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报纸副刊是报纸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办好副刊,对于一张报纸来说,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历来诸家办报都重视副刊。副刊有自己的个性(文艺性),又有与其它版面相同的共性(新闻性),报纸副刊既是文艺的,又是新闻的,具有双重属性。(一) “新闻”是报纸的本名,报纸副刊也叫新闻副刊。无论是文艺副刊,还是分类专刊,都属新闻副刊。副刊上刊登的文艺作品,应立足新闻,没有新闻的报纸便不成为报纸。副刊要在一张报纸上“站住脚”,要赢得广大读者的信赖,靠得就是自身的生命力,这种生命力决定于新闻,新闻是副刊的灵魂。所以报纸副刊与文艺杂志和文艺期刊是有所区别的,以纯文学、纯  相似文献   

2.
现代报纸副刊的演进速度可以说是飞快的,这在历史上也是很少见的。特别是以都市生活类报纸为代表的现代大众化报纸的出现,使报纸副刊理念与传统报纸副刊理念相比,发生了很大变化。现代大众化报纸副刊是一种“大副刊”,除了传统的综合性文艺副刊以外,它还包括大特写、讲述、各种专刊、周刊等,其内容无所不包,通俗易懂,其受众层面也逐渐扩大。大众化报纸副刊的出现,丰富了报纸副刊的内涵,给报纸副刊注入了新的血液。然而,现代大众化报纸副刊在发展、创新过程中也遇到一些问题。有几个辩证关系是副刊编辑不得不面临和需要切实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浅论大众化报纸副刊的几个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报纸副刊的演进变化速度可以说是飞快的,这在历史上也是很少见的。特别是以都市生活类报纸为代表的现代大众化报纸的出现,使报纸副刊理念与传统报纸副刊理念相比,发生很大变化。大众化报纸副刊的出现,丰富了报纸副刊的内涵,给报纸副刊注入了新的血液。然而,现代大众化报纸副刊在发展、创新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4.
裘春霞 《新闻窗》2007,(4):108-109
现代报纸副刊的演变速度可以说是飞快的,特别是以都市生活类报纸为代表的现代大众化报纸的出现,使报纸副刊理念与传统报纸副刊理念相比,发生很大变化。大众化报纸副刊的出现,丰富了报纸副刊的内涵,给报纸副刊注入了新的血液。然而,现代大众化报纸副刊在发展、创新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问题。近年来,作为报纸传统的补充类版面的副刊,地位显著上升,[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针对报纸副刊业呈现出的"传媒套娃"①现象,本文以《重庆晚报》为例,从报纸副刊的定位和创新两方面入手,分析《重庆晚报》在报纸副刊同质化的今天如何因地制宜,找到提高报纸副刊影响力的方法,提高报纸副刊的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6.
王前 《新闻世界》2010,(11):73-75
在新文化运动的大背景和文学革命的推动下,"五四"时期的报纸副刊走上了纯文学副刊的道路,宣扬理性精神、对自由的个性化追求是其主体基调,与此同时,文学社团和流派以报纸副刊为阵地进行了激烈的学术争鸣。在新传媒时代,当代报纸副刊也进行着通俗性、草根性、综合性与延展性的探索。本文从"五四"时期副刊与当代报纸副刊的比较研究入手,思考新传媒时代报纸副刊如何突破停滞不前的发展局面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7.
本刊讯中国报纸副刊研究会日前在北京举行工作会议,全国60余家报社的副刊编辑参加了会议。中宣部副部长王晨到会发表了重要讲话。 王晨充分阐述了报纸副刊在报纸中的重要作用,肯定了副刊工作取得的成绩。报纸副刊的地位一向很重要,报纸不能没有副刊。他指出,副刊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民主革命时期报纸就有副刊,李大钊、鲁迅很多文章都是在副刊上发表的。中国报纸和外国报纸有所不同,其中重要一条就是重视副刊。中国报纸副刊既有光荣的传统,改革开放以来又有很多改革创新,尤其是最近几年来,报纸副刊发生了很大变化,在群众中产…  相似文献   

