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华民族素有忠于国家、孝顺父母的美德.从"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戒轮台"的陆游,到"天下兴忘,匹夫有责"的顾炎武,再到"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的邓小平,忠于祖国、热爱祖国之情一脉相承;从"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孟子,到"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的孟郊,再到"只要有时间就一定会在母亲床前尽自己的一份孝心"的朱德,始终贯穿着一条"百善之首,以孝为先"的红线.  相似文献   

2.
主题升华,就是作者对文章中所写事物的意义作提升、发挥、张扬式的阐释,把它提高到人们认识的高度,从而充分表达作者思想感情和写作意图。例如大家所熟知的朱德的散文名篇(回忆我的母亲),作者在满怀深情叙写了母亲勤劳的一生后写道:“母亲是一个平凡的入,她只是中国千百万劳动人民中的一员,但正是这千百万人创造了和创造着中国的历史。”这样,文章主题就由歌颂母亲勤劳勇敢,宽厚仁慈,支持革命的美德,而推进到更广更高的境界:即通过对母亲美德的深思和尽情的汇歌去塑造一个中国劳动妇女的崇高形象,进而推进到祖歌整个中华民族…  相似文献   

3.
勉励     
“你会,而且做得很好。”这是一句母亲勉励我的话。母亲曾经告诉我,我学走路的时候,摇摇摆摆地要跌倒,而且不肯再走。她在旁边说了一句:“你会走哇!走得真好!”于是我就一溜歪斜地走着,从屋子的这一头走到那一头,没有跌倒。从小学到中学、大学,我一步步地走上去。母亲在旁边不停地说:“你会,你会读书,读得多好哇!”于是我没有停顿,也不跌倒,走上前去。如今,无论遇到什么困难,想起母亲的这句“你会,而且做得很好”,我就勇往直前去完成。勉励!美@魏讷  相似文献   

4.
每年5月的第二个星期日,已经成为国际性的一个庆祝节日了。它是为歌颂世间伟大的母亲、铭记母亲的恩情、弘扬孝敬母亲的美德而设立的。在母亲节这一天,别忘了对母亲说上一句——“谢谢妈妈,我爱您!”  相似文献   

5.
离家     
“起来做啥?天还早呢,再躺一会儿吧。”今天要上学,我想悄悄地穿衣起床,但还是惊动了早早就在灶前忙碌的母亲。母亲抓一把柴禾填进灶膛里。红红的火焰照得母亲眼睛亮亮的,我仿佛看到母亲眼中那一缕对我的期望之光。母亲把我揽在她的怀里,将我鬓边的一缕头发拢到耳后,把头放在我的肩上,轻轻地摇着,默默地看着那跳动的火苗。在柴火的“噼啪”声中,我感到了母亲的心跳与气息。“到了学校,别想家,要好好学习。都这么大了,再掉眼泪会叫别人笑话的……”母亲添了一把柴禾轻轻地说。也不知怎的,我心里有一种酸酸的感觉。“我……我……”我将头低低…  相似文献   

6.
我曾遇见这么一件事:一位年轻的母亲,手里拉着一个四、五岁的男孩在路上走。母亲边走边给孩子出数学题:“5加4是多少?”“8。”孩子信口答道。母亲说:“不对。我是问:5加4是多少?”孩子迟疑了一下,回答:“6。”小眼睛眨巴眨巴地瞧着母亲,想从母亲脸上看出是否答对了。“我是问5加4是多少!这么简单的一道题都不会算,真笨!”母亲显然沉不住气了,责怪着孩子。孩子低下了头。可母亲还不罢休,说:“再想想看,5加4是多少?”孩子怯生生地看看母亲,轻轻地说:“7。”只见做母亲的手一伸,“拍”地一下,巴掌落在孩子的头上。孩子“哇”地哭了,蹲在地上再也不肯走了。目睹此情景,我真为那个孩子抱屈。孩子对一切新鲜  相似文献   

7.
每到夏天的清晨,我家院子里就开满了南瓜花,一大片一大片,金灿灿的。母亲一见到金黄的南瓜花,就会哆嗦着嘴唇说:“那时候,我好糊涂啊……”这里面有一段令人难忘的故事。我长到9岁,就跟母亲下地干农活。每逢暑期开学,看到儿时的伙伴背起书包走进学校,我就眼馋得在家里整天哭闹。母亲拗不过,就带着我到邻村丁校长家里打探消息。丁校长以前是位私塾先生,心地特善良。母亲把我领到丁校长家,丁校长一见了我们娘儿俩便责怪起母亲来:“你……今年再不上学,就要超龄了!”母亲没有吱声,但眼圈却红了。其实哪能怪母亲呀,我父亲去世早,母亲终年为一天…  相似文献   

