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庄西艳 《考试周刊》2015,(3):191-192
孝道是中华民族特别的传统美德,但如今孝道在农村的淡漠,不仅影响了农村家庭的稳定和农村社会的和谐,还影响了整个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大局。本文结合农村孝道淡漠的原因,从社会、学校、家庭和农民四个方面,对农村孝道建设的有效途径进行了探讨和分析,旨在为加强农村孝道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孝道是儒家伦理思想的核心,是千百年来中国社会维系家庭关系的道德准则,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美德之一,应以中国中学生为研究对象,以孝道意识为研究对象,揭示中国中学生群体在孝道意识和孝道践行等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从中学生本身、家庭、学校和社会等方面分析中学生群体存在孝道意识缺失的原因,以此为基础提出了解决中学生孝道意识缺失问题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3.
赵二杰  高奇 《文教资料》2007,(26):42-44
孝道是东方灿烂的文化遗产,是儒家乃至整个中华民族伦理道德观念里最核心的部分。时代在变迁,孝道对于和睦家庭,提高国民道德素质的作用却依然存在。然而,当代社会,我们千百年来引以自豪的孝道逐渐淡漠,面对这样的现实我们再次的提倡孝道,家庭、学校、社会都应作出相应的对策,进而促进我们构建一个完美和谐的社会。  相似文献   

4.
《考试周刊》2015,(A3):166-167
现在所说的孝道教育往往只是停留在学校层面,忽视了家庭教育对孝道教育的基础性和决定性作用。本文从孝道教育在家庭教育中缺失的现状入手,分析孝道缺失的家庭原因,并针对原因提出在家庭教育中进行孝道教育的对策。在家庭教育中加强孝道教育不仅对家庭的和睦幸福有重要影响,而且对社会养老问题和社会和谐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5.
孝道是我国最重要的传统美德之一。目前不少中学生家庭观念淡化,功利思想严重,责任感缺失,孝道观处于断裂与冲突之中,加强中学生的孝道教育日益迫切。为此,应在了解中学生孝道教育内涵的基础上,通过社会、学校和家庭等三方共同协作,有机结合,多种途径开展孝道教育,从而有效培养中学生的优秀孝道品质。  相似文献   

6.
孝道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优良传统。当今社会必须重视孝道的弘扬,从情感培养到孝道理念的渗入,从课堂教学到社会文化氛围的熏陶,每一个环节都可以促进孝道的教育,使中华民族的孝道精神代代相传,发扬光大;使家庭温馨、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7.
我国已步入老龄化社会,家庭养老面临重重困境,亟待解决。儒家孝道思想中"孝"是和家庭紧密相关的,从儒家孝道思想出发,审视家庭养老的困境及其成因,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政府、社会和家庭三个层面提出现代家庭养老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讲孝道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五四”时期批判孝道是解放思想、提倡民主的需要。讲孝道可使家庭美德发扬为社会公德。有良好家庭道德陶冶 ,在社会上自能尊老爱幼 ,敬业乐群 ,遵纪守法 ,对安定社会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9.
孝道是中华民族传统道德的基本行为准则。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孝道衰落的现象越来越普遍,现代社会部分家庭中不和谐的亲子关系屡见不鲜,传统孝道已难以维系。在和谐家庭的视野下探析社会主义“新孝道”的内涵并寻求弘扬孝道的途径,实现传统孝道的现代转化,促进现代家庭和谐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题中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10.
当代大学生孝道缺失主要是受社会对传统文化的淡化、个体对生命价值的淡薄、家庭对敬老孝亲的淡漠、人类对社会责任的漠视等方面的消极影响。从社会、高校、家庭、个人层面对大学生孝道缺失根源进行深入剖析,用积极心理学视角和理论从合理优化积极文化的社会风气、不断构建积极体验的人文环境、努力营造积极成长的家庭氛围和科学塑造健全的人格等方面来完善大学生孝道教育,有效促进当代大学生健全心智、完善人格等孝道基础的培育和发展。  相似文献   

