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今天网络媒体正在以惊人的速度发展,分流着传统媒体的受众群.而本土的热线新闻一直是纸媒拉近读者情感和心理距离的最前沿阵地.网络媒体对纸媒体热线的影响具体表现在对纸媒的线索分流、受众的分流和新闻文风改变等三个方面.如何应对网络对本土热线新闻的冲击和影响,将成为热线新闻乃至纸媒今后应该长期关注的重点.  相似文献   

2.
作为连接媒体和受众的桥梁,新闻热线基本上成了每家媒体的常规武器。新闻热线分为综合热线和分类热线两种。综合热线接收受众反馈的所有信息,而分类热线是综合热线下的一个分支,只接收某一方面信息,如装修、健康等,服务于媒体中的某个板块。  相似文献   

3.
随着新媒体、融媒体等多种新闻媒体形式的日益繁盛,传统民生新闻热线与新闻都市媒体受到了巨大冲击.面对5G时代的到来,如何进行都市媒体民生热线的新时期转型成为媒体改革的重点.民生是新闻媒体的重点报道,新闻媒体是民众的耳目,想民众之所想,报道民众关心的问题,因此,做好民生热线转型是新闻媒体转型的挑战.如何转型?转型之后如何兼顾传统热线与新媒体融合?这些都是当下都市新闻媒体应该积极探索的课题.文章从传统都市新闻民生新闻热线媒体转型现状出发,进行对比研究,并提出相关的优化策略,为都市新闻民生新闻热线转型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4.
热线新闻,可以说是目前中国发展最为快速的一种新闻类型.过去人们对热线新闻有一种误读,总觉得热线新闻就是报道火灾、车祸这样的突发事件.而作为都市报的北京青年报始终重视新闻热线和热线新闻的发展,因为报社早就认识到,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读者的需求的不断提升,热线新闻的题材延伸到了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大事小情,它承载了很多百姓需求,反映了百姓心声,成为了政府、媒体和百姓之间的一座桥梁.  相似文献   

5.
陈欣 《新闻实践》2009,(8):63-64
在同城媒体的竞争中,热线新闻短兵相接.要胜出一筹,就要尽量跳出"同质化",做出自己的特色.热线新闻要做出独家,要从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 独家报料--让记者成为新闻当事人 不少读者认为,在同城媒体中,热线新闻都是"大同小异"的,只要看一张报纸就足够了.在这种情况下,独家报料成了稀缺资源.  相似文献   

6.
《阳光热线》的经验确实非常好。我觉得《阳光热线》不仅仅是对广播媒体,而是应该对所有的媒体——包括我们的报纸平面媒体、新的媒体网络、手机短信,怎么适应新的形势、怎么发展,都提供了很有价值的指导。  相似文献   

7.
打市长热线如何管用?市长热线如何为市民服务?本文以三峡晚报“市长热线”专版为例,就内容设置、版面呈现和舆论监督的效果,探讨分析政府和媒体联动,市长与市民互动的相关作法和经验.“市长热线”落户媒体“我住在东山,每天乘坐12路公汽上下班,这趟车总是在19点20分左右,从商场行驶至石板村附近的公汽三公司加气,一等半天,车上乘客急得跳脚.”2013年9月2日,宜昌市民杜先生给市长热线打电话,希望公交公司能合理安排加气时间,错开上下班高峰期.  相似文献   

8.
随着媒体竞争的不断激烈和受众的成熟,如何做好新闻服务热线这个问题越来越受到媒体同仁的关注。带着这个问题,近日,我们走访了杭州媒体中1993年就开办服务热线、且坚持至今的杭州人民广播电台《杭广热线》节目组。自1993年3月创办至今,《杭广热线》已整整播出九年。九年时间,足以显示  相似文献   

9.
热线新闻因其事件性、情节性、突发性和冲突性而引起读者的关注,成为都市类媒体吸引受众的主要内容之一。与此同时,热线新闻也是媒体同质新闻同城较量的一块重要阵地。因此,做好热线新闻的制作是媒体提高新闻竞争力的要求。笔者认为,热线新闻采访与写作有三大原则,即最真实的现场还原、最真切的民生倾诉、最深刻的社会反思。  相似文献   

10.
媒介热线新闻的传播学解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华  高骞 《传媒观察》2005,(5):34-35
当前,报社、电台、电视台等诸多媒体基本上都向社会开通了新闻热线,希望借此来获取广泛的建设性意见与许多新闻报道的线索。热线是媒体与受众之间互动的一个平台,通过热线获取线索而制作出的新闻统称为热线新闻,基于社会的日益开放与都市类媒体竞争的不断加剧,对热线电话提供线索的采用比例也正在并将继续提高,  相似文献   

11.
一、地市党报做好热线新闻大有可为 在新闻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新闻热线正成为各家媒体力推的一个品牌,尤其是各大都市类报纸,纷纷开辟了热线新闻版,以吸引读者的眼球.  相似文献   

12.
王眉 《青年记者》2004,(9):37-38
随着媒体竞争的加剧,报料,即由新闻线人提供新闻线索,已经越来越为媒体所重视。各媒体纷纷开出高额酬金征集新闻线索,并且开辟专门的热线版和热线栏目来刊播报料的新闻。据统计,北京的主要都市类报纸一周内的热线新闻有80%来自线人报料。由报料产生的热线新闻的大量出现给媒体带来的变化是有目共睹的:媒  相似文献   