8.
报纸副刊的发展已有100多年历史了,不同时期的文艺副刊也会以不同形式出现,革命战争时期的文艺副刊是那些文人志士讨伐敌人的文字阵地,现代的文艺副刊是人们抒发对生活美好的一种真实写照,他们以纯文学的创作形式在不同时期表达一种对生活和涉世的声音和态度。报纸副刊一直作为新闻版面的延伸,一直发挥着不可取代的独特文艺性,报纸副刊与新闻版面相辅相成,并且在新闻版面的基础上又增加了很多可读性和活泼性,为报纸的发展增添了很  相似文献   

9.
正著名报人赵超构先生曾经说过:"新闻是报纸的灵魂,副刊是报纸的面孔,报纸耐不耐看,主要看副刊。"那何谓副刊的耐看?不难想见,耐看自然离不开阅读时所激发的思索和回味,并因此而在潜移默化中,"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从而使报纸副刊成为承载文化、传播思想的一个理想园地。副刊历来是我国报纸的一大特色,而且颇有历久弥新之势,如《人民日报》的"大地"副刊、《文汇报》的"笔会"副刊、《解放日报》的"朝花"副刊等,这些大报的副刊都是立足全国,面向大众,具有明显的普适性,但如一份地方性的报纸,尤其是县(市)级的报纸也试图贪大求全,势必力有不逮,其面目也将越来越模糊,个性与  相似文献   

10.
办报纸必有副刊,这是不言而喻的。 然而,在新形势下如何办好副刊却是需要 认真研究的。愚以为,关键在于弄清“fu” 的内涵,正确给副刊定位、定性、定品位, 把办刊指导思想搞端正。 首先必须正确给副刊定位。副者,第 二的,次级的,辅助的。也就是说,副刊只 能作为正刊(新闻体裁作品——报纸的主 体)的延伸和补充,不能以副代正,只能以 副辅正。目前,有些报纸盲目将副刊扩大 化、系列化,甚至错误地提出将报纸副刊 化,这是不可取的。  相似文献   

11.
报纸分为新闻版和专副刊版,新闻的特点是“短、平、快”,而副刊则是慢性的,软性的,它的特质是文化。报纸副刊在中国报业史和思想文化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鲁迅的《阿Q正传》在报纸副刊中刊载,著名作家张恨水的长篇小说在报纸副刊上连载,五四时期,报纸副刊受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的影响,大批提倡民主、反封建的文章成为全国瞩目的舆论中心。如今,报纸副刊在推动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中仍承担着重要的历史使命。报纸在发展,副刊也在发展,如何在新形势下,  相似文献   

12.
正"一张报纸能体现一座城市的文化底蕴,一份副刊则能体现一张报纸的文化底蕴。"现如今,在信息多元、阅读快餐化的情形下,报纸副刊如何能吸引读者、打动读者、留住读者,笔者在编辑工作中,苦苦思索着"拿什么奉献给你,我的读者"这个问题,通过学习、借鉴、思考后,于是,行动起来,在新闻"立报"的身后,探寻副刊"留客"的路径。新闻性——充满时代声音副刊,是相对于报纸"正刊"而言,它是正刊的延伸和深化。好的引人入胜的副刊是对以新闻为主的报纸的重要补充,同样是报纸的重要组成部分。报纸副刊不能因为是文学副刊,就忽视它的新闻性,社会生活千变万化,报纸不能也不应该远离生活,文学离不开生活,如果  相似文献   

13.
报纸的版面编排是二维平面艺术,作为整张报纸的有机组成部分,作为传播文化艺术信息的载体,副刊版面必须遵循图文并茂的版面编排原则。报纸文化艺术类副刊的特点内容决定形式,副刊要办得好,主要靠稿件内容取胜。报纸副刊所登载的文学作品,与文学期刊上的文学作品虽有共同之处,在报纸副刊所登载的文学作品中,虽然各种文艺体裁都有所展示,但主要以适合报纸版面特点的散文为主。《辽宁广播电视报》《家春秋》副刊就是  相似文献   

14.
联系专业作者是报纸办好副刊、专刊的必备条件,是一项基础工作。以报纸副刊而言,报业发展史上没有哪一家报纸的副刊依靠自由来稿而办得有声有色。中国报业史上副刊的辉煌期恰恰是副刊编辑与专业作者联系极为紧密的时期,如五四运动之后的四大副刊、20世纪30年代申报的副刊《自由谈》等。在当今网络资讯发达、媒体写作系  相似文献   

