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月11日,《中国青年报》主要面向北京高校进行招聘考试,招聘一名摄影记者、一名图片编辑。这件事在新闻媒体、新闻院校和前来应聘的考生中产生很大反响。一次正常的招聘考试为何引起这样的震动?《中国青年报》究竞需要什么样的摄影人才?为此,记者近日走访了《中国青年报》总编辑李学谦和摄影部主任贺延光。  相似文献   

2.
摄影记者如何充分发挥新闻摄影本身的特点和作用呢?笔者根据从事多年新闻摄影特别是近两年的实践认为,加强新闻摄影报道的策划,充分发挥摄影部的集体力量和智慧是强有力的手段之一。策划,也就是出谋划策。新闻摄影报道的策划不是要求摄影部主任和摄影记者凭空想象,设计一个草图,然后用图解的方法去表现新闻,而是要求摄影部主任和摄影记者要以高度的政治敏感,抓住主旋律,打好主动仗。  相似文献   

3.
在各种新闻媒体迅速发展的今天,摄影记者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同时,各种媒体的竞争所带来的新闻界的繁荣,也为我们如何搞好摄影部特别是地市报摄影部的建设,提高摄影记者全方位的竞争能力和素质,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 建立一支有文化的新闻摄影队伍 多年来,常能听到人们对摄影记者的评价:摄影记者是一群没有文化的“咔嚓”干部。其实,这与多年来我们的用人机制和观念有  相似文献   

4.
摄影记者拿摄影奖,理所应当。但摄影记者获文字奖,在中国新闻界却是罕见。在剐刚结束的’98全国抗洪救灾优秀报道评选中,《工人日报》摄影记者于文国、《中国青年报》摄影记者贺延光两人在分获摄影作品一、二等奖的同时,又双双取得文字报道的一等奖,成为“新闻评选”中的新闻。于、贺两人是我国新闻摄影界的资深记者,过去曾多次在全国性的新闻摄影作品评选中获奖。以文字作品获一等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报界,摄影记者拿摄影奖,不足为奇;获全国文字大奖,却实属罕见。在去年底结束的’98全国抗洪救灾优秀报道评选中,《工人日报》摄影记者于文国、《中国青年报》摄影记者贺延光在分获摄影作品一、二等奖的同时,又双双取得文字报道的一等奖。值得一提的是,这两位我国新闻摄影界的资深记者,虽说过去曾多次在全国性的新闻摄影作品评选中获奖,但以文字作品获一  相似文献   

6.
1997年岁末,由《工人日报》摄影部组织的“新闻摄影研讨会”,在北京物探局石油工人疗养院召开,来自《人民日报》、《经济日报》、《中国青年报》、《中国环境报》及《石油物探报》等报社新闻摄影部的负责同志、《工人日报》新闻版主编近30人参加了会议。《工人日报》总编辑张宏遵、副总编辑申宜芬也到会并在会上发言。会上,在谈到时下新闻摄影界颇为关注的报纸“图文并重,两翼齐飞”的问题时,与会者发言踊跃。  相似文献   

7.
路易斯维尔《信使日报》和《时报》是大型的现代报纸,身兼这两报摄影部副主任的奥姆·斯特介绍了他们的新闻摄影业务情况。宗旨报纸的职责是为公众服务。这种服务采用许多形式,不断地向人们报道有关本地、国内和国际上发生的事情,使新闻鲜明与确切,同时提供人情味与娱乐。在发挥报纸的这些作用时,摄影记者起了重要的作用。在二十世纪初就从事摄影的刘易斯·海恩  相似文献   

8.
新闻摄影怎样在反映当前的改革实践中,不断实现自身的改革创新;报纸怎样充分运用新闻图片这种形象手段,更有力地反映改革——这是最近一个时期新闻摄影界和各家报纸都很关注的话题。10月5日,中国新闻摄影学会就经济日报夏秋之季在摄影报道方面的探索和尝试,举办了一次研讨会。人民日报、新华社、工人日报、中国青年报、中国妇女报、解放军报、中国报刊报、《新闻战线》、《中国记者》等十余家报刊、通讯社的专家和摄影记者出席了研讨会,经济日报总编辑范敬宜和总编室摄影组的同志,还有一些闻讯赶来的青年专业摄影工作者,兴致勃勃地参加了讨论。  相似文献   

9.
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催生了摄影的平民化。因此,有的传统纸媒在新媒体的冲击下发行下滑时撤销了摄影部,使得一些专业摄影记者面临职业的挑战。但是,新闻图片在传统纸媒上的传播优势仍将存在,“平民化摄影时代”比拼的是摄影记者的实力,倒逼摄影记者更加专业化。因此,有的纸媒撤销摄影部≠摄影记者失业。  相似文献   

10.
《今传媒》1996,(1)
摄影镜头对准谁文赵发元曾任香港《南华早报》摄影部主任的陈桥说过:“缺乏判断力,对摄影记者来说,是致命的。摄影记者要捕捉新闻的一刹那,一旦错过那一刹那,以后也没法叫车件重演。”就是说,记者摄影与街市上照相馆里扎势弄姿拍照截然不同。《报刊之友》编发刘一皮...  相似文献   

11.
年末岁首,首都新闻摄影界议论改革的气氛相当活跃。面临宣传改革的任务,原有的一些摄影报道模式已经不适应新的形势,每一个新闻摄影工作者都在思考如何创新、突破,探索新闻摄影改革的新路子。 1987年底,中国新闻摄影学会,首都新闻摄影学会和专业报新闻摄影学会就以上问题,分别在中国青年报、经济日报和工人日报联合召开了三次研讨会。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国妇女报、中国日报、解放军报、新闻出版报和《新闻战线》、《中国记者》等20多家报刊、通讯社的近200名新闻摄影工作者出席了会议,一些外省、市的青年摄影记者也到会参加讨论。出席会议的同志交流了新闻摄影改革的体会和经验,并结合十三大精神,对深化新闻摄影改革等问题  相似文献   