13.
翻阅各大媒体报纸小难发现,重视新闻线索扩大新闻领域触角,已成各家媒体重要的不可缺少的信息源。各家媒体为不遗余力地把有价值的新闻线索“网罗”在自家的版面上,各媒体都使出自己不同的招术:报料热线、新闻热线、民生热线、读热线等。线索的提供来自社会不同层次的读,反映不同  相似文献   

14.
董毅 《采.写.编》2018,(1):116-118
邢台交通音乐频率作为一个专业化频率,说身边事、帮百姓忙、时刻为老百姓着想.把听众作为自己的衣食父母,始终立足于"任何时候都要有自己的声音"这一宗旨,创办了符合频率特色的"热线理政节目"《一路畅通》.这档节目创办十年来,拥有大量的听众,与主持人做足功课及节目定位准确密不可分.全国广播媒体"热线理政节目"由邢台广播电视台的《行风热线》首开先河,之后此类节目很快在全国得到推广,提高了广播媒体的公信力和影响力,展示了党和政府执政为民的良好形象.  相似文献   

15.
匡蔚青 《视听界》2005,(4):i007-i007
舆论监督类热线直播节目是由广播媒体和纪检监察部门联合举办的,它利用广播媒体的优势,由政府官员通过热线节目的方式,来实现对政府施政的监督。自2002年6月3日河北人民广播电台开播“阳光热线”之后,此类节目在全国发展很快,截至目前,全国已有25家省级电台开播,连同其他级别的  相似文献   

16.
“暗访”这两个字,总会和揭露社会阴暗面联系起来,常和曝光、民生、不公正、暴力执法等词相连,多见于都市类报纸和网络等新媒体.因为暗访的事件和话题较敏感,社会关注度高,影响力大,往往备受受众关注.如今,有许多传统媒体和新媒体,都会设立热线部门,关注社会民生问题,扩大媒体的影响力.但是,在党报这一传统媒体体系中,多年持续做热线新闻报道的报纸并不多见.党报的定位决定了其主要承担为党政机关及其相关部门提供舆论支持的功能,主要任务是做好舆论宣传服务,相较于其他都市报纸和新媒体,在热线暗访、曝光尖锐社会问题和民生问题方面的尺度不大,频率也相对较少.下面以笔者在党报热线新闻中做暗访的经历谈谈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17.
刘红玉  郑杰 《声屏世界》2006,(10):34-35
从目前广播热线节目的实践来看,广播热线节目可包括以下四种类型:娱乐类热线,生活服务类热线,情感服务类热线,舆论监督、政策服务类热线。从正在发生、正在播出到正在解决,热线参与类节目充分展示着广播媒体独特的互动优势。而在四大类热线节目中,由于舆论监督、政策服务类热线具有极强的政策性与导向性,因而对主持人的要求是最高的。因此,以下主要立足于舆论监督类热线谈主持人应当处理好以下五大关系:个人主持技巧与节目的关系以江西人民广播电台生活经济频率《百姓热线》节目为例,这是一档舆论监督型的政策服务类热线节目。节目热线一头…  相似文献   

18.
广播电台热线直播节目以其时效性、现场感的“共时空效应”的显著特点赢得了听众的喜爱.广播热线直播节目不但增强了节目的信息容量和播出的实际效果,而且使传统的单向传播成为一种双向的大众传播,实现了媒体与受众之间的直接交流和双向互动,这种全新的传受关系成为广播节目突出的亮点.但是,在热线直播节目繁荣的同时,也存在着一些急需解决的问题,如热线直播节目的定位不明、宏观容量失控、情感倾诉类节目格调不高、随意性大以及主持人驾驭节目能力弱等.如何办好办活广播热线直播节目,满足不同层面受众的需求?本文围绕广播热线直播节目的设置定位与运作技巧等问题,进行分析与探讨.  相似文献   

19.
《行风热线》类节目是广播媒体开展舆论监督的新举措。在黑龙江省,七台河电台于2002年5月首开先河推出《市民热线》,在全市产生轰动效应;2003年5月,省电台发挥地位、规模优势推出《行风热线——听众接待室》,使黑龙江省的“两风”建设引起国家媒体的关注,登上央视  相似文献   

20.
近几年来,全国各级纪检部门与当地广播电台联手,相继开办《行风热线》节目。一时间,《行风热线》节目在全国炙手可热。《行风热线》在全国各地的形式多样(武汉市称之为《行风连线》),但大同小异,它兴起于广播,扩展于其它媒体。《行风热线》节目的开办,不但有力地推动了各地的行风建设,切实为当地的老百姓排忧解难,而且再次彰显了传统广播媒体独有的魅力。在全国许多开办有《行风热线》节目的城市中,《行风热线》已成为当地广播电台最受老百姓欢迎、老百姓参与度最高的广播节目之一。广播电台作为《行风热线》的承办方,无疑要充当着策划、组织、协调等重要角色,而要履行好这些职能,媒体必须明确并严格遵守自己在节目中的角色定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