15.
报纸是传播信息的一种载体。报纸文艺副刊是报纸的一部分,自然也承担着传播信息的任务。有一种误解,认为报纸其它版面必须具备新闻时效,副刊却不必那样要求。恰恰相反,报纸副刊的新闻性并非可有可无,而是不可或缺的特性。报纸又名新闻纸(News Paper),构成报纸的消息、评论、广告,包括副刊作品在内,都应该具备新闻性,不具备新闻性的稿件是不应该在报纸上出现的。 有人认为,报纸副刊应突出文艺性,强调新闻性会影响副刊的文艺价值。诚然,文艺性是副刊的特点,是区别于其它版面的基本特征。但如单纯强调副刊的文艺性,而不首先考虑它的新闻性,把副刊的文体等同于其它文艺期刊则是一个大大的误区。须知,副刊的优势在于报纸的优势,报纸的优势在于它能敏感地及时地传播新信息、新观念而被读者所看重,所以副刊作为报纸整体的一部分,也必须具备这一特性,而只有具备这一特性,才能充分发挥报纸副刊自身的优势和魅力。如抛开报纸副刊的新闻性,一味追求文艺性,势必使副刊走向狭窄而绝不会是多采。况且,由于副刊版面的局限,它既不能与其它文艺期刊在文学性上争短长,更由于抛开了新闻的时效性而必然使它失去诱人的光彩。 从副刊的发展历史来看,也证实了副刊的文艺性  相似文献   

16.
中国报纸副刊进入新世纪后面临的最大尴尬是:与红红火火的新闻版相比,副刊阵地不断萎缩,影响越来越小。有些报纸甚至以取消副刊为进入市场的手段。今天,该怎样认识新世纪的报纸副刊? 笔者认为,传统报纸副刊存在三大通病:文艺化、作品化和标准化。从文艺化到新闻化,从作品化到多样化,  相似文献   

17.
解放日报《朝花》副刊是1956年9月20日创刊的.刊头"朝花"两个字采用了鲁迅的墨宝.报纸副刊,是中国报人的一个独特创造.在中国报业史上,副刊是一份有影响的报纸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著名的报纸一定会办出著名的副刊,著名的副刊也一定能提升报纸的品位.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报纸副刊迎来了空前繁荣和创新的局面.一些办得好的报纸,都在副刊上用力多多,一些办得好的品牌副刊,甚至成为读者订阅报纸的理由.办好副刊,已成为新闻界越来越多人的共识.  相似文献   

18.
对报纸副刊,尤其是党报副刊的定位问题,一直存在着不同的观点和不同的运作理念。有些人主张报纸副刊就是文学副刊,必须刊登“纯文学“的东西,甚至大声疾呼副刊不能离文学越来越远,报纸要为文学留下“一方净土“。而另外一些人则认为,当今时代文学“式微“态势明显,报纸副刊应该逐步走上专刊化的道路,以更宽的范围、更多的容量,最大程度地适应和满足读者的精神文化需求。笔者结合多年的办报体会,就报纸副刊的定位和运作问题谈一点看法。  相似文献   

19.
一、旧时报纸的副刊人们通常把报纸叫做新闻纸,凡读 “ ”报,也总是先浏览要闻。可也有这样的人,拿到报纸, 只是瞟两眼新闻就直接往后翻,一直翻到他平时感兴趣的副刊才停下来,开始津津有味地阅读。报纸的副刊是否和“正刊”同时诞生,未加考证,不敢妄言。但报纸的副刊和“正刊”同样声名远播、影响久远的则不乏其例。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报界以四大副刊最为著名。它们是:北京晨报副刊、京 《 》《报副刊》,天津的民国日报·觉悟,上海 《 》的《时事新报·学灯。仅以晨报副刊为 》 《 》例,即可看出当时副刊…  相似文献   

20.
报纸的副刊是报纸的有机组成部分,新闻是报纸的“红花”,副刊就是报纸的“绿叶”。目前,我国报纸副刊呈现出多元化的繁荣发展势头,但也应看到,有些副刊特别是传统的文艺副刊正面临困境,尤其是西部文化经济较落后的地区的一些地州市报纸,受到新兴媒体冲击更大。这些地方报纸的新闻因为本地化、贴近性还有一定的读者,副刊则多因为贴近性差而处于比较尴尬的地位。传统的副刊偏重于文艺性和知识性,读者接收在一定程度上有被动成分,少有互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