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2 毫秒
1.
毛泽东经济思想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关于毛泽东经济思想的历史分期问题,原中南财经大学周军教授曾进行过论述,本文完全同意周教授的观点,并就自己对毛泽东每个时期经济思想的认识,特别是对毛泽东探索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初步成果的认识,谈谈自己的看法。毛泽东经济思想的形成和发展以中国近现代社会经济形态的变革为主线,大体上可分为四个时期:从中国共产党成立到国民革命失败为毛泽东经济思想的萌芽时期;从土地革命战争的兴起到1953年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是其关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经济形态转变为新民主主义经济形态学说发展的时期,从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到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是关于新民主主义经济形态向社会主义经济形态过渡学说发展的时期;从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到毛泽东逝世是探索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发展道路的时期。  相似文献   

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是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正确道路。对这条道路的探索,始于毛泽东,成于邓小平。毛泽东在探索过程中,没有弄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以及姓“社”姓“资”的问题,虽经二十余年的探索,终未成功。邓小平在探索过程中,搞清了毛泽东曾未弄清楚的问题,所以在建国三十年后,终于找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相似文献   

3.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中国三代领导人坚持依靠自己的实践,从中国实际出发探索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毛泽东提出以苏为鉴,走自己的路;邓小平使历史课题得到初步解决;江泽民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将不断推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社会的本质要求,这在世界社会主义历史实践中还是第一次。  相似文献   

4.
毛泽东提出的“以苏为鉴”是贯穿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探索过程始终的思想方法。“以苏为鉴”关键在于摒弃苏联模式的弊端,重点在于有选择地学习苏联等国的先进经验,主线是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毛泽东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成果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毛泽东研究是世界范围的重要课题,海外学者开展毛泽东研究已有近90年的历史.海外学者高度评价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他们认为毛泽东为中国革命和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是中国的民族英雄;毛泽东为建设社会主义的“中国式道路”进行了艰辛探索;毛泽东领导的中国革命对第三世界国家有着重大影响.海外学者认为毛泽东在多个方面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影响了中国几代人.  相似文献   

6.
毛泽东和邓小平是中华民族的两位历史伟人,他们孜孜以求,使中华民族终于找到了自己独立和发展道路.但他们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却各具特色,深深烙上了时代的印记.比较他们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和认识的特点,有益于我们掌握正确的思想路线和认识方法,并由此指导我们认识历史,把握现实,探索未来.一、毛泽东和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模式认识的比较毫无疑问,毛泽东和邓小平都是忠实的马克思主义者,都十分善于利用马列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去认识处理问题,且两人都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所不同的是,在领导我国人民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邓小平胆识过人,思想解放,表现出更大的理论勇气和创新精神.而毛泽东则始终未能突破马恩设想的在特定条件下的社会主义模式,只是在既有框架中,提出了一些建设社会主义的新思想.比如,关于社会主义经济是不是商品  相似文献   

7.
毛泽东在中共八大前后提出“以苏为鉴”这一重要指导思想,是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发端,形成和发展了八大的正确路线与方针政策,在诸多方面开始酝酿突破传统社会主义模式的框架。  相似文献   

8.
40年前的今天,在国际国内形势发生重大变化情况下召开的党的“八大”,是我们党的团结和党的事业兴旺发达的一个重要标志,是中国社会主义发展史上的一座历史丰碑。1956年前及其以后一段时间内,毛泽东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既是试图摆脱苏联模式、走自己的路的尝试,又是马克思主义与我国实践相结合发生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前奏。 尽管,毛泽东在中国式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中,始终未能摆脱传统社会主义观念和模式的羁绊,甚至出现过严重失误,但他在这一探索实践中对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思想若干理论思考与回答,仍不失为中国共产党人后来继续探索的弥足珍贵的一笔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9.
总路线、大跃进和人民公社是我党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一次重要尝试,但它给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造成很大负面影响.围绕三面红旗,毛泽东与彭德怀、刘少奇先后发生了激烈的斗争,而彻底纠正三面红旗错误的是邓小平同志.邓小平同志开创的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光辉典范.  相似文献   

10.
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了艰辛的探索,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发展的历史贡献是不可磨灭的。毛泽东是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艰辛开拓者和理论奠基人,开创中国社会主义道路的先驱。  相似文献   

