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苗珍虎 《文教资料》2009,(26):12-14
本文着重对现当代著名诗人学者吴奔星的旧诗及其诗美进行了积极探索,并从生命意识与生命的诗化;人格抒写与时代精神;诗美内容与形式的辩证观三个方面进行了阐述,以期弥补学界对这方面关注的不足.  相似文献   

2.
明朗与含蓄是诗的两种基本风格,对其它诸多风格起繁衍和主导作用,这两种诗风是互补的,相辅相承的。但是,有人在论诗时,却常常把二者对立起来,大有不共戴天之意。他们认为只有含蓄的诗才是好诗,“纯诗”;而明朗的诗则是拙诗,甚至是“非诗”。这显然是一种错误的认识。  相似文献   

3.
《苕溪渔隐丛话》是宋代诗话总集的双璧之一,它对唐宋诗学研究有着极其重要的文献价值。该书不仅体现了胡仔独特的诗学批评特征,具有重要的诗歌史意义,还体现出编者胡仔对诗歌审美的特定追求。他崇雅黜俗,讲求含蓄,追求清远、平淡自然的诗风,注重整体美,追求创新等。这些审美追求,使该书的价值远远超出了一般诗话总集仅仅收录别集的意义。它既改变了诗话总集有选无论的状况,弥补了胡仔没有诗学专论传世的遗憾,也客观反应了宋代诗学审美的一些共同特征。  相似文献   

4.
文章阐述了陆游与元好问南北诗坛“双峰并峙”现象的原因,指出了二者诗学典范选择的异同,分析了二者诗风差异的根源,以此来论证诗学选择与诗歌创作实践之间的关系.宗杜学陶成为陆、元二人诗学典范选择的共同点,造成二者诗风有相似之处,而个人与时代的差异又赋予二人诗风本质的不同.诗人的典范选择与诗歌创作之间形成良性的互动效应.  相似文献   

5.
吴奔星先生集诗人、学者于一身,他对中国古典诗歌和现代文学的研究有多方面的造诣,有多种具有广泛社会影响的著、编。作为一个诗人评论家,他一直活跃在三十年代以来的诗坛上,比较广为人知。他善于以个人特有的方式,开拓着属于自己的诗学世界。他的新诗评论,有两个突出的特点:其一,往往以历史的长镜头透视中国新诗发展的全过程,从宏观的总体把握上,提出新诗建设中的重大问题;其二、重视诗人研究和诗作解读,常常借助自身丰富的艺术体验,作出独到的审美判断。他的评论文章,有独特、鲜明的风格,激情洋溢,雄辩恣肆。  相似文献   

6.
高启是身跨元明两代的诗人,习惯上将他列入明代诗歌。这决不仅仅因为他曾经出仕新朝,而是于明代诗风实有开启之功。高启对明代诗风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兼师众长、随事摹拟的创作途径;复归风雅、稳健沉着的创作旨趣;格调与灵性并重的诗学追求。  相似文献   

7.
<八旗诗话>是清代乾嘉时期蒙古族学者法式善的一部论诗著作.这部诗话不仅在研究八旗文人群体的诗风特点、整体成就方面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且在"吉光片羽"式的评论文字中渗透了法式善本人的诗学理念.在诗歌的本质要求方面,法式善力主"自写性情";在诗歌的审美追求方面,又反复强调"含蓄蕴藉"和"以清为主".同时,他还高度重视诗歌"诗气"这一构成性概念.  相似文献   

8.
谢启昆的论诗诗在中国诗学史上数量首屈一指 ,他以元好问的后继者自居 ,具有诗史性质 ,有先进的诗学发展观 ,崇尚清新自然和雄深刚健诗风 ,推崇《诗经》《离骚》诗歌传统  相似文献   

9.
张洁 《海外英语》2012,(20):215-217
华兹华斯是浪漫派奠基人之一。在他的《抒情歌谣集1800年序言》中,华兹华斯详细阐述了他的诗学主张,开创了一代诗风,该文拟以《咏水仙》一诗小探华兹华斯的在《序言》中所提到的其诗学观中最重要的几个部分,包括他的自然观、创作观、语言观、以及快乐观。  相似文献   

10.
穆木天是中国象征主义诗学的倡导者之一,他的“纯诗”理论及象征主义诗歌创作在中国诗学界具有一定的价值。三十年代,穆木天等人发起成立中国诗歌会,穆木天的诗风转向现实主义,诗歌创作遵循民族化、大众化的原则。本文阐述了穆木天从二十到三十年代诗风的嬗变。  相似文献   

11.
杨万里的诗学思想以对江西诗学的修正标志着宋代诗学的转型。他的诗学观包括了触物感兴、悟入活法、味外之味三个方面,他力图从自然万象中汲取灵感,创造出一种轻清活泼而又趣味隽永的新的诗风,被称为“诚斋体”。这种诗体虽对江西有所突破与变革,但仍与之有内在的联系,本质上仍是“内圣”人格的一种表现。他对江西诗法,尤其是它的句法论,也多所继承,故后人仍目之为江西派诗人。  相似文献   

