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当今社会,婴幼儿早期教育越来越受到社会和家长的关注.家长早教意识的提高及其积极主动的参与早教机构相关活动,为婴幼儿的潜能开发及早教事业的蓬勃发展注入了强劲的动力.我们该怎么理解宝宝的早期教育呢?正如华东师范大学学前教育系潘洁教授所说的那样,在婴幼儿的早期教育中,父母和亲情是任何人都替代不了的,尤其对于3岁以前的孩子来说.父母日常生活中对孩子的悉心照料本身就渗透着许多教育因素,比如语言对话、情感交流、动作模仿、穿衣吃饭等.可以说,我们对宝宝做的每一件事情都是"教育"活动.宝宝是在和我们的接触中,接收着各种生活和成长的基本信息,包括动作触摸、情绪情感、语言沟通、自主控制、人际交往和智力开发等.这些过程都需要家长有意识的约束控制自己的言行举止.笔者主要从探讨0--3岁婴幼儿(宝宝、孩子)家庭早期教育的意义入手,从婴幼儿家庭早期教育的内容和方法等方面提出自己粗浅的建议,以期为宝宝营造丰富多彩的成长氛围.  相似文献   

2.
0-6岁是儿童神经系统及各种潜能发展的重要时期,也是重要的早期教育阶段,许多家长把送儿童进早教机构等同于早教.其实,父母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早教机构只是早教的补充,不能替代父母的教育.为了保证早教的效果,父母才是早教的对象.父母应该首先接受先进的早教理念,并在日常生活中有意识地对孩子施加影响,促进孩子早期健康发展、成长.  相似文献   

3.
自孩子出生之前,父母就对孩子进行胎教。孩子出生后,父母和孩子朝木夕相处,教孩子爬,走、说、吃等生理需求。巴金先生说——“孩子们变好或变坏和他们受到的教育有关,有句话叫‘先入为主’,所以父母是第一任老师……”我国谚语有:“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父母在日常生活中身体力行的对孩子进行无声的教育,并且这种教育要伴随孩子几乎一辈子。所以父母是孩子终身的老师。  相似文献   

4.
“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教育从0岁开始”,更有甚者将俄国生理学家巴甫洛夫的“婴儿降生的第三天开始教育,就迟了两天。”这句话奉为家教圣经……随着这些观念的兴起,早教之风也愈演愈烈,全国很多大城市的早教机构如雨后春笋层出不穷,孩子只有几个月时,父母们就开始带孩子参加各种价格不菲的早教班。  相似文献   

5.
龙兰 《考试周刊》2013,(39):179-180
一般认为早期教育从儿童出生时即可进行。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教育的侧重点有所不同,而且在早教期间应该注意生活化、指导性、兴趣三点原则。父母在对小孩进行早教时,切勿陷入过分溺爱、把早教等同于学习或等同于教育训练的误区。  相似文献   

6.
前不久,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幼儿理事会副理事长、中国民办教育研究院学前教育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天才宝贝"中国创始人刘慧琴女士,在天津举办育儿专题讲座。她指出,早教不仅要教孩子,家长的角色定位将影响对孩子的教育效果。爱他,就给他最好的教育——很多年轻父母这样想。但什么是最好的教育?什么样的教育适合您的孩子?父母如何  相似文献   

7.
《0岁方案》创始人、全国著名早教专家冯德全教授,现任中国未来教育研究会执委、中国优生优育协会少儿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国家计生委培训中心优生优育培训基地主任等职,其《0岁方案》获全国九项大奖。近日,被誉为"中国早教之父"的冯德全教授就家长们关心的问题接受了记者的采访。针对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关系,冯德全教授指出,家庭教育在孩子的早期教育中占有90%以上的份额;要做好孩子的早期教育,家长不仅要找合适的老师、学校,更要提高自身的修养,注意改善教育方法。早教中家庭教育占90%记:在早期教育中,您一向提倡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相结…  相似文献   

8.
婴儿需要"性教育"对孩子的性教育要从何时开始涉及?"当然是从他们青春期开始有性意识的时候了。"错了!性教育要从孩子出生的第一天就开始认真进行!性教育不仅仅是告诉孩子我们的生理解剖结构,还包括性别意识教育,对于身体的感知与判断,以及亲密感,等等。而这些,确实是从婴儿期便开始了。  相似文献   

9.
数学是开发智力的钥匙,也能培 养孩子好奇、专注的品质,更能锻炼孩子的抽象思维能力。因此,应重视对幼儿的数学教育。在幼儿数学教育中应注意下面几个问题。 1.树立科学的数学早教观念。科学研究和实验表明:从新生儿起,婴儿大脑的发育就使其具备了接收早期教育的生理基础和条件。因此,不必担心早教会有损于孩子的大脑发育。正确的、符合孩子年龄特点的早期教育,不仅有益于孩子的正常发育,还能促进大脑的发展和成熟,提高孩子的智力。父母和幼儿园的  相似文献   

10.
薛嘉琳 《天津教育》2021,(7):180-181
在过去一段时间里,中国的教育存在一个主要的特点,即父母外出工作,祖辈带孩子。例如我们幼儿园早教班的60多名2~3岁的幼儿,98%的孩子父母外出工作没有精力照顾孩子,孩子主要是由祖辈抚养。而长辈仍然存在传统的教育观,普遍对孩子较为溺爱,孩子在家总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在这种环境中,孩子极易养成以自我为中心的个性。本文以此为背景对孩子的早期教育问题提出建议及反思,以期使家庭教育得到进一步的完善。  相似文献   

