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解析MPCK的内涵与构成、梳理数学教师教学反思研究的基础上,发现教师的MPCK能够为教师教学反思提供可操作的程序,理解并掌握MPCK理论有助于数学教师反思教学.结合MPCK理论的结构划分,从数学学科知识、教学法知识、关于学生的知识和教育技术知识四个方面探析数学教师教学反思的内容.  相似文献   

2.
MPCK是由数学学科知识(MK)、一般教学法知识(PK)、关于学生的知识(CK)和关于教育技术的知识(TK)融合而成,其本质是教师如何将数学知识的学术形态转化为教育形态,以促进学生的数学理解、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和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若从微观和宏观层面上看,可把MPCK分为话题MPCK和课堂MPCK.对于话题MPCK而言,其表现形式是:针对特定内容和特定学生,教师"呈现"数学问题的方式;对于课堂MPCK而言,其表现形式是:针对特定内容和特定学生,教师"组织、呈现、调整"数学课堂教学的方式.MPCK对数学教师的专业发展意义重大,它有助于数学教师进一步加深对教师专业的认识,有助于数学教师进一步发展专业知识.  相似文献   

3.
数学教师专业发展的新视角——数学教学内容知识(MPCK)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数学教学内容知识(MPCK)是关于某一特定的数学内容该如何进行表述、呈现和解释,以使学生更容易接受和理解的知识.它作为数学教师知识结构的核心,是区别数学教师与数学家、数学教师与其它学科教师的重要特征,是数学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体现.依据我国数学教师的特点,通过数学知识向数学教学内容知识的转化不失为一条发展教师MPCK的直接而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4.
MPCK(数学学科教学知识)关系到数学教师数学观和教学观的建构、问题解决策略的选择和教学方法的运用。通过对相关教学理论的深化学习、课堂教学的观摩研讨和教学经验的反思总结,可以帮助数学教师建构并完善自身的MPCK,进而实现课堂教学的优化。  相似文献   

5.
生态心理学取向的情境观形成了不同于行为观和认知观的知识观、学习观和教学观.导致我们对人类学习的认识发生根本性变革的是这种基于情境的学习观,而不是建构观。虽然情境观有可能融合了行为观和认知观,但行为观和认知观同样有其实践的价值.  相似文献   

6.
中学数学教师MPCK是由数学学科知识、一般教学法知识、有关数学学习的知识和教育技术知识等经过教学实践反思融合而成的一个有机知识体系。数学教师MPCK的发展经历了假想、萌芽、成型与完善等阶段。数学教师MPCK水平对学生有效数学信念的形成、提供学习任务水平及学生探究性学习的支撑等有着重要影响。在职前教育中加强师范生对数学统领性知识的理解、设置初等数学教材疏通课程,在职后加强反思性实践等是提高数学教师MPCK水平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7.
数学教学观是指教师思考数学教学问题所获得的理性认识.从数学的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层面分析,数学观对由教学价值取向、教学本质、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等要素组成的教学观有直接影响.同样,基于不同心理学理论建构的认知观,数学观对教学观的形成和发展也起着制约作用.数学教学观由教学观、数学观和认知观组成,数学观和认知观是数学教学观的两个基本要素,教学观以数学观和认知观作为支撑.  相似文献   

8.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教育教学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已经成为当代数学教学与课程改革的基础.本文主要从知识观、学生观、教师观三个方面来阐述对数学知识的态度和数学知识应用的培养;学生学习数学时的主动建构和合作学习;以学生认知发展水平为基础的教学和教师角色的转变.  相似文献   

9.
学习观指人们对于学习现象、过程、本质的认知.近代以来,学习观大致经过了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后认知主义等认识发展阶段.具身认知理论是"后认知主义"研究中的新取向,其主张学习具有身心一体、身体建构、植根情境等特征.它加深了人们对于学习本质的认知,对教学实践有重要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0.
研究"好教师"的教学观、教学策略和教学行为是开展有效教学实践必不可少的工作。本研究通过对复旦大学的教师调研,实证分析中国大学情境下,课堂教学受欢迎教师较之普通教师在对有效教学的认识、教学投入以及教学策略上到底具有什么样的特征。研究发现,受欢迎教师重视教学,乐于人际交流,擅长采取分析型和评价型学习活动策略,并具备一定的人格魅力。但是,他们的教学观和实际的教学策略与普通教师的差异并非如国外研究所揭示的那么显著,反映出当前国内高校教师在发展教学学术上的滞后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