11.
过去一些有关中共党史或革命史的著述,在提到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时,常有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北上抗日"的说法。这样的说法是不妥的。事实上,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的战略意图或者战略任务,是要以它的北上行动来调动敌人,吸引敌人一部从中央苏区调出,以利于中央红军不久即将开始的战略转移;它自始至终没有"北上抗日"的任务或者意图,"北上抗日"实际上只是一个宣传口号,主要是为了宣传中国共产党的抗日主张,以推动抗日运动的发展。邓小平没有对毛泽东作出过"三七开"的评价。他多次明确表示反对对毛泽东作"三七开"的评价,认为不利于维护毛泽东的形像,也不利于实事求是地评价毛泽东的功过。他对毛泽东的历史功绩给予了很高的评价,这种评价集中反映在《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中,实际上远远突破了"三七开"的界限。  相似文献   

12.
农民问题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中心问题,毛泽东对农民问题的重视贯穿于整个民主革命时期。在实践中,毛泽东组织发动农民参与革命;在理论上,毛泽东积极探索,形成了关于农民问题的系列理论。本文通过对民主革命时期毛泽东关于农民问题的实践与理论的研究,认为:成长环境孕育了毛泽东重农情结;农民在中国革命中的地位和作用引发毛泽东的深入思考;传统文化和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影响了毛泽东。  相似文献   

13.
50年前,邓小平针对毛泽东思想被教条化、庸俗化的倾向,提出要"正确地宣传毛泽东思想",强调不能把毛泽东思想同马克思列宁主义割裂开来。"文化大革命"结束以后,邓小平提出要"完整地准确地理解毛泽东思想",为恢复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和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作了思想上和理论上的准备。由此可见,能否正确对待毛泽东思想,不仅关系到对毛泽东及毛泽东思想的正确评价问题,更关系到如何正确认识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必然性和价值合理性问题。  相似文献   

14.
新民主主义社会论是毛泽东思想的一大重要创新,也是近年来理论界研究毛泽东思想的一个热点问题。新民主主义社会作为一种社会形态尚未充分展开就匆匆结束,毛泽东在领导新民主主义社会建设的过程中是什么原因促使他改变了十多年的设想,决定放弃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建设?理论界的研究和考察还很不够,需要进一步深入的历史考察。  相似文献   

15.
论述了毛泽东的军事智慧,指出他善于将中国传统历史文化与军事融会贯通,并从中汲取丰富的养料,以远见卓识的视野阐明中国革命战争应汲取的经验教训.认为毛泽东还善于借鉴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来帮助自己科学地进行军事思考,更为重要的是他在长期领导革命战争中积累了丰富的实际经验,并能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方法从理论上加以总结与概括,毛泽东的军事思想和智慧对于当代中国仍然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毛泽东是马克思主义学说史上完整提出社会主义社会矛盾学说的第一人。社会主义社会矛盾学说的提出,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观。但是不能否认,毛泽东的社会主义社会矛盾学说,由于时代的原因存在着重大的理论缺陷。这一理论缺陷使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实践遭受了重大挫折。  相似文献   

17.
毛泽东的学生社团思想是在具体的社团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发展起来的。通过对毛泽东学生社团实践活动的历史分析,可以发现毛泽东的学生社团思想发展变化经历了五四运动前、五四运动后至建国前、建国后三个阶段,并呈现出阶段性、实践性、开放性等特征。毛泽东的学生社团思想不仅对中国革命和建设产生过深远的影响,而且对于指导我国当代高校学生社团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18.
沈楠  张明 《河西学院学报》2010,26(4):32-37,86
国外毛泽东研究领域第三次论战主要是围绕心理分析方法,即从微观方面勾画毛泽东思想肖像而展开的"争论"。唯物史观只是提供了从总体上把握毛泽东的方法,只是构建了毛泽东的"整体骨架"。用心理分析方法"走进"毛泽东的内心世界,是对唯物史观的有效补充。但同时必须深刻认识到心理分析方法固有的弊端,否则只能是历史唯心主义的解释。在尝试走进毛泽东的内心世界的同时,我们还必须学会走出。  相似文献   

19.
作为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毛泽东对曹操情有独钟,他站在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上,一反传统的通说定论,给了曹操很高的评价。毛泽东不仅肯定曹操推动历史的伟大作用,而且赞赏他在政治、文学方面的杰出才能,尤其对曹操诗歌更加偏爱,并且从中汲取了丰富的艺术营养。  相似文献   

20.
毛泽东升华和发展了马克思的哲学观,确立了注重哲学的实际应用、视哲学为工具和方法的新型哲学观。在这一哲学观的指导下,毛泽东创立了一整套应用哲学思想。改革开放以来,哲学步入了大发展时期,但通常情况下哲学学科仍然被定位于纯理论学科。实现哲学进一步的发展,要求循着毛泽东所确立的哲学观,使哲学主动地融入现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