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陶行知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学家、现代诗人,不仅创作了许多诗歌,还翻译了诸多诗歌。从通俗性、艺术性以及意向剖析三方面研究陶行知先生的英译作品。  相似文献   

2.
陶行知不仅是伟大的教育家,也是一位高产的诗人。在陶行知现存的近千首诗歌中,寄托着诗人开启民智的伟大理想,蕴藏着丰富的语言材料和语言现象。通过对陶行知诗歌的归纳和分析,明确了陶行知秉持教育性、战斗性、大众性的诗歌创作理论;同时通过大量的语言事实,揭示了陶行知诗歌语言的原生性和艺术性的特质。  相似文献   

3.
很小就开始读陶行知先生的诗,但却是在研究陶行知以后,才逐渐懂得,越读越有味道!陶行知是伟大的人民教育家,也是著名的大众诗人。郭沫若赞陶行知是"一位伟大的人民诗人"。[1]两重身份,合二而一,融汇在他的生命中与诗歌里。  相似文献   

4.
陶行知作为一位伟大的教育家广为人知,但他作为一位现代文学史上伟大诗人的地位却少有人承认。因为我们的学界现在还没有充分认识到他的诗歌在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价值。随着时间的流逝,我们的后代会逐步认识到他诗歌的可爱与宝贵。陶行知作为一位伟大的大众诗人的地位必将凸显出来。陶渊明是中国古代伟大的田园诗人。本文把他们的诗歌做一个有意义的分析和对比,从而发现和定位陶行知诗歌在中国现代文学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5.
潘清河 《生活教育》2008,(12):36-37
陶行知是一个教育家.这是众所周知的。可假如说陶行知是一位诗人.恐怕有些人就会持不同的看法。当然,我并不是说陶行知的诗歌超过了他的文章.因为陶行知毕竟是一个伟大的教育家、理论家和实践家.他的教育思想的理论体系必须通过他的文章和演讲来体现。虽然他不是诗人,但据我所  相似文献   

6.
陶行知先生是我国伟大的人民教育家、坚强的民族民主战士,也是一位享有崇高声誉的诗人。他的诗歌的思想内容较广泛,本文拟对其中的爱国主义诗歌作粗略论述,从另一个角度来展现陶行知先生的奋斗的光辉的一生。  相似文献   

7.
陶行知是我国近现代一位著名的人民教育家,也是一位杰出的大众诗人。他在自己半个世纪的战斗生涯里,共创作了约七、八百首诗歌,其中,以教育为题材或与之有关的诗歌,为数甚多。它们是陶行知教育理论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俗而形象地表达了他的教育理论的基本观点。这些诗歌大多清新流畅,明白易懂,富有香韵,琅琅上口。或长或短,体裁多  相似文献   

8.
本文是中陶会十五规划课题《重读陶行知人格教育思想研究》文献研究成果,主要探讨“生命即诗”、“诗化人生”、“诗的学校”、“诗的中国”、“诗的世界”和“没有超人的天才”、“什么是真正的诗人”等陶行知诗歌教育的经典命题,为以陶行知诗歌为内容的《现代学生人格学习读本》的实验设计提供可资借鉴的理论与方法。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王书怀诗歌的历史价值和审美价值的探讨,进一步深入的探讨了在特定历史年代,诗人创作的坚持和创新。从多角度对诗人的作品进行重新审视、论证,尤其对诗人的诗歌语言和诗歌取材进行了深入的探讨。试图通过对王书怀诗歌的研究。挖掘其诗歌在特定历史时期所取得的文学和历史成就,进一步对其诗歌的美学特质进行探究,使其诗歌的历史意义和审美价值得以更清晰的展示在世人眼前。  相似文献   

10.
霍俊明的《尴尬的一代——中国70后先锋诗歌》是第一部关于70后诗人/诗歌的研究专著,其主要成就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对70后诗人/诗歌的特殊历史语境的分析和描述;二是对70后诗人的整体扫描;三是对70后诗人中的优秀代表进行诗学聚焦,充分地阐述了其诗歌价值和历史地位。总体上说,这本书向读者呈现的是一部70后诗人的影像志。  相似文献   

11.
用诗歌的形式来叩问死亡、抒发由此引发的忧伤,由来已久,中国古代的挽歌即其中之一种。挽歌起于执绋者的讴歌,本是送葬仪式的组成部分,但是自汉末起,挽歌的抒情功能被强化,开始在葬仪以外的场合流行起来,此后,魏晋文人不仅好唱挽歌,且自制新辞,文人挽歌诗往往带有自挽的性质,是特定时代的产物。陶渊明的《挽歌诗》堪称此类作品的千古绝唱。  相似文献   

