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把握R&D人员的绩效特征是对其建立合理的绩效考核制度的前提.市场距离本是工农业经济背景下的一个实际空间概念,文章从知识经济视角出发,将其拓展到研究与发展(R&D)领域,提出不同R&D人员由于工作内容、工作产品和服务对象等因素不同而分别具有不同的市场距离;构建了基于市场距离的R&D人员绩效考核指标模型,并结合实际案例对模型进行了初步运用.  相似文献   

2.
刘井建 《科研管理》2009,30(2):40-46
 R&;D绩效测度是企业R&;D管理与控制的重要工具之一。本文在国内外相关文献分析的基础上,提炼出企业R&;D绩效测度的功能。通过对Q发动机制造有限公司R&;D绩效测度案例的描述,详细分析了R&;D绩效测度方案的设计和方案实施的过程,构建适合企业特征的测度标准,其实践经验和结果表明,R&;D绩效测度能够发挥其功能作用机制,促进R&;D绩效水平的提升。  相似文献   

3.
市场结构对企业R&D的激励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有专利竞赛与无专利竞赛情形下对市场结构与R&;amp;D的关系进行研究。在无专利竞赛下,通过对不同市场结构下企业R&;amp;D动力的比较,本文认为竞争性市场结构有利于激励企业的技术创新。当存在专利竞赛时,对静态与动态竞争模型的考察均得到一致的结论,即垄断性企业有更大的动机从事R&;amp;D。  相似文献   

4.
服务业多样性使得 R& D的投入方式与制造业有显著的不同,如何测算服务业的 R& D,是需要在实践中认真探索的问题.世界各国的服务业的 R& D投入强度整体上远低于制造业,与服务业在经济体系中的份额和创新速度并不相称.改进服务业的 R& D统计方法是非常必要的.本文分析了现在有关服务业通用的统计方法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作者对改进服务业统计观点.  相似文献   

5.
加强R&;amp;D项目管理对于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和获取持续竞争优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首先对Rod Coombss等人提出的R&D项目管理审计模型进行了改进,提出R&;amp;D项目管理多阶段交互模式,此模式是以获取持续竞争优势为目的的核心能力的培育和提高。然后分析了这些模式并进行实证研究。最后,指出不同目标和环境下的R&;amp;D项目管理应遵循不同模式,并且要从长远的角度对这些梃式进行权衡、匹配和整合。  相似文献   

6.
R&D人员绩效考核制度以三种模式分别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德国模式、美国模式以及复合型模式,每一模式都有其合理性和不足。三类模式同研究与发展管理模式的演化历程基本相对应;方兴未艾的复合型R&D人员绩效考核模式将是今后绩效考核的主要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7.
从博弈论中委托--代理理论出发,分析了政府R&;amp;D资源分配和使用中的博弈关系,并以此为基础对政府R&;amp;D资源管理的策略进行探讨,提出了完善委托人约束机制、代理人激励机制和研究质量评价机制的若干观点。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对中国大中型企业的R&;D投入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探讨其技术状况。分析采用了国际贸易、FDI、政府R&;D投入和企业规模四个影响因素,首先对方程的稳定性进行检验,然后进行回归分析,并进一步结合大中型企业的其它科技统计指标进行讨论。本文的分析得出大中型企业的整体技术还和国际先进水平有较大的差距,且两极分化现象明显,对大多数企业而言,当务之急是建立研发体系,尽快培养技术吸收能力。  相似文献   

9.
关于是否应该考核R&D人员的争论从未停息,并运渐形成主张考核和不主张考核两大流派.文章分析了争论产生的起源及各派观点,运用管理学职能理论和经济学委托一代理理论对R&D人员绩效考核的必要性进行了肯定;通过"双低组合"分析发现,争论之所以存在是因为我们长期缺乏一套具有良好信度和效度的R&D人员绩效考核工具;复合型R&D人员绩效考核模式将有助于完善当前考核制度并平息争论.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新能源技术创新的规律出发,基于技术生命周期和技术创新过程的视角,分析将R&D拓展为R&3D(研究、开发、示范、推广)的理论基础和政策意义,重点论述示范和推广这两个阶段的技术创新特点。文章认为,在新能源技术创新的示范阶段,由于市场失灵的存在,产生了基础设施的悖论;在推广阶段,由于不确定性的存在,产生了"死亡之谷"和"达尔文之海"的鸿沟。文章指出,政府应当考虑到R&3D各阶段的技术创新特点,制定针对性的公共政策来促进新能源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11.
包群  邵敏 《科研管理》2011,32(12):33-40
基于1991-2004年我国29个省市的面板数据,本文实证考察了国外研发扩散对我国科技部门人员配置的影响以及作用渠道。本文分别考虑了外商投资与进口贸易两类物化型外溢渠道,研究结果支持了不同研发扩散渠道均提高了我国科技活动从业人员的比重。进一步的实证考察了国外研发扩散是否通过影响科技人员的相对工资报酬而产生外溢,结果表明国外研发对我国科技人员的工资外溢效果存在着显著的区域差异,其中东部地区的工资外溢效果显著高于中、西部内陆省份。  相似文献   

