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粤西雷歌文化构成的多元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雷歌流行于粤西雷州半岛,2008年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是雷州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随着雷州文化的形成和发展,雷歌不仅承袭了闽南文化的印迹,又受到中原文化的浸润,是土著文化与闽南移民文化、中原汉文化等相互碰撞、渗透、融合而成的多元性再生态民歌。  相似文献   

2.
雷州歌是数百年广泛流传于广东西南部雷州半岛地区的一种歌唱形式,是粤西居民世代传承的口头艺术样态,其形式具有鲜明的多重性美感特点,在关照现实的过程中,被赋予了超越现实的写意式的审美特征.  相似文献   

3.
粤西雷歌中的民俗事象考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民歌与民俗关系密切,民歌可反映民俗,是民俗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丰富多彩的民俗又不断丰富着民歌的内涵和外延。粤西雷歌中所蕴含的民俗事象极为丰富,涉及雷州半岛人民的生产习惯、精神信仰、饮食习俗、日常生活等各个方面,反映了雷州半岛人民的思想感情和精神特质。试图透过粤西雷歌中的民俗事象这一活动窗口,来探究雷歌的丰富内涵。  相似文献   

4.
在灵丘方言中,歇后语以其特殊的形式、诙谐幽默的表现手法,活跃在人们口中。灵丘方言歇后语是在当地人民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形成的,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反映了当地的自然环境特征、生产生活方式、风俗习惯等。  相似文献   

5.
太平天国官印书、文书、碑石刻中,存在大量方言俗字。该文以粤西本土文献为材料对太平天国文献中出现的、咁、三字进行了详细考察,并认为全面整理和研究太平天国文献中出现的方言俗字,对粤西地区方言字词的研究、民间文献的整理和校勘,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广东雷州半岛文化简称雷文化,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经过与外来文化不断的碰撞、交融,形成了独具一格的粤西地方文化,成为组成岭南文化的四种子文化之一。在未来的发展规划里,雷州在国家政策指引下,依托本土文化的优秀传统,发挥文化与经济的互动效应,构造新时代的雷州文化品牌,再塑粤西明珠的辉煌。  相似文献   

7.
雷州方言中的"囝"的用法非常复杂,其本义是"儿子",后来引申为"小称"标记,又由"小称"标记引申出其他多种用法。雷州方言"母"的词义逐渐虚化。雷州方言中的"母"本义为"母亲",引申为"母的、雌性",后来发展为表"大的、重要的",有发展为"大称"标记的可能。  相似文献   

8.
李卫群 《教师》2020,(8):127-128
海南话,又称“海南闽语”“琼文话”,是海南的主体方言。海南话俗语来源于百姓的生产生活,传达着海南人民的社会和文化信息,反映了海南人民的生活经验和愿望。文章通过对海南话俗语的考察,探讨海南话与当地文化之间的联系,以期更好地传承和保护海南方言以及海南文化。  相似文献   

9.
雷州大量涉海传说的存在,是雷州的半岛地理条件以及由此形成的经济形式、民间信仰等方面对当地百姓精神创作活动影响的必然结果,这些传说反映了当地百姓利用海洋资源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轨迹,再现了历史上雷州海洋经济特点和民间信仰的特点。  相似文献   

10.
梅村地区是海南岛属"哈"方言的黎族聚居地,当地黎族人民通过长期的生产劳动和生活实践积累、沉淀,形成了具有本民族特色的风俗习惯。通过对梅村地区进行实地调查,展现了当地独特的婚姻习俗和家庭生活习惯等状况,旨在为进一步深入研究黎族风俗习惯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1.
方言俚俗语流行于普通劳动人民群众中,是人民群众生产经验和生活经验的总结,也是语言智慧的结晶。重庆市石柱县位于重庆东南部,是三峡库区唯一的少数民族自治县,是土家族、苗族、汉族,维吾尔族等多民族栖息地,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和多民族文化交流、融合的人文环境,催生了丰富多彩的民间口传方言俚语。石柱县方言俚俗语凝聚了当地人民的思想智慧,记忆了独特的道德习尚和婚姻风俗。收集和研究石柱方言俚语不仅具有语言学意义,而且是对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抢救、保护和承传。  相似文献   

