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正>本文以樊147区块滩坝砂油藏为代表,开展了储层特性和增注技术实验研究。在对储层岩性结构、孔隙结构、润湿性、残余油对水相渗透率影响规律基础上,研制了适应性强的以双聚醚表活剂为主剂的复合增注体系,配套现场施工工艺并进行了现场增注试验。研制的降压增注体系能够大幅度提高水相渗透率,降低注入压力,室内评价降压30%以上,为实现特低渗透砂岩油藏有效注水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2.
本文针对稠油油藏在注水开发过程中自然递减幅度大、含水上升较快的问题,提出利用水膨体堵剂、分段塞注入工艺在此类油藏中实施大剂量深部调剖。通过对坨28断块西南稠油区实施深部调剖试验的做法进行总结、对调剖效果进行分析,我们认为该项技术对控制稠油油藏的自然递减、提高最终采收率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3.
冯茜 《内江科技》2011,32(10):126-127
本文针对胜利油田低渗透油藏开发中存在的注水压力高、注水难、欠注严重、产能下降快、储量有效动用程度低的问题.研制出一种叹聚醚表活剂/低碳醇复合活性体JYZZ-1,通过降低表面张力和油水界面张力及快速溶解近井带残余油的协同复合作用.可以显著提高水相渗透率、实现降低注入压力.增加注水量,最终达到提高采收率的目的实验结果表明.在岩心中注入JYZZ-1活性荆体系.可以不同程度地降低注入压力,最好情况可以达到60%以上  相似文献   

4.
冯茜 《内江科技》2012,(11):135+74
针对胜利油田高89块沙四段油藏地层水矿化度较高、渗透率低、残余油饱和度高、水相渗透率低、注水压力高的特点,本文研究制备了以双聚醚表活剂JY-1为主剂的复合降压增注体系,评价了该体系的性能,结果表明:该体系具有良好的耐温耐盐性,超低的界面张力特性、良好的增溶油性能,可显著提高水相渗透率,降低残余油岩心注水压力35%以上。  相似文献   

5.
吕静 《内江科技》2014,(6):50-50,66
<正>全文通过实例龙618块验证老区扩展找新带实现滚动增储的重要意义。文中针对辽河油田东部凹陷北部地区龙618块复杂断块油藏的特点,进行可行性分析,创新工作思路,寻找适合该块的研究方法,把研究构造油藏及油藏存在问题作为切入点,进而落实构造、预测储层分布,确定有利构造圈闭,最终通过井位部署实现该块的滚动勘探增储。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临南油田夏70块深层低渗透油藏注水开发可行性进行了研究,论证了夏70块油藏注水开发的可行性,通过实施注采完善,最终实现了该油藏的高效注水开发。  相似文献   

7.
于宁 《内江科技》2011,32(3):140+145-140,145
针对梁家楼油田中部梁38块油田地质特征,为了合理、高效地开发油藏、提高采收率,本文通过分析研究构造特征、沉积特征、储层特征、油气藏类型等油藏特征,结合该区水平井钻井及开发状况,对水平井开发在该类边底水油藏的适应性进行了分析和论证。  相似文献   

8.
杨东宝 《内江科技》2014,(6):85-86,77
随着对中高渗油藏的不断开发,常规油藏储量已渐渐不能满足经济发展需求,特低渗等非常规油藏开发越来越受到重视。为进一步提高特低渗油藏采收率,开展了水驱后注氮气、氮气/水交替驱和氮气/微球交替驱实验,主要研究了特低渗油藏注氮气开发的提高采收率效果,并优化了氮气的注入方式和注入参数。实验结果表明:对特低渗油藏,水驱后注氮气可进一步提高原油采收率,氮气转注时机越晚,提高采收率效果越差,优选氮气注入时机为无水采油期结束-产水率30%;气/液交替驱时,交替周期越多,提高采收率效果越好,交替驱最优气液比为1:1,最优氮气注入方式为氮气/微球交替注入。  相似文献   

9.
周翠苹  尹秀玲  吴松芝 《内江科技》2011,32(8):130+139-130,139
濮城沙一下油藏1995年底含水98%,进入水驱废弃油藏阶段,针对其高温高盐的油藏特点,2008年选濮1-1井组开展CO/水交替注入先导试验,取得了一些成果。在国内外调研的基础上,围绕水驱废弃油藏CO/水交替驱提高采收率目的开展了储层、夹层、微构造、CO混相驱数值模拟、室内实验等方面研究,充分论证注CO驱效果评价。22  相似文献   