12.
研发外包中的关系契约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研发项目外包合作关系中,缔约各方的行为不仅受正式契约规制,而且受非正式契约调节。后者对合作研发绩效尤其是持续合作有着重要影响。鉴于此,本文在"关系契约"概念基础上构建了一个研发项目外包者与承包者之间的重复博弈模型,分析研发项目外包合作关系中的非正式治理机制-关系契约的基本特征。结果表明,研发项目外包者和承包者之间的对称性关系契约只与技术成果价值的波动幅度有关,而与承包者的研发生产率系数及私人成本系数等特征参数无关。这对于关系契约的优化设计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国家科技项目监测评估实践的分析与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摘要:如何开展科技计划项目的监测评估,是保障科技计划项目的顺利实施,保证科技计划项目实现国家目标的重要手段,并已成为科技计划管理的重要命题。目前,大部分国家科技计划实行了项目的年度进展报告制度和课题验收制度,部分计划在项目实施过程开展了中期检查、中期评估和绩效考评等方面的监测评估工作。这些监测评估工作让科技管理部门及时掌握和了解了项目实施状态、投入资金的使用情况,为项目进一步调整和优化资源分配提供科学依据,使项目实施的投资效果和研究水平得到一定的保证。但是,目前科技项目监测评估仍然面临不少困难与挑战。面对这些困难与挑战,以及我国新时期对科技管理工作的需求需要进一步完善科技项目监测评估体系和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14.
863计划利益主体的知识产权平衡机制研究 /FONT /P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赵筱媛  黄萃  谭丽红  苏竣 《科研管理》2008,29(4):151-156
我国863计划知识产权权属经历了从归国家所有到归属于项目承担单位所有的演进历程。本文通过在微观层次上分析政府、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企业和科研人员各利益主体在参与863计划的行为目标及主体间知识产权权属冲突与博弈的过程,旨在探讨目前863计划知识产权权属的分配方式在协调公共利益与私人利益平衡中的作用,研究结果有利于进一步完善包括863计划在内的科技计划知识产权权属制度,实现有效保护、激励并促进高技术领域的自主创新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葛沪飞  仝允桓 《科学学研究》2010,28(7):1043-1051
开放环境下区域技术进步研究是发展中国家追赶的重要问题。区域技术能力可认为其所具有的能有效参与竞争的技术知识存量。自主RD和FDI是区域技术知识积累的重要来源。技术差距、吸收能力等因素是开放环境下技术知识流入的重要因素,应用系统动力学方法构建区域技术知识存量模型,并应用VensimPLE进行仿真分析。仿真结果发现,(1)FDI技术溢出与自主RD投入对区域技术知识存量均有正向影响,但是效率存在显著差异;(2)在不同周期下,自主RD与FDI替代与互补呈现不同特征;(3)技术差距调节自主RD与FDI对区域技术知识存量影响;(4)FDI技术溢出存在"虚假效应"。  相似文献   

16.
市场化进程与上市公司R&D投资: 基于产权特征视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郝颖  刘星 《科研管理》2010,31(4):81-90
摘要:基于市场化进程驱动企业R&D投资的理论阐释,本文实证考察了市场化程度对不同产权企业R&D投资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整体而言,市场化程度不仅与企业R&D投资强度正相关,而且市场化程度与行业竞争的共同作用对R&D投资的影响程度更为显著;(2)央企和民企的R&D投资对市场化程度的敏感性较高,分别为地方国资委所控企业的26倍和23倍,为地方企业集团公司的2倍和18倍;(3)与地方国资委直接控制的公司相比,相同的市场化程度对企业集团R&D投资的促进效果更为明显;(4)只有在市场化进程达到一定程度后,R&D投资的价值效应才可能因市场环境的实质性改善而逐步彰显;而地方政府基于短期利益的干预,很可能削弱了市场化进程对R&D投资价值的边际贡献。上述研究结论为进一步完善企业R&D投资的市场驱动机制和产权约束条件提供了理论和经验依据。  相似文献   

17.
R&D人员绩效评价的研究述评 /FONT /P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宗军  徐星  夏天 《科研管理》2008,29(4):89-94
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R&D人员是企业保持知识创新和持续竞争优势的最终源泉。当前学者大多集中于研究R&D部门、项目和团队的绩效,对R&D人员的绩效评价较少涉及。本文对国内外R&D人员绩效评价的主要方法进行了总结归纳,评述了当前R&D人员绩效评价研究的难点与问题,指出了R&D人员绩效评价的发展趋势,希望对R&D人员绩效评价的研究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8.
伍蓓  陈劲  吴增源 《科研管理》2010,31(4):23-30
随着全球化经济的发展,企业外包环境动态性逐步增强。如何在多变的动态环境下,制定行之有效的研发外包策略是各企业极为关注的关键问题。本文重点阐述了创新型和效率型研发外包强度与绩效的关系在动态环境中的表现。研究结果表明:环境动态性对"效率型研发外包强度—绩效关系"调节效应不明显,而对"创新型研发外包强度—绩效的关系"具有负向调节效应。该结论对于理解、解释中国企业研发外包战略决策及其绩效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9.
陈仲常  余翔 《科研管理》2007,28(2):78-84,123
企业研发投入的增长有助于其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本文运用我国大中型工业企业产业层面的面板数据,研究了新产品市场需求、行业竞争以及外部筹资环境这三方面的外部环境因素对企业研发投入的影响。数据分析表明,前期新产品市场需求对企业研发投入有着重要的积极影响,但这种影响还不够强大;行业中的竞争在总体上还未对企业研发投入产生显著的促进作用;而企业研发的外部筹资环境还有待进一步发展和完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