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克思政府公共性思想是对黑格尔市民社会与国家理论的批判性继承:在这种批判性继承中显示出马克思政府公共性思想的黑格尔主义来源;对市民社会与政治国家作明确区分是马克思政府公共性思想与黑格尔国家理论的共同基础;两者都属于自由主义批判的共同模式.通过对近代自由主义和黑格尔国家理想主义的批判,马克思以"自由人的联合体"实现了对市民社会和政治国家的双重超越.研究马克思政府公共性思想特别是市民社会理论,对我国当前加强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强化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构建公共服务型政府和多元参与的公共管理模式,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的市民社会思想,对当前中国正在进行的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作用。市民社会思想伴随马克思一生研究的全过程,该文对其发展轨迹进行清晰的梳理,主要从两个途径进行研究:一是对市民社会的法哲学批判与分析,促使唯物史观的萌芽。二是对市民社会的政治经济学解剖,使历史唯物主义得以最终诞生和确立。  相似文献   

3.
“市民社会“概念是马克思著作中的一个基本范畴。从法哲学批判到政治经济学分析,马克思的市民社会思想有一个逐步演变和提升的过程。马克思的市民社会思想不仅是马克思创立唯物史观的理论突破口,而且也是整个市民社会思想史上的重要一环。  相似文献   

4.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市民社会问题的日益显现,马克思的市民社会思想已成为倍受关注的问题之一。市民社会不仅是黑格尔学说的重要范畴,也是马克思主义学说的重要范畴。马克思虽然批判地继承了黑格尔的市民社会思想,但他提出了与黑格尔不同的市民社会问题解决方式。马克思关于市民社会是"直接从生产和交往中发展起来的社会组织"的论断,是对市民社会本质的深刻揭示。  相似文献   

5.
望月清司把以往被马克思主义"教义体系"遗忘的"市民社会"这样一个"消失了的概念"从历史的尘埃之中提取出来,给予了极高的评价,并认为市民社会理论是马克思创立历史观的关键,也是理解马克思历史观的钥匙.在望月看来,历史不仅是对过去事件的回顾,而且是对未来的展望,是沟通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桥梁.望月立足于市民社会基础之上.通过对市民社会的内在批判性分析,不仅回答了市民社会的产生即"过去",也正确解读了市民社会的内在本质特征即"现在",更对市民社会的"未来"作出了科学的预测.望月的任务是消解"教义体系"为马克思所作的漫画像,重构马克思思想的整体像.  相似文献   

6.
“市民社会”是马克思思想形成过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马克思在对市民社会的法哲学批判与政治经济学分析中逐步形成并发展了其市民社会思想。  相似文献   

7.
“卢梭——马克思”是一条联系紧密的思想脉络。由于对如何实现市民社会中人的自由这一根本问题的共同关注,卢梭和青年马克思深刻批判了现实中市民社会的种种痼疾,并走向了克服市民社会问题的不同道路。这表明:一方面,卢梭和青年马克思思想之间存在深刻的精神共契。卢梭和青年马克思在异化、私有财产、人的自由、共同体等方面的思想碰撞,是他们精神共契的具体展现。另一方面,卢梭和青年马克思的思想在具有精神传承关系的同时,也存在着根本的差别。卢梭并没有身处近代资本主义社会之中,但他天才般地预见了市民社会的发展脉络,马克思则站在最前沿接受并深化了卢梭的思想。随着理论上的不断成熟,青年马克思后来同卢梭对市民社会的道德批判渐行渐远。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哲学思想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是在颠覆黑格尔唯心主义国家观和对费尔巴哈抽象的人的超越的基础上,实现了马克思哲学观的变革,而颠覆和超越是建立在市民社会概念生成之基础上的.马克思市民社会概念的生成经历了三个阶段:一是在<莱茵报>时期的社会实践与黑格尔唯心主义国家观的冲突,费尔巴哈人本主义哲学观促使马克思重新认识市民社会和国家的关系;二是在克罗茨纳赫的读书摘录,使马克思在上层建筑(现代代议制)和经济基础(所有制和阶级利益的关系)的关系上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三是自1843年底到1844年8月在巴黎研究经济学阶段,马克思的思想成果集中反映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对经济异化的分析及隐含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为唯物史观的诞生作了铺垫,<神圣家族>给出了唯物史观(以市民社会为基础)的粗略框架,<德意志意识形态>把市民社会置于社会结构的有机链条中,唯物史观因此而诞生.基于市民社会概念基础之上的唯物史观的生成,标志着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哲学在真正意义上超越了费尔巴哈的抽象的人和抽象的感性直观.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的市民社会理论是在批判继承洛克和黑格尔市民社会思想的基础上,科学阐释并创新了的市民社会概念及相关理论,它的发展有着清晰的历史逻辑顺序。本文将从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的雏形,发展和成熟三个阶段来探析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的历史演进过程。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在对黑格尔的法哲学进行批判时,局限于从黑格尔那里吸取的政治国家和市民社会的关系来考虑。通过从巴黎到布鲁塞尔的政治经济学研究,马克思确立了他自己的市民社会概念。而对政治经济学的进一步深入研究最终促成马克思完成了对市民社会的解剖,市民社会的本质是资本的逻辑。  相似文献   