12.
从《诗经》到陶诗看田园诗的发展与成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陶渊明的田园诗比《诗经》中的田园诗成熟,其表现为:一、由无名氏创作的四言诗到诗人创作的王言诗;二、由叙事性的田园诗到抒情性的田园诗;三、由理想田园生活的笼统概念到优美的学蓝图。  相似文献   

13.
陶渊明的田园诗深受大自然的影响,其总的艺术风貌在于心物之间的高度交融、浑化无痕,形成了其诗歌高远秀逸的艺术天地。陶诗的艺术特征主要有,物我情融、如盐入水,意象群的营构具有诗人的个性特征,在对自然事象的捕捉上反映了作者敏锐的感受力,诗中所运用的语言也具有词采新颖而自然的特点。这些,就构成陶渊明作为一个得自“江山之助”的杰出田园诗人的重要底蕴。  相似文献   

14.
在陶渊明一百二十多篇诗歌中,涉及“固穷”的占三分之一强。特别是《咏贫士》组诗,对此表现尤为集中。在写作《咏贫士》前后是诗人内心矛盾极为激烈而急需寻找心理慰安的时候,此组诗正是诗人在能否将固穷之志坚守到底的矛盾斗争中升华的结晶。“固穷”在陶渊明的思想和创作中都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它对陶渊明的思想和人生道路产生过重要影响,成为他精神的重要支撑。那些以《咏贫士》为代表的表现固穷题材的诗歌,直接影响到陶渊明后期创作的风格。  相似文献   

15.
《资江耆旧集》的成书过程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明末清初,湖南士子如周圣楷、廖大隐等人已开始注意对本土文献的搜集整理工作,清代前期产生了一大批与湖南文学有密切关系的诗文集,但没有一部严格意义上的湖南本土诗歌总集。合邓显鹤与陶澍二人之力编辑并刊刻成书的《资江耆旧集》,是湖南文学史上第一部地方性的诗歌总集,它的成书过程复杂艰难,本文就这一过程进行考证。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对1933年由陶行知主编、陆静山编的《晓庄歌曲集》中各曲调的分析研究,试图考证陶行知几首填词歌曲的曲调来源及特点,顺带勘正其中的记谱错误,再洞悉其它创作歌曲的艺术风格和功用意义,力求分析词、曲的创作手法和词曲结合之技巧。再结合他人关于陶行知的研究成果,通过作品的分析论证以便管窥陶行知的音乐教育思想和实践途径。  相似文献   

17.
陶潜的诗,自唐以来或仿制,或应和,或研究其价值,从各方面体现出后人对他的推崇。但陶潜的诗序却很少有人注意,从现存的121首陶诗中,共有34首冠以诗序。陶潜诗的诗序是一篇篇完整的美文,有题旨,内容丰富,形式独特,风格朴素自然。透过这些诗序,同样能了解陶渊明的思想和艺术风格。因此,这些诗序是研究陶诗的重要材料,有着独特的价值。  相似文献   

18.
本从《诗经》生成机制的角度,分析了《诗经》与周代讽谏制度之间的关系。指出:公卿列士献诗制是周代诸多诗歌采集制度之一。也是贵族民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言志”是“诗”的本质特征。公卿列士通过献诗表达了自己对时政的看法,以辅助朝政。根据内容特征的不同,可分为颂声之作;怨刺之作:风化之作。这些作品经过乐官的整理、谱曲。收入典藏。成为早期的《诗》。  相似文献   

19.
自20世纪文学革命运动以来,现代汉语文论话语与古代汉语文论话语之间,发生了严重的断裂。如何应对这种断裂,如何建构新的文论话语体系,近年来,主要存在两种倾向与三种策略。第一种倾向是力图使传统文论重新言说,包括"转换论"与"重建论"两种策略;第二种倾向是不论话语的来源,一切以"应用"为指归,即"实用论"策略。"转换论"、"重建论"更多地站在民族本位的文化立场上,"实用论"似乎与全球化趋势相适应,但隐含其中的却是比较厚重的功利意识。  相似文献   

20.
苏轼《和陶诗》作于扬州、惠州、儋州三个时期,共一百多首。以清人王文诰“和韵”与“和意”说为视角,《和陶诗》可分为用陶韵复和陶意的诗歌、只用陶韵而抒己怀的诗歌及改陶韵的诗歌三类。苏轼的《和陶诗》不仅丰富了其个人的诗歌创作,而且经由苏轼和陶,其门人及时人多有仿效,和陶在宋代蔚然成风,绵延至元明清而不绝,和陶俨然成为一种文化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