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沈佳佳  张琦 《考试周刊》2014,(31):21-23
意象图式是认知语言学的重要研究领域之一,利用此理论分析中国古诗的英译文,可以进一步提升对古诗的理解和欣赏水平。本文以意象图式理论为基础,选取古诗《静夜思》的不同译文为研究对象,从意象图式是语域的一种,静态与动态本质,以及意象图式的转变三方面,解析《静夜思》及其英译文的意象美,为中国古诗的翻译和欣赏提供新视角。  相似文献   

2.
对李白诗《静夜思》中“床”的解释主要有三种:睡床、坐具、井栏。“床前明月光”之“床”的意象体系阐释为:从《静夜思》一诗主题出发,对月、霜、床三个意象的分析,从意象体系的角度,认为将“床”释为“井栏”更合诗意。  相似文献   

3.
文章从《故都的秋》的“意象”出发,分析意象选择的古典美、意象强化的悲凉美和意象外延的生命美,以此透视作者心灵深处的“悲凉之味、生命之思”。  相似文献   

4.
在古人的诗词意象里,往往有些意象是有固定的意思的。若能正确掌握这些意象的含义,无疑能对理解鉴赏这首诗词提供重要的思路,提高答题的命中率。1、月亮对月思亲——引发离愁别绪,思乡之愁。如“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如“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  相似文献   

5.
杨毅华 《现代语文》2013,(6):102-103
"望州怀远"、"伤春悲秋"、"折柳送别"、"见流水则思年华易逝"、"梧桐细雨则凄楚悲凉",古人借常见的事物,以形象生动的语言,寄寓自己丰富的情感,这些常见的形象,用诗歌中的术语叫意象。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前面三个句子就有九个意象。要准确地把握一首诗的意境,了解它丰富的内涵,就必须对诗歌的意象有清晰而深刻的理解,怎样  相似文献   

6.
古代很多诗词大家,常常以鸟类为意象,来渲染离愁别绪、新怨旧恨,增强艺术的感染力。古诗中常见的"鸟"的意象有以下几种。一、鸿雁作为常见的意象,在古诗词中,鸿雁文化内涵丰富。1.思乡怀亲秋天,大雁乘着长风,奋力飞往南方越冬。这种情景每每牵动游子的思乡之情。"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薛道衡《人日思归》),早在花开之前,就起了归家的念头,但等到雁已北归,人还没有还家。思乡之情含蓄而又婉转。"乡心正无限,一雁过南楼"(赵嘏《寒  相似文献   

7.
《诗经·月出》开创了我国古代诗歌以月为意象来喻美人、寄情思的传统,在诗歌史上有着极为重要的价值,对后世的“月”意象的丰富与深化有着开拓意义,从而使古代诗歌中的“月”意象有着不同的审美内涵。  相似文献   

8.
[文题]从牙牙学语起,长辈们就开始教背《静夜思》、《红豆》等诗词,上学后也一直受唐诗宋词的熏陶。诗词里的各种意象,比如月亮、柳  相似文献   

9.
书法的意象     
正关于书法的"意象",我对这个词儿的理解与平常所说的意象不尽相同。有一位先生讲书法,把意象说成是字的"血肉筋骨",这仅是对字的形体而言,不能涵盖书法作品在欣赏者眼中呈现出的总体精神风貌,即书法作品所显示的"象"。孙过庭说:"王右军写《乐毅》则情多怫郁,书《画赞》则意涉瑰奇,《黄庭经》则怡怿虚无,《太师箴》又纵横争折。暨乎兰亭兴集,思逸神超;  相似文献   

10.
在苏轼词中,杨花、梅花、落花是常见的审美意象,这种意象的艺术魅力,与其说是生活的写照,不如说真实地寄托了苏轼的人生理想,再现了他的人格和精神。一、杨花意象:缠绵又无尽的哀思细观苏轼词作,杨花是他寄托情感的重要意象之一。让我们以他的经典作品《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为例细细品味: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萦损柔肠,困酣妖眼,欲开还闭。梦随风  相似文献   