11.
市民社会是马克思理论体系中的一个基本范畴,在马克思主义思想发展的过程中起到重要的作用。要想了解唯物史观,就必须研究市民社会,而欲弄懂市民社会这一重要范畴,就要从文本出发,遵循逻辑与历史相一致的叙述方法,这样才能弄懂马克思三个时期使用市民社会范畴的具体思维语境,把握马克思文本中市民社会范畴之从抽象到具体的内在逻辑。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立足于市民社会,剖析了黑格尔的行政权思想,揭露了官僚政治以维护普遍利益的面目维护特殊利益的本质.马克思阐明,市民社会存在着私人利益冲突,同业公会是维护共同利益的虚幻形式,建立在同业公会基础上的行政权是违背人民利益的官僚政治.马克思批驳了黑格尔关于市民社会和国家行政权同一的论证,提出了克服市民社会和政治国家的分离、铲除官僚政治、建立体现人民主权的行政权的初步构想.马克思的论述对于我们认识当代西方政治统治的弊端、深化我国行政体制改革,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关于市民社会与现代性的关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邢荣 《教学与研究》2005,1(10):50-56
市民社会是马克思现代性理论的重要基础。通过对市民社会与国家关系的探讨,马克思阐明现代国家与市民社会的分离是现代性确立的重要标志;通过对市民社会经济领域的考察,马克思指出市民社会是现代性发展的真正的实践领地。在对市民社会进行全面探究后,马克思看到市民社会的局限与矛盾,从而提出超越市民社会,从政治解放到人类解放的共产主义理想。这里,市民社会又成为马克思的现代性自我批判与超越的基础。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的国家理论遗产与葛兰西的“完整国家”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的市民社会观念以及市民社会决定政治国家的思想,可以说达到了近代以来这一问题讨论的前所未有的理论高度,并为后来国家与市民社会问题的研究确立了一种崭新的认识路径。葛兰西在吸纳马克思理论遗产的基础上,从西方社会已经变化了的现实情况出发,提出了“完整国家”的思想,并据此实现了市民社会理论研究论域的当代转换,即由把市民社会主要看做是经济活动领域,转换到把它主要看做是一个社会文化交往领域和赢得文化领导权的社会空间。这一转换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近20年来,市民社会问题已经成为一个世界性的研究课题.在不同的文化区域和社会背景下,人们纷纷用"市民社会"这一术语表达着不尽相同的理论诉求和现实关切,形成了所谓的市民社会话语系统.我国理论界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对此做了大量的研究.本文梳理了马克思市民社会概念的内涵、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的发展、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及其新的发展趋势等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6.
市民社会概念是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中常用的一个概念。马克思用市民社会的概念来揭示近代社会本质的概念。从马克思市民社会概念的演进过程,对市民社会的概念进行梳理,展现出马克思市民社会概念的发展历程,从而突出市民社会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中的地位,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中国社会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市民社会"概念的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对市民社会的研究始于他对黑格尔哲学的批判。1844年以前,马克思使用的"市民社会"是与"政治国家"相伴随的,主要指"资产阶级社会";1844年以后,随着法哲学批判转变为经济学研究,马克思的"市民社会"则指"物质关系总和"。市民社会概念内涵的变化体现了马克思对市民社会的认识从个别上升到一般的过程。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对市民社会理论的研究是马克思主义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建立在对黑格尔等前人理论批判的基础上,在马克思看来,市民社会的概念是一个历史的概念,“物质生产关系的总和”是市民社会的实质。市民社会决定国家,二者是既分离又相互统一的关系,人类社会超越市民社会和国家的时候,也是阶级和剥削消亡的时候。同时,市民社会的相关理论也对我国目前的社会建设具有重要影响和意义。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技术创新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学理层面对马克思技术创新思想进行研究,对于我们全面理解马克思技术创新思想,进而完整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指导我国当前社会技术创新实践有重要价值.我们认为,对技术创新与社会发展关系的探究是马克思技术创新思想形成的源头和研究对象;实现技术创新从资本逻辑向人的全面发展逻辑转变是马克思技术创新思想的研究主题;唯物史观和辨证法是贯穿马克思技术创新思想的哲学方法.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的市民社会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介绍了马克思的市民社会理论,借鉴西方国家的学者对市民社会组成结构研究的经验,尝试性的提出了当代中国市民社会的组成结构,以期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每个人都能全面、自由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