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开放探究式教学,就是一种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课堂教学为轴心、以教材为载体,与社会生活和学生实际紧密联系,以培养学生创新与实践能力为核心的新型教学形式,是变"知识为本"的传统教学模式为"以学生为本"的现代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2.
王瑛 《梧州学院学报》2009,19(4):97-101
在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教学改革中,启发学生主动实践是关键.经管类专业传统教学模式缺失主动实践理念,不能满足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时代要求.该文以主动实践理念为指导,认为开展学生案例竞赛活动是课堂案例教学的有益补充,从完善竞赛管理模式、推动案例教学改革、创造实施环境与条件、提高师资水平和引导学生的适应性等几方面构建"案例教学+案例竞赛"的互动模式.  相似文献   

3.
素质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实践能力与创新思维。新课程标准强调:"倡导探究性学习,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过程,勤于动手动脑,逐步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科学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批判性思维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等。"其本质就是要打破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构建师生互动、学生主动探究的教学模式,以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教师要转变传统教学观  相似文献   

4.
裴瑞芬 《成才之路》2012,(17):30-31
正基础教育改革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主动探究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与人合作的能力、终身学习的能力等等。这些都是传统的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无法胜任的。而研究性学习作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一种重要途径,无疑是当今教育改革的热点和重点。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中心环节,是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如果把握好作文这一关,就实际上抓住了语文教学的"主干"。但在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似乎像一道难以攻克的"堡垒",许多学生面对写  相似文献   

5.
苏联教育家赞可夫认为:"智力活动是在情绪高涨的气氛里进行的."这种气氛会给教学带来好处,同时也有助于完成教育任务.传统的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中心,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写,学生抄.学生是被动接受知识,信息的传递是单向的.情境教学体现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有指导、有目的的主动学习,这一教学模式是传统教学的一种突破和飞跃.它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在自我探索、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获取知识.它是一种开放的双向过程,是一种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创新的教学方法.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如何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呢?  相似文献   

6.
以行为主义为指导的传统教学模式在教学实践中日益暴露不足.为了适应信息时代对教育的新要求,必须进行课程改革,实现信息教学与各门课程的结合.利用多媒体网络技术,开展信息化教学,建立信息化教学模式,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体能动性,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文章以电子产品的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为依托,对信息化教学模式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7.
随着社会不断进步和高速发展,教育教学在各方面不断改革,新教学理念也给教师提出新要求,即改变以教师"传道、授业、解惑"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主张以人为本,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自主学习、自主发展的"双自主"教学方法正是给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究提供了更多的空间,是培养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的科学学习方法.  相似文献   

8.
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整合已成为教学发展的主要趋势。现代信息技术与小学教学的整合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挑战。同时也是小学教育发展的重要机遇。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最终目的是追求教学效果的最优化,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能力,使学生从传统的接受式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探究学习。本文主要从教育理念、教育方法及应注意问题三方面谈一谈现代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的整合。  相似文献   

9.
智慧教学依托互联网技术、计算机技术以及大数据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为学生打造集趣味性、共享性、交互性、协作性于一体的高效课堂.基于这一理念,近年来,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摒弃了传统的"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利用微课、慕课、翻转课堂等新型的教学模式,逐步凸显学生的课堂主导位置,进而在锻炼和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同时,让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程产生了更加浓厚的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10.
在生物教学中应用抛锚式教学法,旨在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主动进行知识建构,同时为教师提供课堂教学可利用的教学模式,以及区别于传统教学的实践参考.文章以"细胞的癌变"一课为例进行抛锚式教学,并指出具体的应用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