11.
扬弃地运用中国传统孝道,对于和谐社会建设意义重大。"亚社会认同"能实现孝道传承,促进家庭和美;"登门槛效应"使孝道得以泛化,促进人际和睦;"认知相符"发挥孝道效用,促进社会进步;"交互原则"彰显孝道利益,促进社会和谐。调查表明,中国传统的孝道教育在当今的教育体系中并不受重视,不少大学生对于传统孝道理解不深或存在误解,我们可以通过弘扬爱心教育、从孝道中发扬社会公德、解除封建孝道的心理禁锢、家校联合实施孝道教育等方式对青少年进行中国传统孝道教育。  相似文献   

12.
未成年人伤害家长、伤害他人现象时有发生。究其原因,未成年人的孝道意识淡薄,家庭、学校、社会对孝道教育不够重视。本文从现状出发,指出了孝道教育的意义,提出了从学校的角度对未成年人实施孝道教育的一些策略,提供了未成年思想道德建设中孝道建设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3.
加强新孝道教育 构建和谐新农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社会主义新孝道是对传统孝道的批判性继承和发展,渗透着民主、平等的时代特色.新孝道在建设和谐新农村中能够适应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契合农村居民的传统观念,起到维护农村家庭和谐稳定与净化社会风气的作用,对解决已出现的孝道问题具有巨大的现实意义.因此,有必要通过多种途径加大新孝道教育的力度,以利于提高农村家庭养老的质量.  相似文献   

14.
孝道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中国传统孝道在现代社会发展中遇到的挑战进行探讨,提出传统孝道具有维持家庭稳定、建设社会主义道德体系、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良美德、维护社会安定团结和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现代价值。  相似文献   

15.
重建道德伦理体系成为摆在全社会面前的急迫任务,以孝悌为核心的家庭伦理在维护家庭稳定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建立现代社会的公德体系呼唤伦理道德从家庭走向社会,孝道是中国人生活中的绝对价值,具有信仰的功能。大学生孝道教育是开启人性的钥匙,家庭伦理的核心,是良好人际关系的基石,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因素,促进大学生个体身心和谐、家庭和谐,以至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16.
近些年来,我国公民孝道意识逐渐淡漠,特别是中学生,他们是国家未来的建设者,其孝道现状却不容乐观,应加强中学生自身孝道意识的培养,巩固家庭孝道教育的基础地位,发挥学校孝道教育引导作用,充分利用互联网等大众媒体,增强浓厚的社会孝道氛围。  相似文献   

17.
家庭作为社会的细胞,投射出社会发展的每一次变革。传统孝道的变异与封建政治的强殖入侵有着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现代家庭结构和功能的深刻变化、社会文化视角从社会到个人的转变促使传统孝道不断整合,在“以人为本”思想的解构中被赋予新的时代意义。现代孝道重构要坚持“以人为本”,才能达成和谐、公正的新孝文化。  相似文献   

18.
孝道是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美德,提倡践行孝道对于提高大学生的素质、稳定家庭成员代际关系的和谐及解决老龄化社会的养老问题具有非常现实的积极作用。本文通过问卷形式对当代大学生践行孝道进行研究,结果发现当代大学生践行孝道总体情况乐观,但在实践孝道的细节方面做得不够;现代教育缺乏孝道教育;一些社会因素不利于践行孝道。因此,为更好地践行孝道,提出如下对策:大学生个体要加强自我教育,家庭努力营造充满孝道的和谐家风,学校应加强孝道教育与感恩教育,社会需建立健全体制以打造重孝道的社会风气。  相似文献   

19.
时有发生的儿女弑父母案件令人触目惊心,反映出家庭、学校、社会片面追求升学率,忽视思想教育、特别是孝道教育。孝道教育并非封建糟粕,要科学扬弃,发扬优良传统,切实加强青少年儿童孝道教育,构建平安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20.
宋少卫 《家长》2013,(11):27-28
孝道是亲情的传递,是人伦的准则,是家庭和谐、社会稳定的润滑剂。然而,当今中国家庭中的孩子们,对父母知恩、感恩、报恩的情感普遍淡漠,使家庭陷入尤序和不稳定的状态,并威胁到整个社会的和谐.一位母亲在下面这段文字中很传神地描述了儿子对“孝道”的麻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