11.
<正>古诗的阅读鉴赏,必须以解读诗歌的意象作为突破口,以熟知意象为突破点。下面,试将一些常见意象的寓意剖析一下,供同学们备考之用。一、月亮在我国古代诗歌中,用月亮烘托情思是相当常用的笔法。一般说来,古诗中的月亮是思乡的代名词。比如杜甫《月夜忆舍弟》:"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露总是白的,但今夜更白,因为感受在今夜;月无处不明,但故乡更明,因为忆弟思家。诗人以幻作真,为的是突出对故乡的思念。又如王建的《十五夜望寄杜郎中》:"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诗句以委婉  相似文献   

12.
王维《相思》诗的流行和红豆意象的诞生有密切关联,王维《相思》本身并没有明确指出相思的具体蕴涵,后世在接受中赋予相思以男女相思、故国之思、君父之思、爱国热情等多种意义内涵.《相思》的影响正是伴随着红豆意象的象征意义的流变和发展.红豆和相思的组合深切地契合了中华民族的性格特征和审美心理,因而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文化影响.  相似文献   

13.
王延相曾说过:“言征实则寡余味电,情直致而难动物也,故示以意象,使人思而咀之,感而契之,邈哉深矣,此诗之大致也。”(《王氏家藏集·与郭价夫学士论诗》意象即诗词的本体。其特点概括起来有:真文、连贯、含蓄等三个方面,这是由意象的基本结构或者说意象的霄造规律所决定的。《易传·系辞传》说,“言不尽意”“立象以尽意”,  相似文献   

14.
在宋词里,体现宋人各种真挚情感的意象中,花是非常重要也是非常常见的意象之一。欧阳修词中花意象的选取占很大比重,营造出多种情境,表现出作者的多种情感,主要包括男女恋情、伤春惜时和思家忆乡。  相似文献   

15.
在宋词里,体现宋人各种真挚情感的意象中,花是非常重要也是非常常见的意象之一。欧阳修词中花意象的选取占很大比重,营造出多种情境,表现出作者的多种情感,主要包括男女恋情、伤春惜时和思家忆乡。  相似文献   

16.
<正>"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李商隐《霜月》)"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李贺《雁门太守行》)"摇落暮天迥,青枫霜叶稀。"(刘长卿《余干旅舍》)霜本是水汽在温度很低时的一种凝华现象,在古典诗歌中却是一种常见的意象。我国古代诗人喜欢以霜为载体,抒发各种复杂的情感。霜形成于寒冷季节。此时凄寒的环境容易勾起游子的思乡情绪,因而古代诗人常常用霜来传达思乡之情。最著名的莫过于李白的《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一个作客他乡的人都会有这样的感受:白  相似文献   

17.
辞章分析之角度极多、范围极广,必须进行科际整合,才能呈现推陈出新之成果。从“辞章研究与意象(思维)系统”与“意象(思维)系统与科际整合”两层面切入,并举白居易《长相思》词为例加以解析,藉以充分见出科际整合在辞章分析上之重要性。  相似文献   

18.
在我国古代文艺理论和美学理论中,意象是一个古老的美学范畴,它在文艺创作和文艺欣赏中的作用是十分重要的,我国古代一些文艺理论批评家和美学家曾对它进行过探讨,提出过一些很有价值的意见。 作为美学概念的意象,在我国古代文艺理论和美学理论中,它的基本含义是:一、意象是意中之象,是“人心营构之象”(章学诚:《文史通义》内篇一《易教下》)。“是由想象力所形成的那种表象。它能够引起许多思  相似文献   

19.
雁在我国古典诗词中是常见的意象,其原始意蕴起源于《诗经》。《诗经》中涉及到的雁存在有序、情思、猎杀、哀号四个方面的属性。本文根据雁的原始属性,试析雁意象所体现的文化内涵及对后世文学创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诗经》中运用大量意象比兴,以达到生动形象、传情达意的效果。这些意象基本都是先民们日常生活和生产劳动中最常见的事物,如动物、植物、生活用品等。文章选取"花"这一古今都常见的意象,分析其在当时所蕴含的多层意义和所表达的先民的情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