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艺传播(符号的双向交流与共享)占据了人们生活中一半以上用于传播的时间,然而我们对此的研究十分有限,经常用讯息传播的思维方式来看待文艺传播。其实,这是两类性质不同的符号的双向交流与共享。讯息性文本传播的是讯息,而文艺传播的接受是审美。  相似文献   

2.
新闻传播只有达到良好的效果,才能担负“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的光荣使命.效果不佳,即意味着传播失败,“引导”的责任恐怕就会落空.那么,研究其中的规律,分析新闻传播过程的一些互相牵制的因素,特别是影响传播效果的障碍因素,则相当具有现实意义.讯息的传播、接受与理解,是大众媒介的主要特征,也是新闻传播的基本模式.讯息的发送者和接收者,在传播过程中有着极其复杂的行为.制造讯息并不等于传播.如果仅是制造和散布讯息,不管其所使用的语言、内容和风格是多么地动人,都不能算是传播.不论我们的科技是如何地精巧,分工制度是如何地有效率,记者和任何大众  相似文献   

3.
杨丽 《新闻前哨》2008,(2):71-72
媒介形态的变化影响传播讯息的变化。当一种新的媒介兴起并繁荣发展时,与之相对应的讯息便蓬勃发展。同时与旧媒介相适应的讯息迅速边缘化。纸质媒介时代居文学传播领域主导地位的报告文学,受到网络媒介的巨大冲击,迅速衰落。网络媒介的三大特点逐一消解了报告文学的三大魅力。  相似文献   

4.
马世军 《青年记者》2007,(12):20-21
传播是将讯息从它的来源传递给一个或一个以上接受者的过程。这种过程的最终实现,需要两个中介因素。其一是媒介工具,它是显性的,像口语媒介、文字媒介、印刷媒介和电子媒介等,它们起到延伸人体、传播讯息的作用;其二是人的心理活动,相对于媒介工具,它是隐性的。传者对讯息的采制、传播及对反馈讯息的处理,受众对媒介讯息的接收、认知、理解及转化为行为,  相似文献   

5.
宣伟伯还提出了在传播过程中有关传播效果的传者与受传者经验范围重叠的理论。为提高传播质量和效果,这个理论与我们常说的共同语言有点相似,看来似乎是重要的。根据宣伟伯的理论,传者与受传者双方经验范围愈大,如下图,即讯息部分愈大,那么传播效果就好。相反,如果双方经验重叠范围愈小,则传播困难愈多。如果经验范围完全不能重叠,那么就不存在传播的讯息,传播发生了问题。犹若我  相似文献   

6.
人类的传播是有目的性的,传播效果是与传播实践结合最密切的领域,本文作者结合多年的新闻工作实践经验,着重通过对传播内容、讯息载体、传播技巧与传播效果的分析和思考,探究实现新闻传播积极效果需要考虑的因素及努力方向。  相似文献   

7.
徐钰梨 《新闻世界》2012,(7):276-277
拉斯韦尔的传播公式中描述了信息传播的过程,即传播者——讯息——媒介——受众——效果。"悬隔"是传播过程中一种传而不通的现象,由于传播主体的复杂性,讯息的海量性,传播媒介的异质性,受众需求的多元性,传播中常常出现信息传播的悬隔现象。本文从拉斯韦尔的传播公式出发,探讨了悬隔现象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了减少悬隔现象的ISDD模式。  相似文献   

8.
张敏 《东南传播》2015,(8):96-97
微博的出现对于当今时代来说是传播方式的又一突破和挑战。作为新兴媒介,微博满足了大众传播讯息、获取讯息、表达自我和获取娱乐的使用需求,但微博也存在着大量虚假讯息等缺点。本文立足于"使用与满足"的理论,从微博满足受众需求、受众需求的局限性、受众需求的策略三个方面对当前微博热现象进行了探究,指出微博科学发展的策略与健康传播的渠道。  相似文献   

9.
广告讯息策略的表现水平高低直接影响广告的最终效传播果,出色的广告表现策略可以使正确的讯息策略产生极其强烈的反应市场,广告表现不力则会使正确的广告讯息策略毫无效果。 下面讨论计算机广告的典型  相似文献   