12.
方言作为语言的一种地域变体,也是地域文化的载体。方言词汇是方言的有力表现手段,通过对卫辉方言词的考察,我们可以探知当地人民的人文地理、饮食特色以及风俗习惯等文化现象。  相似文献   

13.
龙岩山歌是生活在龙岩的劳动人民在生产生活中创作的民歌,用当地方言龙岩话传唱。它继承《诗经》、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精神,具有很高的思想和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14.
左云方言属于北方话,是以大同为中心的云中片。左云方言中存在着一类特殊的词汇——四字格俗语,它由四个字组成,结构相对固定,口语性强,但与成语有根本区别。结构方式上以重叠式、复合式、附加式以及"圪"字式为主,语义上具有描述性、形象性和贬义性。作为方言词语的重要组成部分,左云方言四字格俗语不仅记录了当地人民的生产和生活,而且是研究左云方言全貌和民俗的重要资料。  相似文献   

15.
闽南歌谣是我国民歌海洋中的一枝奇葩,这不仅是因为它所具有的独特地域特色,更主要是它与当地人民的方言、文化、风土人情紧密结合。闽南民间歌谣与其赖以生存的特定的方言环境和地域文化之间。特别是闽南方言韵律与民歌乐律之间存在相互依存的动态联系。其演唱语言的韵律与方言语调中的平仄起伏、韵脚谐合之美,能让当地人民一听即懂,一唱就能引起共鸣。  相似文献   

16.
方言谚语沉淀了方言区人们的文化,像一面镜子一样反映了形形色色的当地文化。对定襄方言谚语进行了深入研究和分析,从一个侧面来透视定襄方言谚语所反映的物质文化现象。在研究方法上,文章综合考虑定襄方言谚语所蕴含的物质文化信息以及物质文化本身的内容,从衣、食、住、行、生产等五个方面进行论述,以求定襄方言谚语系统与当地物质文化达到较高的融合。为正确、全面地掌握方言谚语的内涵,准确、简明、透彻地描写方言谚语的语义提供帮助,有助于人们认识当地的文化现象。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介绍了福建省福清市地方方言的音、韵、调的基本情况,使人们对当地的音、韵、调有个初步的印象,并指出这些音、韵的概括是建立在古人研究、归纳的基础上的。本文从本地方方言的实际出发,运用人民群众生产、生活中翔实的语言材料,客观地描述了当地方言中存在的语流音变现象,其中有传统的词汇,也有现代的词汇;有歌谣,有熟语,也有生活中的口语。文中还充分提供了对照的语汇,对产生语流音变的语汇进行标识,使人们能够辨析出其中差异之处。  相似文献   

18.
有人说,一种方言的消亡,就意味着当地人民世代相传的那种交际和思维工具的永远丧失,意味着当地独具特色的地域文化载体的永远丧失。从这个意义上讲,摘方言凋查是进行文化遗产的抢救工作。商丘属北方方言区,商丘方音在声、韵、调方面有自己的、不同于普通话及其他方言的语音系统。我们列举商丘方音声、韵、调方面的一些特点,比较一下同普通话的差别,以期人们对商丘方言有所认识,并帮助商丘方言区的人学好普通话。  相似文献   

19.
本文采用语素和构词法分项统计的方法,对粤西湛江市所辖廉江市的粤语和客话的900余条日常词语进行了计量分析,并对照粤语代表广州话和客话代表梅州话同批词语的相关系数,从中窥探粤西粤客杂处地区方言接触的事实和接触程度。  相似文献   

20.
东平方言作为山东方言中的一个次方言,有其独特的语音、语义特色.通过对东平方言中一天之内的十一个(组)时间词的分析,可以窥测到当地人们长期以来的生活生产状况.这十一个时间词按照表示的时间顺序构成一个时间语义场.随着时代的发展,当地人们口语中的时间词的使用情况出现了一些变化.本文试图对其进行一些考察和解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