8.
母亲的角色     
此文步步深入。①写“我”的感受,从“犹豫”到“心里堵得慌”。②写“这—位母亲”的三个“也应该”,从“老师”到“精神的坐标”再到“目标和动力的角色”;“也应该”还显示从“这—位母亲”到所有“母亲”的深入。⑧写母亲角色不当的严重性,从孩子今天“跪下”到明天“难以想象”。④写孩子受影响的面,从“七八岁的孩子”到“背在肩上的婴儿”。此文多层面步步深入,体现了作者思维的深刻性和周密性。  相似文献   

9.
生活犹如宽广的沙滩,金黄的沙滩里蕴藏着许许多多五彩缤纷的贝壳。这些贝壳就等着我们去发现。前不久,我一人在大街上闲逛。走着走着,一辆满载拼图的三轮车吸引了我。我一头栽进拼图堆里,排山倒海地挑拣起来。我选中了两幅,正决定买时,一位年轻的母亲带着一个大约三四岁的孩子来到我的身旁。突然小贩的脸色有些不对劲,带着尴尬的笑对那位母亲说:“您要的那幅已被别人选中了。”说着用手指了指我左手的那幅。我连忙拽紧拼图,摆出一副谁也不能从我手中抢走的架势。小贩生怕逃走生意,急忙边道歉边让那位母亲再挑一幅,或者再等下次。孩子的母亲…  相似文献   

10.
新版《语文》《回忆我的母亲》对《母亲的回忆》作了一些修改,其中主要的是标点符号的修改。将改文的标点和原文的标点加以对照比较,我们可以获得许多启示。一、适当增添逗号,句子更加顺畅。[原句]从宣统元年(○九)到现在我再没有回家过一次,只在民国十年(一九二一)我曾经把父亲和母亲接出来。[改句]从宣统元年(一九○九)到现在,我再没有回家过一次,……改句在“现在”后添一逗号,不但使时间状语放在主语前更规  相似文献   

11.
廖秘 《新读写》2012,(12):28-29
本文从银杏树的叶子飘落,联想到深沉的母爱,角度小而巧。文章以情感人,全文充满了母亲对“我”的爱以及“我”对母亲的感激之情。不足之处是语言需要再雕琢一下,对母爱应该再多一些叙述和抒情,结构安,排上也可适当调整。  相似文献   

12.
敲门     
中考落榜击垮了我最后一道心理“防线”,我无法以“阳光总在风雨后”的乐观去面对这沉重的打击。想起那些挑灯夜战的日子,父母陪我到子夜,对我无微不至地关怀,我欲哭无泪。在我绝食一天之后,母亲几乎是哭着请求我振作起来。看着母亲红肿的双眼,我终于吃了一点食物,决定到乡下的老房子去清静一段时间。第二天母亲陪我到老家,为我  相似文献   

13.
感恩,也是一种道德,让孩子学会感恩,首先从感恩父母做起。口。“”那就是没有完成老师的作业了!?“”哎,再等等吧,我要酝酿一下感情。”儿子自我调整着。中午,儿子吃着我做的可口饭菜,凝望着我“:妈妈,你真好!”丈夫有意地更是发自内心地搂着我的肩膀:“老婆,我爱你!”儿子心头涌起一股暖流,喉头咕噜了一下,却没有发出声音。饭后,我们带儿子去看姥姥,我决定“抛砖引玉”为儿子作榜样。我为母亲买了许多好吃的,到家后,我又是擦地,又是洗衣服。母亲怜爱地看着我,不时地让我歇会儿。母亲疼爱我,可是我仍然没说“我爱你”。儿子暗自发笑。临走了…  相似文献   

