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昕 《电子软科学》2007,(12):22-24
Diffie-Hellman协议没有身份认证机制,使其在实际应用中容易受到中间人的攻击。该文对基于预共享密钥的挑战-应答身份认证机制进行了分析和改进,最后将两者结合,提出了一种新的方案,增加了Diffie-Hellman协议的安全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2.
针对基于口令的远程用户鉴别方案在时间戳和用户ID以及挑战/应答机制中的单相认证的上存在的脆弱性,该方案能进行双向认证,可抵抗重放攻击和假冒攻击,也体现了认证的公平性,比较发现该方案是一种更安全、实用、简单、便捷的基于动态口令的远程双向认证方案。  相似文献   

3.
1981年Lamport提出了第一个非常著名的智能卡远程用户认证方案,从此,大量的此类方案被提出。最近Shen,Lin和Hwang针对该方案提出了一种不同的攻击方法,并提供了一个改进方案用于抵御这些攻击。文中主要在Shen-Lin-Hwang方案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新的远程用户认证方案,该方案中口令由用户选择掌握,注册时增强了安全性,有效地抵御了类似Chan-Cheng和Chang-Hwang的攻击。该方案还可根据用户需要随时更改口令,这是与以往方案最大的不同之处。  相似文献   

4.
使用动态口令机制实现身份认证,用户可以用随机口令进行登录,能够解决现存的信息安全系统中身份识别与认证方面的问题,确保各类资源的安全.动态口令身份认证系统属于信息安全领域中的身份识别软件,是基于密钥和时间双重因素的身份认证系统.该系统动态口令的有效使用期限和有效使用次数可以进行严格的控制,很好的解决了静态口令机制固有的口令容易被截获和攻击的弱点,为用户提供了一种安全性较高的身份认证机制.  相似文献   

5.
文章研究了Kerberos认证协议,对Kerberos协议认证的原理、认证过程、安全性进行了详细的分析,针对其存在的两个主要的安全性缺陷进行改进。针对其在认证第一阶段容易受到口令猜测攻击的问题,运用指纹特征空间的无穷性,采用指纹认证和动态口令认证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改进。针对其在认证第二阶段容易受到重放攻击的问题采用序列号循环机制,即由用户自己产生的一次性随机数代替时间戳的方法进行改进;研究了指纹识别技术的关键算法,对指纹识别的预处理、特征提取、特征匹配的算法进行分析与比较,并给出各阶段实验结果。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指纹特征的Kerberos协议改进方案,有效地提高了Kerberos系统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6.
通过分析目前主要身份认证技术的实现原理与存在的问题,以S/KEY一次性口令认证为基础,提出了一种安全且简便易行的网络信息资源用户身份认证的改进方案,该方案能够有效地保护用户口令和身份信息的安全性,提高认证效率.  相似文献   

7.
随着信息系统集成技术的日益普及,系统的安全性问题日益突出,通过使用基于基于零知识身份认证的密钥协商方案,将零知识证明与RSA加密算法相结合,既实现了隐藏认证节点的私有信息。分析表明该方案具有较高的安全性,系统的可靠性健壮性得到了加强。  相似文献   

8.
单点登录系统对于信息的安全保密性要求很高,而信息高保密性实现的难点是如何在现代发达的网络技术条件下对非法的登录访问实现隔离。提出一种基于改进Kerberos协议的对称密钥下虚假身份认证方法,在对称密钥约束下,采用Kerberos协议解密的方法对访问用户的登录信息进行深层次识别和判断,并且与数据库中的身份特征相互比较,如果满足设定的门限要求,则认定为正常登录,否则,拒绝登录。采用某企业实际的访问数据进行测试实验,结果显示,采用基于改进Kerberos协议的对称密钥下虚假身份认证方法,虚假身份的识别概率提高了25%,具有很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身份认证机制是确保自学考试毕业生网上审核系统应用安全性的重要措施。文章介绍了基于PKI(即“公共密钥体系)”的身份认证机制,提出了自考毕业生网上审核系统中基于PKI的身份认证机制的设计和开发过程,讨论了这一方案在实际应用中的使用方法,并对该方案安全性作了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10.
沈剑  张跃进 《科技通报》2012,28(4):45-48
基于ECC体制的身份认证和智能光网络节点的身份标识,在密钥协商过程中同步实现通信双方的认证和通信密钥的建立,提出了一种改进的基于标识的密钥分配方案。该方案提供了双重保护,有效地防止了攻击者冒充正在通信的节点进行通信,通信双方可进行相互认证,实现了在公开信道上的安全通信。  相似文献   

