太极拳是综合了孙式三拳——太极、形意、八卦的精华而成的,这已经是不争的事实。这本来是孙式拳的特点和优点,是应该好好理解和继承发扬的,但是却被人有意地淡化,似乎一提三拳合一就是破坏了太极拳的统一性与完整性,就是要把太极拳练得忽刚忽柔、忽快忽慢、忽高忽低,就是破坏了太极拳的恬淡虚无、纯以神行的优良风格。这实在是一种误解。不仅是对孙氏太极拳的误解,也是对形意拳和八卦掌的误解。[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中华武术》2002,(11):42-43
自从上个世纪20年代初,孙禄堂先生创立了独具特色的孙式太极拳后,孙式太极拳一直是择人而授,很少在社会上流传,因此孙式太极拳的传播范围很小。到了80年代,才开始向社会上广泛传播?  相似文献   

18.
盘架之要 学习孙式太极拳,在技术上首先要了解掌握孙式太极拳走架的意义、要求和特点。 孙式太极拳盘架的意义,是通过孙式太极拳架这一运动形式,使习者从中体味周身内外的虚实转换、开合鼓荡、动中求静、变中求整、阴阳互济的基本规律,并最终将这些规律中和为习者自身的机体本能,达至内外合一、神气合一、内劲  相似文献   

19.
孙氏武学产生于本世纪初,是孙禄堂先生在前人研究经验的基础上经过自身数十年卓绝的研究与实践形成的.孙氏武学首次历史性地使武术从一种搏斗技能升华为一门修身实学,孙氏武学对武术的发展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文章通过对孙禄堂武学进行研究,以期更多的人了解孙式太极拳,了解孙式太极拳的武学思想,为孙式太极拳的进一步发展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20.
《中华武术》2007,(1):I0005-I0005
孙式太极拳十六式套路由孙式太极拳第三代传人孙永田先生创编,此套路不仅具有孙式太极拳的风格特点,而且具有短小精悍、简单易学的特点。孙式太极拳十六式是为了适应学校体育教学的特点而提出,在保留传统风格的基础上进行创编的。为了达到较好的锻炼效果,在锻炼过程中只要增加练习的次数即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