14.
“牵手”,生活中一个再简单不过的动作,然而正是借助这平易的动作,《牵着母亲过马路》顺势“牵”出了一片暖融融的人间亲情,读来让人感动。 文章“抓拍”了两个时空中的“牵手”。一是“我”上学时,母亲每天都要送“我”,过马路时,她“总是向我伸出右手,把我的小手握在她掌心,牵着走到公路对面”。这是母亲对儿子的拳拳呵护!尽管岁月流逝,但那熟悉的动作仍然刻骨铭心,那是令“我”心灵震颤的一瞬呵!母亲的牵手,“牵”出一片爱子情肠。二是现实中“我”陪母亲去菜市买菜过马路时,母亲深藏情味的“牵手”刹那间点燃了“我”的…  相似文献   

15.
在厄普代克的长篇小说《农庄》中,“我”和“母亲”的矛盾集中在对农庄的态度和选择妻子的标准上。“母亲”希望“我”能够离开纽约,回到农庄;“我”则劝告“母亲”离开农庄,居住在纽约。“母亲”对农庄的坚守象征着对上帝的守护;“我”对农庄的背弃象征着对上帝的逃离。“母亲”希望“我”选一个诗人作妻子,象征着昨日美国文化对神圣事物的渴望;“我”和“母亲”所喜欢的第一个妻子的离婚,以及和“母亲”所厌恶的第二个妻子的结婚,象征着年轻一代已经找到了上帝的替代物:性爱。  相似文献   

16.
爱的色彩     
从上午八点到下午两点,我一直在思考,在寻找一种色彩,它代表爱,我希望通过我手中的这支画笔,将它表达出来.母亲站在门口,奇怪地望着我. “老妈,你怎么进来了?”感受到房门前站着人,我下意识地扭头一看,一颗心顿时提起三尺高,赶忙起身将老妈“请”出房去,“哎呀,我不是告诉你了等我画完了再进来吗!这是我要送给你的礼物,你要提前看到了,多没意思呀!”  相似文献   

17.
走在斑驳的石板小街上,就呼吸到远远飘来的沁人幽香。栀子花的香气。初夏的小雨轻轻地落下,迷蒙烟雨中馥郁的淡香不禁荡起我心中的涟漪。那一年,也是这个季节,也是在这条我熟悉的小巷中,我不紧不慢地走着。就在我前面几步远,一位年轻母亲牵着一个约莫四五岁的小女孩,小女孩手拿一束洁白的栀子花。“妈,他看不见吗?”“他眼睛瞎了。”“他该回家呀?”“也许他没有家了。”“没有家,他不饿吗?”“他就在街上要点钱。”女孩没有再问她母亲,又走了几步,女孩拽住了母亲,“妈,给我五毛钱。”“做啥?”年轻母亲停下来。“你给我嘛!”女孩像是乞求,…  相似文献   

18.
小时候,总认为母亲“向着”弟弟;中学时代,母亲对我管教很严;大学毕业,我和母亲反对的人结了婚;现在,当母亲对我表示关心时,我却拒绝了她的好意。在我心里,“母亲”这个词,让我既拿不起又放不下——小时候,总听妈妈唠叨说管男孩子比管女孩子要省心得多。所以,我一直认为妈妈宠着弟弟,爸爸则向着我。可爸爸那时被借调到外地工作,半个月才能回家一次,所以属于我的“好日子”是不多的。  相似文献   

19.
有人说,母爱是最深的,可人民教师对学生的爱,比母爱更深。因为她体现着母亲、人民和祖国对接班人的热爱、关心和期望。看了别山小学教师爱生的动人故事,您会觉得她们不是母亲,却胜似母亲。慈师手中线“慈师手中线,学生身上衣。节前连夜缝,不误过‘六·一’。”不是我有意篡改古诗,实在是肖老师为学生赶做节日衣服的事太使我感动了,所以才把它和那首歌颂母亲的古诗联系在一起了。“六·一”节前一天晚上,灯光下,肖红芝老  相似文献   

20.
尊师,自古以来就是我们民族的一种崇高美德。解放后,党更把人民教师尊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帅”。去年,党中央决定,每年九月十日为教师节,又把“尊师”这一美德更加升华了。我这个年过古稀的退休教师,在自己的切身经历中,对此感受最深。话得从“千里寻师”这个感人的故事说起。解放前夕和解放初期,我是南京市师范学校教育学科的教师,几届学生和我都结下了深厚的情谊。后来,组织上又把我选送到苏北师专任教。1957年,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我在政治上受到了批判,跟着工作的地方也有了变动。那时候我自问心地光明,无愧于党和人民,然而,我也担心,如果谁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