11.
前段时间去德国探亲,那里的异国风情让我眼界大开,不过让我感触更深的,还是德国人对孩子的"善良教育"。在德国,孩子出生后,父母最需要做的有两件事:一是教育孩子学会自立;二是教育孩子从小就要有爱心,即"善良教育"。德国人对孩子的"善良教育"首先从爱护小动物开始。在很多的德国家庭中,都有小猫、小兔、小狗、小金鱼等小动物。这些小动物并不完全是家庭宠物,而是父母有意为孩子准备的"实物教材"。父母手把手地教孩子如何喂养、护理小动物,使他们在动手照顾小动物的过程中学会体贴入微地照顾弱小生命。  相似文献   

12.
<正>高尔基曾经说过:"谁不爱孩子,孩子就不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才能教育孩子"。这个经典语言无非是对孩子最亲的父母所说的,但是更重要的应该是培养孩子茁壮成长的广大教师。因为孩子从懂事开始就去学校读书识字,从幼儿到小学、初中乃至高中和大学都要在老师的精心培育下成长着,若是离开老师的教育就不会成为有文化的有用人才。在这期间父母经管孩子的时间是无法和老师相比的,远远落后于教师和孩子们在一起的时间,因此老师是孩子成长的最近亲人,教师的职  相似文献   

13.
从出生到3岁是孩子大脑发育的最快阶段,这个时期智力潜能的开发尤为重要。国外一位著名的早教专家就曾说:“婴儿降生的第三天开始进行教育,就晚了两天。”玩具是给予幼儿早期教育(或叫早期刺激)的最好工具。选择一个好的玩具就是选择了一条开发幼儿智能的捷径。但爸爸妈妈不要以为花钱买的玩具才是好玩具。你随手就可以在家中找出符合幼儿不同时期大脑发育特点的好玩东西。饮料瓶:锻炼幼儿听敏度(适合0~6个月)挑选几个颜色鲜艳的小塑料饮料瓶,分别将里面装上大米、绿豆、蚕豆等不同物品,将瓶盖拧紧后,在距离幼儿耳朵20厘米~50厘米的区域有…  相似文献   

14.
母亲,且单单是母亲一个人,对小孩子的影响远超过其他任何人、事、物——怀特博士母亲教育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孩子的早期教育重要,而母亲在孩子的早期教育中又有着极为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我出生6个月时,因为母亲患病要到外地治疗,就不得已被寄养到外祖父家,并且一养就是10年。回到父母身边后,我再也没能适应这个新环境,对它一直有着别人难以体察的陌生感。由此我痛切地感受到父母对孩子心理健康的巨大影  相似文献   

15.
10多年前的儿童教育强调“3岁定终身”。许多人作了研究 ,发现一个人的智力在 6岁前就已经发展了 90 %,而且提出了这样一种观点 :孩子是一张白纸 ,你涂上什么色彩与图案 ,他就呈现你所绘制的东西。于是 ,早期教育理论开始倍受重视。尤其是近些年来 ,年轻的父母们越来越关心孩子的早期教育 ,期望能按自己的意愿塑造一个理想的孩子。这样的心态和行为也容易导致早期教育出现误区 ,认为教育越超前越好。于是 ,在孩子出生不久就教孩子认字、数数、背诗、算题 ,两三岁就教孩子写字 ,四五岁就把小学的课本拿来教孩子攻读。有人甚至主张把小学要解…  相似文献   

16.
现在,家长们都很重视对孩子进行早期教育,有的甚至从孩子刚出生就开始了。然而,有不少年轻的家长把早期教育片面地理解为"早期智力开发",只是教孩子识汉字、学外语、背古诗、弹钢琴、练书法等.却把道德教育和行为习惯的培养放在可有可无的地位。这种现象相当普遍。是什么原因呢?有的家长说:"孩子还小,不太懂事,管教也没用,等他长大一点儿,懂事了,再管教也不迟。"  相似文献   

17.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现在越来越多的父母格外重视儿童的早期教育。大街上有关对儿童进行早期教育的学校、早教中心随处可见。这种教育的结果是在孩子幼小的心灵种下厌倦学习的种子,得不偿失,文章通过分析得出游戏可以点亮孩子的生命。  相似文献   

18.
宝宝的语言发展是从咿呀学语开始的吗?不,孩子的语言发展从出生时就开始了,从听到说,孩子经历了一个漫长的积累过程。 0-1岁 语言储存期 任何一种语言的发展都是从听开始的,孩子更是如此。从孩子出生开始,就已经从父母跟他的对话中学习语言了。前期的输入期虽然不会立刻看到效果,但是对孩子的语言发展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前期输入的越多,后面爆发期的时候词汇也就越丰富,语言交流也越顺畅。  相似文献   

19.
张慧 《时代教育》2012,(24):217
早期教育对孩子成长起重要作用.幼儿园要高度重视早教工作,多方位开展工作,组织丰富的活动,进行联动宣传,在不断的研究与实践中使辖区内的孩子得到长足而有益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正健康,快乐,是大多数父母对孩子的期许。"你可以不成功,但一定要幸福",更是很多父母对孩子未来的衷心祝愿。但实际上,成功与幸福往往并不矛盾,幸福的人更容易成功。所以,我们不必二选一,可以都要。但首先,还是要做对这9件事,引导孩子走向幸福。积极心理学之父马丁·赛里格曼曾在他的书中提到"别让孩子输在幸福感上",可见,让孩子拥有幸福这件事,从一出生就可以开始考虑了。1建立紧密的亲子关系让孩子最终拥有幸福的起点,是他要对这个世界具备足够的安全感,而安全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