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论毛泽东的编辑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泽东不但是杰出的马克思主义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 ,也是卓越的宣传家、编辑学家。不论是在硝烟弥漫的战争年代 ,还是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 ,毛泽东都十分重视宣传工作 ,亲手创办报刊 ,经常为报刊、通讯社、电台撰写新闻、评论 ,并就新闻工作(包含编辑工作)的理论与实践问题作过许多精辟的论述。一早在成为马克思主义者以前 ,毛泽东就先后积极领导出版了《湘江评论》、《新湖南》、《湖南通俗报》。毛泽东创办并主编的《湘江评论》 ,是一张四开四版的小型政论报纸 ,主要宣传“世界革命 ,人类解放”的新思想。报上的文章和评论大多数是毛…  相似文献   

2.
毛泽东同志,青年时期,就投身于创办报刊的革命活动。从1919年到1926年,他先后主编了《湘江评论》、《新湖南》、《新民学会会员通信集》、《湘潭教育促进会报》、《新时代》、《政治周刊》共六种刊物,这段办刊经历虽然短哲,却极大地推动了当时湖南以至全国的反帝、反封、反军阀群众运动,为中国革命指出了正确的方向。探讨毛泽东早期办刊特色,对于我们全面深刻领会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的新闻宣传思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闻宣传事业是大有裨益的。  相似文献   

3.
《新湖南》是五四运动后毛泽东主编过的一份革命刊物。关于这份刊物的前身、创刊时间,特别是毛泽东接办的起止期数,长时期以来,在党史研究中、新闻史研究中都众说不一。《党史资料丛刊》1981年第一期上,钟镇藩同志在《毛译东同志创办与主编过的四种报刊》一文中介绍说:“《新湖南》周刊前身是《学习救国报》,从第三期起,毛泽东同志任主编。”《五四运动在湖南》(湖南人民出版社1979年出版)一书中,周世钊先生在《湘江的怒吼》这篇文章内,说《新湖南》创刊于1919年1月15日。  相似文献   

4.
威廉·伍德是中国新闻史上第一份英文报刊《广州纪录报》的创办者和首任编辑,也是美国在华第一份报刊《中国差报与广东钞报》的创办者.通过介绍威廉·伍德创办《广州纪录报》及《中国差报与广东钞报》的过程,论证了威廉·伍德是中国英文新闻报刊的奠基人和开拓者.  相似文献   

5.
1871年3月18日巴黎公社建立以后,在短短的七十二天中,巴黎的工人阶级创办了不少革命报刊,最主要的是巴黎公社委员会的机关报《公社公报》,其他还有《杜歇老爷报》、《自由巴黎报》、《复仇者报》、《社会报》、《人民呼声报》、《新共和报》、《无产者报》、《公社报》等。除了代表公社委员会的《公社公报》外,巴黎第一国际支部在各区也创办了报纸,如伊符里和贝尔西铁路车站联合支部创办了《政治革命和社会革命报》。这些报纸都是巴黎工人蓬勃的革命热情和高度的政治积极性的产物。巴黎公社委员会的机关报《公社公报》是公社领导集团动员和组织巴黎工人保卫自己的政权的有力武器。巴黎公社的一系列重要宣言、决议和指示都在这个报纸上刊登。如著名的《3月18日革命公告》、《告  相似文献   

6.
《大江报》的前身为《大江白话报》,1911年1月3日创刊于汉口,是湖北革命团体创办的第二个机关报。湖北革命团体的第一个机关报是创刊于1909年10月8日的《商务报》。《大江报》与《商务报》可谓一脉相承,代表的同为革命团体,《大江报》报人也几乎是《商务报》的原班人马,承袭了《商务报》的报刊主旨及风格,  相似文献   

7.
黄栋法 《传媒》2003,(4):35-35
毛泽东在小学和中学读书时,就十分喜爱报刊。1913年,他到长沙第一师范学校就学后,在杨昌济先生的影响下成为《新青年》的热情读者。他于1917年4月1日在《新青年》上发表了《体育之研究》,全文约7000字,署名二十八画生。这是他公开发表的第一篇文章。他曾利用暑期徒步下乡,进行了两个月的社会调查,并把所见所闻写成几篇通讯,寄给《湖南通俗报》发表。  相似文献   

8.
《湖南医学院》报,自创刊至今已有近七十年的历史.它的前身系1919年5月由湘雅医学专门学校三班学生龙毓莹等创办的《学生救国报》(周报),是长沙最早出版的著名进步学生周刊之一;1919年6月《学生救国报》更名为《新湖南》周报,自第三期起聘请毛泽东主编,成为当时长沙进步学生进行新文化运动,宣传民主和科学的主要阵地.并和湖南学联的《湘江评论》、周南女中的《女  相似文献   

9.
斯大林从事革命活动的早期(1901—1912年),参与创办、主编的地方党组织的报刊有12家,《斗争报》和《无阶级斗争报》是最早参与工作的两家地方党报。  相似文献   

