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文章针对政府对企业(G2B)监管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展开研究,以食品追溯系统为案例来分析G2B信息共享问题.针对G2B信息监管的关键特征,提出企业自愿实施下的静态博弈模型和政府强制实施下的动态博弈模型.结论认为,降低政府监管成本和设计有效的激励机制是消除G2B信息共享中信息不对称问题的关键,引入社会治理、正负激励机制和政府科技补贴能推进G2B信息共享,实现政府对食品安全的监管与追溯.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政府危机管理中物资供应保障的理论概述入手,考虑非共享需求信息和决策者风险喜好对物资供应保障中需求预测的影响,分男q建立了不同条件下最优供应量和供应成本模型,分析了危机管理状态下对需求预测的影响原理;利用仿真验证模型的正确性,证明了需求信息的共享对政府危机管理中物资供应保障需求预测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对老年用户在线健康信息安全监管问题进行演化博弈分析,可以为监管主体有效应对信息风险和漏洞带来的信息安全危机、加强多方位的信息安全监管提供一定参考。构建在线健康社区运营方和政府间的博弈模型,从成本收益的角度分析不同策略下双方博弈的稳定条件,并利用Matlab仿真分析不同成本以及政府惩罚值对主体策略的影响。结果表明,惩罚值能同时影响政府和运营方的策略选择,且当政府加强监管的成本和运营方加强管理的额外成本都低于发生安全事件后各自承担的损失时,理想稳定策略出现。  相似文献   

4.
我国正在进入信息社会,信息化条件下电子文件归档后形成的电子档案将成为档案的主体.电子档案的形成,促进了各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推进了政府信息公开,方便了人民群众的利用.现就现代信息技术对档案工作的影响提出一些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5.
随着大数据的发展,政府信息开放共享已无法满足社会公众的需求,对政府数据的收集与再利用是当前社会的发展趋势。在政府数据开放之前,需要对相关的档案信息资源进行有效整合。本文首先就政府数据开放共享对档案信息资源整合提出的要求进行阐述,然后提出该背景下档案信息资源整合所存在的问题,最后结合政府数据开放共享的特点,给出档案信息资源整合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6.
公益性是政府信息资源整合共享中的又一重要特征,它强调政府在整合共享信息资源时以社会公众为核心,以用户需求为导向,最小化主体(政府)限制、最便捷提供客体(政府信息资源)、最大化满足受众(利用者)。现阶段的公益性整合共享表现为目标式公益性整合共享、填充式公益性整合共享、逼迫式公益性整合共享和拒绝式公益性整合共享。公益性在政府信息资源整合共享的过程中,会逐步超越趋利性占据主导,由此提出以社会公众为核心的多渠道、以信息资源重要程度为导向的多层次和以信息源控制能力为标准的多类别整合共享策略。  相似文献   

7.
覃正  韩刚 《情报学报》2007,26(5):758-763
府际信息共享最大的困难不在于技术,而在于管理.现有的以机械工程方法为指导的,以技术为中心的府际信息共享管理模式,严重低估了信息共享过程中人的主体地位,以及共享主体与环境的互动与共同进化关系.信息生态学借鉴生态学的理论和方法,从研究信息主体与信息环境的相互关系入手,为信息管理提供了一个整体的方法论.本文在信息生态学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电子政府府际信息共享的信息生态学研究范式,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个电子政府府际信息共享的分析框架,目的在于弥补机械工程方法的不足.  相似文献   

8.
为了提升电子政务效能及推动服务型政府建设,采用协同思想对长三角区域社会化信息资源共享进行研究。文章从长三角区域间政府社会化信息共享的现实条件入手,构建信息协同共享模型,对长三角区域社会化信息协同共享体系结构进行了探讨,并从长三角区域各政府单元内、长三角区域政府间、长三角纯公共信息三个层面研究其信息协同共享模式。  相似文献   

9.
赵宁  黄铁娜  曹洋 《图书馆》2021,(3):65-71
文章结合开放政府数据特性分析,建立开放政府数据信息生态链结构模型和信息价值网络;基于系统动力学和商业模式的角度分析政府数据驱动创新因素,梳理开放政府数据价值的创造机理,提出价值实现过程框架,揭示价值增值维度,并重点对开放政府数据信息生态链的价值演化路线、阶段特征进行归纳总结;探索开放政府数据信息生态链多主体发展的目标和相应的运作方式,并提出开放政府数据价值增值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在开放获取背景下,针对信息共享空间建设中图书馆风险防范主体意识的缺失,运用风险社会理论,提出了大学图书馆风险防范体系:培育风险意识和提高风险的判别能力;制定并实施应急预案;建立风险转移及各种信息资源的备份制;加强信息安全管理;制定信息共享空间建设的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