11.
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椭圆曲线密码体制的(t,n)动态秘密共享方案。该方案具有以下特点:参与者能自主选择子密钥;在进行一次秘密恢复后,不会泄露关于子密钥的任何信息,子密钥仍可用恢复于下一个共享的秘密;参与者的子密钥可定期更新,且更新工作由每个参与者独立完成。与传统的多秘密共享方案相比,该方案具有更高的安全性和灵活性。  相似文献   

12.
对谭凯军等提出的基于矢积的远程口令鉴别方案进行了安全性分析,指出攻击者为了冒充用户的登录请求,只须截获该用户的两次登录请求,或者只须再申请一张智能卡,取出其中有关信息后截获一次登录请求,因而该方案不安全.针对上述两种攻击,也对该方案提出了一些修改意见.  相似文献   

13.
在动态口令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基于动态密钥的短信加密方案.该方案通信交互较少,动态加密密钥增加了密码分析攻击的难度,动态认证密钥可以抵抗重放攻击.整个方案全部采用散列和对称加密算法,更适用于资源受限的移动通信系统.在当前主流的手机操作系统Android平台上,完整地实现了该方案.实验结果显示,该方案具有良好的实现性能.  相似文献   

14.
大多数基于口令的密钥协商协议都只考虑如何在客户与服务器之间协商密钥。 客户到客户口令认证密钥协商协议考虑如何在两个客户之间协商密钥,而这两个客户 只分别与各自的服务器共享口令。在[?]中, Jin Wook Byun 等提出了两个协议,分别称为跨域C2C-PAKE协议,和单服务器C2C-PAKE协议。最近 针对这两个协议,提出了一系列攻击和改进方案。在本文中,我们指出跨域C2C-PAKE 协议及其所有的改进方案都是不安全的。我们设计了一个新的跨域C2C-PAKE协议。 它可以抵抗已知的所有攻击。  相似文献   

15.
针对图书馆读者身份认证困难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RSA算法的身份认证方案.该方案不仅能实现通信双方相互认证,而且具有安全性更高、方便简洁、认证时间更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16.
MOR密码体制是2001年由Paeng等人基于有限非交换群提出的一个新的公钥密码体制,方案是通过共轭作用产生的内自同构群上的离散对数问题设计的,这种密码体制存在一种基于特征值的攻击。为此,利用非交换代数结构在密码体制中的应用,提出了一类基于一般线性群的改进的MOR密码体制,利用相似矩阵的性质、同余方程和Diffie—Hellman密钥交换协议,给出一种能抵抗特征值攻击的改进方案。  相似文献   

17.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和网络的快速崛起和广泛应用,致使用户在网络应用中不得不重复地进行身份认证,过程较为繁琐,耗时很大,而且同时存在着用户安全信息泄露的危险。显然,这时用户的数据信息安全就受到威胁。基于Web的网络安全和统一的身份认证系统就是致力解决类似的问题。主要探讨的是当今流行的几种加密算法以及它们在实现网络安全中的具体应用,同时也介绍了在基于Web的网络安全与统一身份认证系统中的数据加密技术。  相似文献   

18.
浅析SQL注入攻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目前网络面临的SQL注入攻击问题,对SQL注入攻击的定义、产生原理以及攻击者常用的攻击方式进行阐述,并对SQL注入攻击提出防范方案,用户可根据自己的系统制定防范策略,从而提高系统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9.
何定华 《科技通报》2012,28(4):171-173
通过对身份认证和访问控制等关键技术的研究,提出了一种与应用无关的SSO解决方案。方案将用户信息、应用系统的登录信息及用户角色相联系,生成基于WEB的用户资源访问列表,并使用户对于应用系统的登录认证均通过访问资源列表来完成。方案不需修改各应用系统原有的认证结构,方便了用户对各资源站点的访问,提高了管理者的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20.
主要讨论基于身份的公钥加密系统的密钥撤销和密钥托管问题. 为解决上述问题, 提出一个该机的基于身份公钥加密体制的公钥加密方案 RS-PKC. 方案的安全性基于Bilinear Diffie-Hellman 问题的计算困难性假设. 并在随机谕示模型下, 证明了方案具有选择密文安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