10.
崔维春 《内江科技》2011,32(3):137+191-137,191
本文应用油藏工程方法结合井下监测手段寻找红柳油田垦东521块剩余油富集区,通过优化开发井网,配套老井措施,对剩余油富集区进行挖潜,油藏开发效果得到明显改善。采油速度从0.83%提高到1.06%,采收率提高了1.1%。该块高含水期剩余油挖潜实践对同类油藏改善开发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李晓红  孔国霞 《内江科技》2011,32(4):144+143-144,143
本文针对边底水火山岩油藏成藏规律复杂、储层不易识别描述、开发难度大的特点,对滨674块火山岩油藏储集层的特征及油藏类型、开发方式进行研究和分析,阐述了火山岩油藏开发过程呈现的问题和治理对策及效果。  相似文献   

12.
吕维刚 《内江科技》2012,(11):122+70
由于滨363块低渗透油藏井网适应性差,注采井距大,使得水驱开发效果差,区块采油速度低,储量动用较低。为了探讨适应该区块开发的合理井网井距,利用油藏数值模拟技术及经济评价技术对不同井网、井距进行优化对比研究,通过综合对比得出,滨363块采用正方形反五点面积井网,井距180米开发,开发效果和经济收益最好。  相似文献   

13.
张燕  李英  李媛媛  黄丽 《内江科技》2012,(5):107-108
大王北油田大37块属于低渗油藏,渗透率低、井网井距大、注入水水质差、储层污染等因素造成油藏开发效果差。本文针对这些原因,通过开展渗流机理、合理井网、井距的研究,辅以压裂、酸化、负压射孔等开发配套技术,提高和改善大37块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14.
曹志军 《内江科技》2009,30(6):96-96
以商二区南块;由藏为例,叙述了低渗透油藏中高含水期的调整模式,在精细油藏描述的基础上,利用油藏数值模拟技术研究剩余油分布规律是较为直观的好方法。通过对开发动态进行历史拟合,分析了剩余油的分布特征及其控制因素,针对不同的剩余油分布形式,提出控水稳油的挖潜调整技术。  相似文献   

15.
借鉴国外超稠油油藏开采工艺技术的研究成果和思路,有针对性地选择了河南油田某一区块进行数值模拟和开发试验,旨在探索适合开采超稠油油藏的经济有效开发模式。  相似文献   

16.
杨保华等 《内江科技》2014,(2):57+59-57,59
<正>本文针对明一东块层间、层内矛盾突出,吸水剖面极不均匀,注入水沿高渗透层无效循环,区块主力层系进入高含水期的问题,采用DJ凝胶调驱、SP水膨体堵剂、酸性单液法调驱等整体调驱技术,使油井整体受效,达到了提高油藏水驱控制和动用程度,减缓油藏递减,改善区块整体开发效果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大52块开发状况进行研究,本文分析了油藏的地质特征和开发规律、开发状况,明确了油藏开采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和潜力,制定了下步提高采收率的主要调整思路和技术对策,为区块高效开发指明了道路。  相似文献   

18.
辽河油田W块为深层薄层状特超稠油油藏,2005年采用水平井蒸汽吞吐整体开发。在水平井蒸汽吞吐周期生产规律研究基础上,运用数值模拟等方法,对影响水平井蒸汽吞吐的主要地质参数及动态操作参数进行了研究,认为油层厚度、流动系数、注汽速度及蒸汽干度是水平井蒸汽吞吐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9.
任海宁 《内江科技》2011,32(7):104-105
随着低渗透储层勘探储量的不断增加,近些年来,低渗透油藏开发技术有了长足的进步。滨南油区低渗透油藏主要为沙三段油层,属于复杂断块油藏。本文依据低渗透油藏的特点,以滨660、滨5块为代表,对低渗透油藏的开发技术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分析,结合目前的开发现状探讨了压裂工艺研究及低渗透油层损害、保护,并提出滨南油田低渗透开发技术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0.
孙丙河  赵启刚 《内江科技》2007,28(12):115-115
本文通过可行性分析和先期试验攻关研究,达到了改善潜山超稠油油藏后期开发效果的目的,提高了油藏的采收率,对同类潜山灰岩油藏的开发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