12.
延婧 《青年记者》2015,(5):89-90
随着影像数字化技术的运用引发摄影的平民化,以及全媒体时代的到来多媒体的融合,新闻摄影遇到前所未有的挑战,摄影记者的生存危机日益凸显。2013年5月30日,美国《芝加哥太阳时报》宣布裁撤摄影部,该部28人无一保住饭碗,其中包括1982年普利策奖得主John H.White,消息一经传出,业界一片哗然。这对新闻摄影的从业者和新闻摄影教育不能不说是敲响了一记警钟。  相似文献   

13.
自一九三八年以来,短期集训就是我党我军培养专业摄影记者的主要方法。新华社新闻摄影部蒋齐生同志在《三十二年的新闻摄影事业》这篇文章中有一段话可以为证:“不过,我国培养新闻摄影人才的主要方法,还是一九三八年春苏静在115师司令部,一九四○年石少华在冀中军区政治部及一九四一年沙飞在晋察冀军区政治部开办摄影训练队所开始的短期集中训练的传统方法。新华社新闻摄影部成立后(1952年4月1日——引者注),连年不断举办摄影训练班,为本社,也为其他兄弟单位培训新闻摄影采编干部。1958——1961年,还先后协助十三个省市及自治区开办了摄影训练班。许多地方和解放军部队,也开办这类短期摄影训练  相似文献   

14.
周浒 《新闻窗》2014,(6):56-57
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新媒体时代的微博、微信、SNS网站等平台如雨后春笋一般不断涌现,信息的发布和传播平台在深刻地变化,手机等设备日益具备了信息生成和发布、接收终端的功能。这些变化对于摄影行业,尤其对新闻摄影生产与传播生态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力。2013年6月,《芝加哥太阳报》取消摄影部,包括一位普利策新闻界得主在内的多位摄影记者面临失业。很多学者和新闻摄影从业者意识到了危机的到来,不禁感叹新闻摄影日趋沦落为夕阳产业。  相似文献   

15.
1997年底,海南日报开始探索一套适应报社新闻改革和适应新闻摄影人才选拔、培养的用人制度,率先推出“部聘摄影记者制”,将人才的选择、培养、使用同时进行,使优秀的新闻摄影人才脱颖而出。报业改革呼唤新的用人机制1.传统用人制度使摄影部成了“安置部”。过去海南日报摄影部在进人方面,基本上是“三部曲”,即领导拍板、人事部操作、摄影部使用。当时从事摄影工作的有9人,其中摄影部主任1人、副主任2人、摄影记者5人、暗房制作1人。这些人员中无一是学新闻专业的,更无一名本科生,平均年龄在40岁以上。海南建省以来的10年中,报社…  相似文献   

16.
□访谈实录 『撤销摄影部对摄影记者行业是致命的打击』 张志安、刘虹岑(以下简称"张"):最近《芝加哥太阳时报》宣布撤销摄影部①,并要求文字记者要会拍照片.你看到这个消息,当时的感受和判断是什么? 杜江(以下简称"杜"):当时,我觉得这个消息的冲击力比较大.最近的坏消息很多,但像这样坏的消息还不是很多.这个消息带来的打击是遍及整个新闻摄影行业的.  相似文献   

17.
在2001年全国青年摄影记者评选中,《华商报》的谢海涛荣获“全国十佳青年摄影记者”、胡国庆、蔡勇荣获“十佳”提名,这标志着该报在全国强势媒体新闻队伍中异军突起。解读《华商报》摄影记者“大面积”获奖现象,笔者认为该报大大地拓展了摄影新闻的题材和范围,形成了富有个性特征、富有独特风格的暗访摄影报道。这是其创新求变、获得同行认可的成功所在。一、对舆论引导与传播价值关系的认识。《华商报》利用新闻摄影传播新闻。不仅与文字报道具有十分重要的舆论引导作用,而且新闻摄影比文字报道更具有强势和视觉冲击力。该报的新闻摄影在内容上不仅积极向上,生活气息  相似文献   

18.
《中国日报》的摄影报道因其浓厚的人文色彩在同行中享有声誉。而富于魅力的新闻人物照片,则更是该报摄影部在许多摄影大赛中折桂的“法宝”。如何解析这种风格?且看《中国日报》摄影记者的口述实录。  相似文献   

19.
三峡工程举世瞩目,在为它频频“聚焦”的全国乃至世界新闻界人士中间,就有孙荣刚的身影。孙荣刚现任《中国三峡工程报》摄影部主任,但他常说自己只是一名普通的“新闻兵”。《中国三峡工程报》采访报道三峡工程最具权威性优势,“近水楼台先得月”的孙荣刚,佳作迭出,华章潮涌。其摄影组照《日新月异中堡岛》及新闻图片《李鹏总理视察三峡工程》、《在三峡工程显神威》、《三峡移民沐春光》等作品,分别在中国经济新闻摄影和湖北省企业报好新闻评选等摄影大赛中获奖,配发照片的长篇通讯《穿越仙人溪》、《军魂铸三峡》在《中国青年报》头版头条及《解放军报》、《人民武警报》、《中国交通报》刊出后,  相似文献   

20.
海泉 《新闻前哨》2005,(1):70-70
本刊讯 2004年10月10日至12日,《湖北日报》为组建摄影大队伍,邀请全省30多名市州报总编辑、摄影部主任、摄影记者、图片总监及骨干通讯员,在襄樊研讨对策。会上决定聘请23名特约记者,共促主流媒体新闻摄影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