12.
清初著名诗人施闰章在清初诗学从遗民诗风转变为"神韵"诗风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其战乱题材的诗歌思想意蕴丰富,不仅仅体现了他的仁者之心,也具有现实主义精神、独特的叙写方法和温柔敦厚的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13.
在程朱理学作为官方学术思想的时代,袁枚却沿着清初至乾隆以来性情论重"情"反"理"的倾向树立了"诗本性情"的诗学观念,并以此对孔子《诗》说进行了批评与改造,表现出一定的反理学色彩。袁枚摒弃了孔子诗学强调的教化作用,以"诗言情"而反"思无邪",唯性情"真"而反"郑声淫",抑《雅》《颂》而扬《国风》,重情诗而立艳体。他将"兴观群怨"解释为以感发真性情为首要目的的审美功能,把"温柔敦厚"阐释成以表现真性情为前提的含蓄诗风,以《诗经》为典范倡导诗歌的唯情主义,在一定程度上消解了儒家诗学的政教精神和伦理主义,促使诗歌从言志载道走向世俗人生。  相似文献   

14.
或许可以用"两栖"、"三擅"、"四维度"来概括丁芒迄今为止的诗学与文学事业.所谓"两栖"即丁芒自己"自嘲"和总结过的"两栖诗人"兼写新诗和旧诗两种诗体.他发蒙于旧诗,成就于新诗,复又回归于旧诗,同时以非凡的胆识和魄力倡导着新诗与旧诗的融合.所谓"三擅",盖指丁芒分别在文学创作、理论批评和书法艺术三方面的擅长及其佳绩.所谓"四维度"是指他的诗歌及文学活动体现着四个维度探幽古典,面向未来,身体力行,关注青少年.丁芒还是一位始终洋溢着生命热情的诗人,生命的感兴及其诗性表现常使得他的诗情超越时代的限削而通向久远,他早期战争年代写的诗及1983年写出《生命钟》后的诗大都体现了这个特点,特别是80年代末至90年代写的怨刺之诗说明丁芒回复自我生命感兴以后才使得他的诗词重新获得了个我的灵魂.  相似文献   

15.
清初著名诗人施闰章,其诗学取向与遗民诗人群体表现出明显的差异,诗歌的审美趣味主要体现在:1、推崇"温柔敦厚"的诗教与委婉含蓄的审美情趣;2、提倡盛世雅音的清明广大的诗风;3、标举典雅冲和、自然清秀,贬黜浮艳堆砌、鑱刻险仄;4、尊奉蕴藉、空灵、尚情之唐诗,反对径露、拙实、尚意的宋元诗。  相似文献   

16.
华兹华斯是浪漫派奠基人之一.在他的《抒情歌谣集1800年序言》中,华兹华斯详细阐述了他的诗学主张,开创了一代诗风,该文拟以《咏水仙》一诗小探华兹华斯的在《序言》中所提到的其诗学观中最重要的几个部分,包括他的自然观、创作观、语言观、以及快乐观.  相似文献   

17.
"海虞二冯"指的是明末清初常熟的两位重要诗人:冯舒与冯班。"二冯"上承诗坛巨擘钱谦益"通经汲古"的诗坛变革旗帜,下启虞山诗学的新路向,实为虞山诗学的新一代盟主。"二冯"诗学之共同点颇多,如抨击明末"七子"、"竟陵"诗风,重申诗文之辨,推崇晚唐诗风等等,凸显出虞山诗学的显著特色。然两者诗学也存有一定差异,论及者较少,当结合其人格禀性、学术经历作进一步分疏,深化学界对"二冯"诗学的理解。  相似文献   

18.
"海虞二冯"指的是明末清初常熟的两位重要诗人:冯舒与冯班。"二冯"上承诗坛巨擘钱谦益"通经汲古"的诗坛变革旗帜,下启虞山诗学的新路向,实为虞山诗学的新一代盟主。"二冯"诗学之共同点颇多,如抨击明末"七子"、"竟陵"诗风,重申诗文之辨,推崇晚唐诗风等等,凸显出虞山诗学的显著特色。然两者诗学也存有一定差异,论及者较少,当结合其人格禀性、学术经历作进一步分疏,深化学界对"二冯"诗学的理解。  相似文献   

19.
作为乾隆时期的著名诗人,蒋士铨在当时诗坛具有独特的地位,一方面,他与当时著名的诗派"性灵派"的代表袁枚和赵翼被并称为"乾隆三大家",但另一方面,他的诗学又不同于性灵派,而是在豪荡中自有一股磊落迂回之致,带有宋诗派的痕迹。本文从蒋士铨的学诗历程和他的交游出发,试图考察他的诗学源流,阐述清代江西诗风对他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李然 《现代语文》2010,(5):48-50
作为乾隆时期的著名诗人,蒋士铨在当时诗坛具有独特的地位,一方面,他与当时著名的诗派"性灵派"的代表袁枚和赵翼被并称为"乾隆三大家";另一方面,他的诗学又不同于性灵派,而是在豪荡中自有一股磊落迂回之致,带有宋诗派的痕迹。本文从蒋士铨的学诗历程和他的交游出发,试图考察他的诗学源流,阐述清代江西诗风对他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