10.
受众心理与编辑安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飞 《编辑学刊》2001,(5):31-34
从最普遍意义上讲,传播总是由以下几个因素构成的,即发送者,传播渠道、讯息、接收者,发送者和接收者之间的关系、效果、传播发生的场合(或者说传播的背景)以及"讯息"涉及到的一系列事件.传播传则求通,这是新闻传播工作的基本目标之一,作为传播活动的中介工作者--编辑,自然期望自己组织的传播内容与传播形式能获得最佳的传播效果.而要做到这一点,编辑在实际工作中,就必须对受众心理有一定程度上的适应、顺从,尽量减少两者之间的心理差异,以求得双方在认识、情感等方面的认同感,获得编辑得于心,受众会以意的共鸣效果.  相似文献   

11.
语言是主持人传播活动的最主要、最直接的手段。不管哪种类型节目的主持人都离不开说话。说话,就是用语言来表达意思。但有时不说话而用身体的各种姿势也可以表达某种意思,这叫做非语言讯息。一个成熟的电视主持人不仅要善于运用语言讯息,也要善于运用非语言讯息,并且要善于把语言和非语言讯息配合起来使用。  相似文献   

12.
美国电视剧通过网络风靡我国,其在跨文化传播过程中的传播效果是显而易见的。本文阐述了美剧在对受众的认知、态度与行为三个层次的影响,并从人、讯息、媒介三个方面分析了其跨文化传播效果的原因和思考。  相似文献   

13.
<正>“媒介即是讯息”可以说是麦克卢汉最为经典的名句,也是令读者最难以理解的。因为就我们一般理解的媒介是指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网络等传播载体,而讯息指这些载体所传播的内容。载体怎么会等同于内容呢?这无疑会使我们坠  相似文献   

14.
施雨  张景宇 《今传媒》2016,(4):85-87
软广告,是与以重复、强制性记忆的硬广告形成对比的一种新型广告形式.随着媒体技术、营销理念的不断发展,这种广告形式的外延不断扩充,包括新闻性软文广告、植入式广告、原生广告等.其中,原生广告强调"内容即广告"的概念,在其传播内容的创作中,借鉴新闻性软文广告和植入式广告的经验.通过对软广告发展的分析,提出对原生广告讯息密码、讯息诉求、讯息结构三个方面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时尚产生于传播,从传播学视角解读时尚,就是研究在社会情境中时尚符号如何通过各类媒介实现扩散与共享.时尚讯息的水平流动与纵向传递相互交错,与此同时,时尚传播表现出的悦目性、符号性、可复制性的核心特征,使其价值体系、实践风格与其他传播形态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6.
《武汉晚报》关于刘芳艳的典型报道,采取系列追踪、全方位出击,多角度、多层面的报道内容、多渠道多媒介的报道方式与读者反馈相结合的整合型传播策略,形成由点到面、从地域性受众覆盖到全国范围影响的辐射状传播效果。其报道在传播讯息的捕捉、传播时机的把握、传播措施的制定、传播区域的拓展,以及报社与高校建立的长期互动活动等方面,都值得研究借鉴。  相似文献   

17.
迟玫 《传媒》2002,(3):26-26
加拿大学者马歇尔·麦克卢汉提出的“媒介即讯息”的观点,是对传播媒介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的一种高度概括,其内涵是:媒介本身才是真正有意义的讯息。换句话说,就是人类有了某种媒介才有可能从事与之相适应的传播和其他社会活动。  相似文献   

18.
叶军民 《东南传播》2022,(11):38-40
随着各种社交媒体平台的迅速发展,在“万物皆可为媒”的当下社会环境里,短视频作为一种新兴的媒介形式逐渐走向主流,表达直观、讯息精简、分享内容广泛,已经成为大众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对台传播本质上是一种运用媒介传播讯息,以此凝聚两岸民众的交流活动,如何运用好当前的各个媒体平台,以短视频报道的形式将大陆与台湾两岸人民的生活更为紧密地联结在一起,是本文讨论的主要内容。通过采用短视频的传播方式,以“两岸婚姻家庭”主题活动为例,对当前全媒体时代的传播机理与现实境遇进行深入分析,理清全媒体时代的传播机理,力求从传播渠道、受众及内容范畴三个层面探索对台传播策略的创新,提升对台传播实效。  相似文献   

19.
真正有意义、有价值的"讯息",不是各个时代的传播内容,而是这个时代所使用的传播工具的性质、它所开创的可能性以及带来的社会变革.  相似文献   

20.
刘琛 《新闻界》2007,(3):72-73,84
我国电视民生新闻的发展过程中,引入了公共新闻理念,有观点认为这是民生新闻的自我提升。本文试从传播学视角对电视民生新闻与公共新闻的传者、讯息、受众、传播效果、反馈机制五个方面的传播要素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