10.
王芳 《黑龙江档案》2014,(5):142-142
正"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了东北三省,对中国人民实行殖民统治和奴化教育。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东北广大爱国知识分子冲破了敌人的文化统治,创办了多种报刊,在报刊上发表抗日文学作品,利用报刊进行抗日已成为当时抗日斗争的一个重要部分。金剑啸就是利用报刊同敌人展开艰苦斗争的。1933年5月,中共满洲省委宣传部在哈尔滨创办了省委机关报《满洲红旗》(后改名为《东北红旗》、《东北人民革命报》),该报的宗旨和任务是向东北人民宣  相似文献   

11.
《湘江评论》、《新湖南》和《新时代》三种进步刊物是毛泽东早期编辑实践的代表作品。青年毛泽东的报刊编辑活动与其他形式的革命活动互为补充,相辅相成,在丰富的编辑宴践中逐步形成了其独具一格的编辑思想。  相似文献   

12.
右江革命根据地是邓小平、张云逸、韦拔群等老一辈革命家在广西右江地区领导发动百色起义之后创建的一大块革命根据地,邓小平、佘惠、赵秉寿等共产党员在根据地创办了《右江日报》、《士兵之友》和《红旗报》等报刊。  相似文献   

13.
吴平  李文邦 《出版科学》2014,(2):101-104
编辑报刊是青年毛泽东革命活动的重要内容,主编《湘江评论》是毛泽东编辑实践的开端。《湘江评论》受五四运动的感召应时而生,以"宣传最新思潮"为宗旨,宣传了革命精神,具有思想进步、语言通俗、形式美观等特点,被公认为是当时最出色的革命刊物之一,影响深远。编辑《湘江评论》体现了青年毛泽东思想是在实践中走向成熟与不断完善的。  相似文献   

14.
右江革命根据地是邓小平、张云逸、韦拔群等老一辈革命家在广西右江地区领导发动百色起义之后创建的一大块革命根据地,邓小平、佘惠、赵秉寿等共产党员在根据地创办了《右江日报》、《士兵之友》和《红旗报》等报刊。  相似文献   

15.
县市社区报开办的形势与条件 据《2012年中国报刊广告投放年度报告》,近十年来中国报刊广告市场的数据首次出现年度负增长,2012年报纸媒体广告投放同比跌幅达19.2%. 市场份额的缩水带来了区域市场更激烈的竞争,各报近年来均加大"向下拓展"的力度.如《钱江晚报》在宁波创办《宁波城事》,在金华创办《浙中城事》;《金华日报》在永康办了《永康金报》;《温州晚报》则直接把触角伸向了所辖县市的经济强镇,在永嘉县瓯北镇创办了《新瓯北》.县市报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竞争压力.  相似文献   

16.
毛泽东一生同报纸结下了不解之缘,早在五四运动时期,毛泽东就投身于新闻实践活动。1918年10月,他参加了中国第一个有组织的新闻学术团体——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1919年7月,毛泽东主编《湘江评论》,后又接手主编《新湖南》。在新闻实践活动之外,毛泽东还开始从理论上探索新闻对于社会的作用。1925年12月,毛泽东在《〈政治周报〉发刊理由》一文中,运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点,着重从报刊的使命等方面阐述了革命报刊的性质和任务。抗日战争时期,面对错综复杂的战争环境,毛泽东以其丰富的报刊实践经验,多次撰文或题词,指导党的新闻工作。他继承了…  相似文献   

17.
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前,1920年秋至1921年夏之间,何叔衡、谢觉哉同志在长沙主办《湖南通俗报》,这是一张宣传科学与民主、宣传新民学会革命主张的进步报纸。过去曾发现过三期(1920年11月6日、10日、11日),后来又发现49期(1921年1月到6月),上面刊有三十多篇谢老的文章,是珍贵的早期革命报刊史料。  相似文献   

18.
胡凤 《新闻世界》2014,(12):129-130
辛亥革命后,安徽报刊迎来一次发展高潮。《安徽公报》的创办标志着晚清官报体系消亡和民国官报体系的创立,一些革命激进的报刊随着革命高潮的过去而消亡,还有部分综合性报刊发生了转型。皖省光复后,省城安庆兴起了政党报刊的办报高潮,同时,在实业救国,教育救国思潮的影响下,皖省的新型报刊和文艺消闲性报刊也得到了发展。  相似文献   

19.
在河南新闻史上,《豫报》是创办较早的报刊之一。不过,《豫报》并不办在河南,而是河南旅居日本的留学生在东京创办的,由日本运到国内发行。 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以后,中国被列强瓜分的危险更加严重。国内各省一些具有初步资产阶级民生革命思想的爱国青年知识分子纷纷负笈东渡,到日本寻求救亡图存的道路。当时,同盟会对河南籍留日学生十分重视。孙中山亲自接见了河南籍留日学生,并向他们进行了革命思想教育。在革命派的影响和帮助下,河南籍留日学生筹集资金,于一九○六年十二月办起了带有河南地方性的政治刊物《豫报》。《豫报》第一号上刊出的《豫报公启并简章》中说:“本报以改良风俗、开通民智,提倡地方自治,  相似文献   

20.
张梦雅 《今传媒》2013,(1):72-73
晚清报人陈独秀在安徽芜湖创办的《安徽俗话报》,诞生于20世纪初白话报大发展时期,与此前的近代政论性报刊相比,出现了由救国向救民、由维新到革命的转型,在传播内容和传播形式上进行了改革,体现出近代报刊大众化的传播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