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苏轼书法审美追求“适意”与“无法之法”,追求创新,并把深层“意”推向高峰,强调了书法的文化本位。苏轼批判地继承了前人业绩并超越前人的窠臼,是宋尚“意”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而苏轼所追求的书法审美“适意”、对深层“意”的强调,正是当代书坛所欠缺的。当代书坛应在“法”和深层“意”上更上一层楼。  相似文献   

2.
古代文人书法作为中国书法艺术的重要传统流派,具有独特的审美魅力和文化价值。然而,在当代书法创作中,古代文人书法的元素和风格已经出现了一定程度的缺失。针对这一问题,探讨当代书法创作中存在的古代文人书法缺失现象,提出加强古代文人书法传承和融合、增强当代书法创作的审美教育和文化自觉等解决方法。同时,分析当代书法艺术家采用的新的表现形式和技法,以及如何融合传统文化和现代审美,实现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  相似文献   

3.
通过回望当代书法发展的社会背景与情态,概括出当代书法文化意趣的大众化、形式化、多元化特征,论述了当代书法文化意趣的三个内涵:即精神的书法、审美的书法和浮躁的书法。从而肯定了当代书法将给未来书坛予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4.
大众传媒构成当代中国书法的传播生态环境,书法无疑要受其影响。中国书法对传媒环境的“适应”导致当代书法价值观、创作观、审美观的深刻变化。本文从传播学的视角,探讨了报刊、电视、网络三种大众传媒对当代中国书法的影响。艺术新媒介的出现为书法创造了新的发展机遇,也给书法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作者提出了大众传媒时代中国书法的生存策略。  相似文献   

5.
邱志文 《高教论坛》2006,(4):99-101,106
传统书法教学片面强调“手”的临写功夫,忽视“眼”和“脑”方面审美素质的培养;当代书坛有忽略书写技能训练和审美素质培养的倾向。从哲学的高度、书法课的教学目的、艺术创作的一般规律、书法艺术的特殊性等方面看,书法教学中书写技能的训练和审美素质的培养,均有其客观必然性。提高书写技能的基本途径是掌握笔法、墨法、结体、章法。书法审美素质的培养,要贯穿于书写技能的训练中,要适当讲授一些书法理论,要与其他艺术门类进行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6.
当代中国书法由实用性转向艺术性,由于人们审美需求品位的不断求变,各种书法赛事、展览的评审也倾向于追求展厅效应。因此,当代草书创作的审美取向,也表现为追求作品的整体视觉效果,即视觉冲击力,主要体现在抒发情性、我心写我草,重视形式、适度增强形式感,布局空间、章法强化对比度,心仪万象、态势生动多变等方面。  相似文献   

7.
通过回望当代书法发展的社会背景与情态,概括出当代书法文化意趣的大众化、形式化、多元化特征,论述了当代书法文化意趣的三个内涵:即精神的书法、审美的书法和浮躁的书法。从而肯定了当代书法将给未来书坛予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8.
中国书法创作追求“中正平和”、“达其性情”,强调“意在笔先”,而古典诗词创作追求“中和之美”,强调“诗缘情”,注重意境的创造,二者在审美精神和创作理念上相互渗透和影响,有着共同的审美追求。  相似文献   

9.
中国书法创作追求“中正平和”、“达其性情”,强调“意在笔先”,而古典诗词创作追求“中和之美”,强调“诗缘情”,注重意境的创造,二者在审美精神和创作理念上相互渗透和影响,有着共同的审美追求。  相似文献   

10.
书法是以汉字为审美对象的书写艺术,早在甲骨文时代就开始了,是我国的传统文化之一。汉字从甲骨文发展到今天,就书体而言,经历了三千多年的演变。即,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行书、草书。教师应该在课堂中加强对学生硬笔书法的教学指导,提升学生的书写能力。  相似文献   

11.
本文是笔者曾经发表的论文《郭沫若考释甲骨文字形的两种失误》的续篇.前后两文作为一个整体,对郭沫若考释甲骨文字形的失误作了比较全面的评析.本文集中考察了郭沫若在甲骨文字形考释中的另外两类失误:一、误增构件或误减构件,二、误认合体字的部分偏旁.全文一共涉及到十九个具体问题.  相似文献   

12.
本文认为,"红崖天书"是产生于新石器时代,比殷代甲古文更原始的图画会意文字,或称古图形文字,它应该是一则古时的"公告"。  相似文献   

13.
商代社会性质研究之我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一八九九年殷墟甲骨卜辞发掘以来的一个世纪里,随着史料的增多和研究的深入,商代社会性质逐步成为先秦史研究中的一大难题。商代社会性质的研究,对于我们正确把握先秦史发展的规律,了解民族化源流传承都有极为现实的意义,同时它将极大有助于中国古史分期问题讨论的最终圆满解决。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剖析于右任先生同一内容的三幅书法对联入手,论述了于右任先生书法的特点,分析了他的书体风格,以及风格的演变,进一步强调了他在书法艺术方面所做的贡献.  相似文献   

15.
书法艺术是东方艺术中的一朵奇葩,这种独特的抽象线条艺术的产生、发展与成熟过程不是孤立的,它与自然、环境、音乐等都有一定的内在联系,这就是常人们提到的"字外功夫".学习书法,不单是练字,还得拓展其艺术空间和想象空间,这样的书法艺术才有生命力.  相似文献   

16.
龙开朗先生善书善刻 ,作品琳琅满目 ,有文有野。书法作品讲究“味”、“情”、“气” ,篆刻作品既有秦风汉韵 ,又有个性。这是他感悟人生和书道的结果  相似文献   

17.
甲骨文语言文字的时间跨度近300年,若将其放在一个平面来研究,则有可能造成源流不清。在根据转换生成语法的基本原理,结合统计的方法,具体分析甲骨文单祭祀动词句型转换衍生的过程,详尽描述其类别的基础上,对各种句型作定量和分期的研究,可反映出甲骨文单祭祀动词句在各期的分布情况。  相似文献   

18.
吴怀民 《河池学院学报》2007,27(4):113-115,119
意境是中国美学的,也是中国独有的艺术——书法的一个重要范畴。本文论述了中国书法之所以产生意境的原因;阐述了中国书法意境美的各种表现形式;对当前书坛在创作上由于受展览影响而缺乏意境的现象进行反思,提醒人们在书法创作中要重视营造意境。  相似文献   

19.
“帝”字解     
在中国古文化中,"帝"字占有重要的地位.但学术界对"帝"字在甲骨文中的原始构成和它的原始意义持有多种不同的见解.因为解释不同,自然会影响对黄帝身份的分析和确定.我们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神话比较的方法,综合、剖析了各种资料,对"帝"字的原始构成和原始意义,对黄帝的身份,做出了判断.  相似文献   

20.
书法是中国独特的艺术门类,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其间书法大家辈出,书法作品美妙美伦,它们是中国艺术的骄傲,也是世界艺术宝库的一大组成部分。中国书学博大精深,富有民族特色,深入研究书学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艺术理论有重大意义。本从创作心理的角度,总结了唐代书学“意在笔前”和“忘机兴发”两种创作心理,分析了唐代书学情感表现与笔法的关系,从而探讨了书法作为艺术,情感表现与笔法的深层结构,对在艺术理论的语境中进一步研究书法做了尝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